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降真香

 lee杂玩者 2017-03-21
我国对降真香的利用至少可以追溯到汉魏时代。当时的文士托名刘向写的《列僊传》载:“(降真香)烧之感引鹤降,醮星辰,烧此香妙为第一。小儿佩之能辟邪气。” (宋陈敬《陈氏香谱》)那时的降真香主要用途是烧香,且为道家所用,人们以为降真香焚之其烟直上,可以将仙鹤招来。 关于焚降真香招鹤,后世均沿用此说。 元末明初人陶宗仪在《辍耕录》中写道:“道家者流,为人典行醮事曰:‘髙功其有行业精白者,则必移檄南岳魏夫人,请借仙鹤,或二只,或四只,青鸾导卫,翔骛澄空,昭扬道妙。’往往亲见之,偶读《本草》有云:“降真香出黔南,伴和诸杂香,烧烟直上天,召鹤得盘旋于上。” 明朝人对降真香能招鹤的描述更为精细。明方以智《物理小识》:“鹤闻降真香则降,其粪能化石,有白者、灰色者,夜以一足立而睡。储泳曰:“道士用活雄鸠血书符,杀命助灵,以召鹤雀。” 方以智明代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他提出的招鹤方法,现杀雄鸠,用其血画符,并焚降真香招鹤。 至清时仍有人持此说。清·孔尚任《节序同风録》载:“(八月)十五。俗曰中秋、曰月莭。登山顶,设帐燕饮,曰幔亭会。焚降真香以招鹤来,鹤降即仙至矣。”招得鹤来,也就是把仙请来了。屈大均《广东新语》也载:“降香,一曰降真香,杂诸香焚之,其烟直上,辄有白鹤下降。”不过此时所焚之降真香,还需杂以其他的香。《列僊传》的作者还认为小儿佩戴降真香能辟邪。令小儿佩戴降真香的习俗一直延续至明清。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编的《普济方》中即记载:“(降真香)辟邪恶气(出《本草》)。右(指前文“辟邪恶气”四字。古人书写由上而下,由右而左。故此)用降真香,令小儿带之。” 《普济方》是部古代医学经典,因此,这是这位周王开的药方。 提及降真香比较早的还有唐朝的李珣,此人写过《海药本草》,内中记载:“徐表(东晋至南朝时期)《南州记》云:(降真香)生南海山,又云生大秦国。味温,平,无毒。主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并烧之有验。” 李珣将降真香归入海药,说明当时是降真香来自海外。降真香的产地,李珣认为是“南海山”,疑为今之东南亚一带;另一产地为大秦国,即波斯(也有一说指罗马),这可能与李勋的祖籍有关。李珣是曾经提出向朝廷进贡沉香亭子材(后被大臣否决)的波斯(今伊朗)巨商李苏沙的后代。阿拉伯人向有经商的传统,当时进口的部分降真香购自波斯的可能性较大,产地一说不大可信。李珣在文中指出了降真香的药性,这是十分不易的,后世的药典、香谱均采用此说,成为降真香药性的经典描述。此外,降真香关于趋避邪气的功能也被李珣具体化了,即“主天行时气,宅舍怪异”。 降真香何以能辟邪气、除宅舍怪异呢?明缪希雍在其《神农本草经疏》中给出的解释是:“降真香,香中之清烈者也,故能辟一切恶气不祥。” 元胡古愚《树艺篇》也载:“焚之其烟上腾,其味甚烈”。 正因为如此,降真香的使用量在宫廷里是所有香料中最大的. 从明朝宫廷各项香的用量便可以看出。明毕自严《度支奏议》载:“内供用库:每岁除各省直解到……:降真香二万觔,沉香二千觔,沉速香二千觔,三色檀香六千觔,牙香二千觔,……”此间降真香、沉香、沉速香、三色檀香、牙香各项之比为:10:1:1:3:1。又,该书中《覆廵视太仓科院官买香料事宜疏》载:“据内供用库手本开称,年例每年春秋二单,该办大料降真香二万八千斤,沉香三千三百斤,沉速香二千八百斤,黄白檀香各二千八百斤,檀香二千八百斤,马牙香三千斤。”则降真香、沉香、沉速香、黄白檀香、檀香、马牙香之比为10:1.17:1:1:1:1.07。由此可知,明朝宫廷用降真香量远远超过其他香的用量。 明朝皇帝祭祀山神、水神用香主要是降真香。明·徐一夔等《明集礼卷》载:“诸王同遣使奉祠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镇(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中镇霍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海(东海、南海、西海、北海)渎(江渎、淮渎、济渎、河渎)各降真香一炷,沉香一合,金香合,一共一斤。黄纻丝旛一对,币帛一段,长丈有八尺,银三十五两。” 明时祭孔用降真香。《钦定国子监志》载:“月朔(指旧历初一)释菜(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需用祭品:降真香十有二,炷长七寸,径五分。其成块者二十有四。两炬重二两者为大烛枝,凡四十有八。重一两者,为中烛枝,凡九十有六。又半者为小烛枝,凡六百九十有六。望(月满之时,指旧历每月十五日)如之,酒五瓶有竒,红枣、核桃均九觔有十两,咸太常寺供焉。”祭孔为国家公祭,所需降真香等物由掌管庙礼仪的最高行政机关太常寺拨付。 明朝武当山祭祀用降真香也直接由宫廷拨付。明范钦《嘉靖事例》载:“《议处太和山香钱》:永乐十年(1412年)七月十一日,荷蒙太宗文皇帝黄榜圣谕,武当,天下名山,是北极真武玄天上帝修贞得道显化去处,历代都有宫覌。……钦定祀神降真香一万一百二十三斤、宿香三千七百二十五斤、香油二万二千五百一十二斤、黄蜡九百二十四斤、官道每年冬夏布四千八百疋。” 清时太庙(清朝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今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每日上香也需用降真香。《钦定大清会典则例》载:“太庙每日上香共需用紫降(即降真香)柱香十有二枝,粗紫降香三十九斤,细紫降香、沉速香各五十斤十两,沉香一斤八两,速香二斤二两。每豫月行文,均于户部支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