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高祖刘邦的曾祖父

 刘发科九七二七 2017-03-21
    据《刘氏族谱》记载,汉高祖刘邦的曾祖父为刘氏第七十二世之祖刘清公,字恩盛,号果斋。妣李氏、程氏,生二子:荣、发。出生于魏国大梁,为魏国之士大夫,晚年随子刘仁浩迁居丰邑,卒葬于丰。

    一、汉家刘氏的远古传递世系
    盘古以来,经太昊伏羲、炎帝神农、黄帝轩辕、少昊、颛顼,传至帝喾高辛氏之子帝尧,姓伊耆,名放勋。因母庆都生尧于丹陵,育于伊侯之国,后徙耆(今山西太原市祁县),故曰伊耆氏。年十三佐兄帝挚,受封于陶(今山东省荷泽市定陶县),年十五复封于唐(今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为唐侯,故又号陶唐氏。帝尧年老时,封第九子源明公于刘邑,是刘邑陶唐氏族首领,源明公即汉家刘氏大始祖也。
    1、源明公→2、永河公→3、济乐公→4、岁纪公→5、正坤公→6、长历公→7、德尧公→8、仁宏公→9、廷光公→10、爵南公→11、行矩公→12、复旺公→13、茂清公→14、孔阳公→15、日永公→16、德荣公→17、聚义公→18、累公
    汉家刘氏延传十八世至夏王朝时期,降生了刘氏杰出人物---累公,据《左传》,公生而有文在手,曰“累”,因此为名。事夏帝孔甲为相。公学得养龙之术,时天降二龙于朝(一雌一雄),帝命累公豢龙,有功;孔甲帝于甲辰三年御批,赐氏御龙,后一龙死,惧而奔河南鲁山,卒葬于此。北宋王安石有诗赞曰:神物惊天扰可骑,如何孔甲但能羁;当时若使无刘累,龙意茫然始得知。
    刘累公的事迹最早见于《左传》鲁昭公二十九年(前513年)的记载。该书说,当年秋天,有一条龙突然降临晋国都城绛城郊外,晋国执政大臣魏献子对这件事感到很惊奇,就去向学识渊博的晋国史官蔡墨请教。蔡墨回答说:“夏王孔甲在位期间能够顺从天意,因此天帝特地赐给他4条驾车的龙,黄河和汉水的各两条,各有一雌一雄,而孔甲不知道如何喂养。当时陶唐氏裔孙有刘累,早年曾随豢龙氏学过养龙技术,自报奋勇去为孔甲养龙,孔甲因此嘉奖刘累,赐他为御龙氏,还把豕韦氏的土地封给他作采邑。不料没过多久,一条雌龙突然死了,刘累不敢向孔甲报告,就私下里把龙肉剁碎煮成汤献给孔甲。孔甲喝了龙肉汤感觉味道极美,后又向刘累索要,刘累怕事情败露,于是弃官而逃,避居到鲁县。
    据有关文献记载,刘累替孔甲养龙之前,其族居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的偃师市境。今偃师市南缑氏镇陶家村有春秋时期的刘国故城遗址。该地古名刘聚,又称“刘累故城”,曾是夏代陶唐氏部族居地。据说刘累逃匿鲁县之后,仍称唐侯。他的子孙“尤守故地”,仍叫唐。这个唐国直到夏朝末期才被夏桀所灭。刘累的族人才被迫由洛阳刘聚南迁于鲁山(现在的鲁山县昭平湖地区) ,在此垦荒渔猎,最后卒葬于此,刘累子孙后来便以刘为姓。
    由夏至商,商汤灭亡之后,周武王分封诸侯,把同属陶唐氏的刘姓后裔豕韦氏人迁移到陶唐氏的旧封地唐国,即现今山西翼城一带,称为“唐氏”。周成王时又将这支后裔改迁到今陕西西南的杜城,改称“杜氏”,也叫唐杜氏。
    周宣王四十三年丙辰岁(公元前785年),灭杜国,杀大夫杜伯,有友佐儒谏王不听,佐儒宁死不徇君,以正杜伯之无罪也,有子隰叔奔晋,担任晋国士师的官职,于是以官职士为氏。
    春秋晋献公六年(周惠王六年。鲁庄公廿三年)庚戌岁(公元前671年),隰叔之子士蒍为晋大夫,九年(公元前668年)为大司空,佐晋献公城绛(绛是晋都城,为今绛县,属山西平阳府),以深其宫,晋君无患,谋略显于当时也。
    士蒍公之子士縠(缺),于晋襄公三年丙申岁(公元前625年)为晋司空(周代为六卿之一,司掌水土,为后代工部之始),公元前625年,秦国孟明率领军队攻打晋国,报复淆地战役之耻。晋襄公率师与秦战于彭衙,打败了秦国的部队。同年六月秦穆公会诸侯及司空士縠盟于垂陇(郑国地名,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 “春秋”记载士縠,由于他能胜任结盟之事,公元前619年,晋灵公任他为中军元帅。鲁文公九年(公元前618年)三月廿八日卒,葬山西汾州蓝田。
    士縠之子士会,亦为晋国大夫,食邑于范,又为范氏(范宗起姓)。晋灵公七年(周顷王五年﹒鲁文公十三年)丁未岁(公元前614年),士会为上将军。晋景公七年(周定王十四年)戊辰岁(公元前593年)晋使士会灭赤狄平王室。有一次士会出使秦国,恰逢晋国内乱,不得不暂避难秦国,虽然士会后来回到了晋国,但他的大部分子孙留在秦国繁衍,之后更将士的姓氏恢复为刘氏。承尧之后,刘累之裔,复累之姓,由是而刘得一脉之所传也。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上有这么一段记载:“……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自为刘氏。生明,明生远,远生阳,十世孙,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秦灭魏,徙大梁,生清,徙居沛”。这就是说恢复刘姓的后裔,十多世后涉魏,为魏国之大夫。
    《史记集解》记载:魏国于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秦国占领魏国都城安邑,至魏国从安邑迁都大梁,刘氏第七十二世祖刘清公即降生于魏都大梁。魏惠王在位三十六年(公元前370-334年),随后的魏襄王在位十六年(公元前334-319年),清公应该是在魏襄王在位期间出生。刘清公传二子,长子刘仁浩在战国末年任丰邑县令,故为丰公也,刘清公亦随子迁居丰邑,之后卒葬于丰。
    夏朝刘累公之后至汉之始邦公的传递世系为:18、累公→19、昌益公→20、信盛公→21、咏八公→22、相承公→23、全福公→24、美勋公→25、钊宁公→26、昞宽公→27、文盛公→28、锦遥公→29、升吉公→30、瑞明公→31、先柱公→32、源传公→33、维宗公→34、新兴公→35、建[月吕] 公→36、宝招公→37、晨禄(韦假)公→38、任玉公→39、添桢公→40、树鸿公→41、登贵公→42、俊通公→43、彦武公→44、标林公→45、德朋公→46、朝良公→47、廷声公→48、元振公→49、胜海公→50、杜伯公→51、隰叔公→52、士蒍公→53、士縠公→54、士会公→55、拱照公→56、报联公→57、致禄公→58、文 公→59、士云公→60、仓模公→61、荣信公→62、封诰公→63、大禄公→64、富仙公→65、贵文公→66、得公→67、璋秀公→68、金盛公→69、榜照公→70、显科公→71、思泷公→72、恩盛公(字清)→73、仁浩公(字荣)→74、煓公(字执嘉)→75、邦公→76。。。

    下面內容更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