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其实不养生

 願隨身 2017-03-19
中医其实不养生

   中医最古老的典籍《黄帝内经》素问的开篇是什么?黄帝问与天师······,黄帝问与岐伯·····,黄帝问与广成子·····,这个“岐伯、广成子、雷公”都是谁?这些人都是修道有得的人。在《上古天真论》之中,把古今修道的人分成五类,第一个是上古真人他们是怎么样的,提携天地,独立守神,能形与神俱,普通的人呢,从圣人中再变成一般的贤人、圣人、智人,就是对人生,社会、自然与宇宙之间的大智慧也就是大道的认识与运用的不同,,就带来他成就的不同,所以他们享受的天年也不同,健康也不同,这才是真正的对“养生”这个词义的理解。
我们随时随刻都接触道医,因为道医跟中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医”,应该是中国道家养生思想中的一个独特的分支,
道家养生和我们平时理解的中医又有什么不同呢?
我的答案是:只有治病的中医,没有中医的养生。
  因为只有道家是关注养生的。道家养生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成仙,至于能不能够成为神仙,暂且不去评论,但是道家几千年研究的就是如何长生不老的事情,至少总结了一套可以进行自我保健的方式,这套方式在《黄帝内经》中,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记载,就是吐纳、导引、按跷和砭、针、灸、药。
吐纳是什么?是吐故纳新,就是呼吸,也就是说,它要通过呼吸的方式,提练精气,导引是身体的动作,比如说大家看到的五禽戏、太极拳这是导引动作,按跷,按是用手,跷就是用脚踩,来帮助你气血的运作,如果以上的这些手段还不能够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那就要依靠特殊的专业化手段作用于相应的环节,纠正偏差,所谓的“补其不足,损其有余”,这就是医术,道家的目的是为了成仙,也就是成为洞明天地宇宙万物的真人,想成为神仙,最起码要身体健康,凡夫俗子还是疾病折磨啊,咳嗽、拉肚子、胃痛的,所以要,就需要进行自我修复,借助各种手段来恢复健康。
《黄帝内经》为什么说的是四大医术而不说七大医术呢?为什么没有把呼吸吐纳和按跷放到医术里面去呢?因为吐纳就是你的呼吸,导引、按跷在古人认为这是属于自我修炼、自我修养的范畴,更加的符合天道人性。
但是“砭、针、灸、药”这些医术各有侧重点,“砭”是什么?以石头来治病的技术,针就是扎针,灸用火来治疗,药就是食用不同的动植物或是矿物质,利用这些物质各自的偏性来纠正身体内在紊乱的偏性,也就是“以偏纠偏”。这需要高度的专业性,所以医疗是非常专业化分工的养生方式,它会动用一些手段,是带有创伤性的手段。比如说用灸,容易把人烫伤,吃药是以药性之偏,纠正体性之偏,吃不好把人给吃死了,“神农尝百草,日遇三百毒”啊。不亚于在你的体内打一场战争,有用战争的手段来解决建设与发展问题的道理吗?!答案是不可能,同理,没有哪个人天天吃药,给自己扎几针、放点血、就生活的无比幸福,那不是自虐吗?首先就是病态表现,绝对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古人的特点是在著书立说时候,一开篇首先要把整本书的核心首先呈现出来,后文才是对这个命题的阐述。《黄帝内经》让人的印象是记载医术为内容,但是一开篇就把最重要的人生的目的和意义都首先描述了一篇,这就是《上古天真论》的内容,这是一个纲领,是黄帝内经作者对养生的目的和方式的完整表达。那么多描述医术的用意蕴藏着度化世人,由医入道的一片苦心啊。
 您还想通过中医来养生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