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连自己的“思考框架”都没有,还谈什么读书!

 王天神 2017-03-20

必须建立自己的思考框架

1、凡是读书的人,都会面临的三大难题

第一,无法连续通读一本书。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很难将一本书从头读到尾,通常很难认真、仔细的讲书看过一遍。

 第二,读书效率明显不高。大多数人读书的速度永远是慢慢腾腾,好事多磨固然不假,但读到最后基本收获很少。

第三,牟足劲开读,却忘得更快。一口气读了100页,马上就会忘了这100页讲的内容,上个100页更是九霄云外,等将整本书都读完的还是,抱歉,又白读了一本。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其他问题更会不断出现,比如读到一本书,感觉某个观点似曾相识,但想不起来在哪本书里读过(没有读懂)。比如读完了一本书,自己滔滔不绝可以讲述半天,但其实都是书中的内容,都是别人的二手的思想碎片(没有内化)。再比如偶尔冒出一些观点或灵光一闪,却总是好像卡在嘴边说不出来,即使偶尔冒出一些妙言巧句,也就是寥寥数语(没有输出)。

2、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思考框架

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问题呢?又为什么每个读书的人在开始阶段都会碰到这些问题呢?

其实每个人在读书伊始,都好比饿了很久的狼,看到什么食物都想抓起来狠狠的吃到饱腹为止,最后却肚胀胃满,导致消化不良。而如果能够有选择性、有目的性的阅读自己需要的知识,搭配属于自己的营养书籍,那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而建立其自己的思考框架,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如果一个人一开始没有踏踏实实的读几本书形成思考框架,就容易造成书读得越多,思维越混乱,脑袋里完全是糨糊,今天听这个人的观点,明天听那个人的观点,好像比人都有理,到最后就是没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而一旦构建起自己的思考框架,就可以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梳理清楚,对于需要吸收哪些知识,不需要吸收哪些知识都能有很清晰的决策。而就读书而言,选择某个领域里面(实用类书籍)的经典书籍,建立起这个领域的架构,是最实用、高效的方法。通过将几本经典书籍读懂、读透,就可以形成一个大致是思考框架。以后只要是这个领域的问题,直接拿着框架套进去就能使用。

3、“通读法”可以帮助快速建立思考框架

秋叶大叔在《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培养思考框架的方法——通读法。核心理念就是刚才提到的通读某个领域中几本最经典的书,要精、细、深、透。

读精:就好比这本书是你自己写的一样,你精通书中的每个观点,可以信手拈来、脱口而出。

读细:针对书中每个段乱、主要的语句都细细的阅读,重要处更要做好笔记、随想、灵感。

读深:理解作者表达的观点,但要跳出书籍,在高于作者的角度看书籍,比他看的还远,理解的还深。

读透:好比一张窗户纸,纸前面是你,后面是真理。读完一本书就要捅破这张纸,让你遇见真理。

秋叶大叔最后推荐了两本书,也是两本最本源的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可以帮助系统性的学习如何阅读和思考(我目前已经看完了第一本),必须要精读、细读、深读、透读,起码要先在读书方法论领域,构建了基本的思考框架,对于以后的阅读、写作都非常有益。


通读法建立个人思考框架

其他相关文章:

《10个月读完了100本书,到底改变了我什么》

《读书的最高境界:现“读”现卖》

《怎样才算读完或读懂了一本书?》

《读书共有七重境界,你在第几重?》

《读书为什么这么难?》

我是爱读书的高博士,谢谢你来看我的文章!


全文撰写时长:70分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