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公主莹奇案是怎么回事

 桃子的图书馆zt 2017-03-19

距巴林右旗大板南三十公里处,于今天的大板森林公园内,有一座雄伟的大山。它就是被人们誉为“巴林圣山”的巴彦汉山。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康熙皇帝巡幸巴林看望其女儿固伦荣宪公主时,曾在此山松林中猎获一只斑斓猛虎。

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湛布喇嘛到班禅额尔德尼处学经,获额尔德尼莫日根湛布学位后,来见巴林右翼旗札萨克郡王巴图,向他禀告道:“为巴林的振兴,为王爷的高寿,敬请王爷下谕旨封禁巴尔当哈拉山(巴彦汗山的原名),使之成为圣山。”巴林王应允。次年巴图王爷亲自登上巴尔当哈拉山,与众臣商议堆立敖包和祭山之事。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巴图王决定在巴尔当哈拉山南赛音宝力格(吉祥泉)的后山顶上堆立敖包,当年阴历四月动工,五月三日巴林王亲祭敖包。祭奠聚会上,巴图王谕示:“从此以后任何人不得动用山上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任何人不得杀害山上的飞禽走兽。”并将此敖包命名为“钦达牟尼敖包”。此后,每年夏季,当地王公、喇嘛和百姓分三次祭祀敖包。又传,固伦淑慧公主健在时,从京都请来两位风水先生,请他们为她预选陵地。两位风水先生分路走遍巴林右旗的山山水水,前一位看中此地埋下一枚铜钱,又一位插上一根银针。公主派人同两位先生一起到选中之地。两个先生不约而同地来到赛音宝力格寻找各自的记号时,发现银针正好插在金钱的钱眼中。

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春,公主在京都谢世,遵照她的遗嘱,灵枢从京都运至此地安葬。埋葬时未按公主生前的遗嘱裸身朝北安葬,而是身上盖了绣龙的披肩,头朝南葬下。过了一段时间,皇宫的星象家发现,北方天空出现了“帝王星”,说日后必有人与清帝争夺皇位。皇帝派遣星象家赴巴林除“邪”。他们日夜兼程来到巴林公主陵一看,此地松柏苍翠,硕果累累,百花盛开,百鸟齐鸣,尤其是在公主陵旁长出两棵檀香树,香溢山谷。他们揭棺一看,一匹金鞍宝马腾空跃起,公主神气十足,一手握缰绳,一手扶鞍桥,右脚已登上马蹬,即要上马。因为披肩上的龙咬住公主的腿,方未能跨上马去。星象家说,这是没有按照公主生前遗嘱安葬的后果,因为头朝南,天空就出现了“帝王星”;因为没有赤身裸体安葬,披肩上的龙阻碍了她上马。于是,他们把公主的遗骸同宝马一起焚毁,砍除灵芝和檀香树。为使檀香树不再复活,在砍后的树根上浇灌了煮沸的小米汤。处治过后,把公主骨灰迁至凤凰山西南同她的丈夫色布腾王合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