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氏宗亲网

 七里山人 2017-03-19

灌阳文氏望族及科举

2013-5-6 19:57| 发布者: wen413058| 查看: 5480| 评论: 4|原作者: 侯杰|来自: 灌阳茶锅子论坛

摘要: 灌阳文氏大致分为三支,虽然系出同源,均为西汉蜀守文翁第十三代孙、文姓江西派始祖文春元的后裔,但支系和来灌时间略有不同,而且几支文姓居住地相对集中邻近、相互混杂. 文市镇玉溪文氏,这一支文姓大有来头,其 ...

       灌阳文氏大致分为三支,虽然系出同源,均为西汉蜀守文翁第十三代孙、文姓江西派始祖文春元的后裔,但支系和来灌时间略有不同,而且几支文姓居住地相对集中邻近、相互混杂.

       灌阳文氏介绍如下:


      文市镇玉溪文氏,这一支文姓大有来头,其始祖文天禧,是宋末民族英雄、大名鼎鼎的信国公文天祥的从堂弟,是江西文姓始祖文春元的第十三代孙,原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富田村。南宋咸淳年间(1265-1247)任零陵知县。据文天禧第二十二代孙文燦(字渭贤)所撰《灌阳天禧派源流序》:“时元兵入关,伯祖天祥公矢志扶宋,兵弱被执,羁三年誓死不屈,成仁殉难。公耻食元禄,弃官来灌,卜居文市。时灌亦零陵属。”据此,这一支文姓正式定居灌阳的时间大约在1250年前后,至今已历760余年。文天禧之子文震龙“暇时闲游,遍览灌地风景。来玉溪,见山环水绕,土地肥沃,真胜地也。顾而乐之,遂乔迁焉。”这一支文姓主居文市玉溪,有族人先后迁居全州宅水村、文桥村,兴安界首镇街、灵川县大圩镇毛州岛、来宾市忻城东安街、道县李霸岩村等地。
      文市镇文村文氏,其祖籍和迁灌时间尚未找到相关史料。但从文村扼守灌江西岸黄金地段,雄踞西就街的实力分析,其来灌时间应当不晚于玉溪文氏,甚至可能更早。这一系文姓主要居住在文市镇西就、车头、岩口、清塘、白竹坪等地。
      新街乡龙炼村铁石堆文氏来灌时间稍晚,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来自湖南东安。经查证,其祖上湖南东安宣上乡花桥文氏,始迁祖文汝霖,宋高宗时由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屯田迁湘开基,同为五代后唐庄宗时江西文姓始祖文春元后裔。
 
      灌阳玉溪文氏、文村文氏、龙炼铁石垚文氏等累计产生过3名进士,进士数与新街江口唐氏并列全县第一;文举17名、武举10名。总计30人通过正规科举,获得功名,数量冠于全县。出仕为官或为本县乡贤者14人在旧《灌阳县志》有传。
 
      一、进士3位:
       1.文伟,字慕周,文市玉溪人,明洪武丙子科举人、丁丑科陈安阝  榜进士,历官工科给事。旧志载其“性刚介,不阿中贵。因外补海康(今广东雷州市)知县,政简讼平,士民悦服。后莅金溪(江西金溪县),有陋规,为贫民害,下车裁之。富者咸愤。伟遂辞职归隐云。”
      2.文大漳,字苇杭,号清泉,文市文村人,清康熙五十三年癸巳恩科王敬铭榜,翰林院检讨。旧志载其“有文名。……丁酉、庚子顺天乡闱分校(指顺天府乡试的考试官——笔者注),得士皆知名,门下送楹贴云:‘文心直拟蓬莱岛,笔露频沾桃李蹊’。志不忘衣钵也。”
      3.文宗欧,更名文湛,字少叔,新街乡龙炼村铁石堆人。咸丰十年庚申科钟骏声榜,任湖北云梦、通城知县。旧志载其“自幼隽爽,食饩后从戴孝廉汝淳游五年,寒暑不辍,遂中乡试,连捷庚申会试七十名进士,即用湖北知县。先署通城,次署云梦。时方扰攘,懋著循声。丁外艰归,遂不复出。咸丰辛酉,同治壬戌、甲子三充同考试官,所得多名下士。如萧书、张楷,官至太守。萧尤谊笃师门,湛殁后在浙,闻之曾以二百金致唁於其家云。”去世后门生故吏不远千里安排吊唁,称得上栽培有法,堪为师表。
 
      二、文举17位:
       1.文伟,文市玉溪人,明洪武二十九年丙子科,见进士。
      2.文华,文市文村人,永乐甲午科,任湖南道州知州。
      3.文高,文市西就村人,嘉靖十三年甲午科,任江西瑞昌知县。
      4.文行,文市西就村人,万历二十八年庚子科。
      5.文云鹏,文市西就村车头人,万历三十一年癸卯科,官浙江宁波府通判。
      6.文王辅,字四友,号桂林,文市玉溪人,天启元年辛酉科,官浙江按察副使。旧志载其“供职京师,官内阁中书,秩满迁职方员外郎。历任杭州通判、苏州同知、温州知府,所至政声卓著。擢温、台(州)两府钱铸道件浙江按察副使。清刑慎狱,人罔称冤。因老解职归里,修族谱一卷,姑苏文相国震孟为叙之。”这也是玉溪文氏一脉自宋末以来首次编修家乘谱牒。由于文王辅长期在江浙一带为官,政声卓著、人脉广泛,因而邀请到苏州文徵明曾孙、担任崇祯朝东阁大学士(宰相)的家门文震孟家谱作序,那是相当荣耀的。
      7.文云腾,文市西就村车头人,崇祯六年癸酉科。
      8.文经,字燮臣,文市玉溪村人,清康熙二年癸卯科,湖广大冶知县,有政声。旧志载其“犀心猿貌,卓有异征。政声藉甚,称循吏云。”文经老夫子长得可谓其貌不扬,乍看像猴似的,但内心却是极为灵犀聪明,噗,确实不同凡人。治史者如实记载,言简意赅,用词可谓精当传神。
      9.文奕彬,文市西就村车头人,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科,平乐教谕。
      10.文奕远,文市西就村车头人,康熙四十四年乙酉科,融县教谕。
      11.文粤,文市玉溪人,康熙辛卯科,广东怀集教谕。
      12.文大漳,文市文村人,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见进士。
      13.文运可,文市西就村车头人,康熙五十二年甲午科,广东连山知县。
      14.文生岐,文市玉溪人,康熙五十六年丁酉科。
      15.文宗书,文市西就村车头人,雍正十年壬子科,江南馀东盐大使。
      16.文定位,文市车头人,道光二十四年甲辰恩科。
      17.文宗欧,新街乡龙炼村铁石堆人,咸丰六年丙辰科,见进士。
 
      三、武举10位:
       1.文元,文市玉溪村人,乾隆丙辰恩科。
      2.文成超,文市西就村车头人,乾隆乙酉科,乡试解元(第一名)。
      3.文作奎,文市文村人,乾隆己酉科,官至江西太仓卫千总。慷慨善书,武员出色,引见候升。疾故。
      4.文彪,洞上人,嘉庆辛酉科。
      5.文振辉,白沙村(黄关东阳)人,道光辛巳恩科。
      6.文定国,文市西就村车头人,道光乙酉科,官至怀远营千总。
      7.文祖亨,字云溪,文市玉溪村人,道光壬辰科。旧志载其“从军百色,屡立战功,为抚军所钦重,赐力赞戎防额。欲授以守备,因亲老谢归。咸丰时,红巾扰境,闻名欲引以为重,乘间执之。亨不从。寻以信香之油刺‘太平天王’四字于面,料必归顺。亨益以死誓。贼知心不可移,遂遣还。卒年八十五,面上字迹隐隐可见。”香油滴脸,誓不归降,文祖亨不愧为一条硬汉。史料记载:咸丰四年(1854)八月十八日,广西南宁天地会首领朱洪英、胡有禄等率领的农民军攻克灌阳县城,建立“升平天国”,朱称“镇南王”,胡称“定南王”,奉“太平天德”年号,王宫设在文庙(今灌阳二中)内。咸丰五年三月,清军反扑,攻占灌阳,朱洪英等退到平乐沙子街,随即进军湖南,攻陷东安。咸丰六年正月,朱洪英自富川转战麦岭,失利后退回灌阳,再由灌阳攻永明,被清军围堵俘杀。
      8.文占元,铁石垚(新街乡龙炼村)人,道光甲午科。
      9.文宗海,铁石垚(新街乡龙炼村)人,道光己亥科。
      10.文仪柱,大井洞(灌阳镇文化村)人,光绪丙子科。
 
      灌阳文氏还有文奕藻(车头人,康熙癸巳恩科,平乐教谕)、文宏衍(下唐家田人,雍正癸卯科)、文定侨(车头人,道光癸卯科)3人先后中乡试副榜;此外,还有3人获得恩贡、4人获得拔贡资格。
 
      灌阳文氏在旧志中事迹有传的还有文王卿、文师熹、文卜年、文定俊(岁贡生,清廉正直,授徒不计修脯,一时名士半出其门。同治八年任广西罗城训导)、文德尧、文定仲、文祖发、文振可等8人。
 
      宋室南渡以后,带动了中原族群进一步向两广地区及湘桂边境的迁徙。灌阳地处湘桂交界之地,远中原腹地之战乱,无百越蛮夷之不化,民风淳朴,深被教化。南有驿道入平乐府,东北有龙虎关通道州,为湘桂古道的必经之地,游民、士族、商贾、戍卒、流吏、游宦者甚众。唐代安史之乱后,润州人戴叔伦赴任容州刺史(后任容道经略使),道经灌阳时写下了《宿灌阳滩》一诗:“十月江边芦叶飞,灌阳滩冷上舟迟。今朝未遇高风便,还与沙鸥宿水湄。”成为现存最早的描写灌阳的诗句。宋元交替之际,战事频仍,天下大乱,为了躲避战乱迁居灌阳的士族日渐增多。宋末因耻食元禄弃官来灌阳的除了文氏始祖文天禧,新圩下平田(文市会湘桥)范氏先祖范朝荣、水车官庄何氏先祖何通远,以及文市昭仪唐氏始祖唐奭、月岭唐氏、桂岩(巨望)蒋氏、王道村王氏先祖等一批仁人志士,相继携家眷定居灌阳。一时间以文市为中心,五方杂处、冠盖云集,开基立业、置产报籍者接踵而来。
 
      文市地处灌江下游,与湘水交汇,北接全州、东通道县,交通发达、水陆两便,土地平坦、商贸云集,属县城以外开市最早的乡镇。西就文村紧邻灌江西岸,文村开市、文村集市,我揣度这也许就是文市镇名称的由来了。得灌水、麒麟山之山水灵气,秉承祖上为官出身的家学庭训,以故文市镇望族林立,成互为竞争之势,科名之盛、文化之优,甲于全县。因文姓得名,以文章明世,小小的一个文市镇,最终得以在灌阳乃至整个广西的科举史上留下不容小觑的显赫声名,也算得上是名实相副了。


           (本文作者:龙川山人侯杰,QQ168599771。如有转载发布,请注明“转自灌阳茶锅子论坛  作者 龙川山人侯杰”)

 

       :灌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东面以都庞岭与湖南省道县、江永县交界;西面和北面与兴安、全州县相邻;南面与恭城瑶族自治县相接,西南与灵川县毗邻,距桂林市159公里,辖6乡3镇,13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总人口27.3万。 

    灌阳县建县较早,据县志记载,灌阳在公元前168年前已为县,称观阳县,县址在今新街乡雀儿山前,属西汉刘邦时设置的桂阳郡,该郡隶属长沙国(诸侯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分长沙国为零陵郡,观阳县属该郡。隋开皇十年(590年)与桃阳县(今全州)合并为湘源县,隶属湘州零陵郡。公元617年湘源县分解,观阳改为灌阳,县址迁至如今的灌阳镇,仍属湘州零陵郡,明洪武二十八年,灌阳改为隶属广西布政司桂林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