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联达:打造BIM技术核心竞争力

 飞沿走壁 2017-03-21

  在不断革新的新技术推动下,传统的建筑行业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如果有一天造房子变得像搭积木一样简单,人们或许也不会感到大惊小怪。作为促进中国建筑(601668,股吧)施工行业发展创新的重要技术手段,BIM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正在为建筑业的进步与转型带来无可估量的影响。

  作为中国建设工程领域信息化产业首家上市的软件公司,广联达(002410,股吧)早在2008年就开始布局BIM业务,经过8年的技术沉淀,广联达已经可以为行业用户提供完善的BIM产品体系。同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广联达在施工阶段最核心的BIM平台产品,BIM5D已经为相关企业在节省成本、缩短工期等方面创造了巨大价值。未来,广联达还会将BIM技术与VR相结合,提升BIM的应用效果。

  广联达BIM5D为企业带来的价值

  对于BIM5D,广联达BIM中心总经理汪少山表示,通过BIM5D和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手段,可以帮助国内施工企业将项目部利润率提升10%~30%。BIM5D实际上是基于BIM的施工项目精细管理工具,为项目的进度、成本、物料管控等提供精确模型与准确数据,协助管理人员有效决策和精细化管理。以使用了BIM5D产品的天津中天大厦来举例,在正式施工前,广联达用BIM5D做了虚拟建筑,通过碰撞检查以后仅在地下室就发现有重大错误23项,提前修改避免返工,仅地下室的优化就节省了约50多万元。

  BIM技术信息整合能力强大

  BIM作为信息化发展的成果,除了具有可视化、模拟性、优化性等优点外,它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其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意思是建筑信息模型,是贯穿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的。首先是建筑设计阶段,在模型层面实现从二维建模到三维建模的转变,可视化呈现确保所见即所得,这也被认为是BIM1.0时代;之后发展到建筑建造阶段,关注方向转向使用者对数据信息的应用,以模型为载体进行虚拟建造过程,实现对进度安排、物料采选等方面信息的提前了解,这是BIM2.0时代;竣工后进入到建筑运维阶段,甲方能够利用模型信息为业主提供更加便捷、人性化的居住服务,也通过合理的维护增加建筑的寿命。

  现在欧美国家BIM技术的使用比较成熟,已经成为设计和施工单位承接项目的必要能力,一些大企业已经具备了BIM技术应用能力,BIM专业咨询公司也非常活跃,为中小企业应用BIM技术提供有力支持。而国内的BIM应用,正在经历从BIM1.0向BIM2.0过渡的时期。实际上,BIM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提到国家层面,2015年国家住建部发布的《关于推进BIM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至2016年,政府投资的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以及申报绿色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均要采用BIM技术。

  业内较早布局BIM优势明显

  “当2006~2008年国内建筑行业还处于BIM的概念期,广联达就已经开始关注这一新技术,我们认为BI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行业的必然趋势。”广联达副总裁袁正刚表示,广联达很早就布局BIM,如今已经可以为行业用户提供完善的BIM产品体系、整体解决方案、培训实施服务以及标准化的BIM实施方法论。广联达的BIM技术优势还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是技术优势,比如图形技术,广联达底层的图形技术现在可以处理100多层的建筑,里面多种专业均可以集成,能够实时浏览、编辑;第二是业务优势,在项目管理方面,广联达已经积累了10多年的业务经验,在业务上真正懂客户;第三是产品优势,比如广联达的BIM算量软件,国际国内的认可度都很高。

  此外,轻量化BIM是广联达的一大亮点,袁正刚介绍说:“广联达轻量化BIM,通过岗位级BIM应用工具,到项目级BIM协同平台,再到企业级BIM管控系统,让用户从选择到决定,从学习到学会,从应用到收效的完整应用流程,都能感受到快速、轻松、高效。”

  未来BIM与VR相结合有看点

  除了BIM5D,将BIM与VR相结合也是广联达正在重点发展的领域。建筑领域目前最大的痛点在于“所见非所得”和“工程控制难”,BIM+VR的组合将真正改变这一行业痛点。系统化的BIM平台将建筑设计过程信息化、三维化,而VR在BIM的三维模型基础上,加强了可视性和具象性,通过构建虚拟展示,为使用者提供交互性设计和可视化印象。BIM+VR的组合将推动新的业务形态产生,极大提升BIM的应用效果。 想了解更多精彩文章,点击中国著名财经公众号

(责任编辑:柳苏源 HN09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