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知识】嫌西吉话土?看完这条微信你绝对不会这么想咧!

 huajiang0954 2017-03-20

      我的家乡在大西北,也是人们嘴里常说的西海固,我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启蒙,在这里接受教育,结交着西海固的朋友,感受着这里的民风民情,十几年来耳边每天都有西吉方言的音调。

常常听见不少人嫌西吉话土,

但你不知道从我们嘴里面说出来的“土话”,

可能就在《诗经》、《左传》这些经典古籍上出现过。

如若不信,

看完这条微信你绝对不会再这么想


dié

“咥”,固原方言读díe,西吉人把吃饭也叫作“咥”饭,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咥”本身就是古汉语,查辞海而知,咥:咬。《易·履》:“履虎尾,不咥人...”


gàn

“戆”,固原方言读gàn,本意为憨厚而刚直。《说文·心部》解释为“戆,愚也。从心,赣声”。《荀子·儒效》里说“狂惑戆陋之人”。西吉人也说“二戆子”就是这个字。


díe

“挕”,西吉方言读díe,意思是打。《康熙字典》中解释为“打也”。可能咱们小时候没少让父母美美滴“挕一顿”!

cuān

“爨”,西吉方言读cuān,意思是香,本意是灶。《广雅》中曾说“爨,炊也”。彭阳人引申到了香气扑鼻的意思,比如这个馍馍味道爨滴很!

ráng

“瓤人”,读ráng,有取笑、讥笑别人的意思,引申到一个人弱的意思。记得中学课本里《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此一句:“魏公子瓤信陵君曰”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词保留的够古老吧!

sui

西吉人把“小”称为“蕞”(sui)。西吉话里常说:蕞个子、蕞娃、蕞怂.... 王充《论衡》:“蕞残满车,不成为道”, '蕞残'指小而残缺的文章。《左传》:“抑语曰蕞尔国' ,杜预注:“蕞,小”。


西吉人把'妯娌'称为“先后”读xiānhóu。《辞海·汉书·郊祀志上》:“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颜师古注“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宛若,字也”。

po

西吉话方言把 “不耐烦” 称为 “叵(音泼)烦” 。《说文》:“叵,不可也”。《正字通》:“叵耐,不可耐也,叵烦,不可烦”。

“倭也”,指事情办停当,令人满意,如:“那人心细,活做得倭也,没啥弹嫌的”。原意本来是漂亮的意思,宋代《文韵》中解释道:“倭,顺貌”,即是“平顺的样子”。只是西吉方言里因所指对象不一样,而出现了多义现象,实际上仍是《文韵》所说“顺貌”的引申或扩大。

西吉话里称父母或已经亡故的祖先为'先人'。吵架时候说到对方“先人”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诗经·小雅·小宛》:“我心忧忧,念昔先人。”

“嫽”字,辞海:嫽,美好。“嫽的很”,彭阳话“好得很”之意。《诗经·陈风·月出》唱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嫽)兮”给《诗经》作注的汉代学者毛亨说:“僚,好貌”。汉代的另一位大学者杨雄在其《方言》一书中也说:“嫽,好也”。唐代的白行简在其《三梦记》中记有这样的诗句:“鬟梳嫽俏学宫妆,独立闲庭纳夜凉”,“嫽俏”,就是形容美好、俏丽的样子 。

西吉人把女孩叫女子。古人用子来表示尊敬,比如先秦百家的孔子、墨子等等。《诗·鄘风·载驰》:“女子善怀,亦各有行”,看多有韵味!

“毕”,方言音bǐ。完毕,结束的意思。《广雅·释话》:“毕,竟也”,为“完结”,词义也是很古的了。《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西吉有的地方经常说“饭吃毕咧”,“活干毕咧”。“毕”都是完的意思。


qiáng


“墙”,方言音同qiáng,《说文解字》:“墙,垣蔽也”。墙有两个作用:垣,阻挡,如城墙、院墙、围墙等。蔽,则是遮蔽、遮掩、藏身。西吉人把人或物藏起来就叫“墙了”。


dòng

“挏”,方言音dòng ,本意是搅和。《玉篇》:“动也”,《淮南子·俶真训》:“掸掞挺挏,世之风俗”。掸、掞、挺、挏都指几种动作。综上所述,“挏”字的解释有推拉、拥抱、搅和、拌动,引申为一个字:搞。西吉人说“挏乱子”就是闯祸了。“胡挏”,一是拉乱,二是挥霍,如“家里那点钱那经得住你胡挏”。


diǎo

“扚”,西吉方言读diǎo,意思是抢夺的意思,表示“针对目标快速出手”。本义:看准目标快速出手,是个很形象的词语。《康熙字典》解释为“急击也”。西吉话里有“扚空儿”、“扚着抢着”等词语。

niǎn

“撵”本意是驱赶,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中曾提到“着丫头撵nian你”,而在宁夏方言中它则表示“追赶之意,如“赶紧跑,撵上前面的二杆子”

hǎsóng


黠  倯

“黠倯”,西吉方言读hǎsóng,意思是坏蛋,坏人的意思。黠本义坚黑色猾、含有内心险恶、耍弄小聪明来伪装之意。《汉书·匈奴传下》:“ 乌桓与匈奴无状黠民共为寇入塞,譬如中国有盗贼耳”。倯意思是愚蠢、懦弱的意思,汉代杨雄《方言》卷三里说:“庸,谓之倯,转语也”。郭璞给《方言》作注时说:“今陇右人名懒为倯”。王逸笺疏中也说:“庸,厮贱之人也”。后来据张华文考证:“‘庸、倯、甬’固是一词,共时转语同源……故倯引申为懒”。西吉人一般称懒惰的人为“懒倯”,品格低下的人为“贱倯”、“黠倯”或者“坏倯”,奸巧圆猾的人为“奸倯”,不明事理的人为“愣倯”或者“傻倯”等。

“趿”,西吉方言读sǎ,本义是古时候小孩穿的没有后跟的鞋子。《说文解字》中说:“趿,小儿履也”。桂馥《说文义证》中说:“小儿履也者,履之无跟者也”。后来又引申为穿鞋时不提鞋后跟,拖着鞋行走,或者用脚底摩擦地面。《六书故》中说:“趿,今人以履无踵(鞋后跟)直曳之者为趿”。作为名词用的有“趿鞋”,即今天的草鞋或拖鞋。西吉人把穿草鞋时来不及提鞋跟,将后跟踩在脚下行走说作“趿”,如“鞋都穿不好,还趿着呢”。

“胤”,固原方言读yīn,该词本来专指子孙繁衍、承续,后来引申为动物的繁殖和植物的滋生蔓延。《说文》:“胤,子孙相承续也”。《国语·周语下》:“胤也者,子孙蕃育之谓也”。现在西吉话里还在使用这个词,比如经常说的“胤儿子”。

 焪,西吉方言读qiòng,本意是暴晒的意思,用少量的水蒸煮食物。在《玉篇》中说“焪,尽也,干也。”。《广韵》:“焪,火干物也”。西吉有一种食品叫“焪焪”,是将青菜、土豆丝或槐花洗净,拌上面蒸熟食用。隆德民间有一种“焪面”,做法是将玉米、莜麦面粉和各种青菜、调料混合在一起,摊平后放在锅里,加入少量的水蒸煮,水干了,“焪面”也就做好了。西吉话里“焪”还有动词用法,如“焪一锅洋芋吃。”

固原自秦惠文王时正式纳入中原版图之后已有上千年历史,居民多为关中移民后裔,故与关中方言相近,用词上很有古韵,《诗经》、《易经》、《国语》,《说文》、《玉篇》、《广韵》,《方言》、《六书故》、《史记》等经典文献里面均可以查到,印证了方言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不土,而且还很深奥很有内涵。

综合于宁夏六盘山旅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