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常常会便秘腹痛,很多人以为就是因为自己饮食不规律的缘故,其实有些情况下是和脾阳不足有关!
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一款汤剂——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
附子、大黄、芒硝、当归、干姜、人参、甘草
大黄15g、当归9g、干姜9g、附子6g、人参6g、芒硝6g、甘草6g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服,一日三次。(现代方法:水煎服)
由温补脾阳药配伍寒下攻积药组成,温通、泻下与补益三法兼备,寓温补于攻下之中,具有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的特点。
阳虚寒积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本方用于阳虚寒积证。临床应用以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为辨证要点
若腹中胀痛者,加厚朴、木香以行气止痛;腹中冷痛,加肉桂、吴茱萸以增强温中祛寒之力
附注
大黄附子汤
用量
大黄9g、附子12g、细辛3g

用法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
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禁忌
使用时大黄用量一般不超过附子。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本方与大黄附子汤同属温下剂,都能主治寒积便秘。本方是由脾阳不足,中气虚寒,而致冷积内停,证属虚中夹实,故方中配以干姜、人参、甘草以顾护中阳;大黄附子汤为寒积里实证,证实无虚,故配细辛辛温宣通,助附子散寒止痛。
故事一则
据《对山医话》记载:华亭的费秋谷的母亲突然腹痛,又濒临危险境地。听说天马山有一个道人能医治,于是请自前往求取道人妙方。

路上遇到一个老人,一同在亭间休息,问他干什么去?费秋谷就告诉老人是为母亲求医去的。老人从口袋里拿出来一个方子,说:这是孙思邈所得到的龙宫妙方,吃了立马有效。

费秋谷一时间不知道这是什么药,马上回去给母亲服用,吃了一剂就好了。后来把方子给别人看,原来就是《千金方》温脾汤。
小编有话说:故事虽不知是真是假,但是可见古人对此方的重视!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