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慧·见(十二):'商库'它姓'商'

 秦岭之尖 2017-03-20




“商库”它姓“商”



……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惠王兵数破於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於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史记·七十列传·商君列传)


【译文】……孝公认为卫鞅说得对,就派他率领军队攻打魏国。……魏惠王的军队多次被齐、秦打败,国内空虚,势力不断被削弱,很害怕,于是派使者割让河西地区给秦国来讲和。于是魏国离开安邑,迁都大梁。梁惠王说:“我真后悔当初没听公叔座的话啊。”(点此去看梁惠王后悔的到底是啥)卫鞅打败魏军回来以后,秦孝公把於、商等十五个城邑封给了他,封号为商君。


商鞅,无须多言,是历史上很重要的人物,作为七十列传之一,只是太史公对他并无多善言。


△商鞅画像


太史公眼中的商君天性就是一个残忍少恩之人,说他当初游说秦孝公,只是凭借着夸夸其谈,凭靠着国君宠臣的推荐,而不是凭着他自身的能力。被重用后,又刑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卬,不听赵良的规劝,这一切足以证明商君的残忍少恩,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不太厚道。太史公说曾经读过商君开塞耕战的书籍,见他所阐述的内容和他本身的作为是很相似的,这样作为的结果是最终在秦国落得个谋反的恶名,这也是有缘故的。


我对太史公的话做一归纳总结,那就是说商鞅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我一直认为一个称职的史官应该就是一台扫描仪,而且不偏色,所见即所得。


历史不会因某一个人的好恶而对他人有失公正,身为左庶长,商君使弱秦成为了一代强秦,这就是他的最大的价值。


商君(王志飞版 )


我倒是蛮喜欢王志飞版的商君,最主要的是这里的他还有一个能为之殉情的美丽红颜高圆圆。


可以说商鞅为了打败魏军是不择手段的,凯旋后,秦孝公把於、商等十五个城邑封给了他,封号为商君。


十五城,诸君可试想过,多么大的地主啊。


是地主,家里就一定有余粮,那么地主家的余粮都放在什么地方呢?


古时,一般称贮谷的建筑为“仓”,贮米的建筑为“廪”,官方存金储银的建筑为“府”,存放炮车、军用物资的建筑为“库”。发展到后来,以“仓廪”作为贮粮处所的通称;以“府库”作为国家贮藏文件、物资、金帛处所的通称。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库”:


“商库”,“商”地名,见《史记·商君列传》“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又《汉书·地理志》弘农郡属县:“商,秦相卫鞅邑也。”可知商邑为卫鞅之封地,在今陕西商县东。“商库”印章即为商县库所用印。


《说文》:库,兵车藏也。此库之本义也。《广雅》:库,舍也。后引伸之凡贮物舍皆曰:库。


商库即是商君所拥有的十五城之一的商地的库房,装的都是啥你的心中大概也有点数了吧,这方“商库”印章即是当时商地的库所用印。


这是一方很典型的秦半通印,依制式可以了解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只是因为它姓了商,才有了更多的附加值。我突然想起那枚战国时期的“大府”印章,那方看起来更为庄严。


这一方印作为商库财产物资进出库的通行证,挂在一个颐指气使的小吏的腰间,虽只是半通印,应该也是足够的威风了。


时光流逝,“商库”的历史使命早已随同着商君而去,今天我们看到的它也以另一种生命形式站在了历史的另一端,曾经的过往无论多么的辉煌,如今淡然于世,正像它的王,商君一样,静静地等待着一个懂故事的人。



90%读者会继续阅读


● 小盘点,也说陈巨来“刀下”的那些名人!

● 静雅嫣然——民国十大才女用印欣赏

● 齐白石为何要和自己的第五知己翻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