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银行以来,大家都会认为把钱存在银行是最安全的。银行做为货币储蓄机构,对储户的存款负有义不容辞的保管义务。但是近几年来,新闻媒体接二连三的报道了部分储户存款“不翼而飞”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储户的存款“消失”了,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详细揭秘。 贴息存款 部分不符合银行贷款资质的企业,通过与银行“内部”人员合作,用高额贴息的方式招揽客户,忽悠储户签订贴息存款协议。然后利用买通的柜台工作人员故意要求储户二次输入密码,在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时办理了打印对账单和转账两笔业务,储户的存款在此时就已经“不翼而飞”,流入相关企业的账户之中。 根据银行规定,涉及一定金额的业务,在柜员操作的同时,必须由另一人进行授权,但授权的员工未能认真核实业务全部内容并跟储户进行确认,被买通银行的内部人员便利用这一监管漏洞,将储户的存款“暗箱操作”转账到相关企业。 账户信息泄漏 1.账户、密码等信息被泄漏,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手段克隆了银行卡,通过刷卡或直接支取等方式,盗走储户卡里存款。 2.手机、电脑中病毒,银行和账户信息被黑客窃取。从而造成账户被“洗劫”,存款被转走或者被利用于在线盗刷。 存款质押被冻结 之前出现过企业与储户签订借款合同,直接支付给储户等人“借款利息”,是储户提供个人存单质押给银行,为其银行承兑汇票提供全额担保。而银行冻结这部分存款,遇到企业出现偿付问题,储户的存单则被用于偿还承兑汇票的垫款。 内部员工挪用 之前新闻上出现过储户从未办理过任何贴息服务,账户信息的保密工作也做的比较好。但是在开设银行账户的时候,开通网银的U盾被掉包,从而被内部工作人员挪用储户资金。更有甚者,利用系统漏洞,直接转走储户钱款,或者购买理财产品。 特别提醒 ●存款时不要轻信任何高利息、高回报的诱惑。坐在银行大堂的不一定就是银行的工作人员。保险、理财、担保、质押跟存款有本质上的区别,尤其是中老年人,大额存款一定要到柜台办理正规的储蓄业务。 ●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和账户信息。不明链接不要轻易点击,不要下载不明来路的APP。刷卡消费要到正规的大机构,小店刷卡需注意。不向任何外人提供手机收到的验证码,支付宝验证常说,打死都不告诉他... ●办理储蓄业务开通短信提醒,如果没有大额流水进出,设置支付上限。定期查询余额并更换银行卡密码。 欢迎关注 关于银行存款,各位看官有什么话要说,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有贷款方面不懂需要咨询的欢迎添加公众号:fof91com,喜欢这篇文章就转发和收藏吧,动动手指,也许就帮助了更多的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