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省肥料科技发展报告》支撑化肥零增长

 环县农技中心 2017-03-19

甘肃省肥料发展报告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全国肥料演变规律,甘肃省历年肥料产销量与耕地面积、作物产量的相关关系,系统总结近年来新型肥料研究现状及成效,找出肥料利用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和肥料技术瓶颈问题。有针对性提出了应对措施,点出了肥料科技创新的目标、内容和重点,创新体系建设框架,初步指明甘肃省肥料科技发展方向。供政府、企业、科研等机构工作参考。

关键词

甘肃省;肥料;科技;发展;报告

前言

    肥料是非常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的 “粮食”,对确保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起重要作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肥料对粮食生产能力的贡献率为45%~50%。科学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业生产力。

肥料是为作物提供一种或多种必需营养元素的物质。主要分为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化肥)和微生物肥料等。其中化肥又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中微肥等,用量最大的为氮、磷、钾肥。

一、肥料科技发展动态

  我国化肥行业在2004-2014年的10年中,产量从4519.80万吨增加到6933.69万吨(图1),制造业销售收入从3383亿元增加到8198.11亿元,总产值占全国GDP的1.31%~1.47%。其中氮肥产量(纯氮)从3304.07万吨增加到4651.65万吨(图2),磷肥产量(P2O5)从1002.96万吨增加到1669.93万吨(图3),钾肥产量(K2O)从206.33万吨增加到610.47万吨(图4)。复混肥料呈现迅速发展势头,2014年达到4281.87亿元,占比为52.2%。

二、甘肃省肥料科技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甘肃省肥料发展概况

自1978年开始,甘肃省肥料实物量投入除部分年份有波动外,总体呈上升趋势,其肥料折纯量为逐年上升趋势,实物量由1978年的75.60万吨上升为322.26万吨,平均以每年8.14万吨的速度增加,从1978年-2014年,总共增加了246.66万吨。折纯量由1987年的23.40万吨上升为97.60万吨,总共增加了74.2万吨(图1)。

 图1  1978-2014年甘肃省肥料使用量变化趋势     

 上世纪80年代初,甘肃的肥料生产企业不足20家,主要生产尿素、磷酸二铵、过磷酸钙,年生产能力不足30万吨,品种结构较为单一、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九十年代,甘肃省的肥料生产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肥料生产企业发展到近百家,年生产能力达到了近百万吨,但仍不能满足我省农业生产的需要,仍然需要从省外调运大量的肥料,从这时候开始,复合肥料、专用肥料开始替代部分单一肥料的位置,占到我省肥料总使用量的1/3左右。进入本世纪,随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几乎每个市(州)都建有肥料厂,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50万吨左右。2010年以后,随着耕地质量提升、一喷三防、水肥一体化等项目的实施,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水溶性肥料等新型肥料得到了迅猛发展,有机肥料生产企业每年都以数十家的速度递增,据统计,截止目前,在我省农牧厅登记的肥料企业达到166余家,其中有机肥料生产企业105家,占到了肥料企业总数的63%;有机肥料实际生产能力50万吨左右。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肥料的品种日益增多。

1
氮肥

氮肥是甘肃省农业生产中使用量最多的肥料,从1987-2014年,氮肥(折纯量)由14.30万吨增加到40.67万吨,以平均每年0.91万吨的速度增加,共增加了26.37万吨(图2)。

 图2  1987-2014年甘肃省氮肥使用量变化趋势     

2
磷肥

甘肃省农业生产中,磷肥的使用量(折纯量)从1987年的4.10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18.60万吨,以平均每年0.44万吨的速度增加,从1987-2014年,共增加了14.5万吨(图7)。

 图3  1978-2014年甘肃省磷肥使用量变化趋势     

3
钾肥

甘肃省农业生产中,钾肥的使用量相对较低,从1987-2014年,其钾肥(折纯量)从0.40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8.36万吨,以平均每年0.31万吨的速度增加,总共增加了8.23万吨(图4)。

图4 1978-2014年甘肃省钾肥使用量变化趋势     

4
复混(合)肥

甘肃省农业生产中,复混(合)肥的使用经历了两个稳步上升阶段(1987-1998年,2007-2014年)和一个稳定使用阶段(1999-2006年),从1987-2014年,复混(合)肥(折纯量)由4.60万吨增加到29.71万吨,以平均每年0.91万吨的速度增加,共增加了25.11万吨(图4)。

图4  1978-2014年甘肃省复混(合)肥使用量变化趋势   

(二)肥料对农业增产增效的贡献

1
肥料对世界农业增产增效的贡献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植物的“营养”,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过去150年来,化肥的施用对全球粮食的增产和食物短缺的缓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世纪以来,随着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化学肥料作为农业发展的首要技术之一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在提高作物单产中,肥料对作物增产所起的作用占40%~60%,在发展中国家,施肥可提高粮食作物单产55%~57%,总产 30%~31%,我国农业部门统计资料在30%~50%左右,甘肃省的研究结果在40%左右。诺贝尔奖金获得者NormanE.Borlaug和美国科学家 R. G. Hoeft(1990)认为,20世纪全世界所增加的作物产量中的一半是来自化肥的施用。美国经济学家估计,美国作物单产增长中,50%~60%是施用化肥的结果。根据对中国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点的试验资料统计表明,施用化肥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全国平均为 40.8%~57.8%之间。可见,化肥在农业增产增效中的作用巨大。

2
肥料对甘肃农业增产增效的贡献

统计1978-2014年甘肃省粮食作物面积、粮食总产量及肥料使用量之间的关系表明:36年间,甘肃省粮食作物面积由1978年的299.59万公顷减少到2014年的284.24万公顷,并在1999-2003年间出现粮食作物面积持续减少的情况,2003年以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在此期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除部分年份略有减少外,总体产量表现为增加的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是,肥料使用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可加,肥料的施用在甘肃省粮食产量增加的过程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图10)。

3
肥料对耕地地力提升的作用

肥料施入土壤中可以起到平衡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土壤肥力是决定土地生产力的基本条件,土壤肥力的提高离不开施用肥料,长期施用有机肥可加速土壤 N、P、K 的积累和提高有效养分的含量,有机肥的作用优于化肥,化学氮肥的使用能提高土壤中的 C库和N 库,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对提高土壤肥力效果最佳。肥料施入土壤中,不可能被作物全部利用,有相当数量的养分以有机或无机的形式残留在土壤中,提高了土壤肥力。每年每季投入农田的化肥,约有 30%的氮、70%的磷和 40%的钾残留于土壤中,连续多年施肥后,会产生化肥后效的叠加效应,土壤有效养分将逐渐增加,土壤肥力将不断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就会提高。

 图10  1978-2014年甘肃省粮食作物面积、粮食总产量及肥料使用量之间的关系     

(三)肥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肥料施用中存在的问题

肥料在农业增产增效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在肥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化肥利用率低、养分高效利用的新型肥料品种缺乏、复混肥料养分形态及配比不能满足作物营养需求、平衡施肥理论和技术的推广应用缺乏相应专用肥料的有力支持、非水溶性钾矿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有机肥料发酵周期长、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严重、微生物肥料基础研究落后于生产实践等。上述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食物安全的根本性问题之一。

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991-2013年间,中国化肥使用量由2805.1万吨增加到5911.9万吨,使用量提高了一倍,而谷物总产量从39566.3万吨增长到55269.2万吨,涨幅不足40%,可见,化肥使用量与农产品产量并不存在绝对正比关系。合理的化肥施用量有利于增加农产品产量,但是过量施用化肥不仅容易增加农作物的病虫害,还会降低农产品的质量。我国农业施肥存在施肥过量以及盲目依赖化肥增产的问题,利用率低助长过量施肥,肥料投入量超过作物所能吸收利用的数量,营养元素无法被作物吸收利用,就会流失在环境中,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技术先进国家的氮肥利用率达68%,而我国氮肥的利用率仅为30%,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公斤),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目前在中国,水稻、小麦、玉米的氮吸收有效率只有26%~28%,而蔬菜作物的吸收率不足20%,剩余部分则完全散失到环境中。

2
肥料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化肥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产能过剩矛盾突出,新增的产能持续增加,但落后产能没退出;二是产品结构与营销服务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三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创新的意识也还不够,研发投入较低;四是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平不高;五是硫和钾资源对外依存度大。我国化肥行业已经到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才能推动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推动产品结构和质量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我国化肥行业由大变强,才能实现农业部发布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四)新型肥料的发展潜力和技术瓶颈

1缓/控释肥料巨大需求与缓释材料成本降低技术瓶颈

缓/控释肥料通过对肥料本身进行改性,有效地延缓或控制了肥料养分的释放,使肥料养分释放时间和强度与作物养分吸收规律相吻合(或基本吻合),主要是起到延缓释放、延长肥效、调控养分供应速度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缓/控释肥料是发明于 1924 年的脲醛肥料,我国最早的缓/控释肥是 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研制的的碳酸氢铵粒肥和用钙镁磷肥包裹的长效碳铵和长效尿素。。

纵观全球市场,缓释肥、控释肥和稳定性肥料的生产能力在2011年至2014年间整整翻了一番,从650万吨迅速增至1200万吨,其生产和消费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和加拿大。在全球范围内,亚洲市场的主导地位显而易见,中国是最大的缓/控释肥料和稳定性肥料消费国,2014年的消费量约为280万吨。由于缓/控释肥料价格远远高于常规肥料,多数国家缓/控释肥料主要用于非农业市场,如花卉、草坪、高尔夫球场、苗圃及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在满足农产品产量要求的同时,既要保证产品质量的提高,又要满足环境友好、节约能源、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缓/控释肥料无疑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重要保证,但关键是要解决缓/控释材料成本过高的技术难题,降低缓/控释肥料价格,减少农民化肥投入成本,才能使缓/控释肥料真正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2水溶性肥料的巨大需求与降本增效技术瓶颈

水溶性肥料,是一种可以完全溶于水的多元复合肥料,它能迅速地溶解于水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可以随时根据作物不同长势对肥料配方作出调整,而且其吸收利用率相对较高,其肥料利用率是常规复合化学肥料的2-3倍,更为关键的是它可以应用于喷滴灌等设施农业,实现水肥一体化,达到省水省肥省工的效能。

由于水溶性肥料具有节水、省肥、省工的优点,近年来,水溶性肥料的发展较为迅猛,但还存在生产技术落后,研发基础薄弱;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偏高;产品同质化严重;水溶性肥料产品标准缺少;企业农户服务投入不足等问题。水溶性肥料解决技术攻关关键是不溶水物的和价格双降及作物专用化和全生育期配方体系建设要求供肥与作物需肥规律同步。

3
有机肥巨大需求与有害残留除去技术瓶颈

有机肥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是补给和更新土壤有机质的物质来源,能持续较长时间供给作物必需的多种养分和活性物质。有机肥的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肥的施用量。20世纪50年代之前甘肃省农田氮、磷、钾投入主要依赖于有机肥,有机肥提供了全部的磷和钾,提供的氮素占肥料投入总量的90%以上;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化肥用量迅速增加,因而其养分所占比例也急剧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出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有机肥投入量占肥料总量的40%~50% ,化肥占50%~60%;进入20世纪90年代,甘肃省化肥用量再次大幅度提高,占到总投入的60%以上,有机肥占30%~40%。

有机肥料产业化是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生产中主要存在有害残留除去难,发酵时间长等技术难题,因此只有根据农业生产和市场的需要,加强有机肥料科技创新,不断改进配方和生产工艺,加快研制步伐,才能生产出优质、高效的商品有机肥料商品,有机肥发展的技术关键为快速发酵与除臭技术、有机无机配伍、与微生物肥料相结合和有机复肥或缓释有机复肥。

4功能肥料节肥节药潜力与肥药结合技术瓶颈

功能性肥料是指除了肥料具有植物营养和培肥土壤的功能以外的特殊功能的肥料。它应该是适合于特定的土壤和作物,且不以特殊功能为主要目的,除了有营养植物的功能以外,另外所具备的其它功能,我们都应该称为功能性肥料,主要类型有改土型、保水型、促生型、除草型、杀虫型、灭菌型等。在功能性肥料的定位方面要严格强调三点要求:一是它必须是肥料的附加功能,不能是主要功能;二是最好不要是肥料的添加物;三是不能大幅度增加肥料的成本。

功能性肥料的发展在我国还是刚刚起步,是肥料家族中出现的一个新成员,也是我们肥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我们现有的法律、法规上不允许在肥料里面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农药等,所以说功能性肥料的发展在方向上还需要克服更多的研发及使用问题,加强新型多功能肥料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上,尽快突破关键技术,未来功能性肥料发展的主攻方向是面向药肥同源,重点解决营养与辅助难题的问题,后茬作物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是功能肥料创新的核心。

5微生物肥料巨大需求与效果不稳定的技术瓶颈

我国对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应用是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而甘肃省对微生物肥料的研发较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目前为止,总体研发水平仍然较低。目前,生态农业的兴起与发展为微生物肥料的研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微生物肥料具有肥效高、成本低、增产显著等特点,大量使用将会减少农业经济投入,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当前,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加强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理研究;二是有针对性地选育菌种,保证微生物肥料施用的有效性;三是严把微生物肥料质量关,在生产过程中保证菌种纯度,严格控制水分、pH值、温度、载体糖分含量等条件;四是规范微生物肥料市场;五是确保微生物肥料施用时的有效性;六是发展微生物肥料新剂型,改善生产条件和工艺,构建多功能组合菌群肥料等。

6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四两拨千斤”作用与施用技术瓶颈

中微量元素是指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但相对来说是少量的元素,主要有钙、硫、镁、铁、铜、锌、锰、钼、硼等。中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含量虽少,但具有很强的专一性,是作物生长发育所不可缺少和不可代替的。当作物缺乏任何一种元素时,生长发育都会受到抑制,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但如果这些元素过多,会出现中毒现象,同样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

随着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中微量元素缺乏的土壤和作物在不断增加,中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要做到因缺施肥。在施肥方法上,做基肥时,应与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或潮干土拌匀后施用;作叶面肥时,应避开烈日和雨天,不可随意与碱性农药或化肥混合配液。盲目过量施用微肥会危及作物及环境安全,当前农业生产中又难以进行中微量元素的测试诊断,因此应切实开展中微量元素精准实用技术研究,最大化发挥微量元素的增效作用是农业增产增效的重要举措。

三、甘肃省肥料科技创新发展思路目标及重

(四)新型肥的发展潜力和技术瓶颈

甘肃土壤的的供肥特征是“缺氮、少磷、钾有余,中微肥不平衡”,施肥总体思路是“多补氮、隔年施磷、少施钾和慎重施中微肥”。因不同土壤、不同的作物施肥。最终目标是逐步达到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规律、作物生长规律与施肥规律相吻合,减少肥料使用量,提高肥料领用率,降低施肥成本,减轻施肥对环境的危害。

(一)肥料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肥料生产中,逐步减少单质肥料使用量,增加专用肥的用量和品种,重点发展缓/控释肥料、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功能肥料等新型肥料,加强有机肥料、绿肥等传统肥料的更新换代,发挥其对化肥的替代作用和能力。

(二)肥料发展的重点技术和主要方向

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强度居世界之首,特别是氮肥。研究表明,施氮过量是化学氮利用率低和损失率高的重要原因。我国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上使用了世界近1/3的氮肥,氮肥的过量施用现象十分普遍。过量的氮肥投入不仅没能有效地增加作物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反而造成大量的氮肥资源流失,直接威胁到环境安全,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生产投入,降低了肥料利用效率,且随着世界范围内化肥用量的不断增长,肥料通过各种途径流失到环境中,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因此,开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精准施肥技术,基于自动化监测的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机械化施肥技术,液体肥料高效施用技术,以及有机类肥料高效施用技术,并研发与之配套的施肥装备等研究,切实有效地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和增产效果,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
高效低耗新肥料创制技术

新型肥料是指选用新材料、采用新方法或新工艺,改变原有品种或剂型而创制的具有新功能的肥料。新型肥料的创制和应用符合国家对化肥行业整合改造、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措施。目前新型肥料还没有完善的分类体系,按照新型肥料的组成和性质,可分为缓/控释肥料、生物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水溶肥料和多功能肥料5大类。创新生产新型肥料,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顺应全球低碳经济需要,已成为肥料企业生产技术创新热点和制高点。新型肥料的发展趋势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专用化、复合化、高效、安全、环保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

新型肥料创制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突破:(1)缓/控释肥料:新型、高效、环境友好脲酶与硝化抑制剂的筛选,包膜材料的筛选、改性与研发,包膜控释技术创新,包膜工艺参数的系统化研究,养分释放机理的研究,缓控释肥生产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专用缓/控释肥料的研发,缓/控释肥料标准的制定。(2)商品有机肥料:有毒有害物质的消减与去除,功能微生物菌种与辅助制剂,快速腐熟菌剂及其高效快速堆肥技术,快速腐熟生物反应器研制,有机肥高值化,商品有机肥质量标准体系。(3)微生物肥料:菌株的筛选和联合菌群的应用,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生产工艺的改进,有机物料腐熟剂、根瘤菌剂、生物修复剂、促生菌剂和生物有机肥等新产品研发。(4)功能性肥料:促进根系纵深发展,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植物水分利用能力的功能性肥料开发;调节作物生物量分配,增强作物抗倒伏及抗病虫害能力的多功能性肥料开发;替代现有杀虫剂,既能提供营养元素又能起到杀虫作用的功能性肥料开发;提高作物产品品质,发展优质农业的肥料开发。

2
农作物化肥减施及肥料利用率提升技术

2.1、机械化精准施肥技术

精准施肥技术是依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肥规律和目标产量, 调节施肥量、氮磷钾比例和施肥时期,达到提高化肥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以合理的肥料投入量达到更高的收入,获得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农田环境,增加农业种植效益。有研究表明,精准施肥技术的实施可以节约肥料,增加粮食产量,均衡土壤养分。

在农田精准变量施肥机的研究基础上,开发了种肥同步施用的系列变量播种施肥机机械装备。同等产量条件下,精准施肥可使作物增产8.2%~19.8%,最高可达30%,总成本降低15%~20%,化肥施用量减少20%~30%。

田间信息精确获取成本高、难度大,已成为严重制约精准施肥技术发展的瓶颈。施肥专家决策系统分析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使其简单而可靠。遥感技术与土壤信息处理、土壤肥力时空分布研究、水肥耦合规律的研究将是该技术发展的方向。

2.2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它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成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采用灌溉施肥技术,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育期供肥设计,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具有节水节肥、高效快速、保证作物丰产稳产、施肥精确四大优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水肥的按需精确供应,达到了水肥的高度耦合,节水节肥增效显著。在作物产量相近或增产的情况下,与传统技术相比,可节水30%~50%,节肥20%~45%,节本增效显著。

2.3  地膜覆盖作物一次性施肥技术

地膜覆盖栽培虽然显著提高了作物的产量,但地膜覆盖后不利用追肥,特别是不利于机械化操作。因此一次性施肥法应运而生,但一次性施用大量的传统肥料导致作物前期生长旺盛,中后期出现脱肥,同时也易造成氮的淋洗损失。所以缓/控释肥料与作物施肥技术相结合便形成了一次性施肥技术。一次性施肥技术是指在作物播种前,结合土壤耕作把作物缓控释肥按其品牌说明规定的施用数量,一次性施入深层土壤中,播种时再施入少量种肥,在作物整个生长期内,不再追施任何肥料,从而达到有效提供肥料养分的施肥技术。一次性施肥技术其最核心的还是缓/控释肥料。缓/控释肥料是指肥料养分释放速率缓慢,释放期较长,在作物的整个生长期都可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的肥料。一次性施肥技术可以减少化肥用量10%~30%,在保证作物不减产的前提下肥料利用率提高15%~20%,且节省人工,便于管理。

2.4 优化减量施肥技术: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盲目和超量施肥、施肥方法不合理等问题,通过现代的高效施肥技术和措施,改变当地不合理的施肥方法和比例,优化施氮减量20%后可保证作物不减产,显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2.5 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技术

利用商品有机肥、绿肥、秸秆还田等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有机肥料氮可替代 10%~20%的无机氮。在河西绿洲灌区,玉米间作针叶豌豆和毛叶苕子两种绿肥均能减少10%的化学氮肥用量;小麦上绿肥氮代替化学氮在30%~45%时仍具有增产效果,并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地力。

四、肥料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

为了保持和提高耕地质量,保护环境和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调动新型肥料研究者、生产者、使用者的积极性,建立肥料科技创性体系和保障措施,推动新型肥料长足发展。

新型肥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
1

新型肥料是肥料家族中最有生命力的成员,代表肥料发展方向,其技术含量高、加工难度大、推广应用慢。组建产、学、研、管、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联盟,通过契约型机制,配置产业链资源,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有效推动肥料产业健康发展。

设立新型肥料科研专项,支持技术创新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无止境,新型肥料的研发绝不能停步不前,重点研究环保、廉价的缓释/控释材料,高效菌株,酸性速溶原料,简单低耗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区域型专用肥料农艺配方和工艺配方,不断提高肥料施用效果和环境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摘掉新型肥料“贵族”的帽子,推动新型肥料普及化。

出台新型肥料生产和销售企业优惠政策
3

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决定新型肥料的发展速度,企业利润决定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新型肥料是全新的高技术产品,发展前景看好。在推广初期,新型肥料销量小、市场培育成本高,企业正常利润很难维持,生存受到威胁,积极性有待提高。必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肥料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销售网络体系,启动针对新型肥料企业扶持补助政策,出台税收、信贷、运输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4、加快新型肥料使用农户直补步伐

加快新型肥料使用农户直补步伐
4

肥料是农业生产投入的最大生产资料,占中总投入60%~70%,远大于种子、农膜、农药等农资产品投入的总和,肥料也是影响农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最关键的因子之一,农民对肥料使用非常慎重。必须加大对新型肥料宣传、示范、推广力度,配套补贴激励政策,使农民在不断使用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新型的益处,加快施肥推广的进程。我们相信,新型肥料在国家政策扶持扶持下、在管理机构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农户的共同努力下,肥料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逐步被认知和接受。

主要参考文献


1、            甘肃农业年鉴(1978-2014)

2、            甘肃年鉴(1978-2014)

3、            车宗贤等《稳定支持中国缓控释专用肥料的发展》

4、            武翻江等《甘肃省肥料生产与市场管理现状问题调研报告》

5、            智研数据中心《2015-2016年中国化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6、            车宗贤 赵欣楠等《甘肃省复混专用肥料农艺配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