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渡即将恢复原有的活力!一条空中连廊,串联起悦达889广场为中心,包括芳汇广场、金廷88、开开广场、曹家渡花鸟市场等9大商业坐标,连廊外延还将直通11号线隆德路站……这将是沪西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及商业副中心——曹家渡“明日之面貌”。 曹家渡原是吴淞江上的一个古渡口,与南面的法华镇相距三里许。400年前即明代隆庆、万历年间,曹氏子孙曹旸为利两岸村民过江,在吴淞江南岸三官堂庙与北岸长生庵间(今曹杨路桥东侧)设置义渡,人称曹家渡,逐渐闻名沪上,这一带地区后来也遂以曹家渡为名。 清道光十二年(1862),英租界工部局越界辟筑极司非而路(今万航渡路)及其支路(今万航渡后路),两路在此交会成三角形地带,习称三角场。这里西通周家桥,南至法华镇,北达真如,水陆交通便利,农民及商贩自四乡载运柴米蔬菜于三角场江边一带集散,道路两侧酒楼、饭馆、茶肆及小本经营店铺应运而设,民房相继建起,人口迅速增加,市面日趋繁荣。 光绪十八年(1892),有商人在此购地开设榨油作坊(俗称油车),“继而西段开办缫丝厂,东段开办面粉厂,招集男女工作,衣于斯,食于斯,聚集于斯不下数千人。于是马路两旁造房开店,百工居肆而市成矣。”(见民国《法华乡志》卷一)由于濒临吴淞江(苏州河),两岸兴建振泰、信昌、卞恒记等货运码头,“帆樯云集”,来此设厂经商者越来越多,不数年间,曹家渡市面大兴,镇区东西长二里许,“烟户万家”,形成早期的曹家渡商业闹市地段。 旧时曹家渡地区地图
光绪廿七至三十四年(1901-1908),工部局又越界辟筑白利南路(今长宁路)、康脑脱路(今康定路)和劳勃生路(今长寿路),与极司非而路和极司非而支路在此五路相汇,数年间,沿道路、江岸陆续兴建房屋,开设商店,这一带便习称为曹家渡五角场。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英商在此开辟通往虹口的10路公共汽车线路,从此交通、商业重心日渐从原三角场东移至五角场地区。三角场一带市场衰落,工商人士转而兴建住房出租,形成弄道纵横、人口稠密而仅存零星小店的大片居民聚落。1925年在原曹家渡口东首建木桥一座,称曹家渡桥,船渡遂废。因三官堂庙坐落桥南堍,俗称三官堂桥。当时桥的南北堍两侧有号称全市最大农产品集贸市场。 上世纪三十年代起,由外地来曹家渡地区谋生者日众。抗日战争期间,虹口、闸北难民因避战乱,纷纷逃难至此聚居,简屋棚户成片出现,形成五方杂处的贫民窟多处,如忻康里、小辛庄、卢薛宅、曹家宅等都是著名的旧式里弄和棚户集中地。曹家渡被日军侵占后,在敌伪统治下出现烟馆、赌场、妓院等众多黑暗场所。更有以抢劫为生的匪徒混迹其中,偷窃诈骗司空见惯,市民莫不视为畏途。这一带被称为凶杀、抢劫、吸毒、赌博、嫖娼等活动猖獗的“沪西歹土”。居民深受其害。 曹杨路桥旧景 曹家渡原分属长宁、普陀、江宁(今静安)三区管辖。解放后,在逐步规划整治过程中,先后迁并大部分工厂,调整商业网点,成为一个拥有大小商场、商店100多家,行业齐全的商业中心。对船埠码头也进行了改建整顿。曹家渡东、西两桥因损坏严重,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后拆除,架临时钢桥1座。1979年改建大型永久性钢筋混凝土桥,1980年通车,定名为曹杨路桥,成为连接江苏路与曹杨路的南北交通要道。将原三官堂桥农贸市场从万航渡后路迁至曹杨路桥南堍,成为禽蛋市场,年活鸡销售量占全市80%。 素有“沪西小上海”之称的曹家渡,历史上曾是沪西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上海著名的商业副中心之一。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地处静安、长宁、普陀三区交界的曹家渡地区发展相对迟缓。 三官堂桥禽蛋市场(已拆除) 上世纪80年代,万航渡路长宁路口,公交岗亭还在,岗亭后的文具店是小学生们的最爱。 上世纪80年代,长宁路13路终点站附近 上世纪80年代曹家渡一带街景 上世纪80年代曹家渡一带街景 上世纪80年代,曹家渡五角场 上世纪80、90年代“豪宅”银鑫大楼、华江大楼矗立在远处(长宁路、长宁支路口)
长宁路 长宁路长宁支路口
1930沪西电影院位于曹家渡长寿路万航渡路口,坐西南朝东北。 上世纪80年代,电影票可谓一票难求,现在沪西电影院没落了。
曹家渡地处静安、普陀、长宁三区交界,由于区位问题,一直发展迟缓。为了挖掘营商潜力,静安区想到用连廊形式打通各个建筑物,形成业态和功能互补,整体提升曹家渡商圈的“颜值”和竞争力。 改建后的开开广场将分别设有通往悦达889和金廷88的空中连廊。目前,金廷88与金采广场的地下通道已经完成深化方案与施工测算,悦达889与芳汇广场的空中连通也已由企业主体开展了扇形连桥设计与初步投资估算,空置两年的元博酒店将于下半年开始改建。规划中,以金采广场为中心,悦达889、金廷88的地下空间将实现联通,并被赋予功能附加。除了与周边十多个公交站点、地铁整合重组外,还考虑休闲、公共空间、景观、信息服务等多重需求,是一种综合性连通。 江苏北路以东的长宁路两侧曹家渡新貌 除了曹家渡商圈以外,另一个“永不磨灭”的记忆就是西站。尽管这个火车站早从1989年就改称长宁站了,不过估计大多数的长宁人还是习惯于把这个而不是真如那个叫做上海西站。很可惜,这个上海最后一个古典时代的火车站终究还是消失了,记得很多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影中都会用到这里作为背景。
西站外景
华东政法4号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