分享

甘肃一个县,被誉为“陇上江南”,也被誉为“甘肃的西双版纳”

 读书万卷笔通神 2017-03-17

文县,古称阴平,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位于甘肃省最南端,与四川、陕西交界处,地处秦巴山地,东南与四川青川、平武县接壤,西邻四川九寨沟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北接市辖区武都区,是甘肃的南大门。

甘肃一个县,被誉为“陇上江南”,也被誉为“甘肃的西双版纳”

文县地域,战国至西汉初为氐族所居,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时置阴平道。汉安帝永初二年(108年)改广汉北部都尉为广汉属国都尉,治阴平。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改广汉属国为阴平郡。

三国时期,阴平一带初属魏;蜀汉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遣陈式攻克武都、阴平二郡,蜀汉阴平郡领阴平、刚底、甸底、广武四县;炎兴元年(267年)魏将邓艾攻下阴平后,偷渡阴平、奇袭成都,蜀汉灭亡。

晋太康三年(282年)阴平属雍州,下统阴平、平武二县;晋怀帝永嘉六年(312)阴平郡郡守董冲逐太守王鉴,以郡降于“成汉”政权,汉民大部流移入蜀,氐羌人属仇池氐王杨芪搜统治(即前仇池国)。

甘肃一个县,被誉为“陇上江南”,也被誉为“甘肃的西双版纳”

东晋十六国杨氏世代居住此地,虽先后臣属于成汉、东晋、后赵、前秦、刘宋、北魏等南北政权,接受其封号,但实际上未置郡县。442年,杨难当族弟杨广香在阴平一带立“阴平国”。至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平蜀,在文县西元置阴平郡领曲水一县。又于文县西南置葭芦郡领建昌、正西二县。公元557年,北周取代西魏。周明帝二年(558)三月以阴平、葭芦二郡置文州,治建昌。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芦北、阴平二郡,以建昌、曲水、正西三县属文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废州为郡,阴平郡辖县曲水、长松、正西三县。实行郡、县两级制。

唐朝时,阴平郡、文州之间,历经多次变化;五代十国时,后蜀清泰元年(934年)文州被撤。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宋灭蜀复置文州,此后文州改属频繁;端平三年(1236)文州在蒙古军战乱中州郡县俱废。

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又复置文州,属吐蕃宣慰司脱思麻路礼店文州蒙古汗儿军民元帅府,后裁府仍文州。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降文州为文县;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裁县归所,属阶州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又改置文县,县城有县令,所城守御千户所为守御。

清顺治初仍置文县,顺治十六年(1659)裁去千户所;雍正六年(1728年)对部分省、府境进行大调正,文县直隶阶州,县境界己基本稳定。

甘肃一个县,被誉为“陇上江南”,也被誉为“甘肃的西双版纳”

文县总面积4994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人,地处内陆腹地,属秦巴山区,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气候特点,境内山高林密,江河纵横,素有“陇上江南”之誉,资源十分丰富,尤以出产中药材著称,素有“千年药乡”之美誉,被誉为“甘肃的西双版纳”,拥有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湿地公园。

甘肃一个县,被誉为“陇上江南”,也被誉为“甘肃的西双版纳”

文县也被誉为“大熊猫的故乡”,境内大熊猫数量约占全国数量的十分之一,拥有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文县尖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相关文章:

甘肃人口最多的县级市,被称为“中国小麦加”

图说五胡十六国:仇池,被前秦灭,被刘宋灭,被杨坚灭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