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明朝对东北和库页岛的统治

 长弓有心 2017-03-19
         永乐七年(1409年),奴儿干卫地方官员忽刺冬奴等人来朝,奏称奴儿干“其地冲要,宜立元帅府。”明廷接受了这个建议,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任命内陆官员康旺为都指挥同知,王肇舟为都指挥佥事[80]。永乐九年(1411年),正式派遣太监亦失哈、都指挥同知康旺等,“率军一千余人,巨船二十五艘”,前往该地“开设奴儿干都司” [81],专管卫所事务。奴儿干都司管辖地区,“东濒海,西接兀良哈,南邻朝鲜,北至奴儿干北海”[82]。根据《明实录》记载统计,从永乐初到嘉靖时,前后在上述地区共设立三百七十个卫,二十个所[83]。今天,明代设置的卫所早已废圮,但是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朝官员在奴儿干都司治所,修建永宁寺时刻的石碑《永宁寺记》,以及宣德八年(1433年)重修永宁寺时又刻的《重建永宁寺记》石碑,详细记载了奴儿干都司和卫所的情况,为我们提供了我国东北疆域的历史见证。另外还有《昭勇将军崔源墓志》记载,“宣德元年同太监亦信下奴儿干等处招谕,……正统元年,奉敕抚安忽(刺)温野人”[84],以及《明威将军宋国忠墓志铭》记载,宋国忠的高祖宋卜花,曾在明初奉命招谕奴儿干的事迹[85]。这两块墓志反映的事实和永宁寺两块石碑记载是完全一致的,有力说明明代在奴儿干设官建置,这里是我国疆域的一部分。 
        “卫所”是按照明朝政治制度设置的地方军事行政机构,它和内陆有所不同的是除了军事职能外,还要管理地方行政事务,所谓“抚绥属部”[86],“看守地方”[87]。“卫所”官员都是明朝中央政府直接委任的,采取“因其部族,……官其酋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职,给与印信,俾仍旧俗,各统其属”[88]的政策。他们的官职是世袭的,父死子继、父老子替都必须得到明政府的批准。如果要求晋升官爵、更换敕书(委任状)、增加赏赐等,则要呈报明朝政府,不得擅自行动,否则要受到处罚。明朝授给奴儿干都司属下卫所的官印,不断有所发现,如有《毛怜卫指挥使司之印》[89]、《木答里山卫指挥使司印》[90]、《禾屯吉卫指挥使司印》[91]、《囊哈儿卫指挥使司印》[92]、《塔山左卫之印》[93],以上的“印信”,清楚表明了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置地方行政机构,进行管理最好的历史物证。 
          中国是最早对库页岛行使主权的国家: 
         明朝军队于1411年远征库页岛,向当地土著颁发印绶,并于黑龙江口的南北地区和库页岛设立四座卫,即奴儿干卫、兀的河卫、囊哈儿卫、波罗河卫。(来源:中国长城网) 
        [附]日人鸟居龙藏也到此地考察过,发现了奴儿干都司遗址展明代瓷器(见《奴儿干都司考》,《燕京学报》第三十四期)。 
          奴儿干都司设有都指挥,都指挥是康旺、佥事王肇州,二人原来都是辽东镇东宁卫的人员。 
          都司下设有三百八十四卫,据黎敬文的《明代东北疆域考》(见《考古学报》1976年1期),目前已能指出的卫所有斡难河以东,嫩江以西,包括呼伦贝尔和黑龙江南北地区。当时在这个地区游猎的大多靼部落,明代有时也混称为“女真野人”或“野人”,这个地区设立的卫有十四卫所,即坚河卫、海剌儿千户所、只儿蛮卫、斡难河卫、古贲河千户所(古贲河卫)、卜鲁丹河卫、木河卫、塔哈卫、木里吉卫、阿伦卫、阿真同真卫、额克卫、出万山卫。 
      从精奇里江到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汇地方有有五座卫(在黑龙江东北岸),即脱木河卫、土鲁亭山卫、阿剌山卫、古里河卫、脱木卫。 
          黑龙江以东直到黑、松两江汇合处,计有九卫,其中七卫在黑龙江以北,二卫在黑龙江以南。即可令河卫、木鲁罕卫、哈剌察卫、蜀河卫、兀剌卫、弗河卫、扎肥河卫、考郎兀卫。 
          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交汇处到黑龙江口,包括乌第河和库页岛(明称苦夷)在内的地区,以库乌河为中心(今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亦称伯力的附近区域),设立九卫,即乞勒尼卫、忽鲁木卫、喜申卫、古鲁卫、亦几古里卫、撒儿呼卫、镇真河卫、盖平卫、哈儿分卫。 
         黑龙江北岸格林河支流设立五卫,即葛林卫、忽石门卫、卜鲁兀卫、福山卫、弗山卫。亨滚河是黑龙北岸的一大支流,这里设立了七座卫所,即钦真河卫、敷答河千产所、者屯卫、满泾卫、依木河卫、朵几必河卫。 
        毛佩琪教授对明代中国疆域的论述 
        明朝远迈汉唐的影响:既然明朝曾经治隆唐宋,那么明代肯定有一段盛世。不论是疆域还是影响,永宣时期堪称盛世,甚至如《明史》所说,是“兼汉、唐之盛而有之”。 
         受美国人伊佩霞写《插图本剑桥中国史》的谬误,大家都认为明朝的疆域很小,其实不然。举个例子。蒙古土尔扈特部拜见乾隆皇帝这件事情,在清朝被渲染得很了不起。但他们在拜见乾隆皇帝的时候,给乾隆皇帝送上的第一件礼物不是土特产,而是明朝永乐八年颁发的汉文印信。这件事说明在明朝的时候,他们已经接受了明朝的封号,他们之所以在明朝的时候不回归,是因为明朝告诉他们你们就是中国人,明朝的势力在整个蒙古地区是可以覆盖的,没有人可以欺压他们,他们可以过上很好的生活。那么到了清朝他们又为什么回来了呢?因为清朝的势力已经退缩了,无法保护他们了。 
         明朝前期的疆域,特别是永乐大帝在位时期的全盛面积大约是1300多万平方公里。 
         我们必须看到,明朝的这些疆域中,地域面积最大的我国东北及现俄罗斯远东地区,永乐皇帝在位全盛时期,贝加尔湖地区的布里亚特蒙古部落吏属于奴尔干都司管辖,所以,那时候西伯利亚勒那河以东地区都是明朝疆域。青藏地区(包括不丹,克什米尔等),新疆哈密地区。分属于奴尔干都司、乌斯藏都司、西番五王府驻地和新疆哈密卫等。明朝的行政区还有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两京即京师(北京)、南都(南京),十三个布政使司是指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有人说,东北原来不属于明朝不属于中国,是满清入主中原给中国带来的陪嫁。这种说法相当错误!明朝前期在打败、招降了元朝太师哈纳出后,继承了元朝在东北的领土和统治权(包括现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到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约200年间,东北一直是明朝的疆域,努尔哈赤的父祖及其本人都曾经是明朝任命的地方官吏。东北是在努尔哈赤起兵造反后才与明朝脱幅的。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开始,明朝东北地区(包括现今我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才与明朝脱幅了。另外,内蒙、新疆哈密地区、青海和甘肃部分地区、缅甸的许多地方也逐渐脱离明朝中央政府。可是明末的疆域还是比清末被八国联军宰割后的疆域要大。 
在《明史·地理志》中关于明朝的版图是这样说的: 
         “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贡,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縻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 
        “北穷沙漠,南极溟海,东西抵日出日没之处,凡舟车可至者,无所不届。殊方异域,鸟言侏离之使,辐辏阙廷,盖兼汉、唐之盛而有之,百王所莫并也。” 
         我解释一下这句话,当时大明帝国永乐时期的疆域“北穷沙漠”,到了沙漠最远的地方;“南极溟海”,到了海的最边上的地方、最远的地方;“东西抵日出日没之处”,你说太阳从哪儿出来明朝东边就到哪儿,太阳从哪儿落下明朝西边就到哪儿;“凡舟车可至者,无所不届”,凡是船和车可以去的地方,就没有不去的地方。所以,说各种各样的语言、穿各种各样的服装的外国人都纷纷来到大明的朝廷上,说这种盛况“盖兼汉唐而有之”,说汉朝、唐朝的盛明朝都有。“百王所莫并也”,说历史上没有哪一个皇帝能比得上他的。 
         明朝的疆域、影响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我再借用《明史》上的四个字,叫做“远迈汉唐”。我们知道文景之治、开元之治,我们没听说过还有比汉朝、唐朝还盛的时代,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清朝史官说的,在《大明成祖文皇帝本纪》上写的 
         向明朝称臣纳贡的附属国有:朝鲜、日本、安南(今越南)、硫球以及占城国、暹罗国、爪哇国、浡泥国。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有吕宋、苏禄、合猫裹(猫裹务)、美洛居、婆罗(文莱)、古麻剌朗、冯嘉施兰、真腊、碟里、日罗夏治、旧港、满剌加、苏门答剌、须文达那、三佛齐、柔佛、文朗马神、地闷、西洋琐里、琐里、览邦淡巴、百花、彭亨、那孤儿、黎伐、南渤利、阿鲁、古里、柯枝、小葛兰、大葛兰、锡兰山、榜葛剌、沼纳朴儿、祖法儿、木骨都束、不剌哇、竹步、阿丹、剌撒、麻林、忽鲁谟斯、溜山比剌、孙剌南巫里、加异勒、甘巴里、急兰丹、沙里湾泥、底里、千里达、失剌比、古里班卒、剌泥夏剌比、奇剌泥、窟察泥、舍剌齐、彭加那、八可意、乌沙剌踢、坎巴、阿哇、白葛达、黑葛达等国分别朝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