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从《红楼梦》的净饿疗法看中医对感冒的自然养护之道

 明醫 2017-03-20



上回我们给大家细说了感冒的“防”和“治”,这期主要和大家讨论的是“养”,是指养护正气,包括“未病者之养,已病者之养和病愈后之养”。 所以不难理解大观园的女儿们为何稍遇风寒就感冒,关键还在于平时缺乏锻炼,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差。所以未病者亦需注意防病于未然,已病者自身抵抗力低下,更应保护自己,尽力避免为邪入侵。病愈后外邪虽去,而正气受损,所以此时应慎起居,调情志,节饮食,扶正气,既要注重康复护理,又要防止疾病复发。




从晴雯的上述病案来看,曹雪芹的养护之道还是主张以净饿为主,辅用服药调养之法提现了他对感冒病人病情和预后的正确把握。《伤寒论》云:“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 这是对感冒愈期的把握。感冒病程短,病情轻的话完全可以通过自身调养而向愈。其次,净饿之法,无使饮食再伤脾胃,有利于养脾胃之气,亦能达到不药而愈的目的。




贾府是大户人家,肥甘厚味居多净饿,可简单理解为清淡饮食。所谓净饿疗法,不是真的一点都不吃,而是适当地喝些米汤,主要是大米汤,有润五脏的作用与现在感冒动辄打针吃药相比,净饿疗法更有助于疾病向愈,而且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毒性作用,对于当下疾病的日常养护也颇具指导意义。





感冒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两季居多,在流行季节须重视调养,之前有很多福友问感冒了不吃药能够养好吗?从晴雯感冒之后的净饿疗法我们也知道答案是肯定的!感冒了除了清淡饮食,平素调养还应注意什么?接下来,我们分为三类人群为大家一 一介绍 感冒的自然养护之道!


我们在开篇的时候就说过养”主要包括未病者之养,已病者之养和病愈后之养。


1.未病者之养



未病者若平素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睡眠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的话很容易引起免疫力下降,进而导致虚邪贼风侵犯人体致病。所以,在平素生活起居上应慎起居,适寒温,盛夏不可贪凉露宿,冬春之际尤其应当注意防寒保暖。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作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以御外邪侵袭;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腻、辛辣酸甜,防止生痰火,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疲劳。


2.已病者之养



常感冒者,可坚持每天按摩迎香穴,夜间艾灸足三里。食疗上,葱姜蒜都是驱寒的好物有的人喜欢用几片生姜加上一勺红糖煮水喝去寒,有的人喜欢用几颗葱煮水喝发汗去寒,当受凉又伴有咳嗽时,在生姜红糖水中加入几瓣大蒜一起煮,喝下能祛寒、止咳嗽。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用温水泡脚出汗排寒:效果同样不错,受风寒严重时,可以一边喝生姜红糖水,一边泡脚,一定要用桶泡,更容易出汗。也可以取清艾条1/4根,撒碎后放入桶中,用滚开的水冲泡化开后,再加入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冒汗,再多喝温开水,寒气同样很快能排出。



最后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及休息,只要是有感冒症状了,一定要及时休息,这是减轻病情,让身体尽快恢复的关键。一般经过大量的喝水,喝几次温热的葱姜蒜水,再泡脚出汗祛寒后,尽早的休息,第二天身体基本就能复元了。



治疗期间还应认真护理,发热者须适当休息,对重症及老年、婴幼儿、体虚者尤其须加强观察,密切注视他们病情的变化。另外,还应注意一般发热都在夜里,很多人就不喜欢在夜里喝水,怕尿多,影响睡眠,只要是发热,不要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必须多喝水,这是快速降温,快速排出病毒最有效的方法。当你全身发烫,几大杯的温水喝下去,再尿几次后,能明显地感到身体容易出汗,只要一出汗,体温就能很快的降到正常。然后再注意休息,盖好被子,防止受凉。


3.病愈后之养

感冒后第二天的处理很关键。一般经过头天的紧急祛寒、发汗、多尿的方法处理后,第二天的身体基本就能恢复正常,但身体比较虚弱,这一天的处理很关键,关系到是否反弹的问题。


首先:要看舌苔,如果舌质仍发白,这一天再喝一次生姜红糖水巩固一下,同时仍要多喝温开水。


第二,饮食很关键,这一天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可以吃鸡蛋、猪肉及各种性平的菜蔬,不能吃鱼、虾等上火的食物,也不能吃山药等补虚的食物,吃这些食物后,特别是孩子,又会再发热。


第三,这一天的休息也很重要,不要过于疲劳。

如果第二天身体感到明显疲乏,虚弱,可以吃鳝鱼,补虚而又不上火。这时的鳝鱼只能烧红烧鳝段或烧汤,不要加姜葱,只放少量的蒜调味就可以了。


成人可以吃当归粉:一天两次,一次半勺或量稍稍比平时多一点,能很快恢复体力。


温馨提醒:以上内容摘编自白眉养生堂针对感冒不吃药的速效自然疗法,无论是对于儿童、成年人还是老人都适用哦,如果您现在也有一些感冒的症状,如头晕、鼻塞、发热、流鼻涕、喉咙痛·、身体疲乏酸痛等,不妨试试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