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郎玉萍:在新东方的自我成长之路

 花瓣121 2017-03-19

  “爱社交,爱旅游,爱搞怪,有一点小自我,但又不乏真诚和善良的一个矛盾体”,这个典型的80后就是新东方北京学校倍学口语教师--郎玉萍。

北京新东方倍学口语教师郎玉萍
北京新东方倍学口语教师郎玉萍

  郎玉萍是浙江杭州人,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几年前,作为学校英语专业成绩的佼佼者,她代表学校来北京参赛。初识北京,给这个青涩的小女生强烈的震撼,她发现北京是一个人才的聚集地,在这里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也是这一点深深的吸引她毕业后毅然来到了北京。经过摸爬滚打的历练,最终在北京新东方英语学习部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倍学口语教师。

  “教龄”只是一个数字

  毕业后郎玉萍就开始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在新东方已有三年教龄了。“我觉得一个老师的教龄只是一个数字,并不能决定什么,有些人可能有很长的教龄但是他们的教学思维很古板,总是一成不变,其实这对教学工作并不利。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郎玉萍说。

  郎玉萍非常重视自身的发展,无论是教学能力的提高还是人生经验的积累。就教学能力来说,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老师,知识方面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平时她要看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有关教学方面的书籍,参加各种英语考试。到目前为止,她已经取得了英语专业八级,剑桥商务英语以及一次性剑桥雅思考过八分的骄人成绩,这也证明了自己在英语方的专业实力。

  谈到生活经验的积累,她倾向于社交和旅游。郎玉萍把社交看成一种态度,“态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当你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无论你是否喜欢她接受她的观点,都要保持一个open的姿态和一种不施加任何利益的心态,去接受和学习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思考与反思,从而学习到很多东西。”

  在旅行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对于旅游,郎玉萍认为这是一个由接触到喜欢再到上瘾的过程,在这其中学习到的东西远比想象的要多。旅游是一个感受不同文化的过程,参与其中可以有助于改正自身的缺点,这也是一个让人不断进步的过程。

  旅游不一定非要去那些浪漫的,景色壮美的地方。那些真正能够引起你思考的,能够学到东西的往往是那些人文景观,能够感受到文化的景观。郎玉萍感触最深的一次旅行是“西藏-尼泊尔”路线的徒步旅行,“无论在宗教文化还是人文风情方面,都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那里的人们很朴实,热情。”说到这里郎玉萍不禁激动起来,通过这次旅行,通过自己所见所闻和之前了解的有很大偏差,回来之后她再一次学习和了解这些地方,在这过程中有了不一样的收获,“有机会的话我会再去一次”郎玉萍说。

  旅行只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历很多,遇到很多问题,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你要去思考,总结出你认为最可取的东西,这些真正的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学习到的知识,来的更加实在、更加有意义。

  一个好老师能满足各种学生

  “其实无论是教学工作的提升还是人生经验的积累,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不言而喻的,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经过亲身实践总结出的精华性的东西,也能提升我教学的价值”,郎玉萍这样总结。这些内容也不会随意穿插到教学内容中,她会把这些东西和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授课内容充实又不乏乐趣。

  郎玉萍的学生群体十分广泛,从初中的学生到在职的成人,无论哪个群体,她都深受学生的喜欢。当问到这其中的诀窍时,她说:“一个好老师需要胜任教各种学生的工作,首先需要了解这两种不同的群体,当然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只要你认真摸索就会找到经验。”

  对于不同的群体,郎玉萍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成人来说,无论从年龄水平以还是大脑发展水平方面考虑,他们的接受知识的速度都是比较慢的,在加上他们的作为在职人员,学习时间毕竟有限,所以给他们讲的东西要多而精,还要很实用。而且,不需要对他们有太多精神上的鼓励,他们毕竟是成人,会对自己负责。孩子就不一样了,自主力较差,对待他们更需要耐心,因为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所以你要想办法鼓励他们学习。

  当问到更喜欢教哪一群体时,郎玉萍并没有做出选择,而是给了一个出人意料到的答案,“我从来不会去比较,做出选择,因为当我比较选择的时候,就会不自主的给自己心理暗示,从而对另一群体产生偏见,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我索然就不去比较。”

  抱着不满足的心态学习

  郎玉萍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艺术,是个长期的过程,很多事情都要亲身经历,需要一点点的积累经验,这样的感受才深,而且始终要抱着不满足的心态去学习。当然,她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刚到北京这个人才聚集的地方,她意识到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难以正在这里立足,所以决定自考北京外国语学校的同声传译专业,很多人认为她这是天方夜谭,但她内心一直坚定着一种信念。虽然考了两次,都与成功擦肩而过,但郎玉萍并不因为失败而气馁,她认为,重点不是考试本身,不是成绩有多高,而是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虽然我失败了两次,但是我从中收获的是我的人格和品质方面的提升。做任何一件事不要认为自己不行,很多人之所以不会成功,只是因为你做的努力不够。”没想到大大咧咧的外表下却隐藏着如此细腻的心。

  平时除了喜欢旅行,郎玉萍还喜欢看书,尤其是英各种题材语书,很多同事不理解,说:“你看这些干什么,又没用”,但是郎玉萍并不这么认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原因的,不要期待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会有立即的效果,你要相信总有一天会起到他应有的作用。

  虽然整个谈话过程都是在嘻嘻哈哈中进行的,但是谈及自己今后的的努力方向时,郎玉萍却变得严肃起来,“做一个好老师,即使到了50岁的时候,我还可以不断地与时俱进 ,走在教育理念的最前沿,站在讲台上,和我的学生像现在一样谈笑风生”。

  结束语

  在浏览郎玉萍的微博的时候,可以看到她和学生的各种互动,在互动中感受到不仅是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多的是朋友间的友谊,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她能够凭借三年的教龄博得如此多学生喜爱的原因吧!

 

  (责任编辑:王洪微)  新东方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新东方网http://bj.xdf.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