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大家都爱说「我可能遇到了假XX」?丨语言学午餐

 昵称41229577 2017-03-18

万能的吐槽




最近,很多读者在后台问午餐君,为什么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假的。


学霸考了满分——



美国中文试题一个词也看不懂——


年终奖金好少——



小编总结了一下,这类怀疑人生的吐槽,大概分为以下几种:


(1) 吐槽自己水平不够——“我可能上了假学”、“我可能学了假法语”;


(2) 吐槽某事不符合预期——“我可能交了假男票”、“我可能玩了假炉石”;


(3) 吐槽外界描述不符合实际体验——“我可能去了假悉尼”、“我可能学了假中文”……


小编相信,这种说法,与咱们国家大行其道的各种假货不无关系。生活里,我们遇到假东西,实在是见怪不怪;那么,面对让人空白的难题,面对让人懵比的人生——大概是因为我是假的。


不过今天,小编要从语义学的角度聊聊——为什么这句话会有这么出其不意、难以言状、又随处可用的神奇效果?


重点还是在于一个“假”字。

 


你可能遇到了“假”形容词



 

“我可能学了假中文”这句话的关键词,是“假中文”。它是由一个形容词“假”和一个名词“中文”组成的。

 

在语义学中,名词与形容词都有所指 (referential) 的功能。

 

名词的作用,是“表示个体(denote individuals)”;而形容词的作用,则是“表示属性(denote properties)”。同是“形容词+名词”的组合,不同的形容词带来的属性会大有不同。

 

举个栗子?? ——我们先来看看“黑珍珠”、“老司机”和“前总统”这三个词组。

 

(1) 黑珍珠

 

“黑珍珠”这类词组,是我们最熟悉的形容词+名词词组,它是由形容词与名词组成的交集。

 

在这样的词组里,我们可以把“黑的事物”看作一个集合,“珍珠”看作另一个集合,“黑珍珠”就是这两个集合的交集。交集中的个体既是形容词集合的成员,又是名词集合的成员。


如果A是'黑的事物', B是'珍珠', 

阴影部分就是'黑珍珠'

 

这样的形容词,被称为交集性形容词(intersective adjective)

 

典型的交集性形容词与名词组成的词组还有: “直男”、“单身狗”等等。

 

(2) 老司机

 

而“老司机”里的形容词“老”,则与形容词“黑”不同。它会与名词会形成另外一种呈包含关系的子集。

 

因为每个人对“老”的定义都不一样,你无法确定,怎样的司机才算“老”;也无法画出“老的事物”这个合集。但是无论如何划分,“老司机”这个集合,都会被包含在“司机”这个集合里面。


如果A是界限模糊的“老”, B是“司机”, 

A部分所代表的就是“老司机”

 

这样的形容词,被称为下属形容词(subsective adjective)

 

除此之外,“有故事的女同学”、“糙汉子”、“富二代”,都是这样的下属形容词与名词组成的词组。

 

虽然“糙汉子”是“汉子”的一部分,但是因为“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无法精确划分哪些是“糙汉子”。同理,我们不能精确定义,怎样的人生算“有故事”,多有钱的“二代”算“富二代”。

  

(3) 前总统

 

还有一类形容词,被称为非交集形容词(non-intersective adjective)。这类形容词,不会与名词形成交集。比如“前总统”,就不在“总统”之内;“前”与“总统”是不相交的关系。


公孙龙说“白马非马”。从形容词的这种分类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说:“前男友非男友”、“未来老婆非老婆”。


 “你说我不是总统?”


有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种关系理解为“不是”。“不是没有故事的女同学”这里的“不是”并非形容词,但它的功能和“前”这一类的非交集形容词一样,把“不是没有故事的女同学”这个词组放在了“没有故事的女同学”这个集合之外。也就是说:除了“没有故事的女同学”,其他女同学都有可能是董小姐。


如果A是狭义的现任“总统”, B是广义的所有“总统”, 

那么B除去A的部分都是“前总统”


我们这篇文章的重点——“假中文”、“假男票”、“假炉石”——就是典型的非交集形容词与名词的组合。


“假”这样的形容词,让我们永远不知道这个名词的所指具体是什么。因为除了“真”的,其他都是“假”的,都有可能是名词的所指。

 

那么,为什么无法表示具体所指的“假”,这么受欢迎呢?



语言的局限性




刚才,我们聊了形容词和名词的所指。研究所指的语义学家认为,语言的意义(meaning)来源于所指谓(denote)的事物。


然而语义学里还有另外一派,认为语言的意义来源于对概念(concept)的定义(definition)。然而,很快我们就会发现,概念是无法用语言定义的。


20世纪著名的语言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就说过——语言具有局限性。如果要描述一句话所说的事实,不重复这句话是不可能的。” 

(The limit of language shows itself in the impossibility of describing the fact which corresponds to a sentence (...) without simply repeating the sentence.)


人们使用“我可能遇到了假XX”的时候,往往是为了表达一种很复杂的心情:它包含了各种对自己遭遇的境况的形容。




然而,这些遭遇,是不可能被完全精确描述的。


“我昨晚没睡好”是一种描述,但是无论你说的多详细,也不能完全符合事实地描述出来是怎样一种“没睡好”。


既然难以言尽,不如简单否定:“我昨晚睡了个假觉”。


这也表现了许多形容词的一个特点——模糊性(vagueness)


许多形容词都具有模糊性。比如“高矮胖瘦”、“善恶美丑”,都是模糊的概念。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假”的模糊似乎与“美”的模糊有所不同。正是这种不同,为“我可能学了假中文”这句话带来了普适性的效果。


那么下面我们来聊聊,“假”的等级程度



真与假的等级性




对于“真、假”这对形容词的定位,学界一直有所争议。

 

有人认为,“真、假”和“横、竖”一样,是“绝对性质的形容词”。也就是说,它们在意义上没有程度的区别。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横”就是“横”,“竖”就是“竖”。你不能说一样东西比另一样东西“更横”或者“更竖”。


也有人认为,“真、假”是和“男、女”一样的区分词。这也有一定道理,因为现在很多时候我们使用“真、假”,似乎就是为了做一个简单的区分——


“真、假”用以区分“我会的”和“老师考的”

 

但更多人认为,“真、假”应该是和“美、丑”一样,是“性质形容词”,可以被副词修饰,也可以被否定。我们可以说“我从来没碰过钱,我对钱没有兴趣”听起来“很真(副词修饰不假(否定)


很真、不假


然而,我们会发现,“真、假”和“美、丑”在使用上也有所区别。

 

——你可以说“半真半假”,却不能说“半美半丑”、“半高半矮”。

 

——你可以说“差不多真”、“有点儿假”;但是,“有点儿真”、“差不多假”就听起来很别扭。

 

南京大学的学者罗琼鹏提出,“真、假”和“横、竖”不一样,和“美、丑”也不一样。这两个形容词的性质,和形容词的等级性(Gradability)有关。

 

我们都知道,许多形容词都有等级性。比如大恶魔皇后就会问她的诚实镜子: 我和白雪公举谁更美? “美”就具有等级性。



 

然而,不同的形容词,等级的范围是不同的。

 

像“美、丑”这一类的形容词,是没有上限,也没有下限的。??

 

而“真”,就有一个上限。如果我们称之为“100%真”,但凡是99%真的东西,我们就可以说它是“差不多真”。与此同时,“真”却没有下限,一样东西可以无限远离“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很难说一样东西“有点儿真”,因为“有点儿”是针对下限的比较。

 

“假”和“真”相反,只有一个下限,而没有上限。所以针对下限,我们可以说它“有点儿假”。但是,我们不常说“差不多假”,因为我们不知道那个“多”的上限在哪里。

 

再回到“我可能学了假中文”这类说法。


我们心中的标准是自己设定的:吐槽自己水平不够是与最高标准比;吐槽某事不符合预期是与通用标准比;吐槽描述和实际体验不一样是与渲染标准比。


既然“假”的程度没有上限,只有下限,只要别人学的中文和你有一点点点点…点点点点不一样,你就可以把对方的中文看作“真”,然后说:“我可能学了假中文”。


同理,我们可以把任何事情设为“真”的上限,任何与它不同的,都可以称之为“假”。


这句话适用范围如此之广,也就很好理解了。


 

这不是一个假总结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为什么“我可能遇到了假XX”哪里都能用——


-“假”是典型的非交际性形容词。经过它修饰的名词,会限定在原名词的集合之外。而具体是什么,则充满无限可能。


-“假”具有形容词的模糊性。面对语言的局限性,这样简单粗暴的概念用来表达复杂的心情再合适不过。

 

-“假”是只有下限、没有上限的等级性形容词。所有“非真”的东西,都可以用“假”修饰。


- 而很多时候,什么是“真”的标准,由我们自己决定。



参考文献:

1. 罗琼鹏 (2016). 程度, 量级与形容词 “真” 和 “假” 的语义. 《语言研究》.

2. Kearns, Kate (2000). Semantics: Modern Linguistics. New York: St. Martin’s.

3. Wittgenstein, Ludwig (1977). Vermischte Bemerkungen, Frankfurt am Main, p. 2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