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道院公寓

 静雅轩345 2017-03-22

复兴西路62号徐汇区人民政府湖南路街道办事处原来是修道院公寓(The Cloister),有人误认为修道院,其实名称而已。分前后两幢,前幢为两层,后幢为为三层,由柱廊连接,占地3086平方米,建筑面积2741平方米,砖木结构。




修道院公寓原是英商密丰绒线厂老板的住宅,前幢为住宅,后幢为车间。前店后作死小企业的模式,而密丰绒线厂在《中国建筑史》列为近代颇有规模的工业厂房,1930年开始在杨树浦择地建厂,先建毛纺部、染部,后来又建纺部和仓库,厂房面积几万平方米,机器设备全部进口。厂区的三分之一用地用以建造外籍高级职员住宅区,花园洋房并配有网球场。由此推测,此地史密丰绒线厂来沪创业初期的家业。



关于修道院公寓建造的时间,众说纷纭,说1948年我认为是误传。1948年复兴西路已拓展成搞基住宅区,昂贵的地价不可能用来建作坊,而且密丰绒线厂已发展成为远东最大毛纺厂。因此,说1930年比较可信。





两幢建筑平面布置都是一梯两户,户型有三室、四室和五室三种,主要房间均设有壁炉,厨房间设在平面北边,厨房旁设有佣人房和佣人工作楼梯,主人与佣人的等级观念包含在建筑之中。


这样的平面布置在多层和小高层建筑中常见,在二、三层建筑中很少见。它室花园别墅与公寓的巧妙结合平面,建筑占地面积大容积率低,只有在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廉的地区选用较合适。复兴西路室上海法租界第三次扩张时期开辟的地段,刚开发的初期建造这样的住宅也在情理之中。


建筑立面为典型的西班牙住宅风格,室内室外装饰装饰采用筒瓦、螺纹柱子、卷花铁栅等构配件,并用卷花铁栅作为室内空间分隔。


以上文字和图片摘自薛顺生、娄承浩先生编著的《老上海经典公寓》以及《上海公寓建筑图集》。


复兴西路卫乐精舍过来,马路两边都有一排漂亮的西班牙住宅,米黄色水泥拉毛的外墙,绿色的彩釉,红色的门窗铁艺,都是眼里最美的风景。









每次走到复兴西路永福路口,也总是免不了拍一下修道院公寓,每次只要有光洒在米黄色的外墙上,建筑似乎在眼中闪闪发光,在闪烁它耀眼的光芒,昨天延安中路的房东说了一句阳光是最好的修饰,不能认同再多,摄影就是光影的艺术,光影流动,明暗交界,让建筑熠熠生辉起来。








昨天很感谢一个公众号结识的朋友,让我有缘看了一下前楼的内部,见识了更多精美的细节,在此特别感谢!!


光影将一串铁艺花饰的图案印在了地面上



门上的装饰



老壁炉,石材,一时间想到了美国乡村俱乐部的壁炉



石雕的细节极其精美




过道的上方线条和壁炉的线条相呼应



厨房后面的窗上一样有精美的铁艺



每一阶的楼梯上都精心的装饰了马赛克




卷花铁栅做分隔



西班牙风格里常见的科林斯柱头和绞绳柱




通往露台的楼梯




窗撑



门的装饰





西侧的露台



东西各有一个露台,两个露台之间是鲜艳的筒瓦





东侧的露台门保存的更为完好






东侧露台




一侧靠着一个三毛的画,不知道是不是修复张乐平故居时留下的



东侧露台上可以清晰的看见卫乐精舍的装饰线条



在露台上拍马路对面的良友公寓,也是一个特别的体验




听说这里将建成一个博物馆,真的万分期待,柯灵故居修缮的很好,有时候,感觉老房子身在徐汇,身在衡复风貌区真的是一种幸运,最大程度的得到了保护和修缮,经常看公众号的朋友反映虹口,黄浦的老建筑年久失修,真的很痛心,有一天,政府和民间都能再加大力度保护老房子,保护上海的文脉,保护这些建筑的瑰宝,那该多好,不过就像来自宝岛的张大哥说的,上海在保护、在重视,毕竟一切往着好的方向在走,让我们一起期待上海老房子的未来更美好......


PS .几年前看过后排一间,当时是1550万;现在再度卖出来,现在售价2550万。





因为看见很美的老房子,更加热爱上海;因为热爱上海,所以更加希望老房子得到切实的保护;也许我们不能做的更多,但我们至少可以用手机、用相机记录建筑的美,记录上海的美;因为记录收获了很多从陌生到熟悉的朋友的认可和支持,进而看了更多美好的老房子,感恩这一切......


无论您是喜欢老房子,还是您有老房子需要出租出售,如果有共鸣的话,欢迎加我微信:zx14sky。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