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一本书读“透”的五个步骤∣《高分读书法》

 DATSIX 2020-02-09

在《高分读书法》这本书还没有出版前,就提前听了策划本书的编辑朋友的讲解;拿到书后,不禁感叹这本177页的册子对于读书这件事阐述的如此系统、实战和有针对性。

回忆一下,从前是怎么读书的呢?

有没有一边看书一边发问:“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有没有和书进行一场深度的辩论?把被动的记住知识,变成主动的思辨,和书中的观点进行对话?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庖丁,拆解《高分读书法》中阅读的五步法:

步骤一:做假设,提升“读解力”

不妨做个比喻。把读书这件事比作踏入了伸手不见五指的森林,穿越漆黑的森林,除了火把,还需要什么?

是的,地图!

获取“地图”的方法,就如同提前假设要读的书会是什么内容,而自己在读后想要得到怎样的提升,把阅读目标设置好。不这么做,就无法从漫无目的的被动阅读,变成主动地读书。(读前预测一下,预则立,期待值是什么?

作者在这里提到了装帧阅读法

读者来到书店选书,最先看到的就是书籍的装帧,并且一般也是通过阅读书名、腰封等信息来决定要不要买这本书。装帧决定了读者对一本书的第一印象。

出版商会把大量的信息压缩在书籍的装帧页上,书籍的装帧内容一定是对这本书精华的提炼。装帧上的“只言片语”都是在利用有限的字数承载书中的大量信息,告诉读者“这本书是什么样的”。

用作假设将自己的起点和目的地明确设置后,就可以把握书中的整体脉络。作者在写书时一定会考虑大概有哪些人会读这本书,还会考虑读者能不能读下去,作者是一边考虑一边写书的。

用做假设的方法,为阅读目标制作“专属地图”,是非常有必要的,有时设定的目标或起点可能和实际阅读时有所出入,边读边修正即可。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做假设”和“装帧阅读”的具体操作方法,大家可以到书中深入学习。

步骤二:采访式阅读,让理论框架更清晰

带着记者的思维去读书,理解力和记忆力都会加深。对作者不时地提出质疑,必要时还要做笔记,就像真的在采访作者、在听他说话一样。

学会利用很多作者为读者准备的“槽点”。

作者们都明白,读者可能一下子看不懂书中的观点。为了帮助读者“阅读”,在写书时会加入一些疑问句,或者会写一些让人忍不住产生“真的是这样吗”等想法,让读者可以吐槽的句子。

“采访式阅读”可以更容易地让读者看出文章的感情色彩,让文章的脉络更清晰。

这里作者还提到了边读边问、敢于质疑书中观点、利用“求解阅读”的方式,帮助我们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帮助读者运用自己的思考能力,获得更深刻的认知。

从别人那里获得的解答终究属于别人,很难真的进入自己的头脑中。就像解答数学题,如果解答的过程都不懂,即使知道了答案也没用。

步骤三:整合阅读法,一句话道尽复杂事

很多人都是以“感觉自己读懂了”的心态来读完一本书的,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如果不能用一句话概括自己读了什么,那就等于没读懂。

作者把一本书比喻成一条鱼。鱼的身体结构是什么样的?一个脑袋,一只尾巴,中间有一根鱼骨把它们连接起来。

其实文章的结构不也是如此吗?不管是什么样的文章,都有开头,有结尾,中间有一条线,将所有观点连接起来。

“鱼骨”是作者的核心思想,“鱼肉”是为了吸引读者阅读而创作的。在看书时,要“吃掉”所有案例、论据等鱼肉,把作者最想表达的“鱼骨”完整干净地留下来。

“整合阅读”就是把鱼肉和鱼骨进行“骨肉分离”的过程。整合阅读法还有两个技巧:摘要阅读和推测阅读,大家可以到书中学习。

步骤4:检验阅读法,增加多角度看事物的能力

同时读几本书的检验阅读法,其最大功效就是让我们避免产生极端想法。一次只读一本书,相当于一次只听了一个人的演讲,难免被一种观点牵着鼻子走。

检验阅读法的第二个功效,就是能让读者走出被动阅读的尴尬,并有效锻炼你的思辨能力。

“作者说的是真的吗”“要不要看看别人的观点”,当你带着这样的疑问去读书时,才能够综合百家之言来看待某一事物,在不同书籍的对照中,做到客观的、从不同角度的审视,从而提升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和处理能力。

书中还介绍了检验阅读法的两个具体应用方式:平行阅读法和交叉阅读法。选择两本有相关性的书来读,时刻思考两本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果第一本书读完了一章,那另外一本书也应该读完了一章。切换的频率该怎么把控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因为某个难点卡住”或“读腻了”时停下来换另一本。

平行阅读法是找不同点,找两本书有什么不同;而交叉阅读法是找交叉点,也就是思考“两本书的观点从哪儿开始发生了分歧”,“议论的焦点是不是发生了变化”之类的问题。

关于两种阅读法的操作步骤,书中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拆解。

步骤五:通过议论阅读法长久地记住知识。

试着和书对话吧!“一直读”会让阅读效果大打折扣。

通常读书,是让书单方面发表演讲,我们只能被动地“听讲”,别的什么也做不了。正因为如此,那些知识才很难在脑海中“盘踞”下来,更别提活学活用了。

写一篇读后感,将自己的不同观点和想法呈现出来,把读到的内容掰开了,揉碎了,用自己的观点有逻辑地表达出来,就是非常典型的议论性文本

写读后感不是照搬原文,一定要用自己的话,只有这样,才说明你掌握了书中的知识。

输入和输出是相辅相成的,做到输出,输入才没有白费;做到输出,输入的质量也会很高。

书中还讲到了3种议论阅读法,如何读一本新书,写腰封推荐语等非常实用且有意思的内容,详细内容请大家到原书中学习。

“知识”和“信息”真的不一样,没有得出自己的结论,读书无非是浏览一遍信息而已。为了得出结论要提前做哪些准备,就是步骤一中的做假设,步骤二中的边读边问,步骤三中的整理出你的书的“对话”,然后在步骤四中检验是否如此,最后在步骤五中巩固和升华所读的内容。



综述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就是教我们如何掌握以下五大能力:

1. 读解力: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把书读透。

2. 理论思考能力:从更深层面理解文章,准确把握内容脉络。

3. 归纳能力:用简单的话概括他人的观点。

4. 客观思考能力:从不同角度审视同一件事,对观点不同的人能够表示理解。

5. 应用能力:在具体场合中应用所学知识,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



本书第二部分讲述了如何选书的内容,篇幅所限,且看下文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