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up210|赏花达人有多了不起?你还可以成为物候学研究者,你可以的!

 云游看天下 2017-03-21


  从本世纪初首度尝试桃花的初花期气象预测,到如今十来个品种、遍及四季的花期预报与赏花指南,很多上海人可能未曾留意,物候学这门古老的学科正在这座城市正发出新的魅力。

  3月17日晚上成功举办的第210期新民科学咖啡馆由上海市气象局、市科协与本报联合主办,吸引了众多爱花喜木之人,四位主讲嘉宾不仅分享了繁花“物”语,也展望了未来物候学的发展与应用将更显“跨界”的“本色”——最令人兴奋的是,每一个市民都有望成为申城物候学研究的一份子。


花语:三生三世哪里够?

 “今年太特别了!”专注于观赏花卉研究三十余年的上海植物园高级工程师王玉勤深有感触地说,民谚曰“三朝谷雨赏牡丹”,而今年,到现在这个时候,洛阳的牡丹也大多开至末花期了。最特别的是,上海植物园的绿牡丹提前一个多月就开放了,“今年三月初盛开的,到现在仍呈大刀状,尚未全部展开,开得很是缓慢。”


这便是暖冬的影响力。创纪录的暖冬,打乱了繁花惯常的“生活节奏”。开展了近20年花期气象预测研究的上海市气候中心研究员李军表示,今年很多花开早了,桃花却晚了几天,因为桃花在冬季休眠时,需要一定时间的低温专业术语叫“需冷量”或“需寒度”才能萌芽、生长、开花、结果。


“据记载,桃的栽培历史已有三千年以上,原产我国西北高原,是中国的古树之一。”他介绍说,预报花期的气象因子主要是温湿度,“比如,桃花的开花平均温度为10.3℃,最适平均温度为12—14℃。同一品种的开花延续期为6—12天,也有长达15—17天的。温度低湿度大则花期迟,持续期长;如遇高温干旱则花期早,持续时间短。”


事实上,桃花如今盛放的时节,已比古时候提前了不少。此事有唐诗为证,李军以白居易的《大理寺桃花》为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谓气候变暖的绝佳物候学记录。


再比如,周朴的《桃花》,“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是在提醒我们,如果在开花期间遇到下雨刮风的话,赏花就要抓紧了,此时的花期可能比预计的要短。“当初诗人从景色的角度写下这些句子,今天从科学的角度和花期的角度来读这首诗,别有深意。”

中国诗词大会之物候分会,哈哈哈~

这是多么珍贵的气候史料啊!


自然界:不提供标准答案!


春天花会开。嗯哼,可是,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答案在于光与温度。


来自上海辰山植物园的郗旺博士指出,在植物学上,花又可以被理解为变形的枝条,而决定纸条是否变形为花朵(也就是花芽是否分化)的便是光。此外,光还能决定“画风”——强光与紫外线还能让花儿开得更艳。而决定花什么时候开,先花后叶还是先叶后花的则是温度——“花团锦簇”形容的都是先花后叶的花,而先叶后花是植物对较低温度的一种适应。


来自郗旺博士科普PPT


每一类花还能细分成很多品种,其中的每个品种对光与温度的“感应”略有不同,开花时间自然也不可能整齐划一。“经常有人问我,什么花什么时候开,其实,大自然真的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王玉勤如是感慨。


“纬度、地形、地貌等地理因素对花期也有很大的影响,”李军补充说,“比如这几天南京、镇江的油菜花开得明显比上海更盛,因为它们是内陆地区升温更明显。”


地球:我也有“生物钟”好嘛!?


“追根溯源,人类文明诞生之初,便有了物候学的萌芽,‘物候’一词诞生于古希腊。”上海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邬锐解释说,物候就仿佛地球的“生物钟”——人的“生物钟”紊乱了会生病,地球的“生物钟”乱了当然也会出问题。


有一本英国气象学家写的物候学经典名著,书名直译过来就是“天气的戏剧”。


来自邬锐科普PPT


据邬锐介绍,物候学是一门跨界学科,发展到现代,其“跨界”的领域越来越延展(话说邬锐本人,就是出了名的“跨界达人”,本科学的气象,硕士是金融专业,博士研究的是戏剧表演学·,还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呢)。比如,引入大数据科学,用大数据的分析处理方式,来解读生活中大大小小各种物候现象。


来自邬锐科普PPT


在美国,已有成功的“互联网+”物候研究案例,用自然笔记的方式把对物候的观测与记录传到互联网上,供物候研究者反演出气侯变化的各个生物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