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顽固性荨麻疹-----程宇宏总结2

 程宇宏 2017-03-21

赵炳南:调和阴阳治慢性荨麻疹       患者周某,女,42岁。初诊:1976年1月7日。

  主诉:搔抓后身起风团4月余。患者近4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红色风团,时起时落,自诉平素工作劳累操心,性急,时有头痛,腰酸疲劳无力,口腔溃疡,多梦,纳可,二便调。舌质略红苔白,六脉左沉缓弦,右沉缓。皮科情况:四肢散在指甲盖大小淡红风团。

  中医诊断:隐疹。

  辨证:阴阳失调,气血不和。

  治法:调和阴阳,中和气血。

  处方:天仙藤15克,钩藤12克,首乌藤15克,鸡血藤15克,粉丹皮10克,金莲花10克,金雀花6克,萼梅花6克,莲子心10克,合欢花15克,合欢皮15克,荷梗10克,莲须10克。配合楮桃叶水剂浸浴,每日1次。

  1976年1月14日二诊:服上方7剂后,皮疹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痒感减轻,口腔溃疡好转,乏力已,诉时有头痛、心烦、腰痛。上方佐以活血疏风、芳香化湿之剂。

  处方:天仙藤15克,钩藤12克,首乌藤15克,鸡血藤15克,金莲花10克,莲子心10克,连翘心10克,栀仁6克,粉丹皮10克,紫丹参15克,紫背浮萍6克,荷梗10克,莲须10克,泽兰10克,佩兰10克。配合楮桃叶水剂浸浴,每日 1次。

  服7剂后荨麻疹基本不发,伴随症状亦明显减轻,又继服上方7剂巩固治疗,皮疹未再复发。

  四藤为调和阴阳的基本配伍

赵炳南治疗中喜用天仙藤、钩藤、首乌藤和鸡血藤,此四藤为赵炳南调和阴阳气血的基本配伍。

  藤主通,能循脉络,无微不至。阴阳所以不和皆不通之故也,不通则气血不和,常致气滞血瘀。藤类药缠绕蔓延,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可通行十二经脉,行气活血。其中天仙藤性苦温,归肝、脾、肾经,用之可祛风活血利水,使气无不行,血无不活,周身上下得以条达;钩藤性甘,微寒,归肝、心包经,轻能透发,清能泄热,故可清热平肝,下气宽中。此两味药主阳,调气,皆可祛风。首乌藤,性甘、平,归心、肝经,有养血益肝安神之功;鸡血藤,苦,微甘、温,归肝经,有养血活血调经之功。此两味药主阴,皆有养血之功。故四药合用,使气行血活,以达调和阴阳之功。另外,近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鸡血藤、首乌藤等藤类药物,部分有抗变态反应及免疫调节作用,从现代医学的角度为治疗荨麻疹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

  上方案例中的患者平素情绪急躁,劳累操心,日久阴阳失和,心肾不交,水火不济,表现为心烦多梦,腰酸乏力;火热灼伤脉络,则出现口腔溃疡;另一方面,由于肝阴暗耗,肝阳偏亢,故头痛,加之风邪侵袭,故出现风团、瘙痒。方中四藤调和阴阳气血,萼梅花开郁和中,赵炳南常用此药消头眩心不安,合欢花、合欢皮及莲子心解郁清心除烦,赵炳南常用对药金莲花和金雀花治疗口腔溃疡,因两味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且花类药有轻扬上浮之性,可引药上行,直达病所。另外,还使用祛风药浮萍配合丹皮、丹参凉血行气之品,达到“风血同治”的作用。加上荷梗、莲须、泽兰、佩兰化湿之品,共奏调和阴阳、中和气血、清心化湿之功。

  赵炳南常用外治四法

  1.楮桃叶性味甘凉,水剂浸浴适用于老年人血虚,不能濡养,皮肤干燥,遇风则痒者,用楮桃叶0.5千克,水5000毫升,煮沸30分钟后滤过备用,先以药液溻洗,以后加以浸浴,具有润肤止痒的作用。

  2.玉树油辛凉芳香,富含挥发油,由桉叶油等组成,具有辟秽解毒、消肿止痛、安神止痒之功,外擦可以辛凉清解,宣散风热,适合风热侵袭、皮疹显著瘙痒者。本品有一定刺激性,皮损破溃处忌用。

  3.龙葵30克,龙胆草15克,香附15克。水煎,湿敷患处。主要适用于荨麻疹肝胆热盛者。热盛生风则起风团而痒,内服龙胆泻肝汤,外用则取龙葵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之功,及龙胆草清热燥湿泻火之能。正如古人所言:龙葵能治痘风疮,遍身风痒。香附煮汁熏浴,令汗出五七度,除瘾疹,止瘙痒。三味药合用,有清有散,共起泻火息风之功。

  4.藁本120克,川椒15克,苦参60克,石菖蒲30克。水煎,外洗。主要用于风寒湿相合所引起的荨麻疹。藁本辛温祛风,川椒辛温杀虫止痒。苦参杀虫燥湿止痒,石菖蒲辛苦温,杀诸虫,治恶疮疥瘙。四味药物合用,辛能祛风,温能散寒,苦能燥湿,共达消疹之目的。

  对于本病的预防调护,赵炳南认为,慢性患者虽经治愈,近期无新生皮疹,但为了减少复发,最好在治愈后再服药一阶段,这样才能达到减少复发的目的。在治疗期间或在恢复后,应注意饮食的禁忌,不宜服用鱼虾、辣椒、烟酒等腥发动风和刺激食物,避免诱发因素,以免引起该病的复发。(李敏 张苍 蔡念宁) 

  畅郁达表治慢性荨麻疹        李某某,女,35岁。患者3年来遇冷风后全身皮肤起丘疹,瘙痒难忍,常易感冒。诊见:面白,全身瘙痒,搔抓后局部起红色痕迹,时搔时消。伴长期腰痛,经常牙出血,畏风,手足冷。舌淡,苔薄白,脉缓微弦。前医多用疏风养血,凉血止血之剂未能取效。拟从宣太阳抑郁之气,畅郁达表入手。方用桂枝汤加味:桂枝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2枚,附片10克,浮萍10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骨碎补15克。2剂,初服覆被取其微汗。药后瘙痒大减,腰痛亦轻,继服2剂,仍时有牙宣,加西洋参、黄芪、当归、牡蛎、仙鹤草调理月余诸证平。

  按:桂枝汤是治身痒良方。患者受冷风外袭身痒,经久不愈,已用疏风养血,凉血养气方药不效,且伴腰痛牙宣,为营卫失和,风寒之邪外干,郁于肌腠生热,故周身作痒。治以桂枝汤加浮萍、防风以宣太阳抑郁之气,调和营卫以治外;佐附片扶阳,骨碎补定腰痛,治虚气攻牙,齿痛血出;白术祛湿。诸药协力取其效。患者本中医世家,先疑此辛温之剂,对牙宣出血不利。余明辨前医屡用凉血止血未取其效,告戒大胆服之,果然无碍而愈。若真阴虚血热之身痒,或郁热于表之身痒,当宜分辨明确,不可误用。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1.去除病因 对每位患者都应力求找到引起发作的原因,并加以避免.如果是感染引起者,应积极治疗感染病灶,药物引起者应停用过敏药物;食物过敏引起者,找出过敏食物后,不要再吃这种食物。

2.避免诱发因素 如寒冷性荨麻疹应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减少运动、出汗及情绪波动,接触性荨麻疹减少接触的机会等。

3.抗组胺类药物 是治疗各型荨麻疹最常用的药物。大多数患者经抗组胺药物治疗后即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少数患者较为顽固。对顽固难治性荨麻疹可以增大剂量或联合用药。

H1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按组胺和抗其它炎症介质的作用,治疗各型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常用的H1受体拮抗剂有苯海拉明、赛庚啶、扑尔敏等,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依巴斯汀(10mg/d)、氮卓斯汀(4mg/d)、地氯雷他定(5mg/d)等;单独治疗无效时,可以选择2种不同类型的H1受体拮抗剂合用或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有人报道,H1和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能增加H1拮抗剂的作用。H2受体拮抗剂单独使用时效果不佳。如果采用两种以上的抗组胺药都是H1受体拮抗剂,则应选用两者在结构上不同的药物,或一种作用强的抗组胺药物与一种作用较弱的抗组胺药物联合使用,或一种有思睡、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物与一种没有思睡作用的抗组胺药如咪唑司丁、西替利嗪等联合应用。安他乐具有较强的抗组胺、抗胆碱和镇静作用,止痒效果也很好。用于急、慢性荨麻疹和寒冷性荨麻疹均有效。剂量因人而异.且个体差别颇大,成人始量为每次25mg,3~4次/d;并可逐步调整到每次:50~100mg,3~4次/d。若单独使用无效时,可考虑与其它药物合并使用。多塞平是一种三环类抗忧郁剂,主要用于治疗忧郁和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本药也具有很强的抗H1和H2受体作用。有文献报道作为H1拮抗剂,多塞平比苯海拉明的作用强700倍以上,比安他乐强50倍。作为H2拮抗剂比西咪替丁强6倍,剂量为每次25mg,3次/d。对慢性荨麻疹效果尤佳,且副作用较小。对传统使用的抗组胺药物无效的荨麻疹患者,多塞平是较好的选用药物。

4.选用具有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从而减少组胺释放的药物。

(1)硫酸间羟异丁肾上腺素(Terbutalin sulfas):为β2-肾上腺受体促进剂,在体内能增加cAMP的浓度,从而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剂量为每次2.5~5mg,3次/d,亦可皮下注射:成人每次0.25~0.5mg。

(2)酮替酚(Ketotifen);每次最大剂量为 1mg,3次/d。通过增加体内cAMP的浓度,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炎症介质(如组胺、慢反应物质等)的释放。其抑制作用较色甘酸钠强而快,并可口服。

(3)色甘酸钠(Cromoglycate):能阻断抗原-抗体的结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成人每次20mg,3次/d吸入。若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可减少后者的用量,并增强疗效。

(4)曲尼司特(Tranilast) 100 mg,3次/d。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而减少组胺的释放。

5.糖皮质激素 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使用。能稳定肥大细胞膜和溶酶体膜,抑制炎症介质和溶酶体酶的释放;能收缩血管,减少渗出。对荨麻疹的疗效很好,特别适用于急性寻麻疹、血清病型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某些严重类型伴有明显全身症状的荨麻疹,如高热、皮疹广泛、腹绞痛、低血容量和低血压、心脏损害、中枢神经症状、喉部及呼吸道阻塞症状等,更应使用糖皮质激素。由于糖皮质激素有一定的副作用,停药后易反跳,因此,轻型患者用一般抗组胺药物能控制者,不一定都使用此类药物。常用药物和剂量如下:①泼尼松40~80mg/d,分3~4次口服;②曲安西龙:每日12~16mg,口服。③地塞米松6~9mg/d,分3~4次口服;④得宝松1ml,肌肉注射,每月1次,病情控制后改为口服制剂。紧急情况下,采用氢化考的松200~400mg、地塞米松5~20mg或甲基强的松龙40~120mg静脉滴注。

6.免疫抑制剂 当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础,病情反复,上述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时,可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具有较好的疗效,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甲氨喋呤及免疫球蛋白等均可试用,雷公藤也具有一定疗效。

7.非特异性抗过敏疗法及其它疗法 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1次/d,静注;普鲁卡因静脉滴注,每次用量0.25~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10%硫代硫酸钠10ml,1次/d,静注,自血疗法或组织疗法;组胺球蛋白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抗血纤溶芳酸0.25~0.5g/次,3次/d,口服;0.25~0.5g/次,用5%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滴注;6-氨基己酸,每次2g,每日 3次,口服;4~6g/次加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利血平0.25mg/d,3次/d,口服,氨茶碱0.1~0.2g,3次/d,口服;转移因子 1u臂内侧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6~10次,对慢性荨麻疹有一定疗效。卡介菌多糖核酸1mg,肌注,隔日1次。

上述药物单独使用效果一般不理想,通常与抗组胺类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效果,减少复发机会。

8.某些特殊情况的处理 如荨麻疹因感染引起者,应根据感染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

(1)对寒冷性荨麻疹 抗组胺药物中以赛庚啶、多塞平、酮替芬、羟嗪、咪唑司丁疗效较好;可联合应用维生素E 100~200mg,3次/d、桂利嗪25mg,3次/d及H2受体拮抗剂。阿扎他啶(Azatadine),1mg,3次/d通过抗组胺、抗胆碱、抗5-羟色胺作用,对寒冷性荨麻疹效果较好。还需①保护自己,避免骤冷影响;②抗组胺药物中,选用赛庚啶、多塞平、酮替芬;③通过逐渐适应低温环境和冷水进行脱过敏。

(2)对日光性荨麻疹,除采用抗组胺药物羟嗪、扑尔敏外,还可:①服用氯喹125~250mg/d、羟氯喹100~200mg/d,沙利度胺25~50mg/d,②试服高氯环嗪(Homochlorcy-clinzine)30mg/d,③反复照射日光或人工光,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照射剂量,通过此法进行脱过敏;④涂用遮光剂;⑤避免服光敏药物与食物。

(3)对胆碱能性荨麻疹,①首选具有抗胆碱能作用的H1受体拮抗剂如玻丽玛朗5mg,2次/d或10mg,睡前服用;也可应用山莨菪碱10mg,2~3次/d;②还原型谷光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具有一定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③要适当限制强烈的运动,④通过逐渐增加水温和运动量,有可能增加耐受而达到脱敏目的,⑤有人报道使用特非拉丁和甲磺酸波尔啶(抗胆碱药物)联合应用效果很好。

9.中医分型及治疗 中医对荨麻疹的分型和治则看法颇不一致,但大约可归纳下列几型。

(1)风热型:相当于急性荨麻疹。皮疹色泽红赤,受风加剧。皮肤灼热、剧痒感,并觉手心发热,心烦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方用疏风清热饮、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牛蒡子、苦参、蝉衣、石膏、知母、木通、银花、连翘等。

(2)风寒型:相当于寒冷性荨麻疹。皮疹淡红或淡白,遇冷、遇水和吹风后症状加重,得暖后减轻。自觉畏寒、恶风,冬重夏轻,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缓。治宜疏风散寒。方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加减:麻黄、桂枝、白芍、羌活、赤芍、独活、防风、荆芥、浮萍、炙草、生姜、白藓皮等。

(3)脾胃湿热型:相当于胃肠型荨麻疹。皮疹多少不定,胃肠道症状明显,纳差,脘腹疼痛,拒按或坐立不安,倦怠无力,大便秘结或溏薄。苔黄腻,脉滑数有力。治宜泄热、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合茵陈汤加减:茯苓、苍术、白术、厚朴、山栀、茵陈、防风、荆芥、香附、乌药、枳壳、泽泻、大黄、砂仁等。

(4)阴虚火旺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皮疹多在午后或夜间发作,皮疹时隐时现,来去无常,经久不愈。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口干颊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光,脉数无力。治宜养血、滋阴、降火。药用四物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当归、生地、首乌、玄参、地骨皮、白芍、青蒿、龟板、鳖甲、勾藤、五加皮、白藓皮、桑白皮等。

(5)冲任不调型:多见于女性,因月经紊乱而引起荨麻疹。发疹有周期性,与月经有关,常有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推后。经来腹痛,经色紫红或有瘀块。经来疹多,症状加重;经清疹退,症状消失。苔薄,舌有紫气,脉弦数。治宜调理冲任。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丹参、当归、赤芍、川芎、香附、木香、菟丝子、仙灵脾、巴戟天、防风、荆芥、甘草等。

(6)热毒燔营型:多为感染或药物引起的急性荨麻疹或血清病型荨麻疹。发病突然,皮疹广泛,全身大块状,色绛红,灼热感,奇痒。伴有发热、恶心、心烦不安,口渴喜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清温温败毒饮加减;黄连、黄芩、生石膏、知母、银花、玄参、人中黄、芦根、土茯苓、滑石、生草等。

9.单方验方

(1)荆芥12g、防风9g、蝉脱9g、乌梅9g、五味子9g、丹参9g,每日1剂,煎水冲服。

(2)紫草、刺藜蒺、苦参、土茯苓各15g,风热患者加银花、连翘、栀子、丹皮、薄荷、蝉脱等。风热夹湿者加白藓皮、地肤子、茯苓皮。久病血虚者加四物汤或当归、黄芪等,每日1剂,煎水口服。

(3)苍耳子15g、刺猬皮9g、桑叶9g、白藓皮9g、丹皮9g、地肤子15g、甘草6g煎服,每日1剂。

(4)茯苓皮20g、陈皮、大腹皮15g、桑白皮9g、生姜6g煎水口服。并按风热、风寒、胃肠湿热3型加减。

(5)麻黄9g、蝉衣9g、川连4g、生甘草 3g、当归9g、生熟地各12g,赤芍9g、川芎 10g、尤对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疗效。

10.针灸疗法

(1)体针:主穴取曲池、血海、大椎、合谷、足三里,配穴可根据部位、经络,辨证进行取穴。

(2)耳针:取脾、肺、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等区穴。

(3)水针:取足三里、曲池、三阴交、肺俞等穴位,药物可选用普鲁卡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每穴0.5~lml,每周2~3次。

11.外用药物 下列药物有收敛止痒作用:①复方芦甘石洗剂外涂皮疹处,②柳酚酊外涂皮疹处,⑧三黄洗剂外涂皮疹处,④地肤子、白芷、防风、川椒、透骨草各15g煎水后外洗。

免疫调节治疗法:

抗组胺药+细胞代谢药+中药单体Fox3Tr细胞免疫调节剂共3疗程,有效率100%,治愈率93.3%.病史最长12年,最短6个月.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风热型 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皮疹色红,伴有奇痒,遇热加剧,遇冷减轻,有汗,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则:疏风清热止痒。方药:消风散加减:荆芥15g,防风15g,生石膏25g,生地黄15g,蝉蜕10g,苦参15g,牛蒡子15g,甘草15g。   

风寒型 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皮疹色白,遇寒后症状加重,得热减轻,无汗,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治则:疏风散寒止痒。方药: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 :麻黄5g,桂枝15g,杏仁15g,防风15g,蝉蜕10g。   

营卫不和型 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反复发作,其疹块小而色淡,自汗,易外感,遇风吹症状加重,舌淡苔薄白,脉缓。治则:调和营卫。方药:桂枝汤加减:桂枝15g,白芍15g,防风15g,荆芥15g,白鲜皮30g,甘草l5g。   

肝郁气滞型 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反复发作,疹痒尤甚,常伴精神紧张抑郁,心烦易怒,胸闷善太息,胁肋疼痛,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红,脉弦滑,治则:疏肝解郁、健脾养血止痒。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15g,当归15g,白芍20g,白术15g,茯苓25g,薄荷10g,白蒺藜20g,甘草15g。   

肠胃实热型 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色红,伴有灼热感,遇热加剧,遇冷减轻,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治则:疏风解表,通腑泄热。方药:防风通圣散加减:荆芥15g,栀子15g,大黄5g,防风10g,川芎15g,当归15g,生石膏25g,黄芩15g,桔梗15g,甘草15g。  

血燥生风型 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反复发作,瘙痒剧烈,午后及夜间瘙痒加剧,心烦,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细。治则:滋阴养血,疏散止痒。方药:四物汤加减:当归15g,川芎15g,熟地黄20g,白芍药15g,白蒺藜20g,黑芥穗10g,甘草15g。   

冲任不调型 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色淡,以少腹腰骶大腿内侧为多,常在月经前2~3天出现,行经后减轻或自行消退,或月经期全身或局部散发风团加重,多伴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脉弦。治则:调固冲任,祛风止痒。方药:二仙汤加减 :仙茅15g,淫羊藿15g,巴戟天15g,熟地黄25g,当归15g,川芎15g,白芍15g,知母10g。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顽固性荨麻疹     69岁,患顽固性荨麻疹一年七个月余,曾在郑州某医院皮肤科治疗一个月无效,期间吃中药、西药无数,效果不佳,经人介绍来我处就诊。

查:面部虚肿,精神不佳,有些烦躁,脉象浮,舌质红,苔黄厚,大便干燥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方组:柴胡60克 党参20克 肉桂20克 黄芩20克 茯苓20克 龙骨20克 牡蛎20克 半夏60克 磁石20克 生大黄30克 生姜45克(切) 大枣6枚(撕)

剂量:七剂(每日一剂 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分三次温服。

治疗效果:1月6日来复诊,已痊愈。

条文:《伤寒论》107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按:顽固性荨麻疹,其发作因先天禀赋不足,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或表虚不固,风寒、风热客于肌表;或过食厚腻,肠胃积热又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可透达。

通过临床观察,有一大部分的患者伴有烦躁之象,这提示我们此类疾病在诸多因素导致机体营卫不和的同时,肝气不调而亢旺,两重病机同时存在,故需调和营卫并疏肝平肝。

中医用吴茱萸汤加味治愈慢性荨麻疹医案      王阿姨,女,45岁,打牌时听说我会治疗皮肤病,就非要我帮帮她,据她说快五年了,每到冬季,全身起风疹,瘙痒难忍,多次用西药抗过敏治疗,没根治,效果难达一月。

1、看风疹颜色为淡红色。(初定为寒性)

2、摸脉,脉浮细迟无力。(再次定为表虚寒)

3、看舌,质淡,苔薄白,舌边有齿痕。(定为虚症)

4、问四肢冷吗?答冷,小腿还常拘急。问尿多吗?答多。问人烦躁吗?答烦躁。问会想吐吗?答晨起想吐,但吐不出东西。(针对性的询问,大多数症状都有,最后定性为少阴病。)

用药:病在少阴,阴寒邪气盛于脾胃,一派阳虚寒盛之相,且有湿症。处方:吴茱萸20克 党参15克 生姜20克  荆芥10克 木瓜10克 桂枝10克 当归10克 日一剂,5碗水煎成2碗,早饭前晚饭后各一碗。三剂后风疹瘙痒减,再服七剂愈。。

     麻黄加地黄大黄汤治疗慢性荨麻疹        就是《伤寒论》麻黄汤加生地黄、生大黄组成。用它来治疗慢性荨麻疹是本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慢总结出来的一张效验方。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疗效确实令人满意。

    本病的发生机理,从中医角度来认识,我认为是两种因素合而为病:一是血热内蕴,二是风寒外束。血热内蕴必从内鼓荡攻冲,欲从表而泄之于外;风寒外束则凝涩肌肤,郁滞汗孔,使汗孔开合不利,内热欲出不得。二者交战肌表,于是疹、痒皆出,不战时则疹痒皆消,如此作止不常,反复缠绵。

    治疗方法,还是针对此病机,从表里双解之。麻黄汤中麻黄、桂枝、杏仁宣郁通经、发表散寒,使外束之风寒得以解散,汗孔得以打开,汗孔开则营卫利。生地黄、生大黄凉血清热通便,使血热得以凉之、泄之。内无血热,处无寒束,则二者无从交战于肌肤,由是病得解矣。

    本方药简力锐,临床视病人体质强弱,症状轻重,更须详辨二者主次,而斟酌其分量。务必使双解的目的得以达成,否则散而不透,泄而不利,反而会使疹痒更剧。临床以汗畅、大便通为度。我个人经验,麻黄用量少则10克,多至30克;生地黄20克至60克,除凉血清热外,更能滋阴润燥,以资汗液;大黄6克至15克,视病人平素大便润燥程度而定,以药后每日二至三次,大便微溏为好。

李昱金治疗慢性荨麻疹医案     徐某,女,49岁,2012年3月16日初诊。

主诉:荨麻疹3--4年,冬天严重,夜晚加重。舌暗有齿痕,舌苔白腻。

冯师处方:

               巴戟20克    鹿角20克     防风20克    沙参30克

               麦冬30克    桑皮15克     栀子10克    黄连6克

               茯苓20克    桂枝10克     麻黄10克    姜虫10克

               蝉衣5克     黄芪50克     白蒺藜15克

       7付,水煎服。

3月23日初诊:服上方后症状几无。略调处方如下:

                巴戟20克    鹿角20克    防风10克     麦冬30克

                桑皮15克    黄连10克    茯苓20克     白术20克

                桂枝10克    白芍15克    麻黄10克     杏仁20克

                蝉衣5克     姜虫10克    黄芪60克     炙草10克

                白蒺藜20克

神阙穴治疗荨麻疹

耿某,女,36岁,工人,于1988年8月3日就诊。急性荨麻疹,病程7天。全身呈花斑样散在型风疹块,瘙痒难忍,7天前曾吃鱼虾,加雨淋受冻,曾用抗组胺类、激素药物治疗,未能控制,由本院皮肤科转来我科。

取神阙穴火罐治疗一次,当晚瘙痒减轻,经二次治疗疹块及瘙痒消失。三次治疗后痊愈,8月24日随访未再复发。

治疗方法:患者平卧,常规消毒神阙穴,用快速闪火法,迅速将火罐扣在神阙穴上,5~10分钟拔一次,连拔三次,每日一次,拔罐局部愈血瘀显著,或起水泡者,效果愈佳,若起水泡,用消毒针头挑破,涂以龙胆紫药水,用消毒纱布裹定,防止感染。

小孩慢性荨麻疹      9岁,男孩,皮肤发作性风疹团,每日发作数次,服敏迪能消退,但不吃再发,发作部位在暴露区域居多,腰臀部及手臂也累及,不甚瘙痒。吹风以及冷刺激就诱发。已经3个多月了。中医+西医治疗效差。3周前找我看,起先让患儿口服防风通圣丸1周无效。复诊时见:形体略瘦,面部、双手至上臂、腰臀部皮肤多发风疹团,边缘有红晕,唇红,舌体瘦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符合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证,遂给予该方加味(黄连9g 黄芩10g 阿胶10g 白芍10g 鸡子黄2个 荆芥10g 防风10g)口服,前3剂效果非常的好,风疹几乎消失,第4天面部及手部仍有小量风疹,因舌脉无变化嘱继续守方治疗,至今已经服药共16剂,这两天又增加趋势,但患儿舌脉仍然未变。求各位老师指点!谢谢。在下有考虑处方当归饮子或合用当归饮子的念头。

慢性荨麻疹治愈案例心得  

患者 袁某 男 40岁 全身瘙痒三年

患者三年来皮肤日夜瘙痒,吃虾、葱、蒜等发物后加重。瘙痒时用手挠,皮肤立即出现白色及淡红色条状隆起。

三年前曾在三甲医院做过敏原测定,有二十多种物质过敏,在医院行脱敏疗法治疗两月,病情稍稍缓解,此后每天服用一粒抗过敏药控制,三年来未曾停药,若停药一天,则瘙痒难忍,入睡困难。

2010年5月经朋友介绍过来就诊,就诊时病史同上,因就诊当天服用过抗过敏药物,就诊时未见抓痕,舌质淡,两侧见齿痕,舌根部苔白,六脉浮弦紧滑,沉取有力。患者身高165cm左右,体重150斤,血压130/75mmHg,有过敏性鼻炎病史。

本人看病,脉诊为先;先切其脉,次望面舌,五脏虚实,邪气盛衰,经此二诊,可明七分,随后问之所苦,闻之所言,与切诊之结果相参,则病机可了,立法可明,遣方用药,紧随其后。

常人脉象,一般五脏各有盛衰,六部脉象必然各有虚实,找其郁结之处,即可明了邪克何脏。

此患者六脉浮弦紧滑,沉取有力,观其体型偏胖,舌质齿痕,舌根苔白。

六脉皆浮,乃卫气充于表,与风邪相争!

脉见滑利,为痰湿作祟!

脉见弦紧,为寒邪束缚经脉所致!

大凡脉沉,其病必深!患者脉象沉取有力,为病邪由表入里,已有伏藏!观其舌象,可知脾肾阳虚;正虚于此,邪方可入。

于是告知病人,风寒湿邪郁于体表,病程长久,部分已入内伏藏。

患者于是描述三年来的治疗经过……因皮肤瘙痒三年,手抓后皮肤隆起,经激素、抗过敏药物、脱敏疗法、中药治疗未能治愈,特来就诊。

三年来病人定然服用过祛风解表之剂,之所以未能彻底治愈,因其伏藏之邪未除,此乃瘙痒之根源。

祛风解表犹如扬汤止沸,可以缓解一时;激素加抗过敏,犹如掩耳盗铃,将邪气向内层层逼入;如此治疗,何有尽时!

此病人历时三年未愈,治疗当分三步。

第一步:解表散寒除湿,调和营卫,祛风止痒——治其标。

第二步:解表清里——治其本。

第三步:温补脾肾,益气固表——扶其正。

分析完病情,然后开方下药。

桂枝15克 赤芍20克 生姜10克 大枣5枚(切开)苦杏仁20克 白蔻仁12克 薏米仁25克 蝉蜕15克石菖蒲15克 生甘草12克 浮萍30克 荆芥穗12克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

桂枝、赤芍、生姜、大枣取桂枝汤之意,调和营卫,用赤芍代替白芍,取其流通血脉之意。

苦杏仁、白蔻仁、薏米仁、蝉蜕取三仁汤之意,苦杏仁从上焦敛肺气,白蔻仁疏中焦,薏米仁从下焦利湿邪,一敛、一疏、一利,将人体湿邪从上向下逐,蝉蜕以皮治皮,引药入皮,配合三仁,利皮下之湿邪。

菖蒲,《本经》谓,“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窃以为,此物入心经,开心窍,散心经之风。

临床中可见,“凡痒胜者,必心烦闷”;经云,俱痛痒疮皆属于心。此乃风邪入心经,非此物不能除。

浮萍者,浮于水面而生,善祛水湿所夹之风邪,凡风湿郁于肌表,皆可佐以用之。荆芥穗,散寒祛风,解表而已。甘草调和药性。

二诊:上方服用三剂,患者反应每日小便量多,服完三剂,自觉周身轻松,皮肤瘙痒大减,痒时抓痕很浅,可以耐受,切脉时六脉浮滑,沉取有力。守方三剂。

三诊:服用三剂后,周身偶尔作痒,程度很轻,自述服中药之日始,抗过敏西药未在服用,目前自觉良好,切脉时六脉稍浮,沉取滑而有力。当采用解表清理法。

生首乌30克 大黄20克 苦参12克 胡麻仁20克 威灵仙15克 石菖蒲15克 荆芥穗10克 蝉蜕15克 浮萍20克 防风20克 黄芪20克 生甘草12克

三剂 水煎内服 日一剂

《奇效良方》中有一首诗:“威灵甘草石菖蒲, 苦参胡麻何首乌。 药末二钱酒一碗, 浑身瘙痒一时无。”

本人运用此方治疗对于顽固性皮肤瘙痒证几年,收效甚佳。方中重用生何首乌,即能祛风止痒,又能排毒通便,使伏藏之风、痰、湿自大便而出。

四诊:病人服用上方三剂后,每日腹泻两至三次,大便粘腻,便尾有泡沫状粘液,三天后自觉身体安泰,神清气爽,瘙痒痒未再发作。切脉时六脉不浮不沉,唯右尺细软,齿痕舌,舌根白依旧,脾肾阳虚存在。

附子20克(先煎1小时) 白术20克 茯苓20克 黄芪30克 防风20克 菖蒲15克 苦参12克 生甘草12克

上方连用六剂后停药,一月后电话随访,未再复发;患者有意进食曾经过敏的食物,也为发作。

按:中医有句老话:治啥不治皮。

这是说皮肤病不易治,而且容易复发。

这几年来反复琢磨皮肤病容易复发的原因,其实就三点:

第一,卫气不足,易感外邪。患者大多脾肺气虚,疾病治愈后,外邪再次入体,疾病再次发作。

第二,脏腑功能失调。多见于肺的宣发肃降失调,湿邪自内而生,皮下湿邪来源不绝。

第三,伏藏于脏腑之邪未清。只治其表,未治其本。再次发作,自然而然。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慢性荨麻疹体会        何绍奇先生临床也常将麻黄用于荨麻疹等皮肤过敏性疾患的治疗,认为风邪客于皮肤腠理之间,因而郁遏不得汗出,若小发其汗,则邪去痒止,临证治疗荨麻疹常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蝉衣、赤芍、丹皮、防风、荆芥,对服抗过敏西药无效者,投以本方,往往一剂即愈。但若兼有里热实证者则师刘河间防风通圣散之意,合清热通腑药于方中。刘渡舟教授也善于运用本方治疗皮肤疾病,兹列举刘老治疗周身痒疹医案以供参考。高××,男,20岁,学生。周身泛起皮疹,色红成片,奇痒难忍,用手搔之则画缕成痕而高出皮面。举凡疏风清热利湿之药尝之殆遍而不效。微恶风寒,小便短赤不利,舌苔白而略腻,切其脉浮弦。辨为风湿客表,阳气拂郁而有郁热成疸之机。疏方:麻黄9克,连翘9克,杏仁9克,桑白皮9克,赤小豆30克,生姜12克,炙甘草3克,大枣7枚。仅服两剂,微见汗出而瘥。(《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小儿荨麻疹验案一则如下。

徐某某,男,10岁。2010年2月10日就诊。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全身瘙痒,伴见片状红斑,持续半小时左右自行消失,当时未予重视,后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每当洗脸、洗澡后,所接触刺激的皮肤随即出现苍白的水肿样风疹块,边缘红晕清晰可见,入夜瘙痒尤甚,难以入眠,必须反复抓挠,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荨麻疹”,予西药及养血祛风止痒中药口服(具体不详),疗效不明显。刻诊:头面、四肢及后背抓挠后立刻出现风疹块,剧烈瘙痒,夜间加重,出汗较少,运动后身痒加重,但汗后痒减;晨起干呕,口气重,从2岁起即严重口干,欲饮冷食凉,吃饭、喝粥时亦需大量饮水,胃口极好,挑食,只吃荤食,不爱吃水果蔬菜,睡眠差,夜间痒醒;大便干燥,气味重,2~3日一行,小便黄;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中医诊断:瘾疹。辨证:阳明热盛。治法:清热生津止痒。拟白虎汤加减,处方: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炒山药30克,蝉蜕10克,生甘草6克,3剂,水煎服,日1剂。

2月13日二诊:药后身痒轻微减轻,口干渴饮依旧,拟用《外科正宗》消风散疏风养血,清热除湿,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苦参10克,苍术10克,知母10克,生石膏45克,牛蒡子6克,通草10克,当归10克,生地25克,生甘草6克,5剂,水煎服,日1剂。

2月20日三诊:患儿服第一剂药后2小时即面红、出汗、呕吐,后每天如此,患者坚持服完,电话复诊:胃纳大减,不欲食荤,饮水减少,身痒依旧,舌苔白厚腻微黄。拟六君子汤合保和丸加减,处方: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生甘草6克,陈皮15克,制半夏10克,神曲15克,山楂10克,炒谷芽10克,炒麦芽10克。5剂,水煎服,日1剂。

3月1日四诊:药后胃口好转,饮食增加,舌苔转薄白。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处方:生麻黄4克,连翘10克,赤小豆10克,杏仁10克,生甘草6克,生姜3厚片,红枣5枚(切开)。5剂,水煎服,日1剂。鼓励患者运动出汗。

3剂药后患者皮肤瘙痒及抓痕均有明显改善,后一直以本方为基本方进行调理,痒甚则加蝉蜕10克,胃纳少兼见舌苔厚腻则加半夏10克,苏叶10克。患者坚持服本方4月(后两月为一剂药分两天喝),皮肤瘙痒及风疹块消失,抓痕只遗留轻微痕迹,口干渴欲饮冷好转七成,睡眠正常,大便通畅,每日一行。鼓励患者改变饮食结构,多食蔬菜水果,备数剂中药家中,瘙痒加重时临时服用,目前仍在进一步随访中。

按:该患者病情极其顽固,可能与其长期荤食致使胃热炽盛有关。初诊时予白虎汤山药代粳米加蝉蜕清热祛风以试探,药后初见成效;鉴于初诊用大剂量石膏有效,遂于二诊时放胆改用白虎汤的变通方消风散以疏风养血,清热除湿,不料病轻药重,粗疏偾事,药后患者呕吐格拒不纳,可能与方中药物剂量过大,且苦寒败胃,中焦阳气受损,导致腐熟水谷功能下降有关;三诊时用六君子汤益气健脾补气,合保和丸健胃消食,消补兼施,胃气得复;四诊时吸取二诊教训,重新辨别方证,考虑到发作时风疹块的形态特征及皮肤划痕症阳性,且该患者出汗较少,汗后瘙痒减轻,认为中医辨证属表闭不开,兼有湿热不除,表里同病,胃热炽盛。《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治疗湿邪在表的方剂有麻杏薏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加术汤等,至于具体选择哪一张方子则是辨方证的基本功。麻杏薏甘汤原文主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风湿袭表是其病机关键;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原文主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表有湿热是其病机关键;麻黄加术汤原文主治“湿家身烦疼”,表有风寒湿邪是其病机关键。综合比较分析,可能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更适合该患者的病情,且方中麻黄开表闭,合杏仁、甘草成三拗汤开宣肺表,连翘清上焦表热,赤小豆利湿。药后病情缓解明显,嘱咐患者合理饮食食养善后。 

朱良春治疗顽固荨麻疹的用药经验和特色选析 :① 脾胃虚寒,表卫不固,风寒客留肌肤,治以益气固表散寒,用补中益气汤、玉屏风、麻桂各半汤等方加减;② 气血两虚,风邪乘虚而入,郁于肌肤,治以益气养血疏风止痒,用八珍汤、四物消风散、当归饮子等方化裁;③ 肝肾阴亏,虚风内生,淫郁肌肤,治以调补肝肾,养血熄风,用一贯煎、六味地黄汤等方化裁;④ 气滞血瘀,致经络不通,治以活血化瘀,祛风止痒,方用血府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等方化裁;⑤ 妇女冲任失调,耗损气血肾精,治以调摄冲任,滋养肝肾,方用举元煎合二至丸加味化裁。盖人身之肌肤皮毛无不受营血滋润营养,顽固荨麻疹的发生与营血的关系甚为密切,放血热、血寒、血瘀、血虚皆能引起气血运行失常,肌肤失于濡养而发生本病。吾师朱良春先生治疗顽固荨麻疹颇具特色,法宗仲景,独具心得,擅用虫药,活用经方,审证求因,自创验方。今选析朱师治验,以飨同道。 

1、 风热郁营创验方 妙拟顽固荨疹散

        朱师治疗顽固荨麻疹,审证属风热久郁营分,反复发作多年,缠绵不愈者,自拟“顽固荨疹散”。药用:赤芍、荆芥、炙僵蚕、炙乌梢蛇、徐长卿各10g,白鲜皮、地肤子各15g,蝉衣、乌梅、生甘草各6g。此为发作时汤剂,水煎服,日1剂。笔者历年仿朱师之法,每收根治之佳效,少数久病体弱偶有复发者笔者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地骨皮,土茯苓制成散剂,或合“土茯苓丸”(笔者常备药,组成:土茯苓、苍耳子、金银花、白鲜皮、地肤子、蝉衣、苦参、升麻、生地)服数月予以巩固,亦均能根治。方中荆芥、赤芍祛风凉营,蝉衣质轻性浮,达表驱风,味甘性寒,气清凉散,更有以皮行皮之功,但经验证明,蝉衣用于止痒,安眠,搜透风热,必须捣细入汤剂,故蝉衣用于散剂,其功效更著。加地骨皮亦意取以皮行皮,且地骨皮清热凉血,降泻肺中伏火,甘寒养阴,乃清肝肾虚热,所谓热淫于内,泻以甘寒也。《本草汇言》云:“甘寒清润,不泥不滞,非地黄,麦冬同流”。方中赤芍去血中之热,加地骨皮去气中之热,地骨皮走表又走里之药,清肺热,导气火,亦引皮肤水气顺流而下,不嫌燥烈伤津,破耗正气,则与桑皮异曲同工。方中用白鲜皮、地肤子,亦取其善走皮肤,以皮行皮,祛风燥湿,清热解毒,白鲜皮确能通行经隧脉络,《本草正义》云:“白鲜皮气味甚烈,故能彻上彻下,通利关节,胜湿除热,无微不至也”。地肤子利小便。清湿热,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益精强阴,除虚热。徐长卿祛风止痒,活血解毒,乃抗过敏之首选良药,方中乌梅亦取抗过敏之意,顽固荨麻疹现代医学归属于过敏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异常的免疫反应,造成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发生疾病,就叫变态反应。中草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疗效显著,历验可证,如“过敏煎”(柴胡、防风、五味子、乌梅、甘草、苍耳子、车前子)治疗多种过敏性疾病,疗效显著,朱师用“顽固荨疹散”治疗顽固荨麻疹众多病例,笔者仿朱师之法历年来亦治愈多例顽固荨麻疹,均未见复发。据报道中药在抗过敏反应中一能提高游离抗体,以中和过敏原,二能抑制IgE 的产生,三能提高细胞内CAMP环磷腺苷的浓度。具有其中任何一个作用,都可抑制过敏反应。又有报道大枣内含有多量的环磷腺苷CAMP 和环磷鸟苷CGM P样活性物质,吃大枣后,CAM P 样活性物质被消化道吸收。但CGMP样活性物质不易被吸收,分布到末梢组织,使这些组织CAMP 与CGMP的比值显著增高,这就是大枣抗过敏的药理,且大枣既能增强免疫,又能抑制免疫,故能调节免疫紊乱。笔者在治疗顽固荨麻疹善后巩固阶段,均嘱患者每日生食大枣30枚。开水洗净分3次空腹嚼服。乃取民间用大枣蜂房治风疹块的验方之意,取其补脾和胃、益气生滓、调和营卫、解药毒之意。朱师擅用虫类药,方中用僵蚕、蝉衣消散风热、解毒透表,乌梢蛇搜风通络、解毒止痒、外达皮肤,内通经络,其搜风透达之力最强,朱师指出,“若病久顽疾、症势深痼,而风毒壅于血分之病,非此药不除,故有截风要药之称。凡瘾疹瘙痒难除者,可加用乌梢蛇、僵蚕、蝉衣等虫类药,以加强搜风之力,效更佳妙”。朱师亦用此方治疗顽固荨麻疹审属肠胃湿热型,或热象较重者加生大黄以清泄之,颇可缩短疗程。但证有寒热虚实,法有温清补消,临证不可拘执于一法一方,顽固荨麻疹的主症为瘙痒,而无风不作痒,治风先理血,血行风自灭。故在祛风的同时,要着重调理营血,如凉血以散血,化瘀以活血。养血以疏血。温血与行血等理血法合益气、祛风等法灵活配合,达到正复邪自去,邪去而元气自复的目的.

笔者曾治郑姓少妇,荨麻疹连续发作5年,经中西医治疗时好转时发作,长期以抗过敏西药维持,顷又发作,面部四肢甚或周身透发风疹块。瘙痒异常,大便二日一行,舌稍红,苔薄黄,脉细数,审证求因屑风热郁于营分,治当清营泄热,祛风止痒,方用朱师“顽固荨疹散”原方加土茯苓20g,地骨皮15g,日1剂,水煎服,并严嘱禁食酒、鱼虾、鸡鸭牛羊肉、蛋类、贝壳类、果奶类、饮料矿泉水及刺激性食物。服药5剂后,复诊喜告风疹块已基本消退,自觉舒适,效不更方,再进5剂,诸证消失。再用原方增大剂量共碾为散,日量15g,分3次饭后用蜜水送服,并生食大枣10枚,嘱守服100天,追访3年无复发。 

2、 肝风痰毒仲景方 妙用升麻鳖甲汤 

        朱师治疗顽固荨麻疹审属阴血虚,肝风痰瘀久郁,午后夜间瘙痒较剧者,妙用“升麻鳖甲汤”,疗效卓著。金匮方“升麻鳖甲汤”(药用:升麻18g,当归15g,川椒5g,生甘草10g,炙鳖甲30g,雄黄3~ 5g(经验剂量),仲圣用治阳毒、面赤、身斑斑如锦纹,方意为解毒杀菌,通络散结,由表透外之方,升麻解百毒,能周转经脉,故又名周麻,与鳖甲同用,则深入阴分,透出阳分,当归养血,甘草调中,乃祛邪不忘扶正,蜀椒、雄黄意取杀菌解毒,搜泻肝风,消化痰涎久积。雄黄为硫化砷,杀菌化痰有独特功效;蜀椒当是川椒而非胡椒,川椒炒有汗,川椒川人夏令常用以佐餐,谓可解毒解暑,雄黄镇降,川椒麻涩。取此方养血滋阴、活血通络、散结外透、化痰解毒之用,治疗肝风、痰瘀、毒邪久客皮毛腠理之间而发风瘙痒之风疹块即顽固荨麻疹颇为合拍,盖此证多营虚为本,瘀热不散,风热相搏为标,因此,治疗须以养血滋阴为主,通络活血,搜泻肝风,消化痰涎为辅。<本草纲目>谓雄黄可治风痒,与川椒相伍,搜泻肝风,其辛散峻猛之性相得益彰,可迅速消除客留皮里膜外之风邪、瘀热、痰毒、湿浊。尤其是搜风止痒之力功胜虫类药。乃速战速决之妙药也,但须中病即止,一般使用10剂最多,以免除副反应。考雄黄内服,国内教材、方书、药典多不一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1984年高校教材《中药学》中,规定用量0.3~0.9g入丸散。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高校教材<中草药学>中,规定用量为0.3~ 1.2g入丸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1977年版规定内服用量为0.3~ 1.0g,1990年版改为0.15~0.3g,而2000年版又改为0.05~0.1g,这是中医药界的一个尴尬,设想此和脱离实践,明哲保身,不惜丢掉国宝的原汁原貌不无关联。然而实践经验是科学争鸣的最后裁判,事实胜于假想,据历年报道,杨仓良治疗支气管哮喘用雄黄日量1.5g分3次服(入丸剂),效果显著,无副反应(见《毒剧中药古今用》)。高学照治骨髓增生综合征用雄黄装胶囊日量3g,分3次服,获良好效果,除个别患者有轻度上腹不适和腹泻外,未见心、肝、肾等脏损害(见《临床内科杂志>》998,15(3>:125),杨新中等用雄黄日量3.1~6.2g胶囊装治疗白血病无副反应(见《中医杂志》1997,38(1>:51),严长江等治疗惊痫等病均在对证处方中加雄黄3g冲服,经治千例无一例中毒(见《浙江中医杂志》1988,23(1>:33)。诸此等等事实,举不胜举。结合笔者仿朱师之法用“升麻鳖甲汤”加味治疗顽固荨麻疹,用雄黄内服的实践,足以证明,适当的应用雄黄,即使超过药典之规定剂量,确无中毒反应。但雄黄必须经水飞法提高质量,有效清除硫化砷的含量。降低毒性。医圣张仲景之精华不可丢,因惧怕可能中毒,会承担医疗风险而不敢应用雄黄,使大好良药蒙羞,诚为憾事。 

       笔者仿朱师之法,曾治黄姓少妇。风疹块持续不已,常年发作,疹块或白或赤,多于午后或入夜加重,乃致夜不成寐,病已3年,屡经中西医治疗未效,近月发作更痒甚,经疏风止痒中药治疗及西药抗组织胺类加激素治疗,每10天仍发作5~6次,颇感痛苦,询之与食物、季节无关,查四肢躯干多见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粉红色风团样风疹块,触之稍硬,部分皮疹融合成大片,显见抓痕血痂,舌偏红,黄白相兼苔,脉濡细,证属阴血虚,肝风痰瘀久郁,投“升麻鳖甲汤”(剂量如上),加蝉衣、僵蚕各10g,服3剂皮疹大部消退,瘙痒停止,再服2剂,诸症如失,追访2年无复发。 

周有川治疗自始至终抓住一个“血”字,认为本病多属虚证。

(1)血虚受风,治宜养血疏风,方选四物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2)血热受风,治宜疏风凉血,清热解毒,处方:浮萍、防风、荆芥、蝉蜕各9g,生地黄、赤芍各18g,牡丹皮12g,紫金皮、刺蒺藜各30g,金银花、连翘各15g。

(3)表虚营卫不和,治宜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方选玉屏风散加减。(4)中虚兼风寒,治宜温中散寒,升阳解毒,方选小建中汤合升麻葛根汤加减。

张作舟根据临床特点,将慢性荨麻疹分四型治疗。

(1)表虚不固、营卫失和,治宜固卫和营,佐以酸敛,方用固卫御风汤(黄芪、白术、防风、党参、桂枝、白芍、乌梅、五味子、白鲜皮、秦艽、白芥子、甘草)。

(2)血虚气弱,风从内生,治宜养血熄风,方用养血熄风汤(当归、黄芪、何首乌、白芍、五味子、乌梢蛇、全蝎、白鲜皮、羌活)治疗。

(3)阴虚内热,治宜滋阴清热、潜阳熄风,方用养阴宁荨汤(生地黄、白芍、女贞子、黄芪、五味子、地骨皮、牡丹皮、生牡蛎、珍珠母、白鲜皮、秦艽)治疗。

(4)肠胃湿热,治宜清热理脾,宣化湿浊,方用平胃散加味治疗。

陈汉章将本病分为7型治疗。

(1)风邪袭表,治宜疏风散寒,解表透疹。方选荆防败毒散加减(羌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刺蒺藜)。

(2)邪侵肺卫,治宜清热宣肺,解表透疹。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浙贝母、蝉蜕)。

(3)邪陷少阳,治宜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方选达原饮加减(槟榔、厚朴、草豆蔻、知母、白芍、黄芩、甘草、柴胡、荆芥、防风)。 

(4)邪入阳明:

①升降散证,治宜透郁泻热、升清降浊,方用升降散加减(白僵蚕、姜黄、大黄、蝉蜕、火炭母、凤尾草、茵陈蒿)。

②葛根芩连汤证,治宜解表清热,透疹止痒,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刺蒺藜、防风、珍珠草)。

(5)肾阴亏损,治宜滋补肝肾,祛风止痒,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刺蒺藜、防风)。

(6)血虚风燥,治宜养血祛风,方选当归饮子加减(熟地黄、当归、赤芍、川芎、刺蒺藜、黄芪、何首乌、荆芥、防风、甘草、蝉蜕)。

(7)情志内伤,治宜疏肝理气,方选逍遥散加减(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甘草、刺蒺藜、防风)。

龚国樑根据荨麻疹的临床特征辨证分型如下:

(1)风热型,治宜祛风清热,方用消风散加减。

(2)风寒型,治宜祛风散寒,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

(3)肠胃型,治宜祛风解表、通腑泄热。处方:荆芥、防风、制大黄、苍术、苦参、生甘草各9g,茵陈蒿15g,生山栀子6g。

(4)血虚型,治宜养血祛风,方用四物汤加味。

吴干银认为急性荨麻疹治在肺,肠胃型荨麻疹调肝脾,慢性荨麻疹治肾为主。(1)急性荨麻疹,属风寒束肺者,可用解表化饮汤加减;属风热犯肺者,用银翘散加减。

(2)肠胃型荨麻疹,治以疏肝解郁调脾法,方用逍遥散加味。 

(3)慢性荨麻疹,偏肾阳虚者用肾气丸加减;偏肾阴虚者用大补阴丸加减。

李元文从肝脾论治慢性荨麻疹,将慢性荨麻疹分为3型:

(1)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健脾搜风,用自拟治荨I号方(柴胡、郁金、白术各 lOg,茯苓皮20g,大枣3~5枚,全蝎6g,丝瓜络lOg)。 

(2)肝阴不足型,治以柔肝养阴熄风,方用自拟治荨Ⅱ号方(银柴胡、白芍、乌梅、五味子、当归、钩藤、白僵蚕各lOg,蝉蜕6g)。

(3)脾虚湿阻型,治以健脾除湿祛风,用自拟治荨Ⅲ号方(黄芪、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六一散(包)、浮萍、防风各lOg,自鲜皮30g)。

3专病专方治疗 

王联庆用荆防四物汤(荆芥、防风、当归、川芎、牡丹皮、栀子、浮萍各lOg,生地黄、赤芍、地肤子、白鲜皮、何首乌、胡麻仁各15g)治疗风热型荨麻疹60例,总有效率98.3%。

朱庄庄用活血祛风汤(桃仁、红花、党参、白鲜皮各lOg,生地黄20g,川芎、赤芍、当归、土茯苓各15g,地龙、生甘草各9g)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痊愈率80.O%,总有效率98.7%。

刘和平用扶正祛风汤(黄芪15~30g,防风lO~15g,白术10~12g,熟地黄15g,当归12g,荆芥lOg,蝉蜕6~lOg,桂枝lOg,黄芩12g,白芍、川芎、甘草各lOg)治疗荨麻疹 265例,其中风寒型78例,有效率96.1%;风热型8l例,有效率96.2%;血虚型106例,有效率91.5%,总有效率94.6%。

李元文用加味过敏煎(柴胡、白术、防风、乌梅、苦参、丝瓜络、五味子、当归、赤芍各lOg,茯苓20g,白鲜皮30g,甘草5g)治疗人工性荨麻疹32例,总有效率93.75%。

魏武杰应用自拟养血祛风汤(当归、麦门冬、自鲜皮各15g,川芎6g,赤芍、生地黄、荆芥、防风、玄参、夜交藤各lOg,土茯苓20g)治疗慢性荨麻疹93例,总有效率92.7%。

蒋卫健应用自拟加昧过敏汤(苦参、土茯苓、刺蒺藜、紫草、徐长卿各15g,防风、蝉蜕各lOg)治疗慢性荨麻疹15l例,总有效率91.39%。

4中医外治法 

佘俊卿用中药熏蒸法治疗慢性荨麻疹86例,治愈43例,显效35例,有效8例,

方药为:苦参、白鲜皮、当归、牡丹皮、地肤子、蝉蜕、防风、蛇床子、乌梢蛇、土茯苓、紫草、丹参、红花各30g。

朱越洋等用消疹散敷贴穴位治疗急性荨麻疹 52例,总有效率100%。

具体方法如下:

①药物组成:蝉蜕、细辛、防风等量,研成细末,加人适量冰片。

②用法:取消疹散O.2~O.4g置于麝香虎骨膏中,外贴曲池、大椎、悬钟、梁丘穴。风寒型加列缺;风热型加外关(除大椎外均为双侧);腹痛、腹泻加神阙。每日1次,外治期间停用其他任何药物。

胡文钊等用药物热浴法治疗慢性荨麻疹   95例,总有效率91.2%。

方药为:防风、艾叶、荆芥、白鲜皮、生地黄、蛇床子各20g,苦参30g。

5针灸治疗 体穴治疗。

王光鼎用温针加灸治疗急性荨麻疹。取穴:合谷、曲池(温针)、足三里(温针)、太冲、血海、风市、风池、百会、大椎、中脘(灸)、神阙(灸)。治疗114例,总有效率96.49%。

李占东用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取穴:曲池、血海、三阴交。药物:5%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入2ml,共治疗32例,总有效率 96.9%。耳穴治疗。彭世桥L22J选取肺、脾、神门、内分泌、肾上腺等耳穴,用牵牛子埋压,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痊愈34例,好转14例,无效2例。

赵永洲等取神门、心、肺、抗过敏区、皮脂腺、脾、胃、耳尖等耳穴,并根据病情配合相应耳穴区贴压治本病。共治疗12l例,痊愈35例,显效41例,有效34例,无效11例。 

6中西医结合治疗 

路鸥等以益气养血,活血祛风法为主,辅以西药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总有效率98%。

治疗方法:

①中药:加味归芪荆防汤(当归、生黄芪各15g,赤芍、白芍各lOg,熟地黄15g,川芎、荆芥、防风、蝉蜕各lOg,刺蒺藜15g,白鲜皮20g)。

②西药:特非那丁60mg,每日2次口服。

朱建兰等采用克敏能lOmg·d-1及中药“抗敏汤”(苍耳子、徐长卿、秦艽各lOg,黄芩9g,白鲜皮6g,荆芥12g,蝉蜕6g,苦参9g,当归12g,生地黄12g)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总有效率100%。

董献华采用复方丹参液20ml,日1次静点及西米替丁 0.2g日3次口服,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总有效率 93.34%。

谷欣采用克敏5mg、甲氰咪胍O.4g、维生素C2.Og,日3次口服,必要时口服或静点激素。

配合中药:石膏30g,牡丹皮、黄芩各15g,青蒿20g,赤芍 15g,紫草12g,黄连5g,蒲公英、金银花、大青叶、夏枯草各30g,茵陈蒿24g口服,治疗急性荨麻疹50例,总有效率98%。 

7 结语 :

综上所述,近年对荨麻疹的治疗方法研究较多,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有了新的进展,但不少报告停留于一般疗效分析,队员因探讨,药理作用的研究并不多见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名】多皮饮。

【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二)

【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名】麻黄方。

【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三)

【辨证】脾虚兼风。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

【方名】荨麻疹汤。

【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屈舒信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阴血不足,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

【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理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

【方名】加减当归饮。

【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俞长荣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沐浴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缠绵。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

【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

【组成】麻黄3克,连翘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过敏煎----治疗顽固性荨麻疹    我在民间验方基础上,根据个人经验总结出一特效方剂----过敏煎,适合于顽固性荨麻疹,及各种皮肤瘙痒。组方如下:夜交藤60克  浮萍30克 地肤子30克 乌梢蛇15克 水煎服,痒甚加生蒺藜15克,徐长卿30克;遇冷重者加桂枝15克,麻黄10克;血虚加当归30克,白芍15克;便干加大黄10克后下;湿重加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经久不愈加黄芪30克。

    沈绍功治荨麻疹医话        张生,35岁,初诊节气,秋分。 

    1个月以来全身皮肤反复出现红色风疹团,奇痒难忍,日轻夜重,遇风加重。腰膝酸软,胁胀眩晕,纳便尚调。经西医院注射“葡萄糖酸钙”口服过敏药等效果不显,门诊求治中医。颈部四肢腹部见散在的红色丘疹,大小不等,形状各异,部分皮疹融合成片,触之碍手,搔痕血痂,苔薄黄,脉弦数。

讲解与互动:

   先看看辨证,什么证候?脉又弦,苔又黄。

   学生:“肝热。”

   哎!肝热。肯定有肝,而且有热。弦脉主肝呀!还有什么?你注意里面的症状。

   学生:“肾虚。”

   哎!肾也亏呀!

   学生:“肾阴亏。”

   对!肾阴亏。这个很对。肾阴亏呀!肝气化火,肾阴亏。什么方子?

   学生:“杞菊地黄汤。”

   对呀!很对呀!我不说水不涵木,我一说水不涵木你们都明白了,杞菊地黄汤,我留了这一手。滋水涵木,这是我们家治疗荨麻疹一个特殊的方子。治疗荨麻疹一般的皮科大夫都是养血息风,平肝熄风,清热解毒,唯独没有想到滋水涵木。

   【脉案】 35岁张生,全身皮肤反复出现红色丘疹风团块,部分融合成片,触之碍手,见搔痕血痂,腰膝酸软,胁胀眩晕,纳便尚调。西医治疗无效,求治中医。苔薄黄,脉弦数,水不涵木,发为丘疹,治当滋水涵木,宗《医级》“杞菊地黄汤”化裁。

   【处方】: 枸杞子10g   野菊花10g   生地黄10g   黄精10g   蛇床子10g   地肤子10g   莱菔子10g   丹参30g   紫草10g   葶苈子10g   白鲜皮10g   当归10g   生芪10g   川断10g   鸡血藤10g

      这个时候就用野菊花,清肝火解毒,野菊花比白菊花好;平肝降压,白菊花比野菊花好。阳中求阴用蛇床子。再加上治癣的三个药:蛇床子、地肤子、葶苈子。用了莱菔子,葶苈子也可以用。

   【结果】: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4剂,丘疹明显消退,腰酸改善,胁胀眩晕已除。上方加制首乌10g、山萸肉10g、菟丝子10g,再服14剂,木平水滋,丘疹退尽,腰酸解除。防止复发改为每晚1汁,连服1月,未见复发。改用“杞菊地黄”药善后。

   【按语】:  1、荨麻疹难治常复,本案抓住“水不涵木”滋阴平肝为治,投“杞菊地黄汤”化裁,实属奇方,佐首乌、山萸增补阴,加菟丝子、川断从阳求阴,入当归补血汤,气阴双顾。

   2、地肤子、白鲜皮药理证实抗过敏;丹参、紫草“血行风自灭”;蛇床子、地肤子、莱菔子、葶苈子肺肝脾肾同治乃荨麻疹效方。

   3、荨麻疹常复发,效方改服1汁,丸药缓图均系防复之举第一节 荨麻疹(Urticaria)荨麻疹这种病的皮疹表现与人接触植物荨麻所发生的皮损雷同,故称此皮肤病为荨麻疹。祖国医学将本病叫做“瘾疹”或“风疹”;民间百姓称呼“风疹块”。该病特征是全身泛发风团,皮疹来去迅速,消退不留痕迹,自觉痒甚。

【病因与发病机理】

荨麻疹病因十分复杂,而且大多数患者原因难觅,特别是慢性型病人。引起本病发病的最常见原因有:

食物:主食到副食的许多食物,甚至包括食品添加剂、饮料等可能成为荨麻疹的因。其中以蛋白质、如鱼类、虾、甲壳类、蛋类、牛奶、肉等尤为常见。

药物:药物荨麻疹在临床上颇为常见, 以青霉素痢特灵阿斯匹林等引起者居多;使用磺胺制剂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后有时也可发生本病。此外,象可待因、吗咖、维生素B1等引发荨麻疹也屡见报告。

感染:细菌、病毒、原虫、蠕虫、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与荨麻疹发病,对某些患者至关重要,甚至连虫咬或蜂螫刺都可导致荨麻疹发生。

花粉及其它吸入物:如各种花粉、屋尘、动物皮屑等吸入物招引本病亦不乏其例。

此外,精神因素、物理因素、全身性疾病、遗传素质等也可成为荨麻诊发病的原因。

荨麻疹如何发生?人所共知,机体内有很多刺激物能引起荨麻疹,我们可将这些刺激物质统称为介质,其中组织胺便是引起本病发生的最主要介质。该介质常常在第一型变态反应过程中所产生,即当机体处于敏感状态时,抗体lge 吸附于肥大细胞表面,这时若机体再受致敏物质刺激,则在该细胞表面上可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其结果组织胺这种介质可从肥大细胞中释出,并作用于皮肤血管而发生风团。介质除组织胺以外,还有5-羟色胺、乙酰胆碱、激肽、缓慢过敏物质(SRS-A)、前列腺素、纤维蛋白溶解素、补体等等。这些刺激物质作用于机体皆可导致风团形成。

现今认为荨麻疹的绝大多数患者是属于Ⅰ型变态反应,但也还有部分病人归属于非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

荨麻疹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有时口腔、咽喉及胃肠粘膜也可受累。本病在皮疹出现之前,往往局部先有剧痒、随后则发生风团。此种皮疹特点;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色泽为红色、淡红色或常色;骤起骤没,此起彼伏,皮疹通常不起过24小时则可消退;愈后不遗留任何痕迹,相邻损害可融合成较大风团。偶尔可见水疱或血疱的损害。自觉奇痒难耐,常因剧烈搔抓,在病变外留下血痂和抓痕。有些患者可伴发热、食欲不好,疲乏等全身症状。有部分病人做皮肤划痕试验可呈阳性反应。本病经适当治疗可获痊愈,但不少患者易复发。

荨麻疹病程不逾一个月称为急性荨麻疹;病期持续30天以上可谓之慢性荨麻疹。本病临床上尚有以下几种较常见的特殊型;

一、人工荨麻疹:又叫皮肤划痕症。本型皮肤划痕试验可呈典型三联征,即用手指甲划试或用钝器划其皮肤后,开始出现条状红斑,随后在其周围发生红晕,最终发生著明的条状风团。有些人工荨麻疹患者与应用青霉素有关,当停用该药,经一段时间后即可痊愈。

二、血管性水肿:亦称巨大性荨麻疹。此型原称为血管神经性水肿。其主要侵犯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的血管。惯发于眼睑、口唇、阴部及咽喉等组织较为疏松部位,但手足、前臂或踝部有时也可被累及。多在夜晚突然发生,皮损多呈1~2个巨大局限性水肿块,但无指压凹陷性体征,且常不对称。损害持续时间较长,有的须2~3天方能消退。若发于咽喉部,病情严重者可引起窒息,甚至死亡,值得引起注意。

三、蛋白性胨荨麻疹:这一型患者往往因暴饮暴食,如过食猪肉、海鲜货等和大量饮酒后,食物中未被消化的蛋白胨经胃肠粘膜吸收入血液中而引起的。病情较急,多见于节假日。皮疹表现为全身泛发风团、常伴头痛、乏力等症状、病程较短、多在2~3天内损害即可消退。

四、寒冷性荨麻疹:可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二型。前者临床少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自婴幼儿开始发病,可持续终生;后者又有原发和继发性之区别,其中以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最为常见。原发性这一型好发于暴露部位,痒较别的型轻。在气温突然变冷或接触冰冷物质时,则可诱发风团产生。故冰块试验呈阳性反应,即把冰块置于前臂处,经2分钟左右,在接触处的皮肤可出现风团。患者血青中无冷凝集素,又无冷溶血素和冷球蛋白。继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常与某些基础疾病,例如冷球蛋白血症、冷纤维蛋白原血症、冷溶血素症、梅毒、恶性骨髓肿瘤及结缔组织病有关。被动转移试验家族性者为阴性,而获得性者呈阳性。

五、胆碱能性荨麻疹:该型以青年女性占多数,精神紧、机体受热或运动时常常可诱发皮损发生。症之临床最大特点是风团损害颇小,约1~3mm,周边绕以红晕,奇痒无比,且常伴头痛、头晕、流涎、出汗、等症状。有时还可见到卫星状风团分布。对患者使用1:5000乙酰胆碱进行皮内试验可呈阳性反应,即出现强烈红斑。这一型掌跖通常不受累,病性可反复发作数月或数年。

六、腹型荨麻疹:本型有胃粘膜损害高达86.84%,而其中仅23%出现胃肠症状。由此可见,过去认为只有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才被视为胃肠粘膜受累是客观的。

七、光线性荨麻疹:表现为皮肤受日光、紫外线或红外线射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性风团。与此同时,可伴发畏寒、疲乏、肠痉挛及至晕厥等全身症状。

八、心脏性荨麻疹:在风团发生的同时,心脏亦被波及。此刻可伴有胸闷、心悸及心律不齐,如果进行心电图检查也可出现异常。皮疹消退后,以上临床症状也随之消失。

九、血清病型荨麻疹:此型病因多为药物,患者皮损以风团最常见,且往往呈多环形。此外,尚有发热、关节痛及全身浅淋巴结肿大。倘若肾脏受损害,则尿常规可出现异常,其它化验总补体可呈低值,但血沉一般为正常。

十、压迫性荨麻疹:易发生于受压较重、且时间较久的部位,以臀部和足部为多见,损害呈局部深在疼痛性水肿,可持续8~12小时。发病期间常伴发热、寒颤、关节痛和白细胞总数稍增多。此型被动转移试验为阴性,故与变态反应无关。

(十二)中医中药治疗:风寒型多用荆防败毒散或桂枝汤加减;风热型常用消风散加减;气血两虚型选用当归饮子或八珍汤加减;肠胃实热型可择防风通圣散加减;血瘀型取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血热型酌用犀角地黄汤合消风散加减;冲任不调型需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荨麻疹汤 

【处方】 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

【功能主治】 健脾利湿,祛风止痒。主脾虚兼风。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荨麻疹分型辨治

李振华认为荨麻疹的发病与个体的易感有关,急性发作主要是由于素体脾虚,或肠胃湿热,湿留皮肤,复感风邪。湿与风结合,风的特点善行而数变,所以发病突然。感受风寒还是风热,从疹块的色泽以及伴随的症状不难鉴别。治疗时湿是关键,湿性黏滞,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病多缠绵难愈,导致气血瘀滞,所以治疗时应加活血的当归川芎赤芍慢性荨麻疹气血不足,卫外不固,复感风邪而发病。外邪侵袭首先侵犯皮毛,久病则致肺气虚,皮肤腠理疏松,卫外不固。脾主肌肉,运化水湿,脾虚失运,水湿运化失常,湿邪停滞,导致荨麻疹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总之,治疗本病要处理好祛湿、活血、祛风的治疗方法。

分型论治

外感风寒 症见皮肤突然出现瘙痒,很快发生疹块,愈抓愈痒,全身泛发粉白色或苍白色风团样扁平丘疹,遇风遇冷加剧,得暖可缓解。舌苔薄白或微腻,脉象濡缓。治宜活血祛风,燥湿透表。方用李老自拟解表消疹汤: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羌活10克,荆芥8克,防风6克,地肤子15克,苍术10克,白鲜皮12克,甘草6克。

外感风热 症见全身或暴露的部位出现风团样扁平丘疹,稍高于皮肤,疹块色红,剧痒,遇热加剧,遇冷减轻。舌苔薄黄,脉象浮数。治宜活血祛风,清热祛湿。方用李老自拟透表消疹汤: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荆芥8克,薄荷10克,地肤子15克,白鲜皮15克,地骨皮15克,浮萍24克,菊花12克,甘草3克。

肠胃湿热 症见除皮肤突然出现疹块瘙痒,时起时消等症状外,发作时还伴有消化道症状,纳差,腹胀,腹痛,大便干或溏泄,甚至恶心呕吐,全身乏力。舌苔黄腻,舌质红,脉象滑数。治宜活血祛风,健脾燥湿。方用燥湿消疹汤: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2克,荆芥8克,防风8克,地肤子15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广木香6克,甘草3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克;大便溏泄者加炒薏苡仁30克,泽泻12克。

气血虚弱 症见全身反复出现淡红色风团,多年不愈,遇风、遇冷即发,或在劳累后发作。同时伴有全身乏力,心慌气短等症状。舌苔薄白,舌质淡,脉象细弱。治宜补气健脾,活血祛风。方用补气消疹汤: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2克,羌活10克,防风4克,地肤子15,甘草3克。

     第一节 荨麻疹

(一)吸入物 花粉、动物皮屑、真菌孢子、羽绒毛、烟尘、挥发性化学性物质等。

(二)食入或注入物

1.食物 蛋、虾、蟹、贝类、肉类、巧克力、咖啡、葡萄、香蕉,蘑菇等蔬菜类,食物添加剂等致敏性食物,某些柑橘类水果,草莓,某些鱼类等直接致荨麻疹性食物。

2.药物 青毒素、血清制品、痢特灵水杨酸盐、磺胺、普鲁卡因等致敏性药物以及阿司匹林、非激素性抗炎类药物、可卡因、吗啡、可待因、阿托品、奎宁、硫胺、毛果芸香碱、多粘菌素B、葡聚糖、脱氢胆酸钠等直接致荨麻疹性药物。

(三)接触物 动物、昆虫、螨类产物、植物、化妆品、塑料及其他化学制剂等,能通过接触皮肤被迅速吸收而致敏,其他如水、海蜇毒素、某些植物与昆虫毒素等直接致荨麻疹性物质。

(四)感染 细菌、真菌、病毒(B型肝炎病毒)、寄生虫等感染性致敏因子。

(五)全身性疾病 恶性肿瘤、冷球蛋白血症、结缔组织病等可通过免疫性激活补体而致病。

二、发病机制

上述各种致病因素可经IgE或非IgE抗体介导的途径,激活或不激活补体系统,以及非免疫介导的途径,最终引起肥大细胞的脱粒作用,释放出多种生物活性介质而引起荨麻疹的产生。肥大细胞脱粒的机制甚为复杂,尚未完全清楚。第一步为细胞内cAMP水平出现降低。第二步为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之内,经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引起细胞内肌蛋白纤维的收缩而将颗粒排出。CAMP浓度受腺苷酸环化酶影响。当该酶受到抑制时则cAMP的生成减少。还受磷酸二脂酶(PDE)活性的影响,当PDE活性增高时,cAMP的降解增多,生成减低。此外,cAMP与cGMP之比值对脱粒的发生亦起着重要作用,cGMP浓度增高时,比值降低,亦可导致脱粒。肥大细胞脱粒过程中释放出各种介质,其中,以组胺为最重要,包括H1与H2受体起作用者。它可直接或反射地引起平滑肌收缩,增加小静脉内皮细胞间的距离,从而增加小血管的通透性,并有扩张血管和致瘙痒作用。其他如激肽及其有关酶系统、前列腺素、白三烯、纤溶系统、补体等与荨麻疹的产生亦有关联。常为一个介质出现后又激发其他介质的活性而产生连锁反应,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可有不同。

急诊中常见几种情况的处理如下。

(一)单纯皮肤急性荨麻疹 首选为H1受体抗组胺药。其中最有效者为安他乐或赛庚啶,用量要足以达到临床最大效果。安他乐每次25mg,每日2次,50mg睡前服;或赛庚啶每次4mg,每日3次,8mg睡前服。至少用药1周。

(二)伴血清病样反应者 对伴有高热、血管性水肿、关节炎等血清病样反应者,首选药物为皮质类固醇。强的松1mg/(kg·d),总量不超过60mg,分4次口服,连续2日,继之0.75mg/(kg·d)连续3日,再0.5gm/(kg·d)连用3日后即可停药。一般在用药后24h内,症状即可出现明显减轻。不能口服时可用氢化可地松200mg或氟美松5mg加在5%葡萄糖液500~1000ml内静脉点滴,持续6~8h,以后即改口服。

(三)伴呼吸窘迫者 立即肌内注射1:1000肾上腺素水剂0.3~0.5ml(儿童剂量0.01ml/kg,最大量不超过0.3ml),并加用苯海拉明40mg肌内注射(儿童剂量1mg/kg)。上述处理后一般可于5~10min后症状消除。留院观察0.5~1h,若无呼吸不畅时即按(一)处理,若仍有轻微不畅时可加用盐酸麻黄素25μg口服,一日3次,共用24h。

(四)伴较严重过敏性休克者 要积极抢救,分秒必争。

1.第一步抢救措施 立即肌内注射1:1000肾上腺素水剂0.3~0.5ml,同时令病人平卧,抬高下肢,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氧流速4~6L/min,同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快速大量生理盐水静脉点滴以纠正低血容量,直至中心静脉压正常为止。若血压在10~15min内仍不升时,可重复应用上述剂量肾上腺素一次。若5min内仍不起效时,将1:1000肾上腺素0.1~0.2ml稀释在10ml生理盐水中静脉内缓缓注入。一般过敏性休克经上述措施后,可在1~2h内得到纠正。

2.第二步抢救措施若上述处理无效时,即改用阿拉明0.3~0.4mg/kg加在500ml等渗盐水内静脉滴注,并视血压情况调节滴数。或用多巴胺20mg静脉点滴。开始每分钟20滴,以后根据血压调整滴数,量大剂量不超过500μg/min。

皮质类固醇静脉注射,国内经验用量偏小200~400mg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加在500ml葡萄糖内静点。国外最近用量较大,500~1000mg静脉内注射或甲基强的松龙125~250mg静脉内注射,4~6h尚可重复再用。并给肌注苯海拉明40mg,每6h一次(国外用50mg静脉注射)。

严重过敏性休克纠正后,常于24~48h内有轻度过敏性休克症状的复发,此时可应用长效肾上腺素混悬液0.15~0.2ml肌内注射及苯海拉明50mg肌注,每6h一次。

(五)伴支气管痉挛出现严重哮喘者 一般皮下或肌内注射1:1000肾上腺素水剂0.3~0.5ml有效。若无效时,可静脉注射氨茶碱5mg/kg体重,稀释在50ml0.9%氯化钠液中,在15~20min内缓注,必要时可4~6h后重复一次。一旦缓解,立即停止注射而改为口服。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慢性荨麻疹

临证治疗荨麻疹常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蝉衣、赤芍、丹皮、防风荆芥,对服抗过敏西药无效者,投以本方,往往一剂即愈。但若兼有里热实证者则师刘河间防风通圣散之意,合清热通腑药于方中。刘渡舟教授也善于运用本方治疗皮肤疾病,兹列举刘老治疗周身痒疹医案以供参考。高××,男,20岁,学生。周身泛起皮疹,色红成片,奇痒难忍,用手搔之则画缕成痕而高出皮面。举凡疏风清热利湿之药尝之殆遍而不效。微恶风寒,小便短赤不利,舌苔白而略腻,切其脉浮弦。辨为风湿客表,阳气拂郁而有郁热成疸之机。疏方:麻黄9克,连翘9克,杏仁9克,桑白皮9克,赤小豆30克,生姜12克,炙甘草3克,大枣7枚。仅服两剂,微见汗出而瘥。(《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治疗小儿荨麻疹验案一则如下。

徐某某,男,10岁。2010年2月10日就诊。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全身瘙痒,伴见片状红斑,持续半小时左右自行消失,当时未予重视,后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每当洗脸、洗澡后,所接触刺激的皮肤随即出现苍白的水肿样风疹块,边缘红晕清晰可见,入夜瘙痒尤甚,难以入眠,必须反复抓挠,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荨麻疹”,予西药及养血祛风止痒中药口服(具体不详),疗效不明显。刻诊:头面、四肢及后背抓挠后立刻出现风疹块,剧烈瘙痒,夜间加重,出汗较少,运动后身痒加重,但汗后痒减;晨起干呕,口气重,从2岁起即严重口干,欲饮冷食凉,吃饭、喝粥时亦需大量饮水,胃口极好,挑食,只吃荤食,不爱吃水果蔬菜,睡眠差,夜间痒醒;大便干燥,气味重,2~3日一行,小便黄;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中医诊断:瘾疹。辨证:阳明热盛。治法:清热生津止痒。拟白虎汤加减,处方: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炒山药30克,蝉蜕10克,生甘草6克,3剂,水煎服,日1剂。

2月13日二诊:药后身痒轻微减轻,口干渴饮依旧,拟用《外科正宗》消风散疏风养血,清热除湿,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苦参10克,苍术10克,知母10克,生石膏45克,牛蒡子6克,通草10克,当归10克,生地25克,生甘草6克,5剂,水煎服,日1剂。

2月20日三诊:患儿服第一剂药后2小时即面红、出汗、呕吐,后每天如此,患者坚持服完,电话复诊:胃纳大减,不欲食荤,饮水减少,身痒依旧,舌苔白厚腻微黄。拟六君子汤合保和丸加减,处方: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生甘草6克,陈皮15克,制半夏10克,神曲15克,山楂10克,炒谷芽10克,炒麦芽10克。5剂,水煎服,日1剂。

3月1日四诊:药后胃口好转,饮食增加,舌苔转薄白。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处方:生麻黄4克,连翘10克,赤小豆10克,杏仁10克,生甘草6克,生姜3厚片,红枣5枚(切开)。5剂,水煎服,日1剂。鼓励患者运动出汗。

3剂药后患者皮肤瘙痒及抓痕均有明显改善,后一直以本方为基本方进行调理,痒甚则加蝉蜕10克,胃纳少兼见舌苔厚腻则加半夏10克,苏叶10克。患者坚持服本方4月(后两月为一剂药分两天喝),皮肤瘙痒及风疹块消失,抓痕只遗留轻微痕迹,口干渴欲饮冷好转七成,睡眠正常,大便通畅,每日一行。鼓励患者改变饮食结构,多食蔬菜水果,备数剂中药家中,瘙痒加重时临时服用,目前仍在进一步随访中。

按:该患者病情极其顽固,可能与其长期荤食致使胃热炽盛有关。初诊时予白虎汤山药代粳米加蝉蜕清热祛风以试探,药后初见成效;鉴于初诊用大剂量石膏有效,遂于二诊时放胆改用白虎汤的变通方消风散以疏风养血,清热除湿,不料病轻药重,粗疏偾事,药后患者呕吐格拒不纳,可能与方中药物剂量过大,且苦寒败胃,中焦阳气受损,导致腐熟水谷功能下降有关;三诊时用六君子汤益气健脾补气,合保和丸健胃消食,消补兼施,胃气得复;四诊时吸取二诊教训,重新辨别方证,考虑到发作时风疹块的形态特征及皮肤划痕症阳性,且该患者出汗较少,汗后瘙痒减轻,认为中医辨证属表闭不开,兼有湿热不除,表里同病,胃热炽盛。《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治疗湿邪在表的方剂有麻杏薏甘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加术汤等,至于具体选择哪一张方子则是辨方证的基本功。麻杏薏甘汤原文主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风湿袭表是其病机关键;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原文主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表有湿热是其病机关键;麻黄加术汤原文主治“湿家身烦疼”,表有风寒湿邪是其病机关键。综合比较分析,可能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更适合该患者的病情,且方中麻黄开表闭,合杏仁、甘草成三拗汤开宣肺表,连翘清上焦表热,赤小豆利湿。药后病情缓解明显,嘱咐患者合理饮食食养善后。

        治荨麻疹验方

1.嫩柳叶3克,丹参15克,水煎服。每日两次,以米酒为引。

2.夜交藤地肤子各60克,水煎服。服后取微汗,每日一剂。

3.夏枯草15克,水煎内服。药渣另煎,外洗患处。

4.石韦150克,煎水外洗患处,每日一次。

5.黑芝麻9克,黑枣9克,黑豆30克,同煮服食,每日一剂。

6.党参9克,大枣15克,五味子6克,煎汤服,吃大枣。每日一剂,连服5~6剂。

7.玉米须10克(另包),红糖适量,煎汤服食。每日一剂,酌情服8~10剂。

8.土茯苓30克,薏苡仁15克,米醋适量,煎服,每日一剂。

9.黄芪18克,浮小麦18克,红枣20克,水煎,每日一剂,连服8~10剂。

10.桂枝15克,白芍生姜、麻黄、甘草、杏仁各10克,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一剂,6天为一疗程。(郭旭光)

           治慢性荨麻疹验方

当归、生地、赤芍各12克,川芎、荆芥防风各9克,黄芪18克,何首乌、白蒺藜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10剂为1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可痊愈。

服药期间忌食酒、辣、海鲜、羊肉、蒜、韭菜、香菜等食物。

       蝉蜕治慢性荨麻疹

蝉蜕又名蝉壳、知了皮。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其味甘咸,性凉,有散风热、透疹止痒、退翳、利咽开音、解痉熄风之功效。临床用以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疗效。

方法:取蝉蜕洗净,晒干,炒焦,研末,过筛,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或取蝉蜕2份,刺蒺藜一份,蜂蜜适量,制成丸剂,每丸重9克,每日服2~3次,每次一丸,温开水送下。一般服药2~3天后即见症状改善,皮损逐渐消退;服药5~7天症状和皮损可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继续服药15~20天,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郭旭光)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风寒型荨麻疹

组方:黄芪20~30克,桂枝9克,白芍15克,干姜9克,羌活10克,防风9克,蛇床子10克,大枣4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至皮损消退,痒感消失。方中用黄芪为君,能助卫固表,增强机体抵抗寒邪之力;桂枝辛甘而温,功可温阳散寒;白芍桂枝功可调和营卫;干姜大辛大热,功可助阳散寒;羌活味辛苦温,气味雄烈,功可散寒发表散风;防风味辛甘温,功可散风止痒;蛇床子味辛苦温,功可散寒祛风止痒;大枣味甘温质柔,功可益气调和营卫。诸药合用,功专力宏,发挥助阳散寒固表、祛风止痒、调营卫之良效。(马建国 马龙)

          (二)温中疏气法治荨麻疹  1.胃寒型

除皮疹外,以胃脘疼痛,得暖则减,泛吐清水,苔白腻 ,脉弦缓为主证,病属寒湿中阻,治用温中化湿之法。

[经验方药]肉桂粉3g(另吞) 白术12g 砂壳6g 吴茱萸3g 青皮6g 陈皮6g

[病例]周×× 女 25岁

风疹时发时退已经一月,兼见胃寒诸症,用疏风清利之法疗效不显。服上方十帖,脘痛消失,风疹渐减而愈。

2.气郁型

除皮疹外,以腹胀腹痛连及两胁,嗳气频频,情志抑郁,苔薄脉弦为主证,治用疏肝理气之法。

[经验方药]制香附12g 广郁金9g 陈皮12g 炒枳壳6g 蔻仁3g

[病例]胡×× 女 71岁

风疹四月不愈,每发于傍晚,兼见肝气郁结诸证。服上方一周,症状消失。

3.混合型 为兼见寒湿及气郁症状者,治用温中疏气法。

[经验方药]吴茱萸5g 肉桂粉3g(另吞) 姜半夏9g 砂壳6g 制香附12g

[病例]施×× 女 21岁

风疹屡发,已历十余年,曾经中西多种药物治疗未效。后由急诊转入皮肤科病房,辨证为混合型,用温中疏气法六剂,风疹停发。出院后经门诊随访三月,未见发作,一日服冷饮后,风疹又起,仍用上方加川厚朴9g,服药三剂,又获消退。

风疹虽系小恙,但有时不易速愈,一般在辨证时多重皮疹而认为风湿热之为患,而忽肠胃之寒湿气滞。本人认为在腹胀腹痛等症明显时,应以此为主要辨证依据,不应拘泥于皮肤之红痒,不仅不用疏风理湿凉血清热之品,反用温中疏气之法常辄奏效。各方选药虽极平淡无奇,但都属“治病必求其本”之法,故其疗效显著。

案九、风疹块

戴××,男,35岁。

初诊:1975年 12月16日。

主诉:患慢性荨麻疹四年多,遇热或过冷易发,无明显饮食因素。发病前四肢肌肉跳动,发病时皮肤有痛痒灼热感。风团出现可持续14小时左右,多在下午4时后发作。素来大便干燥。外院认为该患者荨麻疹属于“乙酰胆碱型”。经治疗以来,每周仍然发作二三次,且时间仍较长,颇以为苦。

诊查:刻诊面部浮肿,小便清长,苔薄白,脉细。

辨证:此症或即《金匮要略》所谓“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

治法:屡发不已,参之脉证,知其体弱正虚,治宜标本兼顾。

处方:熟附片12g(先煎) 生大黄6g 黄连片十片 黄芩12g 黄芪片10片 当归9g 乌梅3g 赤芍白芍各9g 防风9g 生甘草6g

二诊:1976年1月10日。停用西药,改服上方药剂后,服药期间仍发病2次,但每次发疹时间明显缩短,发病持续时间由原来8至14小时减少为4小时左右。当发病时服上方药3小时后即可隐没。近停药1周,只发病1次。服药后感觉精神振作,大便较畅,面部浮肿亦退,但睡眠欠佳。前方尚合病机,再以进步为治。原方改熟附片18g(先煎),黄芪片15片(分吞)。14帖。

三诊:2月21日。服药期间病情大见好转,每周仅发病一二次,且程度轻,时间短,面积小。西药已停服1个多月。唯近日睡眠不佳。前法佐养心之品。上方加淮小麦30g 红枣5枚。14帖。

一年后随访,恙虽未尽除,但据患者称述,病苦已去十之七八,对疗效感到满意。                                   瘙痒症辨治特点

赵炳南认为,风、湿、热、虫皆可作痒。风热作痒者可以荆防方为主加减,药用荆芥穗、防风僵蚕、金银花、牛蒡子、丹皮、浮萍、生地、薄荷黄芩、蝉衣、甘草等,功能为疏风解表、清热止痒,方中以荆芥穗、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而且认为防风必与荆芥同伍,才能疏散侵入骨肉之风邪。对于风寒束表所致瘙痒者,重用荆芥穗,另加干姜皮等。

对于血虚外受风寒所致瘙痒者,则以麻黄方为主,多用于急性荨麻疹,组成:麻黄、杏仁、干姜皮、浮萍、白鲜皮、陈皮、丹皮、白僵蚕、丹参。方中以麻黄、杏仁、干姜皮为主要药,取其辛温宣散以开腠理祛邪外出,佐以浮萍、白鲜皮表散寒湿;丹参、丹皮、白僵蚕凉血养血润肤,和血止痒;陈皮干姜皮合用理气开胃,醒脾化湿。赵炳南认为,干姜皮与麻黄相配合,可以缓和麻黄辛温过于透发之憋,以免大汗伤正。全方共奏开腠理,和血止痒之功效。

对于慢性顽固性瘙痒病症,则以全虫方组成:全虫、皂刺、猪牙皂、刺蒺藜、槐花、威灵仙、苦参、白鲜皮、黄柏。功能为息风止痒、除湿解毒。方中全虫,性平,走而不守,能息内外表里之风邪;皂刺,辛散温通,祛风杀虫;猪牙皂能通肺与大肠之气,涤清胃肠湿滞,消风止痒散毒。以上三味同伍,既能息风止痒又能托毒攻伐。对于顽固蕴久深在之湿毒作痒用之最为相宜。方中白鲜皮、苦参、刺蒺藜、威灵仙辅助主要药散风除湿通络,祛除深在的湿毒而治顽固性瘙痒。另外,赵炳南认为脾胃气滞蕴湿聚毒则瘙痒无度,故方中佐以枳壳黄柏、槐花以行气清理胃肠之结热,调理脾胃以治其本,主要适用于湿毒聚结日久而致顽固性瘙痒症,如慢性湿疹、阴囊湿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如用之效果不明显者,可加乌梢蛇。若瘙痒剧烈,皮损肥厚,明显色素沉着,或见大便干燥者,均可加川军,既可加强活血破瘀排毒之功,又可促进增厚的皮损使之逐渐消退。

            案十九、荨麻疹

杨某,女,26岁。1963年8月16日初诊。

近半年来入夜风疹频发,此起彼伏,搔痒不已,夜不安寐,头昏,月经量多,饮食尚好, 舌质红,脉细。血虚生风,表卫不固。治宜益气固表,滋阴清热,佐以化湿之品。

黄芪15、生白术12g,防风6g,生地9g,玉竹12g,地肤子9g,xi莶草9g,连翘壳12g,银花9g,红枣5枚、7剂

二诊、8月23日。服上方风疹瘙痒已去七八,再用原法,原方7剂。

1964年7月31日,因低热、失眠,前来就诊。据告:去年患风疹半年,服上方14剂,症状消失,治愈后迄今未见复发。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处方】 麻黄1两,连轺1两,赤小豆半两。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身热不去,瘀热在里发黄,小便微利。

【用法用量】 每服1两,以水3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临床应用】 荨麻疹:陆某,男,27岁。患荨麻疹状若地图形,全身瘙痒甚剧,时愈时作,缠绵6年。近年来复发次数增多,影响工作及睡眠,身感微恶寒,脉细数,苔薄白,体温37℃,其它无特殊症状。处方: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僵蚕。服药1剂后,症状大减,服2剂而荨麻疹消失。为巩固疗效,原方继服2剂,至今未再复发。

【摘录】 《此事难知》                                                                                八珍汤治荨麻疹   刘某,女,48岁,2010年11月8日初诊。全身起大小不一丘疹团块,色呈淡红,时起时消,无定时发作,剧烈瘙痒,反复而发5个月。经服多种中药西药皮损仍反复再现,未能治愈。查见患者形体较瘦弱,面色萎黄不泽,述其半年来时常头晕目眩健忘,有时失眠,气短懒言,肢体乏力,纳食较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诊为荨麻疹。证属病程较久,气血俱虚,卫外不固,兼受风袭所发。治宜补益气血,祛风止痒。药用八珍汤加减:当归15克,白芍30克,熟地黄30克,川芎10克,党参1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黄芪20克,炙甘草9克,白蒺藜6克,防风9克,蛇床子9克,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诊:服药7剂后精神振作,面色开始转红,头晕目眩健忘症状已轻大半,晚间基本能安眠,肢体较前明显有力,纳食增加,丘疹团块发作次数减少,痒轻。原方白芍、熟地黄减为20克,黄芪减为12克,防风减为6克,续服6剂后,诸症治愈。3个月后随访未发。

八珍汤出自《正体类要》,具有气血双补功效。本证辨属气血虚弱,抗邪力差,兼感风侵而发。故用八珍汤治疗,方中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炙甘草大枣补血益气,增强机体抵抗力;佐以白蒺藜防风、蛇床子祛风止痒,由于药症相符,收效较好。

   抗荨麻疹散 【处方】 胡麻15克,苦参15克,山豆根15克,威灵仙15克,甘草15克。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痒。主感受风邪,郁于肌肤,营血不和。

【用法用量】 上药共为细末,每次10克,日服2次。

   肚脐拔罐治荨麻疹   具体方法是取罐头瓶口大小的罐子(各种拔罐如抽气罐、孟氏拔罐等均可),在肚脐拔罐,5分钟后取下,接着再拔5分钟,取下再拔5分钟,连续拔3个5分钟为1次,急性荨麻疹每天2次,连用3~5天;慢性荨麻疹每天1次,连拔2~3个月。坚持在肚脐拔罐2~3个月,可改善过敏体质,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也有效。

     《赵柄南临床经验集》:荆防方【处方】 荆芥穗2钱,防风2钱,僵蚕2钱,金银花4钱,牛蒡子3钱,丹皮3钱,紫背浮萍2钱,干地黄3钱,薄荷1钱半,黄芩3钱,蝉蜕1钱半,生甘草2钱。

【功能主治】 疏风解表,清热止痒。主急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用法用量】恶寒重,发热轻,风团皮损偏白者,去薄荷,重用荆芥,加干姜皮;兼吐泻、腹痛者,加周氏回生丹,每次7-10粒。

【各家论述】 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药。荆芥驱散气分风邪;防风散骨肉之风;薄荷清轻凉散,解风热之邪,又可疏表透疹解毒;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浮萍升散开窍;僵蚕祛风散结;银花、黄芩解毒清肺热;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抗敏煎组成 桂枝15~30克,白芍15~30克,蝉蜕15~30克,僵蚕15~30克,白土苓15~30克,地肤子15~30克,白鲜皮15~30克,炒乌梅15~30克,生百部15~30克,炙甘草15~30克。

功效 调营和卫,驱风燥湿,缓冲激惹,解除过敏。

主治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咽喉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疹及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各种过敏与变态反应相关性疾病。

用法 将上药一剂入砂罐,取生水750毫升,浸泡半小时,大火至水沸,中火煎煮15分钟,取汁约300毫升,再加开水600毫升,水沸后煎煮20分钟,约取汁300毫升,一二煎药混合后,分4次微温服,每次服用150毫升,每日1剂,连用7~14天。

加减 鼻塞者,加少许麻黄、细辛辛开鼻窍;鼻痒者,加荆芥、蔓荆子疏风利鼻;清涕者,加苍耳、辛夷通窍止涕;脓涕者,加皂角刺、刘寄奴解毒透脓;久清涕者者,加肉桂、益智仁温肾敛津;咽痒喉痛者,加牛蒡子、木蝴蝶驱风利咽;咽痒而咳,加岩白菜、金荞麦解热利肺;咳嗽甚者,加矮茶风、肺经草祛风降气;皮疹红者,加石膏、白茅根清热凉血;皮疹湿者,加苦参、漏芦根渗湿解毒;皮疹痒者,加防风、紫荆皮祛风止痒;眨眼耸鼻,加全蝎蜈蚣熄风止瘛;面黄苔腻者,加藿香、栀子清热醒脾;面白舌淡,加黄芪黄精益气填精;面白舌淡畏寒者,加附片、生淫羊藿温阳祛风。

     凉血消风散【处方】 生地30克 当归9克 荆芥9克 蝉衣6克 苦参9克 白蒺藜9克 知母9克 生石膏30克 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 消风清热。治脂溢性皮炎,人工荨麻疹,玫瑰糠疹。

【用法用量】 水煎服。治玫瑰糠疹可加紫草凉血清热;人工荨麻疹加紫草、桃仁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疏风清热饮  【处方】 荆芥9克 防风9克 牛蒡子9克 白蒺藜9克 蝉衣4.5克 生地15克 丹参9克 赤芍9克 炒山栀9克 黄芩9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 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治风热型荨麻疹。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抗过敏膏【处方】 乌梅5两,防风3两,柴胡3两,生甘草3两,五味子(醋制)3两,白鲜皮5两,苦杏仁3两。

【制法】 上药加蜜1斤,制成稠膏,每瓶装2两。

【功能主治】 清热去湿,散风止痒。主风热蕴结脾湿风毒引起的风湿疙瘩时起时伏,周身刺痒,怕冷发热,骨节酸痛,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

【用法用量】 每服5钱,热开水冲服,1日2次。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多皮饮【处方】 地骨皮9克 五加皮9克 桑白皮15克 干姜皮6克 大腹皮9克 白鲜皮15克 粉丹皮9克 赤苓皮15克 冬瓜皮15克 扁豆皮15克 川槿皮9克

【功能主治】 健脾除湿,疏风和血。主亚急性、慢性荨麻疹。

【用法用量】 水煎服。

遇冷则复发者,重用干姜皮;遇热而发者,去干姜皮,加干生地15~30克。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麻黄方【处方】 麻黄1钱,杏仁1钱半,干姜皮1钱,浮萍1钱,白鲜皮5钱,陈皮3钱,丹皮3钱,白僵蚕3钱,丹参5钱。

【功能主治】 开腠理,和血止痒。主慢性荨麻疹。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其一

郝某,女,45岁,明望村人。素多汗出,一次汗出当风,致疹发遍身,状如麻豆,其色淡红,身痒不能坐卧,搔之出血,痒方得减,夜问尤甚。虽非大病,然连续七晚不得安卧,亦甚为苦恼。望其舌,边尖红,苔薄白。诊其脉,弦滑略数。触其腹,腹软无压痛。

观其脉症,此气虚血热,风邪为患也。邪入血分,故夜间痒甚,治当益气活血,祛风凉血。拟当归饮子加味:

当归15g 川芎10g 赤芍10g 生地10g 黄芪15g 何首乌15g 荆芥10g 防风10g 白蒺藜15g 蝉衣10g 三剂

二诊:疹不退,痒如故,全身憋胀。细诊其脉,弦滑中微有浮象,知病邪趋表,呈外出之势,治宜解表散邪。

然并非风寒外束之表实证,且病程已久,病邪亦微,麻黄汤大青龙汤显然不宜,当小发其汗,拟桂枝麻黄各半汤:

麻黄6g 桂枝4.5g 白芍4.5g 杏仁6g 炙草3g 生姜3片红枣5枚一剂

当晚,微汗出,疹消失。

      健脾祛风汤【处方】 苍术9克 陈皮6克 茯苓9克 泽泻9克 荆芥9克 防风9克 羌活9克 木香3克 乌药9克 生姜3片 大枣5枚

【功能主治】 健脾理气,祛风散寒。治肠胃型荨麻疹。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备注】 苍术陈皮茯苓泽泻大枣健肿助运;荆芥防风、羌活、生姜祛风散寒;木香、乌药理气止痛。用于纳呆腹胀,恶心呕吐,大便溏泄,腹疼阵作等证。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加减小青龙汤

【处方】 麻黄6g,桂枝9g,干姜6g,细辛3g,半夏9g,白芍9g,黄芩9g,栀子9g,甘草6g。

【功能主治】 温中化痰,宣肺利湿。主银屑病,荨麻疹,异位性皮炎等。兼有慢性气管炎的病人疗效更好。

        八、风疹方处方:荆芥8g 防风8g 牛蒡子10g 金银花20g 连翘20g 丹皮10g 生地10g 紫草10g 蒲公英20g 土茯苓15g 丹参10g甘草5g。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渗湿。

主治:风疹、风痧(出疹性传染病荨麻疹过敏性皮疹等)。

方解:荆芥防风祛风解表,牛蒡子除瘾疹风热,银花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紫草凉血解毒除湿毒,生地丹皮养阴清热,土茯苓利湿解毒,丹参活血祛瘀消肿,甘草泻火调和诸药。

用法:煎服,1日2次。

按:此方常用于小儿或成人风疹块、风痧。方药以辛温解表与凉散祛风热同用,清热解毒与利湿活血同用,疗效满意,未见副作用。

     麻黄蛇床子粉【处方】 麻黄根31g,蛇床子31g,牡蛎31g,炉甘石31g,干姜31g。 上为细粉。

【功能主治】 多汗症痱子荨麻疹 外扑。

         八味消风饮【处方】 生地9g,连翘9g,红花6g,桃仁6g,白鲜皮15g,地肤子6g,僵蚕9g,蝉蜕9g。

【功能主治】 荨麻疹。 水煎服。

血热风盛,加丹皮、赤芍、银花;肺热便燥,加青黛大黄白芷;风热上犯,加白芷、白蒺藜、荷叶;湿热外渗,加苦参黄柏苍术荆芥防风;风冷喘咳,加杏仁、前胡、苏子、桔梗、牛蒡子;表虚,加甘草、黄耆。

       薄荷牛蒡汤【处方】 薄荷叶12克 牛蒡子9克 焦马勃9克 焦栀子9克 连翘壳9克 京玄参12克 西赤芍12克 板蓝根15克 大青叶12克 炒僵蚕9克 玉桔梗6克   主荨麻疹。 水煎服。

     脱敏组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着

脱敏组方(防风乌梅、蝉蜕、僵蚕地龙柴胡滑石等)为基本方进行治疗,并据各证型特点在基本方剂中增减。每日1剂,两次分服,15天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赛庚啶,每次4毫克,每日3次;雷尼替丁胶囊,每次15毫克,每日两次,疗程同治疗组。4个疗程后,按照临床有关标准检测评定两组近、远期疗效。

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82/84),其中痊愈率为73.8%(62/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痊愈率为40.0%(12/30),两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同时,在停药半年后检测发现,治疗组1级、2级、3级、4级远期疗效均高于对照组,特别是1级(痊愈无复发者)疗效保持59.5%,而对照组1级疗效仅为10.0%(P<0.01)。提示脱敏组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近、远期疗效均十分理想。

邓海清认为,荨麻疹属中医学瘾疹风疹范畴。本病可因气血虚弱、卫气失固;多食鱼腥海产品及辛辣刺激物;慢性病灶感染或外界虚邪贼风侵袭等因素诱发。该方中以防风为主药,辅以僵蚕、蝉蜕可疏风止痒;柴胡乌梅泄肌肤郁热;滑石、白芍可拒湿邪;地龙白术功可祛风。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上述诸药还具有抗组胺、抗过敏作用。因此,本方为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开辟了新途径。

        顾植山辨治荨麻疹三法

解表祛风法

王某,女,42岁,2010年5月15日初诊。原有皮肤过敏史,近3日急性发作,全身起红色风团,奇痒,时隐时现,舌红苔白,脉浮。方用葛根汤原方:粉葛根60克(先煎),净麻黄10克(先煎去沫),川桂枝10克,赤芍药15克,炙甘草10克,大红枣8克(掰)。5剂,水煎服。

2010年5月18日二诊:患者喜曰:一剂痒止,二剂疹退,三剂而愈,后两剂未服。

按:患者皮肤奇痒,色红,脉象皆浮,可辨其邪毒仍在肌表。在治疗上遵循“其在表者汗而发之”的原则,使得客于肌表之邪随汗而解。顾植山在用药上选择了葛根汤,该方由桂枝汤加葛根、麻黄组成,以葛根为君。《神农本草经》记载:“葛根,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桂枝汤中加麻黄,发汗解表;配芍药敛阴和营之中勿使过汗。全方共奏解肌,宣散,和营,祛毒之效。《桂亭医事小言》曰:“凡人身疮疖痤痱……一旦欲达肌表,当以葛根汤为佳。” 信也。

表里双解法

黄某,女,27岁,2008年7月17日初诊。患者躯干、四肢出现红色风团半月余。刻下症见:风团色红,痒,口干饮多,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数。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西防风10克,制川军10克(后下),玄明粉5克(冲服),荆芥穗10克,净麻黄6克(先煎去沫),炒山栀10克,杭白芍15克,连翘壳10克,炒黄芩10克,生石膏15克(先煎),粉甘草6克,玉桔梗6克,炒当归10克,大川芎10克,飞滑石15克(包煎),生白术15克,薄荷叶5克(后下),白蒺藜15克。7剂,水煎服。

2008年7月24日二诊:风团痒明显减轻,口干好转,大便正常,舌苔黄厚减退。内热正退,效不更方,去玄明粉,改制川军为6克,不后下,再进7剂。随访余症皆除。

按:患者口干饮多,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数可辨其邪毒已入里化热了,治疗应表里兼顾。方用防风通圣散加白蒺藜防风通圣散首载于刘河间的《宣明论》,为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俱热而设,是治疗皮肤类疾病的常用方剂。方中麻黄、连翘薄荷防风荆芥解表祛风;栀子、石膏、黄芩、滑石、桔梗泄三焦火邪;大黄芒硝使热从大便去;当归、川芎、白术扶正祛邪。加一味白蒺藜是为了加强祛风止痒之效。

养血祛风法

秦某,男,72岁,2008年6月19日初诊。患者身起苍白色风团,昼痒夜轻,皮肤干燥,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有高血压、前列腺增生病史。方用当归饮子加减治疗:全当归10克,杭白芍10克,干生地10克,大川芎6克,杜红花10克,桃仁泥10克,上绵芪20克,制首乌10克,粉甘草6克,白蒺藜10克,西防风6克,荆芥穗6克。7剂,水煎服。

2008年6月26日二诊:痒大减,风团未再发,精神好转。以上方加减服21剂,病愈。停药半年未复发。

按:患者年事已高且素体虚弱,本证瘙痒虽与风有关,但以虚为本。故本案要以治虚为主,兼以祛风。方用当归饮子。当归饮子出自《证治准绳》,是治疗皮肤“疥疮、风癣、湿毒、燥痒”的常用方剂。方中四物汤补血养血活血,滋阴润燥,使“血行风自灭”,首乌不寒不燥,能滋补肝肾,养血润肤;黄芪补益中气升阳,使气旺以助血行达肌表,且能益卫气;方中有3味散风之药,荆芥防风温而不燥,偏入血分,善解血中之风,白蒺藜祛风偏于补肝肾。此方正合本案病机。故在临床上要“谨守病机,各司其所”才能做到方随发出,法随症变。

        止痒搽剂治丘疹性荨麻疹

笔者临床体会,采用中药外用搽剂,疗效非常显著。药用滑石粉100克,地肤子粉100克,白鲜皮粉100克,薄荷脑10克,冰片10克(研末),入蒸馏水1000毫升中,用时摇匀,毛刷蘸搽患处,每日3~5次,或感痒即搽。

其中,滑石粉味甘辛寒而滑,寒能清热,主要成分碳酸镁有吸附和收敛作用,外治丘疹性荨麻疹有吸湿止痒的功效;地肤子味苦寒,可清湿热祛风止痒;白鲜皮味苦寒,可清热燥湿止痒;薄荷脑性味辛凉,轻清凉散,清凉解热止痒之力尤强,外用皮肤上能使黏膜血管收缩,产生清凉止痒的作用;冰片味辛苦寒,其功芳香走窜,与薄荷脑配合,外用止痒功效颇佳。诸药互用,直达病所,使皮疹消退,痒感消失。治疗期间应忌食鱼、虾等腥荤之物。

         龙眼壳治疗皮肤瘙痒症及荨麻疹

龙眼壳味甘、性温,有散风疏表、消疹止痒之功效,临床用以治疗皮肤瘙痒症荨麻疹,疗效颇佳。

方法:取龙眼壳30克,加水1000毫升,浸泡2小时,大火煮沸,改文火继续煎20分钟,放凉后用药汁擦洗患处,每日2次。一般连用7天可愈。此方简便易行,经济实用,无不良反应,患者不妨一试。

       清骨散化裁治疗皮肤病   由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炙甘草组成。其功效为清阴分伏热,退虚劳骨蒸。笔者在临床中以此方化裁治疗某些皮肤科病变,获效较好。

   荨麻疹--刘某,女,53岁。全身痒,搔抓后起大小不一红色条状皮损,无定时发作,以下午及晚间加重,皮损触之有灼热感,得凉则舒适,已2月余。期间曾服息斯敏敏迪,注射葡萄糖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地塞米松,外用肤轻松皮炎平派瑞松等,只能暂时止痒。查见肌肤除红色条状皮损外,身体瘦弱,颧赤午后加重,并述口渴,烦躁不宁,头晕,手足心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西医诊断:荨麻疹。中医诊断:风瘾疹。证属:阴虚内热,蒸灼肌肤。治则:滋阴清虚热,疏风止痒。方用清骨散加减;银柴胡10克,胡黄连10克,青蒿10克,鳖甲12克,生地黄30克,麦冬15克,知母12 克,地骨皮12克,牡丹皮10克,秦艽9克,白鲜皮15克,蛇床子10克,地肤子10克,蝉蜕9克。6剂,水煎服,日1剂。嘱其忌食腥辣之物。

二诊:服药后,皮疹发生的次数明显减少,痒感大减,皮肤灼热感已去大半,颧赤、头晕、口渴烦躁、手足心热症状皆减轻,舌质由红变淡红,苔转润。原方去青蒿,续服5剂后诸症皆愈。3个月后随访未发。

       调卫息风饮治疗气象皮肤过敏症

气象皮肤过敏症是指人体对气象环境变化不适应而出现的皮肤损害,诸如辐射、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力、能见度降水量、日照、太阳黑子宇宙射线、量体运动等对皮肤损害而表现出的皮肤症状,如瘙痒、丘疹、皲裂、脱屑色素脱失等。目前,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及人们衣食住行生活方式的改变,气象皮肤过敏患者门诊就诊人数日趋上升,笔者就门诊及住院病历统计发现:春季过敏性皮炎、夏季痤疮、秋季湿疹、冬季皲裂的发病与二十四节气变化密切相关,自拟调卫息风饮治疗气象皮肤过敏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方药组成及用法:荆芥10克,防风10克,柴胡18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党参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胡麻仁15克,浮萍9克,乌梢蛇10克。每日1剂,头遍文火煎10分钟,二遍文火煎20分钟,两遍取药汁300~400毫升,饭后一次温服,食粥覆被取微汗。

功效:调卫和营,息风止痒。

方解:全方以柴胡桂枝汤调卫和营,荆芥防风解表祛风,胡麻仁润燥祛风,浮萍透表祛风,乌梢蛇止痒搜风 

  病案举例案1 瘾疹荨麻疹

刘某,女,28岁,2006年3月22日初诊。患者于3年前春夏之季因汗出吹风后,全身出现泛发性境界清楚的白色风团,瘙痒剧烈,经抗过敏等治疗后瘙痒及风团消失。然日后每遇风吹、日晒、寒冷等气象环境变化刺激则风团、瘙痒症状复发,因苦于口服“息斯敏”、外涂“皮炎平软膏”,仅能维持暂时疗效,转诊中医。症见:全身散发性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白色风团,境界清楚,周身见明显抓痕,瘙痒剧烈,每因过热或过凉则症状加剧。察其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皮肤划痕症(+)。诊为气象过敏症之瘾疹,证属营卫不和,风热犯肤,治以调和营卫,息风止痒,方用调卫息风饮,2剂,水煎服。头遍文火煎10分钟,二遍文火煎20分钟,两遍取药汁300~400毫升,饭后一次温服,食粥覆被取微汗。

3月24日二诊:患者服药2剂后,瘙痒症状已除,风团消退,自觉夜间皮肤出汗后有刺痒感,舌质红,少津,脉沉细,皮肤划痕症(+),此乃风邪未尽,营血不足,仍予调卫和营,养血息风,原方加当归12克。5剂,煎服法如前。

3月29日三诊:患者服药后,风团瘙痒症状未见复发,夜间皮肤出汗后刺痒感消失,皮肤划痕症(-),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和缓有力。为巩固疗效,原方稍作化裁服10剂,随访至今已有5年,未见复发。

按:10年来笔者用该方治疗慢性荨麻疹300余例,疗效确切。                                                      案2 荨麻疹

赵某某,女,26岁,2009年5月11日初诊。

自述患荨麻疹已经半年,不定期发作,色红,瘙痒,凸起成片,全身各处散发。月经正常,末次月经5月5日。纳眠可,二便调。舌尖红,苔稍黄,脉滑。处方:黄芪20克,党参20克,当归20克,生地10克,紫草30克,槐花30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防风10克,乌梢蛇10克,荆芥10克,僵蚕12克,蝉衣6克,浮萍4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地肤子10克,蛇床子10克,白鲜皮10克,白蒺藜10克。7剂,水煎服。

药后,瘙痒有所缓解,皮疹范围缩小,继服三周之后,未来治疗,后因他病来诊,询之至今未发。

按:另外田教授还习用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白蒺藜等引药达表,增强祛风止痒之效。全方标本兼治,气血共调,故能取效于数剂之间。               

          补中益气汤治疗皮肤病案1则  黄芪人参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组成。功效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笔者临床中用治某些皮肤病,获效显著。

荨麻疹--周某,男,66岁。2009年11月16日初诊。全身瘙痒,搔抓后起大小不一条状丘疹团块,色呈淡红,时起时消,反复发8月余。其间经用葡萄糖、钙剂、激素注射,服氯雷他定、特非那丁、赛庚定等,只能暂时止痒,过后仍如前状。患者述其血压偏低,时常头晕,肢体倦怠乏力,动辄汗出,纳差,舌质淡,苔白,脉细弱。诊为慢性荨麻疹,辨证为中气虚弱,肌表不固,复受风邪。治则:补中益气,疏风止痒。处方: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当归15克,升麻6克,陈皮3克,防风6克,白蒺藜9克,僵蚕6克。7剂,水煎服,日1剂。

服药后,丘疹团块发作次数逐渐减少,痒感大减,体倦乏力,头晕汗出症状明显见轻。方中去僵蚕黄芪减为20克,白蒺藜减为6克,续服7剂后诸症痊愈。3个月后随访未发。

按:两个病例虽症状不同,但病机都属中气不足之证,故在补益中气的基础上,随证加疏风止痒或收敛疮口之品,收到了良好疗效,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也提醒我们在临证时要善于抓住疾病的本质,用中医的思维来指导中药的选用,才会有良好的疗效。  

   永安止痒汤【处方】 麻黄 僵蚕 防风 荆芥 薄荷 甘草各6克 苍术 桃仁 红花 归尾 赤芍各9克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利湿止痒。治瘙痒性皮炎,怕冷,久治不愈,属血瘀兼风。全身瘙痒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滑有力。亦用于各种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等。

【用法用量】 若大便秘,加大黄;血瘀甚,加丹参、炮山甲。  

     固卫御风汤【处方】 炙黄耆9g,防风9g,炒白术9g,桂枝9g,赤芍9g,白芍9g,生姜3片,大枣7枚。

【功能主治】 调营固卫,以御风寒。主冷激性荨麻疹

【用法用量】日久发作不休者,加乌梅、五味子。

【各家论述】 本方为玉屏风散桂枝汤组成。黄耆、白术防风固表御风,桂枝白芍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发散风寒,佐赤芍活血祛风。          

     蚕沙饮【处方】 蚕沙(布包)31g,重楼15g,丹参31g,白鲜皮9g,地肤子6g,蝉蜕6g。

【功能主治】 虚热型荨麻疹。疹色淡红,稀疏分布,日晡潮热,多在夜间发生,舌质红,苦薄,脉弦

【用法用量】 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活血祛风汤【处方】 当归尾9克 赤芍9克 桃仁9克 红花9克 荆芥9克 蝉衣6克 白蒺藜9克 甘草6克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和营消风。治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水煎,分二次服。                               

        地肤子洗剂【处方】 地肤子12g,防风10g,独活10g,荆荠10g,白芷10g,赤芍10g,川椒10g,桑白皮10g,苦参10g。用水1.5升煎沸,洗浴。【功能主治】 皮肤瘙痒症荨麻疹

       乌蛇驱风汤【处方】 乌蛇9克 蝉衣6克 荆芥9克 防风9克 羌活9克 白芷6克 黄连6克 黄芩9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 甘草6克

【功能主治】 搜风清热,败毒止痒。治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扁平苔癣结节性痒疹

【用法用量】 水煎服。    

    e治疗慢性荨麻疹:谷维素对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疗效。用法:谷维素每次20毫克,每日3次,口服。

  治疗慢性荨麻疹:甲氰咪胍200毫克、扑尔敏4毫克,每天2次口服。据32例治疗经验,治愈18例,有效10例,无效4例;亦可用甲氰咪胍400毫克、扑尔敏4毫克,每天3次口服,连服1周,有效者继续服用4周。 

【周有川】治疗自始至终抓住一个“血”字,认为本病多属虚证。
(1)血虚受风,治宜养血疏风,方选四物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2)血热受风,治宜疏风凉血,清热解毒,处方:浮萍、防风、荆芥、蝉蜕各9g,生地黄、赤芍各18g,牡丹皮12g,紫金皮、刺蒺藜各30g,金银花、连翘各15g。
(3)表虚营卫不和,治宜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方选玉屏风散加减。  
(4)中虚兼风寒,治宜温中散寒,升阳解毒,方选小建中汤合升麻葛根汤加减。                                                      
张作舟】将慢性荨麻疹分四型治疗。
(1)表虚不固、营卫失和,治宜固卫和营,佐以酸敛,方用固卫御风汤(黄芪、白术、防风、党参、桂枝、白芍、乌梅、五味子、白鲜皮、秦艽、白芥子、甘草)。
(2)血虚气弱,风从内生,治宜养血熄风,方用养血熄风汤(当归、黄芪、何首乌、白芍、五味子、乌梢蛇、全蝎、白鲜皮、羌活)治疗。
(3)阴虚内热,治宜滋阴清热、潜阳熄风,方用养阴宁荨汤(生地黄、白芍、女贞子、黄芪、五味子、地骨皮、牡丹皮、生牡蛎、珍珠母、白鲜皮、秦艽)治疗。
(4)肠胃湿热,治宜清热理脾,宣化湿浊,方用平胃散加味治疗。
【陈汉章】将本病分为7型治疗。
(1)风邪袭表,治宜疏风散寒,解表透疹。方选荆防败毒散加减(羌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刺蒺藜)。
(2)邪侵肺卫,治宜清热宣肺,解表透疹。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浙贝母、蝉蜕)。
(3)邪陷少阳,治宜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方选达原饮加减(槟榔、厚朴、草豆蔻、知母、白芍、黄芩、甘草、柴胡、荆芥、防风)。 
(4)邪入阳明:
①升降散证,治宜透郁泻热、升清降浊,方用升降散加减(白僵蚕、姜黄、大黄、蝉蜕、火炭母、凤尾草、茵陈蒿)。
②葛根芩连汤证,治宜解表清热,透疹止痒,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刺蒺藜、防风、珍珠草)。
(5)肾阴亏损,治宜滋补肝肾,祛风止痒,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刺蒺藜、防风)。
(6)血虚风燥,治宜养血祛风,方选当归饮子加减(熟地黄、当归、赤芍、川芎、刺蒺藜、黄芪、何首乌、荆芥、防风、甘草、蝉蜕)。
(7)情志内伤,治宜疏肝理气,方选逍遥散加减(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甘草、刺蒺藜、防风)。
【龚国樑】辨证分型如下:
(1)风热型,治宜祛风清热,方用消风散加减。
(2)风寒型,治宜祛风散寒,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
(3)肠胃型,治宜祛风解表、通腑泄热。处方:荆芥、防风、制大黄、苍术、苦参、生甘草各9g,茵陈蒿15g,生山栀子6g。
(4)血虚型,治宜养血祛风,方用四物汤加味。
【吴干银】认为急性荨麻疹治在肺,肠胃型荨麻疹调肝脾,慢性荨麻疹治肾为主。(1)急性荨麻疹,属风寒束肺者,可用解表化饮汤加减;属风热犯肺者,用银翘散加减。
(2)肠胃型荨麻疹,治以疏肝解郁调脾法,方用逍遥散加味。 
(3)慢性荨麻疹,偏肾阳虚者用肾气丸加减;偏肾阴虚者用大补阴丸加减。
【李元文】从肝脾论治慢性荨麻疹,将慢性荨麻疹分为3型:
(1)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健脾搜风,用自拟治荨I号方(柴胡、郁金、白术各 lOg,茯苓皮20g,大枣3~5枚,全蝎6g,丝瓜络lOg)。 
(2)肝阴不足型,治以柔肝养阴熄风,方用自拟治荨Ⅱ号方(银柴胡、白芍、乌梅、五味子、当归、钩藤、白僵蚕各lOg,蝉蜕6g)。
(3)脾虚湿阻型,治以健脾除湿祛风,用自拟治荨Ⅲ号方(黄芪、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六一散(包)、浮萍、防风各lOg,自鲜皮30g)。
3专病专方治疗 
王联庆应用荆防四物汤(荆芥、防风、当归、川芎、牡丹皮、栀子、浮萍各lOg,生地黄、赤芍、地肤子、白鲜皮、何首乌、胡麻仁各15g)治疗风热型荨麻疹60例,总有效率98.3%。
朱庄庄用活血祛风汤(桃仁、红花、党参、白鲜皮各lOg,生地黄20g,川芎、赤芍、当归、土茯苓各15g,地龙、生甘草各9g)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痊愈率80.O%,总有效率98.7%。
刘和平用扶正祛风汤(黄芪15~30g,防风lO~15g,白术10~12g,熟地黄15g,当归12g,荆芥lOg,蝉蜕6~lOg,桂枝lOg,黄芩12g,白芍、川芎、甘草各lOg)治疗荨麻疹 265例,其中风寒型78例,有效率96.1%;风热型8l例,有效率96.2%;血虚型106例,有效率91.5%,总有效率94.6%。
李元文用加味过敏煎(柴胡、白术、防风、乌梅、苦参、丝瓜络、五味子、当归、赤芍各lOg,茯苓20g,白鲜皮30g,甘草5g)治疗人工性荨麻疹32例,总有效率93.75%。
魏武杰自拟养血祛风汤(当归、麦门冬、自鲜皮各15g,川芎6g,赤芍、生地黄、荆芥、防风、玄参、夜交藤各lOg,土茯苓20g)治疗慢性荨麻疹93例,总有效率92.7%。
蒋卫健自拟加昧过敏汤(苦参、土茯苓、刺蒺藜、紫草、徐长卿各15g,防风、蝉蜕各lOg)治疗慢性荨麻疹15l例,总有效率91.39%。
4中医外治法 
佘俊卿用中药熏蒸法治疗慢性荨麻疹86例,治愈43例,显效35例,有效8例,
方药为:苦参、白鲜皮、当归、牡丹皮、地肤子、蝉蜕、防风、蛇床子、乌梢蛇、土茯苓、紫草、丹参、红花各30g。
朱越洋等用消疹散敷贴穴位治疗急性荨麻疹52例,总有效率100%。
具体方法如下:
①药物组成:蝉蜕、细辛、防风等量,研成细末,加人适量冰片。
②用法:取消疹散O.2~O.4g置于麝香虎骨膏中,外贴曲池、大椎、悬钟、梁丘穴。风寒型加列缺;风热型加外关(除大椎外均为双侧);腹痛、腹泻加神阙。每日1次,外治期间停用其他任何药物。
胡文钊等用药物热浴法治疗慢性荨麻疹95例,总有效率91.2%。
方药为:防风、艾叶、荆芥、白鲜皮、生地黄、蛇床子各20g,苦参30g。
5针灸治疗 体穴治疗。
王光鼎采用温针加灸治疗急性荨麻疹。取穴:合谷、曲池(温针)、足三里(温针)、太冲、血海、风市、风池、百会、大椎、中脘(灸)、神阙(灸)。治疗114例,总有效率96.49%。
李占东用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取穴:曲池、血海、三阴交。药物:5%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入2ml,共治疗32例,总有效率 96.9%。耳穴治疗。彭世桥L22J选取肺、脾、神门、内分泌、肾上腺等耳穴,用牵牛子埋压,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痊愈34例,好转14例,无效2例。
赵永洲取神门、心、肺、抗过敏区、皮脂腺、脾、胃、耳尖等耳穴,并根据病情配合相应耳穴区贴压治本病。共治疗12l例,痊愈35例,显效41例,有效34例,无效11例。
6中西医结合治疗 
路鸥以益气养血,活血祛风法为主,辅以西药治疗慢性荨麻疹50例,总有效率98%。
治疗方法:
①中药:加味归芪荆防汤(当归、生黄芪各15g,赤芍、白芍各lOg,熟地黄15g,川芎、荆芥、防风、蝉蜕各lOg,刺蒺藜15g,白鲜皮20g)。
②西药:特非那丁60mg,每日2次口服。
朱建兰等采用克敏能lOmg·d-1及中药“抗敏汤”(苍耳子、徐长卿、秦艽各lOg,黄芩9g,白鲜皮6g,荆芥12g,蝉蜕6g,苦参9g,当归12g,生地黄12g)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总有效率100%。
董献华采用复方丹参液20ml,日1次静点及西米替丁 0.2g日3次口服,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总有效率 93.34%。
谷欣采用克敏5mg、甲氰咪胍O.4g、维生素C2.Og,日3次口服,必要时口服或静点激素。
配合中药:石膏30g,牡丹皮、黄芩各15g,青蒿20g,赤芍 15g,紫草12g,黄连5g,蒲公英、金银花、大青叶、夏枯草各30g,茵陈蒿24g口服,治疗急性荨麻疹50例,总有效率98%。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名】多皮饮。
【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二)
【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名】麻黄方。
【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三)
【辨证】脾虚兼风。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
【方名】荨麻疹汤。
【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屈舒信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阴血不足,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
【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理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
【方名】加减当归饮。
【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俞长荣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沐浴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缠绵。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
【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
【组成】麻黄3克,连翘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验方大全 验方一   紫草根、金银花、土茯苓、赤小豆各15克连翘、生地各12克,防风、苏叶白蒺藜、蝉蜕、白鲜皮、荆芥、赤芍、甘草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祛风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急性荨麻疹。
验方二  连翘、丹参、何首乌、牡丹皮各20克,生地35克,防风、知母、蝉蜕、苦参、地肤子各15克,白鲜皮30克,通草1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2周为1疗程。
【功效】活血祛风止痛。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三炙麻黄10克,桂枝、炙甘草、五味子各6克,自芍、代赭石、制首乌各20克,麦冬、党参、黄芪、当归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祛风散寒,益气养血。适用于寒冷性荨麻疹。
验方四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10—30克,赤芍10—15克,牡丹皮6—15克,僵蚕、姜黄各6—12克,蝉蜕、大黄各5—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止痒。适用于血热型荨麻疹。
验方五乌梅20克,蝉蜕12克,蛇蜕5克,桂枝、白芍各10克,炙甘草9克,生姜3克,红枣4枚。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六白酒1份,醋2份。  将白酒与醋混匀,搽患处,一般几分钟后即可见效。
【功效】止痒去疹。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七大胡麻24克,生首乌、白蒺藜、苦参各18克,威灵仙、牛蒡子、防风、浮萍各12克,蝉蜕6克,甘草10克。上药用600克水,煎取300克,冷却后加适量防腐剂,装瓶备用。成人1日3次,每次50克,儿童酌减。  
【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八荆芥、防风、黄芩、黄柏、连翘各10克,升麻3克,生石膏30克,蝉蜕8克,白鲜皮12克。
【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九生黄芪15克,当归、熟地、川芎、白芍、防风、荆芥各9克,菟丝子、潼蒺藜、白蒺藜、僵蚕各12克,蝉蜕7克,苦参13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气养血,祛风除湿。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十当归、生地、赤芍、荆芥、僵蚕、蝉蜕、羌活、独活各15克,川芎、防风、柴胡各10克,薄荷5克,苦参25克,川椒20克,红枣5枚。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十一【组成】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各1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十二防风6克,生黄芪、生乌梅、制首乌各15克,地肤子、地龙、牡丹皮、甘草各10克。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祛风除湿,益气养阴。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十三艾叶、马鞭草各120克,鲜马齿苋30克,鲜蒲公英、梨头草、杠板归各15克。除艾叶、马鞭草外,其它草药一起捣烂。先用艾叶、马鞭草水煎冲洗,再用捣烂的其它药外敷患处,每日1次。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十四  荆芥、防风、川羌活、干姜皮、土茯苓各15克,桂枝、地肤子各20克,威灵仙、蝉蜕、赤芍、川芎、柴胡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
【功效】祛风解表,活血通络。适用于寒冷性荨麻疹。
验方十五  石楠叶50克,地肤子50克,当归50克,独活60克,白酒适量。  以上前4味共为粗末,每服取5~6克药末,加入15克白酒,煎数沸,候温,空腹连末一同饮下。日服3次。
【功效】解毒透疹。适用于荨麻疹和过敏性皮疹等。
验方十六  党参、茯苓、白术、蝉蜕、白薇各10克,黄芪15克,川芎6克,陈皮、木香、乌药、防风各5克。每日1次,水煎服,药渣水煎洗患处。
【功效】健脾益气,祛风除湿。适用于寒冷性荨麻疹。
验方十七  葛根20克,麻黄10克,生姜4片,桂枝12克,甘草6克,白芍20克,红枣4枚。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解肌散寒,祛风止痒。适用于风寒型急性荨麻疹。
验方十八 生地20克,防风30克,荆芥穗15克,牛蒡子15克,黄芩20克,牡丹皮20克,白鲜皮20克,红花1O克,甘草1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凉血,疏风止痒。适用于急性荨麻疹。
验方十九黄芪30克,防风、桂枝、白术、赤芍、白芍各15克,乌梅、附子各10克。上药制成蜜丸,每丸9克。每日口服4—6丸,连续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温经散寒,疏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二十黄芪30克,白术、防风、赤芍、白芍各10克,黄芩15克,桂枝6—10克,红枣5枚,生姜3片,生甘草6克,白茅根30克。水煎,分2—3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疏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二十一苍术、防风、当归、黄芪各9~15克,麻黄、川乌(先煎)、草乌(先煎)各3~9克,羌活、荆芥各9-12克,细辛3—5克,艾叶、川芎各9克,全蝎12克,甘草4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疏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二十二防风、生地、荆芥、白鲜皮、蛇床子各20克,艾叶2克,苦参30克,加水煎至3000克。热浴患处,水温控制在50-60℃,时间30—40分钟,每日2次。
【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二十三生黄芪20-40克,自术、何首乌各15克,防风、连翘、自蒺藜、苦参各10克,麻黄5克,赤小豆30克,蝉蜕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5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二十四麻黄、桂枝、杏仁各10克,甘草6克,白术12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二十五羌活10克,防风6克,炒苍术6克,北细辛1.5克,川芎6克,白芷6克,生地黄10克,炒黄芩6克,甘草6克,生姜2片,葱白头3枚。水煎服,每日1剂,儿童用量酌减。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急性荨麻疹。
验方二十六全蝎3克,蜈蚣2条,僵蚕、地龙、桂枝、防风、生姜各10克,蝉蜕、麻绒各5克,红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通络祛风止痒。适用于顽固性荨麻疹。
验方二十七桂枝6克,麻黄3克,杏仁3克,生姜3克,红枣7枚,白芍3克,炙甘草3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解表和营,缓急止痛。适用于风寒伴腹痛型荨麻疹。
验方二十八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各等份。以上4味共研细末,每服9克,每日2—3次。
【功效】清热解毒透疹。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二十九熟地、当归、自芍各20克,黄芪、何首乌各30克,川芎、白蒺藜、荆芥、防风各12克,蝉蜕、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气生血,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三十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炒白芍、白术、山栀、酒蒸大黄、芒硝各15克,石膏、黄芩、桔梗各30克,甘草60克,滑石90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12克,每日2~3次,亦可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解表通里,疏风清热,化湿解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三十一当归、生地、川芎、首乌、白芍、荆芥、防风、蒺藜、黄芪、甘草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气养血。活血祛风。适用于慢性荨麻疹。
验方三十二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30克,当归15克,红花10克,荆芥穗15克,蝉蜕15克,甘草1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固表,疏风止痒。适用于气血亏虚型荨麻疹。
验方三十三】麻黄5克,桂枝10克,当归15克,红花10克,荆芥15克,防风30克,甘草15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温经散寒,疏风止痒。适用于风寒荨麻疹。
验方三十四川芎、甘草、荆芥穗、羌活、防风、僵蚕、茯苓、蝉蜕、藿香叶、人参各10克,厚朴、陈皮各15克。上药为末,每服6克,茶水送服。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止痒。适用于瘙痒荨麻疹、慢性荨麻疹。  
验方三十五黄芪、制首乌各15克,白术、当归各12克,赤芍、白蒺藜、僵蚕、防风各10克,全蝎3克。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适用于荨麻疹。

三十六地肤子30克,白鲜皮、荆芥、秦艽各15克,土茯苓20克,防风、蝉蜕、浮萍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祛风解表,止痒。适用于慢性荨麻疹。
验方三十七麻黄、桂枝各9克,杏仁、蝉蜕各10克,甘草6克,白术12克。  水煎,早晚温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三十八乌梢蛇15克,黄芪20克,生地、当归、川芎、白芍、刘寄奴各10克,白术、防风、荆芥穗、苦参、蜂房各6克,雄黄2克。水煎服,每日1剂,第3次药液熏洗皮肤。
【功效】清热解毒,养阴活血。适用于老年慢性荨麻疹。
验方三十九荆芥、防风、牡丹皮、赤芍、连翘各10克,生地、炒酸枣仁各15克.金银花、夜交藤各20克,白鲜皮、白蒺藜各12克,蝉蜕9克,甘草6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3日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型急性荨麻疹。
验方四十黄芪、煅龙骨、煅牡蛎、白术各30克,防风、紫草、苦参各10克,地肤子12克,蝉蜕6克,甘草9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祛风敛阴,祛湿除风。适用于顽固性荨麻疹。
验方四十一夜交藤200克,苍耳子、白蒺藜各100克,白鲜皮、蛇床子各50克,蝉蜕20克。上药加500克水,煎开20分钟,乘热先熏,候温用旧巾布浸药液外洗患处,药液放阴凉处,用时煮热,每剂可洗用3~5次。一般多在熏洗2小时后全身疹块消失,近期效果显著。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四十二醋50克,红糖50克,生姜10克。以上3味加适量水煎汤分2次服,每日2次。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四十三 炒白术、炒枳壳、蝉蜕、白芍、防风各6克,茯苓皮、赤小豆、冬瓜皮各12克,荆芥3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四十四  苦参100克,鲜桃叶300克,冰片10克,胆矾1克,75%酒精3000克。以上前4味放入酒精中浸泡2天,去渣,涂擦患处,每日3次。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四十五蝉蜕、细辛、防风各等量,冰片适量。上药研细末,加入适量冰片。将上药0.2~0.4克置胶布上外贴曲池、大椎、悬钟、梁丘穴,每日1次。  
【功效】疏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四十六蛇床子20克.明矾12克,花椒6克,土茯苓30克,白鲜皮15克,苦参30克,荆芥12克,食盐20克。以上8味加加2000克水,煮至1000克,去渣取汁,倒入盆中,加适量温水,入盆浸浴,用毛巾擦洗患处,至药液渐凉为度,每日1次,每剂药可煎用2—3次。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四十七地肤子30克,红糖30克。将地肤子加500克水,煎至250克过滤,冲红糖趁热服下,然后盖被使出少许汗。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四十八大蒜苗30克,蝉蜕(去头足)3克,凤凰衣10克。以上3味加水煎煮,去渣,温洗患处。
【功效】祛风解毒,消肿止痒。适用于血虚型荨麻疹。
验方四十九  韭菜适量。韭菜用火烤软后擦患处。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五十大风子30克,大蒜15克。  以上2味共捣烂,加100克水煮沸5分钟,去渣取汁,涂敷于患处。  
【功效】清热祛风。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五十一芋头茎(干茎)30-60克,猪排骨适量。将芋头茎洗净,加适量猪排骨同炖熟食。每日1次。
【功效】除热,散风。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五十二红花15克,桃仁15克,杏仁15克,生栀子15克,冰片5克,蜂蜜适量。以上前5味共研细末,每次取1克药末,用蜂蜜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2,10天为1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通便。适用于荨麻疹瘙痒难忍、大便秘结。
验方五十三黄芪12克,桂枝8克,白芍10克,甘草3克,红枣15克,生姜3片。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蝉蜕6克。防风8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五十四路路通10-20克,乌梅、地龙、牡丹皮各6—10克,蝉蜕、甘草各3—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五十五苦参30克,防风15克,扑尔敏30片。将上药分别研成细末,分装瓶贮备用。临用时将10克苦参、5克防风、10片扑尔敏混合均匀,填人脐窝,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连续至愈为止。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五十六百部300克,75%酒精600克。将百部碾碎置酒精中,浸泡7昼夜,过滤去渣备用。用时用棉棒毛刷蘸涂。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五十七  生姜适量。生姜刮去皮,切成薄片或捣烂后擦患处。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五十八茵陈、地肤子各30克,黄柏15克,甘草12克。上药加1500克水,煎至1000克,过滤,盛于干净的盆内温洗全身,每日1剂,温洗1-2次,7天为1疗程。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五十九生姜12克,鲜木瓜60克,米醋100克。上药共入沙锅煎煮,醋于时,取出木瓜、生姜,分早晚2次服完。每日I剂至愈为止。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六十  百部15克,白酒1∞克。  以上2味共煎煮,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擦拭患处。
【功效】清肺热,除湿杀虫。适用于风热型荨麻疹。
验方六十一干姜9克,红枣10枚,桂枝6克。3味同煎,去渣取汁,每日1剂口服。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属风寒者。
验方六十二  明矾30克,铜青9克。以上2味加水浸泡,取澄清液涂洗患处。
【功效】祛风,燥湿,止痒。适用于风热型荨麻疹。
验方六十三  凌霄花30克,土茯苓20克,栀子、金银花各12克,蝉蜕9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分4次服。  
【功效】祛风解毒除湿。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六十四  地肤子25克,白芷20克,荆芥20克,百部20克,防风20克,川椒20克,赤芍20克,独活10克,艾叶15克,透骨草20克。以上10味加2000克水,浸泡30分钟,用小火煎沸10分钟,去渣,温洗全身,每次15—2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六十五 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干姜皮6克,大腹皮9克,白鲜皮15克,粉牡丹皮9克,赤苓皮15克,鲜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川楝皮9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除湿,疏风和血。适用于慢性荨麻疹。
验方六十六  冬瓜皮不拘量。上药水煎,滤渣,取汁。代茶频频饮之。
【功效】利水消肿。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六十七  苍术、黄芩、连翘、地肤子、茯苓、蝉蜕各10克,陈皮6克,厚朴6~9克,牡丹皮10~12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燥湿,清热通腑。适用于胃肠型荨麻疹。
验方六十八  乌梅、防风、柴胡各9克,五味子6克,生甘草10克。上5味煎汤代茶,每日1剂,日分2次服。
【功效】清热祛湿,散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六十九  白鲜皮30克,生地24克,槐花24克,苦参15克,蝉蜕12克,牡丹皮12克,赤芍9克,防风9克,地龙9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9剂为1疗程。
【功效】凉血,疏风,祛湿。适用于顽固性荨麻疹。
验方七十  山楂30克,麦芽、竹叶各12克。甘草3克。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5—7日。哺乳期妇女不宜用本方。
【功效】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疹。
验方七十一  鲜浮萍60克,白酒500克。  以上前1味洗净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天后去渣,经常涂擦患处。
【功效】解毒透疹,止痒。适用于荨麻疹和过敏性皮疹等。
验方七十二 山楂18克,使君子8克。  上药水煎,1次服用。服药后如出现恶心、头晕,可能是使君子的副作用,只要取少许使君子壳,水煎服,即能解除。
【功效】健脾胃,杀虫消积,止痛。适用于虫积伤脾型荨麻疹。
验方七十三  防风20克,荆芥、当归、生地、苍术各15克,苦参、蝉蜕、胡麻仁、牛蒡子、知母、煅石膏、木通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祛风活血,燥湿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七十四  使君子9克,猪瘦肉90克,山楂18克。将山楂加水煎汤。使君子去壳取肉与猪瘦肉共同捣烂,再与山楂一同煮熟。1次服用。服药后如出现恶心、头晕,可能是使君子的副作用,只要取少许使君子壳,水煎服,即可解除。 
【功效】消食化积,祛虫健脾。适用于虫积伤脾所致的荨麻疹。
验方七十五  浮萍20克,蝉蜕20克,防风20克,白鲜皮15克,胡麻仁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祛风止痒。适用于慢性荨麻疹。
验方七十六  红花、乌梅、山楂各100克,米酒500克,白糖适量。将红花、乌梅、山楂置米酒中浸泡,1周后即可饮用。每次取药酒、温开水各10克,加白糖调服,每日2—3次,2周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瘀,消食涩肠。适用于荨麻疹。
验方七十七 生地、生石膏、白蒺藜各15-30克,牡丹皮、白鲜皮、荆芥、防风、苦参、蛇床子各12克,知母10克,金银花15克,仙鹤草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苦寒燥湿,祛风止痒。适用于急性荨麻疹。
验方七十八 生石膏15克,山楂、生地、防风各9克,黑豆60克(另包)。上药水煎。喝汤,吃黑豆,每日1剂,连服6—7剂。
【功效】清热凉血,散风活血。适用于风胜热盛型荨麻疹。

桂枝浮萍汤治疗荨麻疹50例

  方药组成:桂枝、苍术、防风、薏苡仁各15g ,浮萍、皂角刺各10g ,地肤子20g ,蚕砂25g ,每日1 剂,水煎2 次取汁300ml 混匀,早晚温服,晚间服药后覆被取微汗。忌食鱼虾蛋类食物。

  加减法:风热挟湿证增金银花、茵陈蒿;风寒挟湿证增麻黄、荆芥、生姜;正虚邪恋证增黄芪当归

治愈46 例,好转3 例,无效1 例。

5  验案举例

赵××,男,30 岁,1996 年6 月18 日就诊。1周前浴后当风,泛发大小、形状不一,扁平隆起风疹,部分融合成片,色红,瘙痒甚,便秘溲赤,苔黄腻,脉浮数。证属风热挟湿证,当疏风清热、祛湿止痒;方用桂枝浮萍汤增损为治,桂枝防风、苍术、蝉蜕牛蒡子、桑叶、皂角刺各15g ,浮萍、地肤子、茵陈蒿各20g ,金银花、薏苡仁各25g ,蚕砂10g ;3 剂风疹已减大半,诸证均轻,再投原方3 剂,痊愈,半年随访无复发。

逍遥散加味治疗顽固性荨麻疹--《四川中医》

 <正> 李××,女,21岁,工。从77年起在四肢及胸腹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斑块、瘙痒,每年春、夏季发作4~5次,每次需口服强的松一周后斑块才能消散。81年3月21日因荨麻疹又发作前来我处诊治。症见: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淡红色斑块,兼有头晕、失眠、口干咽燥,神疲食少,月经延后、量少,舌淡红、脉弦细。方用逍遥散加味:当归12克、白芍18克、柴胡9克、云苓12克、白术12克、薄荷10克、首乌12克、山药15克、郁金12克、板兰根10克、蜈蚣3条,甘草3克。2剂已,斑块大减,继服2剂,斑块完全消失。为了巩固其疗效,改用归脾汤加减,连服6剂而痊愈。随访3年未复发。
【作者单位】:合川县中医院
付济华皮肤病秘方二则-----荨麻疹、湿疹
       中医认为荨麻疹、湿疹皆因风、湿、热三邪侵袭人体泛发于皮肤腠理所致。症见皮肤瘙痒(风)、疹出色红(热)、抓破后津水流溢(湿),治当疏散风邪,清利湿热
祛风除湿汤

          组方:荆芥6g 防风6g 苦参15g 白癣皮30g 地肤子30g 苍术9g 蝉蜕6g

          功效:祛风除湿、清热止痒

          主治:湿疹、荨麻疹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二次

          注意事项:禁食辛辣、海鲜等

         方解:方中荆芥、防风疏风散邪,苦参清热,苍术燥湿,白癣皮、地肤子止痒,妙用蝉蜕一味引经报使。蝉蜕为蝉的幼虫蜕变成蝉时留下的外壳,在人体则相当于人的皮肤。(此方为付济华中医师原创首发)付济华中医师认为:中医用取类比象的思维将其引申为可以“引诸药达皮肤腠理”的作用。中医的智慧并不是凭空臆想的,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蝉蜕对皮肤病有明确的治疗作用。诸药合用则邪气可去,而皮疹自消。

 除湿止痒酊

            组方:苦参30g 白癣皮15g 地肤子15g 川椒15g 苍耳子15g 大风子9g生大黄9g 明矾15g 薄荷6g 冰片6g  75%医用酒精450ml

            制法:将上述药物打成粗粉,浸泡于酒精之中,密封七日,即可。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主治:湿疹、痱子、荨麻疹

            用法:外用(涂于患处)

        此方为外用药,为治标之法,当与上述内服方药合用,方可标本兼治。本人应用多年,有立竿见影之效,可以迅速止痒,减轻痛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