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灼见 | 殊途同归的悲惨结局:很多人的思维能力还停留在中学水平

 恰恰365 2017-03-19

编者按:前不久,财记君推送过我们的专栏作者海松老师的一篇文章,《一万小时定律是错误认识,你必须一千小时内成为专家!》(可查看历史记录2月24日的头条),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系统性思维,有读者问,怎样才能有一套自己独立思考而又正确的思维方式呢?本篇将提出平面思维、直线思维和锥形思维的基本概念,这将是通向系统性思维的第一步。

作者|Dr. 海松,作家,学者,财经记者圈专栏作者

HR和老师虽然都是阅人无数,但是两者的功能有着本质的差别。HR只会竭力利用你的优势资源为资本服务,利用的越充分,HR的工作越成功;而老师则会关注你的弱点,对弱点的发现与改善相比优点的展示常常更加鼓舞人心。

但以上只是非常理想的情况。在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大多数时间里,极少有人会针对性的对一个学生的弱点进行评估并提出有效的改善建议。

在我自己的读书生涯里,大约只有1-2个老师具备这样的能力。这一方面是因为标准化、规模化的教育模式无法将资源投入到个体当中,另一方面则是教育界缺乏好的评估工具以及相应的洞察力。

那些被掩盖的思维缺陷


对优点的过度关注以及对于弱点的无意忽略,会对人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由于竞争中对优势策略的偏好,许多人过渡依赖于优势技能,在能力结构和思维方式上过早的特征化,一旦固化之后这反而限制了更全面的思维能力提升。

而这个现象萌芽于中学阶段,并在大学阶段进入分化期,到了职业生涯早期则被迅速固化,一直延伸到一个人的全部一生。

有一次一名很优秀的学生做PPT演讲。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当面对自己不能充分理解、缺少把握的地方,会巧妙的使用一些掩饰性的语言跳跃过去。这个学生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很强,尽管ta很好的把控了演讲气氛,但是这个细节却反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ta正在用语言技巧来掩饰思维能力的缺陷!

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发现这个现象极其广泛的存在于很多人身上。例如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人,其中包括你的领导,讲话滔滔不绝,却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类人的根本问题是缺乏逻辑性,因而习惯性的采用跳跃性语言和丰富但碎片化的证据来弥补思维能力不足的弱点。

还有一类人则是另一个极端。这类人拥有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也在学校教育中受益。但是到了一定阶段,例如职业发展的第五年之后,此类人会呈现出一个特点,即:他们往往会变得墨守成规,难以自我突破,出现能力和性格发展的全面障碍。

上述两类人在职业发展的5-8年内,均会出现极为严重的职业发展瓶颈。通常他们会自认为是工作环境、个人运气使然,但问题比他们想象的更加糟糕。实际上这个瓶颈从中学之后就已经不断积累,终于有一天发生了质变。

直线思维和平面思维:殊途同归的悲惨结局


第一类人我称之为平面思维者,第二类人称之为直线思维者。

虽然他们会在不同的阶段展示出不同的优势,但是殊途同归,劣势终有一天会全面压倒优势,从而使得他们再也没有改变的机会。

这两类人在中国比较多,很大程度上因为文理分科。但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因此我不打算批判教育制度,而是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平面思维和直线思维会导致不同的人格特质。

平面思维者跳跃性强,容易与他人产生共鸣,因而体现出较好的社交能力;直线思维者善于解决某些具体问题,但是转换能力较差,性格因此可能趋于保守和固化。

平面思维者思考深度不足,容易受他人影响,直线思维者常对某些问题过度自信,难以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新鲜事物。出于对自身弱点的本能回避,平面思维者更倾向于成为资源整合者,而直线思维者更倾向于将固有经验进行复制。

灵活但又难以捉摸,坚定但又固执,这些既可以称之为优点,也可以称之为缺点的性格特征,并不是人的本质。它们只是一个人思维方式的外在体现。

忘掉性格问题,相信锥形思维的强大张力


理论上,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可以让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但大多数情况下由于缺少有效的干预,很多人的思维能力并没有提高,却变得更加直线或者平面化。

我的目标是帮助大家训练出一个结构化的思维方式。我将其称之为“锥形思维”,以区别于直线思维和平面思维。在我后续的文章里,结构化思维和锥形思维将是同义词。

锥形思维是系统性思维的基础骨架。但是现在直接跟各位谈系统性思维有点为时过早,因此我先采用锥形思维导入。

根据我对大量学生和职场人士的观察,能够自然形成锥形思维的人只有不到10%。(这个比例说明当前的教育方式在训练思维能力方面存在显著的不足)

这些人在工作之后会越来越左右逢源,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也会逐渐被优化。而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则倾向于平面化或直线化,最终停留在职业金字塔的中底层。

而一个让我极为诧异的事实是,我的学生们也已经呈现出很明显的差异。尽管他们都拥有良好的成绩和智力,同时也非常努力,但是结构性思维的训练不足使得他们的能力差异在两三年的时间里迅速分化。这意味着思维的问题可能在大学之前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它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

因此为了避免落入平面或直线思维的陷阱里,一些外部的纠正性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在后续的文章里,我会进一步解释发展结构性思维(锥形思维)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建立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但再次强调一下,我极为厌恶从性格的角度来分析一个人的能力和发展,那如同瞎子算命一样毫无逻辑和科学性。我的主张是思维方式决定性格,性格只是思维方式在各种外部因素作用下的被动结果。

因此,各位首先需要做的事情是忘掉对自己性格的不满或疑虑,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号入座,而不是性格。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