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摘要: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探讨了诸葛亮的神指妙算到底是如何推演未来的,如有兴趣的朋友可订阅本媒体号即可翻阅相关历史精彩文章。接下来我们将要探究的则是为什么众所周知的春秋五霸在历史上却记录了七位霸主,话不多说,马上进入今天主题。 公元前770年,西周长达400余年的统治时期被宣告结束,天下为各诸侯豪强所瓜分,华夏民族自此进入了诸多势力混战割据的春秋战国时期。而在豪强林立的春秋之时,中原大地曾先后被五位圣贤之君所称霸,尽管他们均未能令华夏民族实现大一统,但他们所立下的丰功伟绩亦足以令其名垂千古。 春秋五霸所建功业自然毋容置疑,但世人对于五位霸主当属何人的争论却未曾停歇。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都有那几位圣贤之君被称为春秋五霸吧! 齐桓公:姜姓,名小白,春秋之时的第一位霸主。公元前686年齐襄公为下臣所杀,齐国顿时变得群龙无首,再加上朝中大臣相互猜忌,导致齐国朝政混乱,国力息微。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得到名相管仲相助的他随即在全国推行民政一心、君臣同体的大改革。得益于大改革之下的齐国重现生机,国力越发强盛并且逐渐称霸周边诸国,成为春秋之时最为强大的一股势力。 宋襄公:子姓,名兹甫。公元前650年宋桓公病逝,宋国国君之位被空缺。彼时身为嫡子的宋襄公理应继承帝位,但他却以长幼之序为由推荐兄长目夷继任国君。深谐宗法制度被毁之祸害的目夷未敢接受,反而甘愿为宋国丞相辅助宋襄公。虽然宋襄公让贤之事未成,但他仁义的美名却传遍了天下,引得天下名士竞相前来相助。宋国在宋襄公的带领下逐渐由一弹丸小国跃升为可媲美齐国的强国之列。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早年因受人迫害而漂泊他乡的重耳可谓见尽世间冷暖之事,亲如兄弟叔侄的家人对其施以暗杀之毒手;疏如路人的下臣介子推却自愿割肉熬汤让之充饥,世间百态于他眼中亦不过如此。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击败晋怀公,重夺晋国大权。尝尽人间苦难的重耳自知幸福得来不易,因此在获得帝位之后更是勤政爱民,而晋国在重耳的励精图治之下亦日趋强盛,最后更一举击败宿敌——楚国,成为继齐国之后又一霸主。 秦穆公:赢姓,名任好。自公元前659年任好继位秦国国君以来,秦国在他的带领下逐步位居强国之列。本可称霸中原的秦国却因晋国的崛起而错失良机,无奈之下秦穆公只好选择西进掠夺犬戎之地。犬戎国面对秦国大军连失城池十二座,国内主战兵力几乎消耗殆尽。虽然秦穆公未能实现统一中原的美梦,但他痛击犬戎国的行动却为后来的秦国歼灭六国一统华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楚庄王:芈(mi)姓,名旅。少登帝位的楚庄王并非伊始便是圣贤之君,其早年亦曾沉迷声色,对朝政之事置若罔闻,所幸的是他身边有贤臣伍举的冒死劝谏,终令其迷途知返,后来更蜕变为一位勤政爱民的圣贤明君。在他的带领下,楚国一度成为春秋之时所拥疆域最广、所传文化最盛、所产粮食最丰的诸侯国。 吴王阖闾:姬姓,名光。吴楚两国之争由来已久,而阖闾统治之前的吴国本只属于偏隅一方的水城之国,其国力与雄踞中原良久的楚国实在难以相比。但在吴王阖闾继位之后,其先拜伍子胥为相,后任孙武为大将,并以两人为核心进行的军政大改革,令吴国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后与楚国的多次对战中屡屡取胜,更一度攻陷楚国国都,令楚国百年基业几乎尽毁。 越王勾践:姒姓,名勾践。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烂熟于心,曾经沦为阶下囚的勾践凭借着惊人的忍耐力和不懈的努力,最终复国成功。而更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是经过他管治的越国竟可将当时的中原霸主吴国歼灭,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春秋之时的七位豪强霸主我们已经全部看完,而对于春秋五霸到底应属何人相信大家心中已有定案,在此我就不再多言了。下一篇文章我们将要讲述的是华夏历史上最为奇葩的十个姓氏,对于这些姓氏又该如何取名呢?更多精彩内容,记得关注我噢,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