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与神童无关(wifi下打开更佳)

 pennypengss 2017-03-20

音乐界唯不缺少神童。

历史上确切有过多少音乐神童,这已无从可知,尽管历史记录了很多被称为神童的人物。例如17-18世纪的欧洲记载了莫扎特,还有那个被指望成为第二个莫扎特的小贝多芬,当然,还有很多继往开来被指望成为贝多芬的人们。

19世纪的李斯特渴望成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尽管他们已过了神童的年纪),因为帕格尼尼艺术人生的里外“疯魔”已被注定认作是“非人”一族的妖魔(我曾把这种妖魔化心理倾向称为“改不掉”的习惯,就像中国文化乐于神化人物一样。)但妖魔是妖魔,人还是人。“神童”虽然具有神奇的属性,但毕竟也是有血有肉、活泼可爱,从一张白纸被教导成才的幼年人类——这一点比起不少靠刻苦成才的艺术家来说,神童更为可爱可亲:孩子们似乎更真实可信,并更好作为妇女和文人的谈资!


所以,我们得承认,世界历来无需为缺少发现和惊讶而发愁——我们越来越不稀罕惊讶的表情,也越来越不在乎表情的持久度。


说道列宾,不少人也看到过网上一度盛传的小列宾上课时愁眉苦脸的短片。用现在流行的快乐教育理念来看,这位老师是违背教理的典型:不断的打击孩子积极性,不断斥责孩子,眉头紧锁,一副极不耐烦的模样。——或许这些都是为了获得更优的教学质量。

当然,在这里我不想评论教师的教育法。我想说明的是,与苛刻的教课相比,神童列宾的协奏曲演奏的相当好,这无疑是令人称奇的。他的演奏骨子里透出奇妙的韵味和独一无二的色彩——你不会从苦大仇深的课堂实况中发现这一点。

那么,多年之后呢?我们继续看看列宾成年后演奏的帕格尼尼《威尼斯狂欢节》。请读者仔细观察从神童到名家,这期间小列宾补足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或失去了什么?



再来看看东亚。几十年前日本的小提琴神童米岛丽震惊西方古典乐坛,前不久来上海时竟已是满头灰发。成名不忘家人,她的弟弟五岛龙(其实米岛就是五岛)横空出世。让我们再来看看神童米岛丽的神童弟弟五岛龙,在7岁演奏是如何帕格尼尼《第一协奏曲》第三乐章的:


好啦,我们可不可以说,这孩子难道不就是神童吗?答案毋庸置疑。7岁能在乐队伴奏下如此自信地演奏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确是罕见中的罕见。但我得说,日本人的艺术教育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理念系统,而且这种理念在饯行时会散发出某种奇特性。从神童五岛龙的演奏中,人们不难体会到某种奇特的文化气质——就好似某些挥之不去得香料气息。


神童无处不有!当然,我们一定会提及中国本土的神童。作为人口大国,中国的神童比例也“想当然”地更多。去哪儿找到他们呢?其实不难,中国神童集中的所在——北京和上海两家一流音乐学院附小和附中便是。有人曾说,中音、上音附中随便抓几把,总能找出几个让国人扬眉吐气的英雄少年来。(不过据说近年来这个比例略少一些。)8岁的吕思清便是一位,现在不妨看一下这位中央音乐学院特招的神童,当年演奏的迪尼库的《云雀》:


是不是直教人欢喜赞叹?


神童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与艺术相关的名词,实际上,所有的神童都是不稳定的“元素”——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不得不遗憾地说,当看过了太多神童之后,人们往往会习惯于种种的“惊讶”;当习惯于种种“惊讶”之后,便常常会多少陷入反思之中:我们需要神童吗?为什么需要?


时至今日,上述三个中日俄神童,毫无疑问都早已经从神童的光环中抽身远离了。当然你也可以刻薄地说,神童头上的光环不再了。一个艺术家的个体的肉身,往往会被人们误以为是艺术本身,这当然是对艺术的错觉(当然也常常只能如此!)。但是我们无法忘记艺术所具有的一种特性,那便是它与智性和体验的要求相关。作为艺术的古典音乐更是如此。这就要求人们面对艺术音乐时,绝不是某种“被动”旁观,而是“忘我”进入——“忘我”是仅有的进入艺术世界的两条通路之一。然而,神童的优越性也正暴露了他们天生的“弱点”——可以轻易地超越同龄人,却注定无法超越人类被规定的可朽性(mortal)——这是一种注定的属性,但是无法不相信的真理。在我看来,西方音乐史上唯一能无限接近这一极限的,只有一个人——莫扎特。


当神童随时时间褪去身上的光彩——这种无限耀眼的色彩是自然所赋予它的垂爱,就像所有孩子生下来总是带有那么一点令人怜爱的特性一样,这是一种物种的自然属性——就真正开始与艺术打交道了。前几年,张世祥教授在上海大声追问:“为什么中国很难有世界一流的小提琴家?为什么?”我想,或许可以如下表述这种追问更为有趣:“为什么中国很难有真正与艺术相关的演奏家?为什么?”若我作答,只有一句:因为,艺术与神童无关。

----------------------------

扫一扫,关注 音乐基础知识课堂 微信公众平台,获取音乐基础常识、音乐故事、名家轶事等更多丰富精彩内容。

点击左下角 了解更多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