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铎 行书《三宿岩作》

 楠子幽 2017-03-20
[转载]清 <wbr>王铎 <wbr>行书《三宿岩作》

清 王铎 行书三宿岩作 保利2016春拍成交价943万元



作品鉴赏

王铎草书自作诗《三宿岩》,绫本巨轴,诗见《拟山园选集》,文句略有不同。清代初期的书法主要延续明代的帖学传统,但风貌大相径庭,一些由明入清的书家承接明末张瑞图、倪元璐、黄道周等人的书风,以个性鲜明、直抒胸怀、狂放朴拙的行草书风名极一时,其中尤以王铎、傅山、八大山人最为重要。遗憾的是,这一路书风未能得到很好的传承,消失在书法史演进的洪流中,成为乱世绝响。王铎,与倪元璐、黄道周为同榜进士,入清后官至礼部尚书,书法胎出二王,旁参米芾,尤以行草大字见长。王铎对二王书风有着深刻的喜好和理解,从所作宋拓《圣教序》跋文中可见一斑,“每遇烦惫,一披瞩辄有清气拂人,似游海外奇山,风恬浪定,天光水像,空荡无岸。此中消息,如文如诗。口之晓泠,不可单也。即强形容,他人未必喻。故曰:可为知 者道”。对二王法书的勤奋钻研一直持续到晚年,“一日临帖,一日应索”。就内容而言,王铎书法大致分作“临帖”和“应索” 两类。从临帖作品中,能够窥探他对于古代经典的研习和取舍;从应索作品中,能够体会他熔古人精粹,进而突规破矩,自立风标,表现出强烈鲜明的个人风格。故而名重于时,友人彭而述尝为王铎《拟山园选集》作序,“四十年来,荐绅士大夫罘罳绮疏,无先生一字,则以为其人鄙不足道。”(《拟山园选集》序,彭而述)文辞虽略有夸张,却道出了王铎在当时备受推重的事实。黄道周赞之,“行草近推王觉斯。觉斯方盛年,看其五十自化。”(《黄漳浦集》,卷十四,《书品论》)同为书法巨匠,傅山对于王铎的书风变化有着清醒的观察,“王铎四十年前字极力造作,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能大家。”(《霜红龛书论》)王连起先生认为,王铎对于二王的研习既着意于晋人法度严谨,更重视其时书体的转化、笔法与章法的创新,而这种创新意识对于王铎找到自己的书法面貌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认准羲献,就是认准了书法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晋唐以后,王铎只学米芾一人,也是因为米书有纵横奇险、笔势凌厉、锋开八面而沉着痛快的强雄之风。”(《论王铎书法学 古意义与得失》,王连起)本件自作诗《三宿岩》巨轴大致作于45岁左右,用笔或方或圆,时见折笔顿挫,结字奇崛险茂而富于变化,章法恣纵错落而不失法度,笔势连绵流畅而大气磅礴,于秀逸婉转之中追求刚健豪迈、苍郁雄畅的“气骨”。本轴尺幅巨大,晚明及清初巨轴书画的风行,并非仅仅关乎审美趋向或趣味,更与诸多外在因素密切相关。建筑结构的演进、厅堂样式的发展,致使悬画和室内空间的关系发生变化,进而催生了长轴或巨轴书画。文震亨《长物志》曾记录彼时的风尚:“悬画宜高,斋中仅可置一轴于上,若悬两壁及左右对列,最俗。长画可挂高壁,不可用挨画竹曲挂画……堂中宜挂大幅、横批”。想必此《三宿岩》诗轴曾悬高堂素壁之间,读之心神畅快,“似游海外奇山,风恬浪定,天光水像,空荡无岸”,唯愿识者宝之。
释文:不知何代寺,终古驻斜曛。客至寻碑版,僧眼梦洞云。战争前宋事,吴楚大明春。江外猿声急,泬寥几客闻。三岩作,寻下落碑字。王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