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厂】云南官书局:未详其始,版书均存(下)

 真友书屋 2017-03-22

但是王连浩在其论文中另有说法:“宣统二年,云南官书局解散。其版片和部分印书为现云南省图书馆的前身――云南图书馆所接收,1909年,云南图书馆成立,云南图书馆‘接收了前清云南官书局的出版,继续整理印售。’‘宣统元年七月,提学司札委图书科长叶翰,就经正书院地址筹设图书馆,……经正、五华、育才三书院书籍移置馆内以为基础,……二年,将前官书局各项书板移归馆储。’其机器设备为官印局所承袭,‘宣统二年,劝业道督练处、财政局、警察公所、官书局的印刷机械合并,在昆明东城内报国寺设官印局。’民国后裁劝业道,把云南官印局先后改称为军政部印刷局、云南省财政厅印刷局、云南印刷局,1947年改为云南印刷厂,即今天的云南新华印刷厂前身。”


云南官书局刻本《何文贞公千字文》书牌


《何文贞公千字文》牌记


王连浩先生的这段论述也是称云南官书局在宣统二年被解散,该书局的版片及所印之书归了云南图书馆,后来云图成立后仍然用这些版片继续刷书出售。同时,当年官书局的机器设备被官印局“所承袭”,而后几经变迁,成为了今天的云南新华印刷厂。


而关于官书局的版片归了云南图书馆后再刷印之事,梁战、郭群一编著的《历代藏书家辞典》中谈到叶尔恺时,也曾提及此事:“(叶氏)创办云南图书馆,与袁嘉谷相互交换一批图书,叶氏将云南官书局刻板已归图书馆印刷的书印刷了一份寄送浙馆,而袁也将浙江书局刻板归浙江图书馆印刷的书送滇馆一份。”


云南书局刻本《增订南诏野史》书牌及牌记


《增订南诏野史》卷首


而对于这些版片的结果,我则听闻到了令人痛心的说法:几十年前,云南省图把一些版片发放给馆里的员工,作为烧炉子的劈柴使用。而云南馆的计思诚主任告诉我,馆里至今还藏有数量不少的版片,只是还没整理出来,无法让我入内参观。由此可以推论出,当年云南官书局所刊刻出的版片,确实有很大的数量。而王水乔则在《云南藏书文化研究》中说:“据于乃义《云南图书馆见闻录》记载,民国年间云南图书馆收藏有六万多片版片,其中就有云南官书局遗留下来的《御纂七经》《通鉴辑览》等,还有官书局旧刻本如《滇系》《滇南诗略》《滇南文略》等。”


昆明老街


关于云南官印局的营业地点,以上之文均是称设在昆明城东的报国寺内,然而云南官书局所处的位置,我却查不到任何相关的记载,虽然说,官书局的设备有一部分归了官印局,但官印局却并非官书局的延续,故而报国寺不能成为我的寻访目标。来到昆明后,计主任带我到省图的历史文献部又查证了一些史料,依然找不到任何的线索,对于这样的结果我颇感沮丧。虽然我在网上查到一些帖子,有人说云南官书局设立在五华书院内,然其同样未曾举出这种方法的原始出处。虽然五华书院我已探访过遗址,然而却无法将其与云南官书局写在一起。


福林堂老药店


按照我这些年来寻访的经验,一般而言官书局大多设在城中的文庙、贡院等文化之地,虽然说云南贡院遗址处在云南大学内,而计主任也同样带我进入该大学找到了遗存至今的考棚,然我回来后,也同样找不到云南贡院与官书局有关联的相应史料,然而这家官书局却是实实在在的曾经处在昆明老城内,并且我在云南省图内还看到了多部官书局所刊印之书,既然如此,那总不能到其地而不写其文,于是我就向计主任提出,请他带我到老城内浏览一番。


竟然是全国级的文保单位


昆明城中人文荟萃之地基本都在翠湖一带,计主任带我在这里参观了多处遗迹,而今翠湖已经变成了公园,走在这开放的公园边上,眼前的见是成群成片的海鸥在飞翔,一眼望过去,湖面上白花花一片,若大的翠湖,几乎被这些白羽所覆盖。计主任说,这是西伯利亚来的红嘴鸥,原本翠湖上没有这样的小生灵,这是在三十年前,因为气流的影响,将一群红嘴鸥吹到了翠湖,自此之后每年来这里过冬的红嘴鸥数量越来越多,渐渐形成了翠湖中最著名的景观。


老街街景


自然界的神奇只能让人叹服,这些生灵们为什么飞行万里来到这里过冬,而后再集体返回那遥远的西伯利亚,是谁告诉它们有这么一块风水宝地,它们究竟有没有交流的语言,至少到今日还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而我却疑惑于这么多的鸟,它们到了晚上去哪里睡觉。计主任的回答又让我感到了神奇,它说这些红嘴鸥到了傍晚的时候就会排成长长的一队,全部飞离此处,因为它们要飞到滇池去睡觉,第二天早晨再飞回翠湖,因为数量巨大,所以它们飞离翠湖之时,也成为了当地著名的景观。


维修之中的文庙


然而我的心还是惦记着那百寻不得其迹的官书局,可惜这些鸟来到翠湖边的时间太晚,它们不可能看到过当年的官书局究竟设于何处,那我只能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翠湖边的第一寸土地,期待着我的脚步能够叠压在当年的官书局旧址之上。


在翠湖边看到的第一处历史遗迹,乃是云南陆军讲武堂,我当然知道这个讲武堂对中国近代史有着很大的影响,但以我的想像,这里应当跟官书局没有什么关系,计主任比我有耐心,她建议我进内一看。恭敬不如从命,更何况我也觉得她说得有道理:说不定在里面能够找到一些线索呢?


文庙中造型奇特的仿古亭


讲武堂占地面积很大,只是在入口的位置有着一排民国风味的办公建筑,这个建筑的后面是一个巨大的操场,关于讲武堂的历史,就设在这个建筑之内,走进展区,眼前所见者乃是一幅晚清民国间昆明市的老地图。计主任说,她们馆未曾藏有该图。她的这句话让我仔细端详起来,以期在这张地图上找到官书局的字样。可惜未能如愿。然而我却在这上面找到了文庙、书院街、五华书院等重要地点。


不知这排房子是否跟官书局有关


以我的猜测,官书局有可能就设在这些地点的某一处,于是我提议可否到文庙一看,而后计主任把我带到了这里,而今的文庙正在维修之中,后半部分为施工现场,里面有工作人员走出,立即制止我的拍照行为,于是到前半部分一转,在那里看到了太多的休闲民众,一堆堆的人在忙着打麻将、打牌,还有一些人在吹拉弹唱,眼前一片升平景象,在这里已 经看不到太多的旧迹,而惟有棂星门,乃是当年的原物,其建造方式以上面的涂彩,都极具南方特色。


显然他不能回答


第二天,计主任又带我来到了昆明老街,可惜的是,这条街正在整修之中,街的两侧都用铁皮围挡包了起来,只有十字路口上能够看到一些老建筑,其中最有名者乃是一家名为“福林堂”的老药店,该药店的门旁立着全国级的文保牌,简介上则称此药店创始于咸丰七年,这么晚的一家药店竟然有着这么高的文保级别,真不知其奥妙在哪里,虽然药店的四围还有不少保留下来的老建筑, 但我却无法确认其中一间跟官书局有关系。既然晚清官书局对于当地文化中兴起着颇为重要的作用,为什么不能一块牌子立在原址之上,以便让像我这样的佞于此者有迹可寻呢?


文庙的棂星门


在这点上,我的这几句牢骚话迅速得到了计主任的回应,她给我讲了前一段发生的一个小故事。计主任说,昆明当地的一些路牌原本就注明着一些历史遗迹的信息,但是前一段突然发现这些街牌正在改换为除了路名没有任何信息的新牌子,她对此大感不平,于是给有关部门去电话,这些部门办事倒也算认真,几经转接之后,她得到了一些所答非所问的结果,这个结果让她大感无奈。而我则跟计主任谈到了宁波市的作法,虽然说旧城改造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冲突总能找到一种折衷的方式,而宁波市则在一些拆除掉的遗址之旁,立一块介绍牌,以此来说明该地曾经有过的历史与辉煌,真盼望着这样的那做法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如果许多地方也能这么做,那就给后世的探寻者带来太多的方便,至少也能让我不再为确定官书局的地址而烦恼了。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