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林:阅尽繁华见纯真

 书画雅苑 2017-03-22

阅尽繁华见纯真

——记画家一林先生一林:阅尽繁华见纯真

付秀宏

郑树全,字一林,号大千。1964年出生于中国河北曹妃甸,曹妃甸美协副主席,河北美协会员,职业画家。郑树全酷爱中国画艺术,攻花鸟草虫,擅山水风景,长于人物,其牡丹婀娜多姿,人称“郑牡丹”,其作品追求“雅”与“俗”的契合,大幅笔墨酣畅淋漓,小品清新润泽之中带有宁静、空灵的意境。一林:阅尽繁华见纯真

牡丹留香,看谁冠压群芳

郑树全的名字很多人不认识,但一林先生无人不知。一林先生的牡丹图笔墨细腻,情感真挚,给人以祥瑞、贵气、高雅的视觉享受。一林以画牡丹名世,既有冠压群芳的霸气,也有艳若蒸霞的壮观,他将牡丹花色之艳、花朵之繁、花香之浓、花形之奇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每瓣花朵都有美玉之绒,深得藏家喜爱。

一林先生画的牡丹,有简有繁,有意有境,既有冠压群芳的霸气,也有艳若蒸霞的壮观。在概括性的淋漓写意之间,总少不了尽精微、细敷色的清润工写。形神兼备,开合有度,气韵生动,主体部位花朵鲜艳硕大,瓣蕊富于变化,其中胭脂、曙红、魏紫、姚黄笔墨酣畅,最有“郑”味,将花色之艳、花朵之繁、花香之浓、花形之奇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每瓣都有美玉之绒。整体构图清新悦目,花朵设色巧妙独特,枝叶挺秀之间穿插得势。一林:阅尽繁华见纯真

一林先生是一位踏实、勤奋的画家,对于书画艺术富有独特悟性和想象力。艺术从来都离不开想象力,但却不能只靠想象力完成。有一次,我问一林老师:“你画了十几年的牡丹,感触最深的是什么?”他答:“先从眼上过,再从心上来,画牡丹先要爱上它,怎么也看不够,然后对照仰慕之人的真迹或图册,分析其用笔,获得其精神。如果哪一天,你画的牡丹像要溢出香气、蜜蜂飞出画面,说明花润有韵致、虫鸣出灵动,渐渐接近澄怀大化的境界了。”

这种功夫在大幅牡丹画中得以体现,譬如蝴蝶光临、蜜蜂空降,嗡嗡嘤嘤,恋蕊不去,使画面神韵倍增。因植物已有精、气、神,更兼二、三蜂蝶入境,画面便有了足足的情味,富丽间有婉转,婉转中露性情。牡丹与蜂蝶融为一体,牡丹花因蜂飞蝶舞分外娇艳,蜂蝶因牡丹花开而听之有声。一林:阅尽繁华见纯真

牡丹是富贵之花,一方水墨,一张宣纸,一点一滴,一勾一抹,都融入一林先生的内心、笔力与滋润的色彩之中。在画面的创造和经营上,他非常看重构图,用有限的笔墨和篇幅,表达无限的意境。一林先生笔下的牡丹,重彩而无俗艳之憾,俏丽而无佻达之嫌。其枝干多用枯笔飞白,苍劲之中有内含之力;叶多润毫泼墨,雄浑之间有蓬勃之气,枝助花精神,叶托花颜色,使众多藏家对他的牡丹好评如云:“骨在、神在、风在、韵在”。

在笔墨运作上,一林先生用整个身心诠释牡丹一颗颗芳心,或以浓破淡、或以干破湿、或以润破焦,或以皴擦立骨、晕染作气、皴染交迭,气韵迭连。无论是正盛花朵的潮湿润泽,还是半开不开的笑靥,或不同朝向的蓓蕾,都于妙笔之间跃然纸上。

一林:阅尽繁华见纯真鸟虫清宁,此处便是吾乡

一直以来,一林先生都在尝试着突破自己,把气韵生动、意态优雅作为审美的最高境界。牡丹之外,他还十分喜爱画草虫、俊鸟小品,线立形,笔挺劲,意旷达,心渺远,草茎上的矛头蚂蚱、芦苇花中的方头蚂蚱、小树枝上的晨曦小鸟、老树树皮上的爬行鸣蝉、水中扎猛嬉戏的二三雁鹅,都栩栩如生地活在他的笔下。

绘画的形式是由人的个性精神气质决定的,也只有属于自己语言方式,作品中才有自己的精神气质。一林先生是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滋养中开始研习花鸟绘画的,他选择了具象的画法,因为他喜欢自然的真实,钟爱牡丹的艳丽,荷塘的绚烂,鸟虫的娇小玲珑,还喜欢孔雀开屏、鸳鸯戏水、燕子呢喃……

一林先生以自然之下的“真实”,加上墨色的浸淫交融,在花鸟无言的静默里,带着他天性中隐秘的虔诚与向往,一幅幅地向人们展示本色的至真、至美。蜻蜓薄翼之轻纱、鸟喙之上的小鼻孔、蜜蜂通身的细绒毛、叶片翻折带虫眼儿,也细致地呈现在他的小品画中,此时,他笔下的万物——既熠熠闪光,又有清风幽径之妙。一林:阅尽繁华见纯真

一林先生性格笃定,为人低调,做事不张扬。他钟情于果蔬、草虫很久很久了,柿子、荔枝、石榴和葡萄那种姹紫嫣红,甚至已经流入了他的血液。每逢春夏时节,无论身在家乡还是外地,他都o要细细观察各种植物。与各种植物如醉如痴长时间对视,一林把它们的万种风情——感光在自己心灵的底版上。

一林先生画的蟾蜍,“妙得生意,幽默自足,不失润泽”;他的俊鸟,创造了叠色渍染法,落墨纤细,薄施丹彩,用笔清秀,意趣生动;他的蚂蚱、蜻蜓、蝉与草色相融,作品笔墨洗练,逸趣流淌,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他的蜜蜂和蝴蝶润秀清雅,动感非常,素有“齐派”之味。近代绘画大师齐白石画的草虫画,用笔独到,寥寥数笔,却生机盎然,一林反复学习,深得其法。

一林先生是一位年富力强、才情迸发的职业画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希望他的蟾蜍图——试将妙笔赋禅意,连同知音心弦;花鸟草虫画——笔意精妙,鲜活灵动入味。事实上,郑树全正在不断注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熔铸内心,因感悟而生发,因挚爱而情动,他的一幅幅花鸟画古趣盎然、生气逸发、设色丰富、细腻有神,日益受到了众多藏家的喜爱和追捧。

一林:阅尽繁华见纯真山水醉光,绘工人物清唱

一林不断观照和探索中国画艺术的形式美感,对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与内涵文化结合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他一贯坚持写意而不变异、写实而不死板的创作立场。他强调细节美的全息性,坚定地把细节美的耐人寻味特性放在首要位置。

一林喜欢以具象和半抽象的形态来描述自己心仪的山水醉光,形成独特的光晕意境山水特色,从而展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画家的心灵感受,构图新颖别致,令人耳目一新。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林善于将自我融入自然,在汲取天地之精华中颐养身心,使自然万物与心灵共融共生。

实际上,绘画的体验与感悟往往是在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之上形成的,有了各种各样体验与感悟,画家笔下的灵性才一天天丰厚起来,其个性体现也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升华的。一林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与体悟中,发现自己对清新山水和名人故事有着一种独特的偏好。他的脑海中时时幻化出变形的山石、水流、庭台及人物的镜像,开始只是心象,渐渐就开始动手,他的笔下出现了神奇的美丽图像,这种图像自然界没有但又酷似自然,让人从中获得一种宁神静气的良好状态。一林:阅尽繁华见纯真

对于这种绘画状态,一林先生的解释是:“这是我心乡的种种流露和呈现,它来得自然、妥贴,在图上安闲、平静,这是我精神理想的物化、梦幻、遐想和浪漫的情思。这个时候,我的画笔灵感飞扬,自己仿佛有了神力一般,一系列的绘画语言符号翩然而至,它们纷纷在我的画作上驻足下来。”

一林的山水画具有卓尔不凡的情致,静中有动,浅处见深,山与水的呼吸、日与光的铺染,都是为在混沌里放出深韵和光明。浏览他的山水画,会有一股股淳厚、宁静的遐思充溢胸间。在具体的创作中,一林重视将精神境界注入到视觉效果之内,在整个淡色块面里呈现颜色的微妙变化,使得色块表现有一种高深莫测之感。一林:阅尽繁华见纯真

一林是一位运用点和线的高手,其绘画作品中的点和线极富写意性和装饰性,既飞动飘逸又能适时停顿、转向,运用交织的点和线来增强画面的动感和空间感。静静地看一林的绘画,犹如走入一首唐诗、一阙宋词,那是一种阅尽繁华见纯真的意境,小而精致的运笔,简约洗练的线条,零散间蕴含着大气候,辽阔处遇见小惊喜,令人叫绝。

相比而言,一林的工笔人物画设色精美,感人传神,运用肖像的细致描绘——生动贴切地表现出古代智者、现代名人和孩童的意态、思想和情感,既工细又简约,传达出人物的性情之美,做到了现代中存古雅,气韵弥散致远。一林的工笔人物画工写兼备,深具细绘特色和传神意态,其中眉眼褶皱与动作表情乃至老年斑、蓬松胡须的情态,构成了迷人的魅力。一林:阅尽繁华见纯真

在长达十几年的绘画实践中,一林先生有过困惑,有过深思,有过停滞,有过顿悟,经过无数次尝试,他仔细研究,深深悟得山水画和人物画的艺术真谛。一林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我挚爱山水情韵,也喜爱人物风采,我笃信自然情境下的各种真实,从不追求风情过度变异,因为大自然那种不造作和朴素无饰的美——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我希望带着我对美丽的虔诚与向往以及有关真善美的灵魂认知,向观众展示我的心灵乐章。”

(作者系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北京《绝妙小小说》执行主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