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色萎黄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海底丛林 2017-03-21

什么是面色萎黄?

 

   患者面部颜色比常人黄而无华者,称为面色萎黄。面色萎黄一般多主虚证和湿证。(素问·五脏生成篇):“色味当五脏:…黄为脾甘。”(灵枢·五色)篇:“以五色命脏:……黄为脾。”(证治准绳·察色要略):“黄色属土,主湿,乃足太阴脾经之色。”临床上面色萎黄应与“发黄”相区分,后者指全身皮肤(面、目、身)及小便发...

面色萎黄怎么引起?面色萎黄发病原因?

  脾气虚与脾虚湿围面色萎黄:前者系脾胃气虚,运化失司。气血化生不足,肌肤失养所致。后者由于脾虚。水湿停滞所致。二证均表现面色萎黄,食少腹胀,乏力便溏等脾虚的表现,但脾虚湿困面色萎黄兼有水湿阻滞,故以面浮肢肿,四肢困重,小便短少为特点。前者则无此症状。

  营虚面色萎黄:本证常由失血过多,或脾胃虚弱,生化不足。或七情过伤,营血暗耗所引起,所以其面色萎黄伴有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肢体麻木,月经量少,脉细无力等血虚肌肤失养之症状,较易鉴别。

  《证治准绳 察色要略):“若准头、年寿、印堂有黄气明润者,病退而有喜兆也。若

  枯燥而天者死。凡病欲愈目眦黄也。”

  《医门法律 望色论):“盖气黄为中土之色。病人面目显黄色,而不受他色所侵则

  吉。面目无黄色,而惟受他色所侵则凶。”

  (四诊挟微‘望诊):“脾王中央,属土而色黄。黄为湿、为热、为虚,而有明暗之

  分。挟热则色鲜明,挟湿则色昏滞…。”

 

面色萎黄诊断标准&面色萎黄做哪些检查?

  常见证候

  脾气虚面色萎黄: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纳后腹胀,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缓弱。

  脾虚湿困面色萎黄:面色萎黄,面浮肚肿,四肢困重,食少腹胀,倦怠乏力,语声多重浊,尿少便溏,舌质淡体胖,或有齿痕,苔白润或腻,脉缓无力。

  营虚面色萎黄:面色萎黄,唇舌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肢体麻木,妇女经来量少,衍期甚或闭经,短气声低,脉细无力。

 

面色萎黄的治疗用药

  鉴别治疗

  脾气虚与脾虚湿围面色萎黄:脾气虚面色萎黄治宜益气健脾,方选四君子汤加味。脾虚湿困面色萎黄治宜健稗利湿,方选藿朴夏苓汤或胃苓汤化裁。

  营虚面色萎黄:治宜益气养血,方选当归补血汤,或人参养荣汤加减。

  黄为脾土之色,面色萎黄是脾虚失运,化源不足,或久病血虚失养的征象。面色萎黄之诊断还应注意色泽,如黄而枯燥无光泽者为胃气败伤。如(素问 五脏生成篇):“黄如枳实者死;…黄如蟹腹者生。”《素问·脉要精微论):“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