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我不去上学了!” | 丰安

 长沙7喜 2017-03-19

这两天,有家长在醒来平台上给丰安老师提问关于孩子不去上学、沉迷手机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很普遍,于是小编就整理推送出来,希望对您有启发。


请问丰安老师,孩子在学校遭到老师的批评,抗拒上学,做父母该如何处置?



“很高兴一起来探讨关于孩子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挺普遍,不知道这个孩子是在哪个年龄层,因为不同的年龄层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心智状态,但孩子们其实比我们想像中简单,他们所有的行为言行举止都是有动力的,他做这件事情是可以从中得到快乐或者可以逃避痛苦,他就会这么做!

 

家长需要认识到:孩子的行为都是有动力的,而背后的动力是情感的驱动。如果把阻碍他去学校的动力排除掉,他的行为就会发生改变,反之如果没有处理好,有些孩子成绩就会下降,或者厌学,或者产生不良的习惯。所以改变孩子行为的关键在于转化他的情感

 

这位家长听到孩子是因为在学校遭到老师的批评而抗拒上学,家长需要去学校与老师、在场的同学及孩子本人详细沟通后,再做出客观的评断。这也是帮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到问题的本质和进展,了解事情的真相。

 

当家长把问题了解清楚后,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在这样的事情里面,孩子会出现什么情绪感觉,他是受委屈了?受惊吓了?还是面子受损了?弄清楚是什么情绪在驱动他不去上学的行为,再引导他把情绪排除,他慢慢就会恢复了。

 





另外一种方式是,用你的情绪去改变他的情绪感受。针对孩子这样的状态,你有什么感受,什么情绪,什么想法,都真实真情地对孩子流动出来,表达出来。


愤怒、悲伤、失望、难过、害怕、担心等等,你这样子妈妈很担心,“妈妈有些难过,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妈妈很生气……”透过情绪来带动情绪!当家长把自己的情绪感受都表达出来,就可以影响孩子的情绪感受,从而改变他的行为。

 

记得不要用讲道理的方式:“你怎么不去上学,不上学天天在家你有什么用,你长这么大了,还不懂事吗?……”说道理是没有效果的,甚至会有反效果。

 

如果用这样的方式去表达过孩子还是没有改变,家长就要更认真地说,全心全力地表达你的情绪感受!


我们透过一些实验得知,骂孩子都好过不理孩子,对孩子不理不睬不关心是最最糟糕的!所以不用担心这样做会不会伤害孩子,即使语气说重了骂了孩子,内心产生内疚,也继续把情绪感受表达出来,比如妈妈刚说话太重了,有点后悔……就这样,一直真实地表达所有的感觉感受。


基本上很多孩子行为上的问题,父母都可以透过这样表达情绪感受的方式去转化孩子内在的状态,从而改变孩子的行为。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或青少年,对游戏、手机、网络特别沉迷,甚至已经成瘾的,根据我的经验,很大可能是他(她)把手机或者游戏当做是某种情感寄托了,比如当成保姆,过世的亲人等等,这些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沟通或者个案处理,比如参加家族系统排列工作坊来探索问题的根源。能肯定的是孩子的行为背后一定是有动力


父母是孩子最最重要的人,只要改善跟父母的关系,所有的人际关系都会改善。当父母真实真情地流动自己的情绪感受,就可以转化孩子的感受。而情绪流动的时候就是爱的流动,当情绪都表达出来了,就能看到彼此的真心和爱了,也会让彼此的关系流动更顺畅。祝福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