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片时间】第0380期:恶性脑膜瘤

 落霞满天dhb 2017-03-18


恶性脑膜瘤

病史:

男性,54岁。头晕、呕吐、行走不稳5天,眩晕、伴呕吐多次。体检:神清,反应迟钝,步态不稳,口角右歪,左侧鼻唇沟变浅,指鼻实验左侧辨距不良,Romberg征阳性。

图1乳头状脑膜瘤







A.T2WI横断面;B.T1WI横断面;C、D.FLAIR横断面;E、F、G.增强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H.HE×100
影像学表现:

左侧小脑半球(中线旁)椭圆形囊性病变,境界清楚,大小约4.4cm×3.7cm×3.8cm,囊内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信号均匀(图1A、B);嚢壁较薄,不均匀;嚢壁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信号不高,与脑实质信号相仿;囊壁周围水肿不明显,病变左侧缘见少许条带状稍长T2信号水肿影。水抑制序列上囊内信号减低(图1C),囊壁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囊壁明显强化,后壁可见结节状突起;囊内未见明显强化(图E~G)。四脑室轻度受压变形;局部脑沟变浅。

术中所见:

后正中开骨窗,硬膜弧形剪开,于小脑别部纵行切开约2cm,在皮层下0.5cm处发现肿瘤,肿瘤壁呈囊性,囊内液为黄褐色较黏稠液体,肿瘤嚢壁靠近小脑蚓部较厚,肿瘤呈紫红色,质软,脆弱,供血一般,大小约为4mm×4mm×3.5mm,部分与正常脑组织有分界。

病理结果:

肿瘤呈乳头状结构,间质出血坏死。瘤细胞大小较一致,病理性核分裂易见,边缘可见小脑组织(图1H)。免疫组化结果:EMA( ),Vimentin(-),GFAP(―),S-100(-),CD34(-),Ki-67>75%( ),病变形态上符合乳头状脑膜瘤(WHO分级为Ⅲ级)。

分析与讨论:

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大多数脑膜瘤附着于硬脑膜,发生自蛛网膜绒毛。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之一。2000年WHO根据脑膜上皮起源肿瘤的生物学行为重新对脑膜瘤作出评价,并按复发和侵袭性生长危险性的高低进行了分级和分型。尽管脑膜瘤多数为良性(WHO I级),但约有2%~10%的脑膜瘤(WHOⅡ-Ⅲ级)具有恶性肿瘤的生长特征。故一般将WHOⅡ-Ⅲ级脑膜瘤统一称为恶性脑膜瘤。恶性脑膜瘤较少见,WHO(1993)提出以下6条标准来确定脑膜瘤的良恶性:细胞成分增加、有丝分裂增多、核的多形性、局灶性坏死、脑组织浸润和转移。脑膜瘤典型影像学表现包括:肿瘤以宽基底靠近颅骨或者硬脑膜,可有颅骨的增厚、破坏或变薄等脑外肿瘤的征象。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密度较均匀,边界清楚,瘤内可钙化,出血、坏死和囊变少见,增强扫描呈均匀一致强化,密度升高明显。MRI扫描肿瘤表现颇具特征,肿瘤在T1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上呈稍高密度影,且信号不均匀,与肿瘤内血管、管化、囊变、砂粒体和肿瘤内纤维分隔有关。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呈明显均一强化。良恶性脑膜尾征出现率相似,但形态明显不同,恶性脑膜瘤脑膜尾征呈明确不规则、粗短状。脑膜瘤不典型影像表现包括:全瘤囊变、环形增强、壁结节、瘤内出血、瘤内完全钙化、骨化性脑膜瘤、多发性脑膜瘤。在上述影像学表现的基础上,出现以下征象,则表明可能为恶性脑膜瘤:①肿瘤脑浸润;②肿瘤侵及邻近颅骨并向颅外蔓延;③颅外远处转移;④肿瘤坏死及囊变;⑤肿瘤轮廓呈结节状或形态明显不规则;⑥蘑菇征。目前区别良、恶性脑膜瘤较困难,更无法确定非典型性脑膜瘤与恶性脑膜瘤,一旦出现上述提示恶性征象时,宜诊断为“非典型性或恶性脑膜瘤”。据文献报道,如出现以下MRI征象提示可能为恶性脑膜瘤:肿瘤形态不规则或分叶状,并向周围突出结节,与脑界面不清,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均质强化,脑膜尾征短、粗、不规则,毗邻颅骨溶骨性破坏,一般没有钙化表现。
病例1发生于后颅窝,全瘤囊变,误诊为星形细胞瘤,主要原因为本病例脑外肿瘤定位征象不典型。

鉴别诊断:

①良性脑膜瘤:肿瘤形态较为规则,信号及强化均匀,肿瘤坏死与囊变不如恶性脑膜瘤明显。良性脑膜瘤邻近颅骨改变以骨质增生硬化为主,而恶性可侵蚀、破坏邻近的颅骨,甚至可跨颅内外生长;瘤周水肿程度对二者鉴别无特殊意义,部分良性脑膜瘤周围可有中到重度的水肿,水肿的程度可能与肿瘤周围血管受压有关;良性脑膜瘤硬脑膜尾征边缘多规则光整,而恶性脑膜瘤的“硬膜尾征”表现为短粗不规则的硬膜硬化。手术病理发现恶性脑膜瘤邻近脑膜有明显肿瘤浸润,而良性肿瘤则多属扩张的血管结构。②恶性胶质瘤:在影像表现上有时与恶性脑膜瘤相似,在鉴别时应仔细观察肿瘤发生的部位。MRI多方位扫描有助于显示恶性脑膜瘤的脑外定位征象,发现肿瘤与颅骨或硬膜间的关系。另外,MRS可提供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由于脑膜瘤不含神经元,氢质子波谱中检测不到NAA,而Cho明显升高,且出现Ala波,而胶质瘤Cr波和NAA波降低但不消失。③转移瘤:有时转移瘤发生于脑表面,其表现也可与恶性脑膜瘤混淆。转移瘤发病年龄一般较恶性脑膜瘤大,病程短,瘤内无钙化,增强扫描示不均匀环状或不规则结节状强化,壁结节明显内突。对单发转移瘤来说,结合临床寻找原发病灶显得十分重要。④血管外皮细胞瘤:该肿瘤的发病年龄较恶性脑膜瘤略年轻,瘤内少见钙化,血供较脑膜瘤丰富,瘤周水肿对鉴别有一定帮助,血管外皮细胞瘤周水肿多不明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