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6日下午 苏州市民政局发布了一个重大公示 姑苏区拟定辖区内 16个街道行政区划进行调整 16个街道行政区划包括: 胥江、沧浪、吴门桥、葑门、双塔 友新、观前、平江、苏锦、娄门、桃花坞 城北、石路、留园、金阊、虎丘等 具体公示方案是这样的: 胥江街道、沧浪街道区域 合并设立为沧浪街道 沧浪亭 吴门桥街道、友新街道区域 合并设立为吴门桥街道 吴门桥 葑门街道、双塔街道区域 合并设立为双塔街道 吴门桥 观前街道、平江街道、娄门街道区域 合并设立为平江街道 观前街旧貌 苏锦街道、城北街道区域 合并设立为苏锦街道 桃花坞街道、石路街道、金阊街道区域 合并设立为金阊街道 桃花坞 留园街道、虎丘街道区域 合并设立为虎丘街道 虎丘 该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涉及“胥江街道”“沧浪街道”“吴门桥街道”“葑门街道”“双塔街道”“友新街道”“观前街道”“平江街道”“苏锦街道”“娄门街道”“桃花坞街道”“城北街道”“石路街道”“留园街道”“金阊街道”“虎丘街道”等16个街道地名的注销,以及调整后新设立的“沧浪街道”“吴门桥街道”“双塔街道”“平江街道”“苏锦街道”“金阊街道”“虎丘街道”等7个街道地名的命名。 观前、石路、留园、桃花坞 四个街道都没了。 行政区划调整势必涉及相关街道地名的注销、命名,姑苏区综合考量、慎重权衡了各街道地名的历史渊源、文化积淀和社会影响力。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一)「沧浪」 胥江街道、沧浪街道在原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三区合并(以下简称“三区合并”)前均属原沧浪区,尽管“胥江街道”名称使用较早,但“沧浪”名称具有更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影响力。因此拟将新设立的街道沿用“沧浪街道”地名。 (二)「吴门桥」 吴门桥街道是苏州市辖区最早设立的街道之一,“吴门桥街道”名称已自1955年6月沿用至今,相较而言,友新街道设立的时间较短。因此拟将新设立的街道沿用“吴门桥街道”地名。 (三)「 双塔」 “葑门”指称的地理实体已经消失,而“双塔”指称的砖塔,是苏州最具特色的两座砖塔,“双塔”名称的影响力、知名度更广。因此拟将新设立的街道沿用“双塔街道”地名。 (四)「 平江」 观前街道、平江街道、娄门街道在“三区合并”前均属原平江区,尽管观前街道是苏州市辖区最早设立的街道之一,但相较而言,“平江”名称具有更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更厚重的文化积淀。因此拟将新设立的街道沿用“平江街道”地名。 (五)「 苏锦」 相较苏锦街道而言,城北街道设立的时间较晚,且由于苏州城区面积的扩大,“城北”名称已无法准确指称所在的区位。因此拟将新设立的街道沿用“苏锦街道”地名。 (六)「 金阊」 桃花坞街道、石路街道、金阊街道管理范围在2002年8月苏州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前均属原金阊区,尽管“石路街道”名称使用最早,但相较而言,“金阊”名称具有更多的知名度和传承价值。因此拟将新设立的街道沿用“金阊街道”地名。 (七)「 虎丘」 留园虽为世界文化遗产,但虎丘作为“吴中第一名胜”在海内外享有更高的美誉。因此拟将新设立的街道沿用“虎丘街道”地名。 根据《苏州市地名管理条例》第十一条之规定,上述地名注销、命名方案属于重大地名事项。现按照重大地名注销、命名的程序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向苏州市民政局反馈。 联系人:莫俊洪 周晓峰 联系电话:82280385 82280386 通讯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平泷路158号(邮编:215031) 有得必有失,这一规划,也许直接导致的就是一些地名的消失。 三千年苏州,是一部关于浪漫与优雅的史书,她有着天下最为精巧别致的的园林,她还有那么多如诗如歌的地名耐人寻味。 这些地名,也许会消失,那不如现在,就来回味一下他们的美。 1 干将路 相传,吴国人干将与其妻莫邪善于铸剑,他们曾铸有一对锋利无比的宝剑,一名干将,一名莫邪,都献给了吴王阖闾。 后来,干将、莫邪被做为利剑的代称。为了纪念干将,古代苏州人把与干将墓相近的古城正东城门称为“干将门”,后又改为今天的相门。一九八二年,苏州古城进行改造,并命名为“干将路”。 2 莫邪路 有了干将路,却没有“莫邪路”,崇尚历史文化的苏州人一直觉得是一个遗憾,因为在他们心中,干将与莫邪不仅是一对夫妻,而且同是铸剑名家,是聪明、美丽与力量的象征,是苏州辉煌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于是在苏州古城东侧就有了一条莫邪路,弥补这一历史的遗憾。 3 乌鹊桥 苏州城中最古的石拱桥,与阖板城同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原位在「子城」正门前直街,因春秋时吴王在此建乌鹊馆而得名。明高启曾留下 “乌鹊南飞月自明,恨通银汉水盈盈,夜来桥上吴娃过,只道天连织女行”的绝妙意境。 4 饮马桥 东晋时代的支遁大和尚当年牵了一匹名叫“频伽”的宝马经过苏州城里的这处桥下喝水,这匹马喝足了水,又随地撒了一泡尿,那马尿流过处竟在河里长出一丛莲花来。 名僧、宝马、马溲生莲花的祥瑞之相,催生了饮马桥的名称。 5 苍龙巷 其地古有庙名苍龙堂,故名。民国《吴县志》作苍龙巷,并注“(在)朱进士巷西北,《姑苏志》:水仙庙古苍龙堂,在子城西南,神即柳毅也,巷当以堂得名。” 《苏州城厢图》、《吴县图》、《苏州图》均标作苍龙巷。传说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曾居此巷。 6 相王弄 伍子胥生时任相,死后被尊为王,为纪念伍子胥相土尝水筑阖闾城的功迹。另说相王指赤阑将军,本名黑莫郝,奉命筑城,因延误工期被处死。路以相王庙为名,原称相王弄。 7 山塘街 公元825年(唐代)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坐了轿子到虎丘去,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衙后,立即找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它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7里,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这条河在阊门与运河相接。在河塘旁筑堤,即山塘街。北京颐和园苏州街就是仿照山塘街建造的。 另外有传说,七里山塘的“七里”并不是指距离,而是“七狸”的讹音,指的是七蹲狸猫的石像。七里山塘又被称为“七狸山塘”。 相传,明朝初立,朱元璋放心不下曾是张士诚大本营的苏州,特派刘伯温到苏州来视察。刘伯温在苏州东转转西转转,一转转到了山塘街,发现山塘河横贯在白堤旁,状如卧龙,他担心这儿要出真龙天子,将与朱元璋争江山,便施展法术,设置七只石狸猫头在山塘街上,按排序依次为:山塘桥畔为美仁狸,通贵桥畔为通贵狸,星桥畔为文星狸,彩云桥畔为彩云狸,普济桥畔为白公狸,望山桥畔为海涌狸,西山庙桥畔为分水狸。传说七狸有千斤巨锁之功,能牢固地永久锁住龙身,朱明江山就可传至万世万万世了… 8 太监弄 自元代开始,朝廷为了索取苏州的丝织品,专门在苏州设立织造局,明朝的历代皇帝,均派内官、内使、太监来苏州监管织造局,少则一二人,多则十来人。这些太监就居住在织造局附近,由于太监长期居住于此,故而得名“太监弄”。 资料及图片来源:苏州日报及网络 苏州苏州综合整理编辑 —THEEND— 商务合作请加 QQ:754527546 态度爆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