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马味道—黄皮果

 tian_511 2017-03-22




记得去年也是这个季节,七八月份的巴马一直都这样任性,白天骄阳似火,可一入夜就凉风习习,如果睡觉不盖上点还真受不了。当时,我和妻子选择住在甲篆镇上。一则那里相对比较清静,交通购物也很便利;二则,附近有几个紧邻盘阳河的天然泳池(大小龙泉),完全依靠自涌泉水不断流淌净化池水,这可是避暑消夏的绝佳之地。

 

甲篆的集市(三天一次赶集)是巴马三大集市之一,每逢这天,人头簇动,不过大部分是原住民,候鸟人群不是很多。甲篆集虽然比不上巴马和坡月的热闹,但是物质还是比较丰富的,而且更具有巴马本地特色。




与黄皮果第一次遇见应该是在甲篆的集市上,俩三个当地老太太蹲在大路旁聊天,席地铺了几张芭蕉叶,叶上散落着一扎扎连枝带叶的串串小果。远远望去还以为是桂圆(龙眼),可走近一瞧,才发现果壳不似桂圆那样灰黄粗糙,金黄色的果色,光洁诱人。于是,边摘下一颗去壳品味,边询问;还没等老人家比划手势咿咿呀呀说完,一股奇酸已溢满口腔,铭肌镂骨。睁开微泛泪水的双眼,只见几位老人家早已笑得合不拢嘴了。

 

过后,有很久一段时日都不敢提及。事也凑巧,有一日携妻去“小龙泉”游泳,路过房东老屋,见小房东在家,上前搭讪时,说起屋后的黄皮果熟了。实在是盛意难却,先由妻子试尝了几颗,才放胆品味了一下,却是甜中带酸,又别有一番风味。




来年,又到了一季黄皮果成熟时,我们已是搬迁到了坡月附近的村庄居住。经常可以看到集市中小摊有售黄皮果,当地饭店也时不时拿它当做餐后果品,这才想到“度娘”一下这神奇的小果。



◎黄皮果,又名:黄弹、黄皮、黄枇、黄弹子、王坛子。果色泽金黄、光洁耀目,根据性味,可分甜、酸两个系统,有些品种甜酸适口、汁液丰富而具香味,是色、香、味俱佳的水果,可与荔枝并称。

 

黄皮果喜欢高温多湿的气候,我国南方多省均有栽培,广西壮族自治区也是主要产区之一。野生的果子味道主要有三种,但从颜色上不能区分,都是黄色椭圆形的。一种味道相当甜,甜得有点发腻。如果能吃非常甜的人,这种是非常适合的品种,一种是非常酸,酸得难以入口。孕妇可以多吃这种水果,对胎儿体质健康有帮助。第三种味道又酸又甜,很多人都喜欢这个品种。三个品种可以在同一地点,甚至长在同一块土地,但是味道却各不相同,相当奇特。

 

巴马当地的黄皮果绝大部分是野生品种,酸酸甜甜的,深受人们所爱。每当上市季,随处可见路人提着,桌上放着,随时摘下一颗,像吃葡萄一样,用力把果肉挤入口中,果皮和种子一般不吃。



◎黄皮果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叶、果和种子等都可入药,具有消食健胃、理气健脾、行气止痛等功效,俗有“饥食荔枝,饱食黄皮果”之说。在广西民间,还有另一美誉,叫“正气果”。

 

黄皮果不像夏季常见的温性热带水果荔枝、桂圆,吃多了容易上火。它甘酸而温、微苦、辛,正如民间评价它是“正气”水果一样,即使多吃了也无妨。

 

炎炎夏日,出外郊游时,倘能备带一些黄皮果,口渴或感到头脑闷热不适时,即嚼几个黄皮果,不但生津、止渴,且有预防中暑的好处。



◎含丰富的维生素C、糖、有机酸及果胶,有消食化痰、理气功效,用于食积不化、胸膈满痛、痰饮咳喘等症,并可解郁热,理疝痛。

 

黄皮果的营养价值极高,富含铁、锰、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素有“果中之王”之称。而且除鲜食之外,尚可加工成果冻、果酱、蜜饯、果饼及清凉饮料等,甚至在巴马有用其与当地水鸭一起煲汤入菜,不仅味鲜,还有具有药膳功能。

 

黄皮果叶、果和种子均可入药,真是浑身是宝!


便方


1.  防治流感:黄皮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2.  肝胃气痛:生黄皮果晒干,每日10个,水煎服。

3.  氙气偏坠:黄皮树根2两,小茴香5钱,水煎后去渣,冲入黄酒适量,温服,一日2次。

4.  解暑消滞:用鲜黄皮果30粒连皮压碎置杯中,加红糖30克(糖尿病病人加元贞糖),姜汁5滴,用滚水500ml冲成解暑饮料,放凉后置冰箱(4℃),频频饮用。


巴马人偏爱“酸味”是出了名的,无论是“酸笋”等酸品,还是“酸果”都能淡然处之。尤其是尚未完全成熟的果子,都可以摘下尝鲜,我的几位本地朋友也都是如此。巴马人和巴马的气候一样,就这么任性,我们却只能是“望梅止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