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迁在史记里叹息“为将三世者必败,因为杀伐太多,大伤后代

 伟天英 2017-03-19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了一个命题,即“为将三世者必败”。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如果一个家族祖孙三代都连续带兵打仗,那么这个家族三代以后必然衰败。这个说法,与今天盛传的“富不过三代”的老话,颇有几分相似。司马迁在史记里叹息“为将三世者必败,因为杀伐太多,大伤后代

为什么“为将三世者必败”呢?司马迁在《史记·王翦列传》中借别人之口给出了一个解释:秦二世的时候,群雄竞起反秦,王翦的孙子王离奉命攻赵,围困赵王及张耳于钜鹿城。或曰:“王离,秦之名将也。今将?秦之兵,攻新造之赵,举之必矣。”客曰:“不然。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必其所杀伐多矣,其後受其不祥。今王离已三世将矣。”后来,项羽救赵,击秦军,果然生擒了王离。
司马迁在史记里叹息“为将三世者必败,因为杀伐太多,大伤后代

王离,秦朝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王翦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其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 并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王离也受封武城侯,继其父担任将领,率兵戍边备胡。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与章邯一起统率秦兵与起义军作战。巨鹿之战,兵败被俘,后去向不明。
司马迁在史记里叹息“为将三世者必败,因为杀伐太多,大伤后代

祖父三代都是名将,世间少有,司马迁归结“为将三世者必败”的原因是:三代为将,杀伐太多,大伤后代。小编觉得王离的失败也不能扯到前世孽债,后世来偿,大秦后期形式恶化,非一人可以挽救。
司马迁在史记里叹息“为将三世者必败,因为杀伐太多,大伤后代

秦朝是我国实行郡县制度最彻底的朝代,其存在时间只有15年,秦始皇没有将自己的同姓宗族分封到各地为王,当陈胜,吴广起义时,没有各地诸侯前来勤王(当时距秦朝建立才十几年),只能依靠朝廷的军队进行镇压,而朝廷的军队在当时地域辽阔,交通不遍的情况下,朝廷军队的战斗力十分有限,再加上六国贵族推波助澜,局势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