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家桥”真是一座桥吗?境内曾经有多少桥?

 街心舞苑 2017-03-20


说起周家桥,很多长宁人都非常熟悉,即使不熟悉也能知道个大概。周家桥片区泛指苏州河以南,玉屏南路以北,中山西路以西,古北路以东地区。周家桥既然以“桥”为名,那它原来是不是一座桥呢?这座桥的前世今生又经历了哪些重大变迁?小编还了解到周家桥片区曾经还有十多座桥呢,快点一起来看看吧!




周家桥,原来的确是一座桥



最初的“周家桥”并非地名而是桥名,这个名字的来历还与清雍正年间的松江知府周中鋐(hóng)有关。


相传周中鋐是个爱民如子、两袖清风的廉吏。1727年,周中鋐奉命督办吴淞江疏浚工程,在陈家渡(其旧址位于今苏州河北岸、长风公园西侧)筑坝遇到了麻烦。次年,周中鋐乘舟亲自到现场督工,不幸落水殒命。


堤坝修成后,为了纪念周中鋐,当地百姓在坝边筑起一小祠堂。后来,周中鋐以身殉职的事迹上达天听,雍正御笔朱批,下诏谥赠周中鋐为太仆寺少卿,赐祭葬。1761年,周太仆祠在小祠堂的原址上重建。


由于周太仆祠位于吴淞江(即现苏州河)北岸,从上海县城到祠堂必须经过吴淞江支流西芦子浦。为方便过河,人们就在西芦子浦上修造木桥一座,即名“周家桥”。原址在长宁路1895弄和2039弄交接处,也就是现在的长宁路锦屏路口虹桥万博花园所在。


1911年公共租界当局填没西芦子浦,越界辟筑霍必兰路(今古北路),周家桥因此消失,但“周家桥”三字却被当作地名保留了下来,沿用至今。


上世纪初,中外商人在周家桥地区投资建设了大批厂房,于是此处出现了大批棚户简屋,逐渐形成劳动人民聚集地。




抗战时期,周家桥地区成了买卖粮食的市场,名噪一时。


周家桥地区飞速发展



解放后,地域内工商业发展迅速,上棉廿一厂、第一纺织机械厂等已发展为大中型企业。商业网点集中在三角场、玉屏南路等地,棚户简屋翻建为砖木结构。54路辟设经此。


改造前的周家桥棚户区



1985年4月,为了方便过河,古北路人行天桥在此动工建造。同年底竣工,这是建国以来吴淞江上的第一座人行天桥。


古北路人行天桥



人行天桥建成后,位于中山西路以西的苏州河边的强家角渡日渐没落,1998年,这个建于1827年的古老渡口,作为苏州河上的最后一个船渡而被取消,原处建强家角渡人行天桥。


强家角渡



改造前的苏州河


90年代初,周家桥地区市容面貌飞速更新,往日破旧的简屋全部被拆除,以长宁路为轴线,南北两侧均为高大上的居住区和商务楼。原是逃荒者集聚地的“小河南”也被虹桥新城、春天花园、虹桥万博等新建高档住宅区取代。2004年,原国内第一家氯碱企业——天原化工厂,也搬迁至金山化学工业区,原址改建成为高级住宅区——仁恒河滨花园。


天原化工厂



“小河南”



2008年,再建古北大桥,取代已服役23年之久的古北路人行天桥。新桥长325米,宽33米,同时,古北路拓宽至32米。此外,新开“娄山关路、锦屏路、云雾山路”等道路。


周家桥旧区改造工程启动




如今,古北路沿苏州河岸已经建设成了风景优美的亲河水岸,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散步休憩。


华丽变身后的周家桥高楼林立



风景如画的苏州河畔


周家桥境内还有十多座桥



其实历史上,周家桥境内桥梁甚多,但均因河流、沟浜淤塞或填没而废除。在这里列举一些。


铁路桥

在武夷路道口南侧,民国4年交通部建,1958年废。


永济桥

在三泾,1958年废。


同善桥

在朱家宅南,民国19年中山路辟通故废。

顾弄桥

在顾家弄北(今长宁路1759弄内)。清乾隆五年(1740年)邹泽所建石桥,1958年废。

马路桥

在长宁路古北路交汇处东侧。清光绪二十七年租界当局建。民国8年改建水泥桥,1958年废。该桥所在地习称周家桥,有人误将此桥当作周家桥。民间称此桥为白桥或白栏杆桥。

长宁路人行天桥

长宁路道口地近上海火车长宁站,因火车调度交会等原因,每天关闭道口达上百次,且时间长短不定,是交通阻塞最为严重的地段。


长宁路是区域主干线道路,每天过往道口达10万人次以上,由于道口交通混乱,迫使许多公交线路绕道武夷路行驶。1980年,区政府经与铁道部门协商,决定在道口南侧空地参照1977年所建的西站旅客天桥形式,建造人行天桥。


人行天桥为敞开式钢架结构,两端为扶梯人行道,扶梯两侧各设50厘米宽自行车坡道。1980年10月开始进行施工,1981年11月工程竣工。天桥落成后,解决了行人过路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阻塞的压力。1997年7月,天桥随沪杭铁路一起拆除。

▲ 铁路长宁站现已拆除,原址位于长宁路凯旋路。


沪杭铁路二号桥、凯旋路桥

沪杭铁路二号桥是原沪杭铁路跨苏州河上的铁路桥梁,民国4年交通部建。民国38年上海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溃军炸毁。


1950年重建新桥。桥梁东侧有人行通道。1994年上部结构更换新钢桁梁。1997年后沪杭铁路改由外围通行,原来的铁路不再通行。有关方面会同铁路部门和有关区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线,时称“明珠线”,即3号线,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在原址并列新建一座贯通凯旋路和凯旋北路的桥梁,定名凯旋路桥,于2000年建成。

强家角人行天桥

1997年9月中旬动工兴建,为钢系杆拱桥结构,桥长49.5米,1997年12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人行天桥西侧的苏州河上最后一个轮渡站强家角渡口关闭。人行天桥为附近居民越江往来提供了很大方便。

古北路人行桥

在原古北支路北端。过江后到普陀区光复西路。1985年4月初动工兴建,同年12月交付使用,是吴淞江上的人行钢桥。2004年古北路桥建设时拆除。

古北路桥

古北路桥于2004年着手改建,并对原古北路人行桥实施拆除。古北路桥全长735米,桥梁长度为411米,为东西双幅桥,跨越苏州河和南侧的长宁路。2007年4月桥梁竣工通车,并正式定名为古北路桥。

泸定路桥

南至威宁路天山路交叉口,北至普陀区泸定路云岭路交叉口,横跨长宁路、苏州河、光复西路。泸定路桥全桥长491米,2010年2月竣工通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