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没有哪个孩子在成长中不曾产生过担忧或焦虑。《游戏力2》中对不同年龄孩子的焦虑以及产生焦虑的原因做了一个总结: 1-2岁 1-2岁的宝宝常常在以下情况中产生焦虑:亲子分离,独自一人,噪音太大,突发事件,陌生人或陌生环境。 2-4岁 2-4岁的孩子除了上述焦虑外,还会害怕动物、洗澡、想象中的怪兽,以及死亡。 如厕训练可能会引起孩子对生理功能的焦虑。 严厉或反复无常的规则可能会导致孩子害怕犯错误,或者因为自己的本能感受而紧张焦虑。 4-6岁 4-6岁的孩子常常会对更多的情境产生焦虑,如:暴风雨、战争、医生(尤其是牙医),等等。 在这个阶段,孩子还不能很好地区分梦境、幻想和现实,这也会加重他们的焦虑。对他们来说,动画片里的暴力或者昨晚的怪梦,就像真实发生在身边一样。 社交焦虑在这个年龄更加明显,因为这么大的孩子会更加迫切地想要跟别的孩子互动。在这个阶段,容易紧张的孩子可能会出现行为退步,例如夜里尿床,甚至白天大小便失禁。 6-11岁 再大一些,到了 6-11 岁的时候,孩子除了上述各种焦虑之外,还会增加与上学有关的新烦恼:迟到,忘记写作业,担心考试成绩,被人欺负,等等。 他们还可能担心老师对自己失望或者生气。 这个年龄的社交焦虑可能会加重,包括害怕同龄人的排斥或嘲笑。 这个时候的孩子经常开始恋家,因为离开家门的时候越来越多。他们还可能开始害怕细菌、小偷、劫匪和恐怖分子。 在这个年龄,道德感迅速发展。假如道德感过于强烈,那么孩子会因为自己产生了某些“邪恶”的想法或者“禁忌”的欲望而紧张不已。 青春期 青春期的焦虑又多了一个:自我的存在价值。哪里是适合我的位置?生命的意义何在?何处是我的归属? 有些孩子有时会茶不思夜不寐,满脑子都是这些疑问。 此外,青少年不得不面对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吸毒、酗酒、 恋爱、性行为,以及和父母之间的冲突,这些都会造成他们的紧张焦虑。 焦虑的缘起,可以列出一张长长的清单。事实上,童年焦虑是很普遍的,因此也可以看作是一件正常的事情。然而,不管焦虑是多么普遍的现象,它都会带来痛苦——有时是极度的痛苦。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本能总是会想要消除焦虑,或者帮助孩子尽快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同时,很多导致孩子焦虑的原因,在成人眼里往往是没有道理,甚至不应该存在的。 所以我们会一次次打开衣柜,向孩子展示“里面根本就没有藏着妖怪”:反复安慰孩子“偶尔迟到一次没关系的,老师会原谅你的”;搬出百科全书,努力向孩子详细解释“我们居住的城市不可能刮台风”……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方法都收效甚微。 什么才是帮助孩子缓解焦虑,放松心情,以及最终克服容易焦虑的状态的有效方法呢? 我们来看科恩博士的建议。 “ 焦虑的孩子会花费很多时间来“站岗放哨”,以防备潜在的危险。 为了帮助孩子从高度戒备的状态中放松下来,我们可以和他一起玩夸张的表演游戏。 我初次见到布露珂的时候,她很容易慌张,特别是在生活常规被打乱以后。她反复问妈妈同样的问题,即便得到了回答也还会问个不停。她的妈妈布兰达因为疲于应付这种状况,常常失去耐心。 当我问布兰达给过孩子哪些帮助的时候,她想了想,说:“我告诉过她,要放松,没什么 可担心的。我还试过和她一起玩贴纸游戏。不过要是这些方法真的管用, 我现在也不会坐在你这里了。” 布露珂非常喜欢假想游戏,所以我鼓励布兰达和她玩“鸭子警卫”的游戏。布露珂很喜欢我办公室里一只傻乎乎的布鸭子,我便把它借给了她们。 我建议布兰达假装鸭子是一名警卫,对工作认真过头,但是又非常胆小,什么都怕。布兰达问我具体该如何扮演这样一个鸭子警卫,我说:“你们回到家,自然就会有办法了。” 她们成功了! 游戏:鸭子警卫 布兰达拿出布鸭子,用滑稽可笑的语调自言自语道:“我得守着这个谷仓,保卫这里的安全。听说附近有几只坏狗狗。” 看着妈妈拿着布鸭子 摆出超级勇敢的架势在房间里来回巡逻,布露珂咯咯直笑。 突然,鸭子看见一只巴掌大的毛绒狗,吓得大叫一声,仓皇逃跑。这一幕当然都是妈妈表演的,布露珂哈哈大笑,更开心了。 随后布露珂也加入进来,拿出她所有的毛绒狗,痛痛快快地“欺负”起鸭子来。 一段时间之后,游戏得到进 一步发展,布露珂想出了越来越多的招数来吓唬鸭子,而鸭子则一边自吹自擂说“我什么都不怕”,一边又笨头笨脑地连躲带藏。 后来,布露珂又为游戏加入了一个新的变化:小狗们开始勇敢地保护自己,同时还保护鸭子警卫。 以前,游戏中任何假想的危险,都会让她真的害怕起来,现实生活中就更不必说了。而现在,她可以在假想游戏中创造各种疯狂的危险。当鸭子吓得东躲西藏的时候,小狗们总能最终拯救世界。 在玩了几个星期这类游戏之后,布露珂的高度戒备状态明显好转,也能够更好地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变化了。 “ 一本正经的传统说教无法解决的问题,却在一个充满笑声的傻傻游戏中解决了,这让布兰达感到惊讶。 其实,表面上傻傻的游戏,却具有游戏力所必备的三个关键要素: 1. 联结。妈妈用游戏的快乐方式与女儿重建同盟, 一起面对共同的困扰。 2. 笑声。她们共同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时光。 3. 角色置换。使布露珂在游戏中找到强者和勇敢者的感觉。 游戏:我不敢看 我常常和胆小羞怯的孩子玩另一个游戏,叫“我不敢看”,这是我从“携手亲子”的创始人帕蒂·惠芙乐那里学来的。 在一次主题是追逐打闹的家庭活动中,我在6岁的男孩大卫身上用到了这个游戏。 大卫总是迟迟不愿效仿我做的各种动作,只是在一边看着其他孩子玩。他爸爸多次哄劝他加入游戏,但却徒劳无功。 我看到他爸爸快要失去耐心了,于是走过去说: “大卫,千万不要走路啊!”大卫不明白我是什么意思。 我接着说:“我不 敢看人走路。走路太危险了,会一屁股摔到地上!”在说最后半句话的时候,我压低了声音,假装一副惊恐万状的样子。 大卫当然知道下一步怎么做。他故意在我面前走来走去。“天哪!不!不!不!”我 尖 叫 道,“ 我不敢看!”我用手捂住眼睛。 大卫说:”看我!看我!” 他在地垫上翻了个跟斗。我假装更加惊恐地哀号起来:“还翻跟斗?这怎么可以?大卫爸爸,你看见了吗?” 大卫的爸爸也心领神会,他自豪地说: “大卫会翻跟斗,还会空翻,想怎么翻都做得到!看好戏吧!” 我嚷了起来:“不要,求你啦!一看见他走路我就会不停地发抖,要是他摔倒了,那可怎么办呀?” 大卫一心想要“吓唬我”,做了一个又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包括之前他不愿效仿的那些。 “ 玩这个游戏有一个重要原则:我会非常小心地避免大卫产生被人嘲笑的感觉,因为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让他感受到力量,而不是羞辱。 游戏:“海边安全了吗?“ 在明白“解除警报”的重要性后,我曾发明过一个游戏,叫“海边安全了吗”。 游戏时,我会夸张地藏在某件家具的后面,或者缩在被单里,然后我悄悄问孩子:“海边安全了吗?” “ 我说我被吓坏了,而吓到我的东西却很离谱——要么是最平淡无奇的小东西(比如小玩具狗),要么是现实中绝不可能出现的(比如海盗)。 不要选孩子真害怕的东西,否则游戏 就不再是游戏,而会真的吓到他。 在这个游戏里,我变成了一个过度敏感、响个不停的警报器,而孩子则扮演解除警报的角色。 等到孩子向我保证海边安全了,我就从藏身之处慢慢出来,可不一会儿又被某件新的东西吓到了,比如一支铅笔:“天哪!不!海盗刚才肯定来过这里,这是他们画藏宝图的铅笔!”紧接着我又飞快地缩回到被单里。 孩子们最终说服了我,让我明白一切都很正常、很安全。 在游戏里,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演练解除警报的角色,这个过程为现实 带来了神奇的效果:他们内在的解除警报的能力也增强了。 当然,有的孩子并不来劝慰我,他们更愿意找到越来越多的东西来吓唬我。然而结果是一样的—— 游戏带来笑声,笑声减缓恐惧。 (本文摘编自《游戏力2: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