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颠覆易学19:中华文化经典到底传承自何处?

 博览众长123 2017-03-21

 评论部老徐 易经实修


这一段时间写的文章可读性不是太强,但却是中国文化当中最核心的问题。


中国独尊儒家2000年,却发现汉代传承的并不是孔子儒家。


我们上两篇文章写到,影响西汉最初的两个人黄石公和盖公都是齐国人,都是黄老之学。


儒家经典,传承的也是不孔子鲁人,而是齐人。


易,是齐国田何所传,传人几乎全是齐国人。


书,传人也是齐国济南伏生,也几乎全是齐国人。


春秋,齐一人,后面传人齐人居多。


诗,齐一人,鲁一人


乐,则起自齐国。


只有礼,是鲁国一人所传。


从这里看出,所谓孔子所传的儒家经典,并不是出自孔子鲁国,而是齐国。


有人会说,齐国这些人都是孔子的传人。那么,我就要问一个问题,孔子72弟子,遍布诸侯各国,怎么唯独集中在齐国这么多人传承这些经典?这些经典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而孔子的弟子后来主要整理的是《论语》,而看不到他们传承这些儒家经典。


我们从《论语》中看到孔子讲了多少易、诗、书、春秋?


的确孔子《论语》满篇讲“礼”,而西汉传礼的恰恰就是鲁国人。


礼,出自孔子鲁国,这个没有争议。但是,易、诗、书出自何处?为什么传承人多是齐人,而不是孔子鲁人?


这难道不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这几天事情很多,今天就写这些,提出一个独创性的问题。


《易经》是群经之首。老徐“易经实修”是讲《易经》的,但也会涉及到国学,涉及到中华文化。这是老徐的强项,也会讲出真实的与别人不同的国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