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义,1943年生于苏州,1962年毕业于苏州工艺专科学校,1963年任教于苏州工艺美校。70年代末进苏州国画院从事专业创作,不久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81年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六七十年代结识华君武、黄永玉、吴冠中、亚明、黄胄、程十发等前辈,受其教诲甚深。自70年代起,他首创新风格的水墨水乡中国画,创造性地表现江南水乡的浓郁韵味,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个人画风,深得国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被著名画家黄永玉誉为“到森林里找见金鹿的人”,吴冠中称之为“创新派画家”,美术评论家黄苗子誉曰“寒窗展读,为之眼明”,台湾著名美术评论家何怀硕赞其“为水乡写境空蒙迷漓,令人醉倒。” 1978年因创作《水乡的节日》一画在写生中发现周庄,被称誉为“发现周庄第一人”。 杨明义与吴冠中 杨明义与好友陈逸飞 名家点评: 李可染:你画的江南水乡有自己的风格,墨色用得很好,很有意境又有情趣,画面上的小东西都画得很有味道,画面总的线条结构也很好……一张画最重要的是画感觉,你的画是画感觉的。 摘自《近日楼散记》[1] 黄永玉:对于江南风景,明义的作品委婉、简练,令人神往。他的画潇洒、典雅、清新,让人看了心里发颤。 摘自《那森林里的金鹿》 吴冠中:杨明义勤奋多才,是创新派国画家,他一手抓生活,一手招观众。作品与观众之间的联系或靠明线,或藏暗线,或凭雷达,作者于此用尽心思,并有充分自由,但这确是一个重要而困难的关键性问题,通情,正是艺术的最终目标。 摘自《苏州画家恋水乡——杨明义的画境》 陈丹青:要说当代描画水乡的作品,杨明义先生画得好、画得早。他生长于姑苏水都,晨昏阴晴的景致在他信手拈来都能成篇;他先攻木版水印后取水墨手段,就水玩水、多年的浸润自有种种心得,画味温润清爽,品来如同江南的新茶。摘自《水墨水乡》序言 2013年不少画江南的作品,还没看到像杨明义先生这样,浸泡在一个主题里这么多年。他会成为美术史单一主题的画家。杨明义先生的绘画语言已经非常娴熟了。他画每座桥,水墨和方法是有变化的。不能简单地说,他在画国画,他运用透视,运用西洋画处理景别的方式,融进水墨尺幅。你看中国古典画面里即便出现桥,不是这个形态。 杨明义先生作品的风格、气息、格调是比较独特的。是那种典型的江南诗意绘画的特质,在绘画语言、表现形式、水墨技巧方面是比较成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