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告别经验主义与违规操作我们不想你保养机舱设备时自己却被“保养”...

 再见青春jxccpx 2017-03-21

1、事故经过

       A轮第092E航次于2015年4月13日进船厂进行特检坞修,计划28日出厂。22日下坞这天一早,二管轮到机舱做准备工作,0730时启动四号副机时,发现轻油回油调压阀严重漏泄。由于其它三台副机都在检修,均不能使用,为了不影响正常出坞,轮机部立即安排大管轮、见习大管轮和二管轮拆检故障的调压阀。为防止调压阀弹簧跳出伤人,在二管轮拆卸弹簧(直径约80毫米)锁紧螺丝前,两位大管轮都叮嘱二管轮用手扶住弹簧本体。当时二管轮戴了工作手套,大家都没有注意到二管轮手指的伸展情况。在锁紧螺丝松出一瞬间,伴随着弹簧突然收缩,二管轮“哎呦”一声,立即脱下手套,发现其右手中指大约1/2处被弹簧夹断。


(小编对图片进行了处理,原图小编看着实在太难过了。)


2、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a、安全防护措施不得法和对安全措施细节的监管疏漏。二管轮在手扶弹簧本体时,右手中指已然伸进了两层弹簧的格缝之中。

b、凭“经验”误判了施工设备的具体结构。一般来说,调压阀弹簧都是“压缩式”的,而该故障调压阀弹簧则是“拉升式”的,工作在受拉的状态下,而参与此次检修的人员都思维定势地以为是“压缩式”的,弹簧在锁紧螺丝拆卸后只可能会上跳,而不会下拉收缩。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维,二管轮未查阅设备的说明书,轻信了大管轮的经验,误判了调压阀的具体结构,致使安全防护措施就失去了针对性。

(2)间接原因

a、作业人员专业技能不精。对于有一定经验的轮机员来说,即便是在作业前误判了调压阀弹簧的工作形式,但在具体拆卸过程中也能通过用力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认识纠偏,从而采取正确的安全防护措施。另外,外观上从弹簧与弹簧座的接触位置,也能对弹簧的正常工作状态(压缩或拉伸)加以辨识,遗憾的是,参加检修的三位具有大管轮资格的轮机人员,均没能及时发现。

b、作业环境恶劣。事发时出坞在即,急需启动副机供电,在解体调压阀弹簧前,作业人员来不及看说明书了解其结构。在出坞的前一天晚上,轮机人员都加班加点到凌晨,身体普遍比较疲劳,客观上造成了检修人员应变能力下降。

c、轮机部劳动安全监督员未有效进行现场监督。



3、事故教训

(1)严格落实设备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电气作业时,在电器设备接电作业前需对其切断电源等操作,尽可能不带电操作。作业前,应对使用的专用工具/设备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使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并能正确操作与使用。

(2)应注重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规范使用。作业人员要根据作业的种类与现场的施工环境,选择合适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并严格正规穿戴(如;穿着防静电工作服、绝缘工作鞋;正规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等),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增强船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