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图、洛书和八卦的精蕴是预测季节(冯时)

 负鹏载舟 2017-03-22

河图、洛书和八卦的精蕴是预测季节(冯时)

虽然在几千年的民间或官方的注释和演化,但是我们还是能够在《易》中看到,观象授时俯察地理思想内容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说:

乾,元亨利贞。元亨利贞,即《论语》里孔子说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恰是此义。是春夏秋冬不曰‘春夏秋冬’而曰‘元亨利贞’,因为若曰‘春夏秋冬’就把‘天行健’的特点说死了,而‘元亨利贞’四个字是灵活的,可以因时制宜地适应一切具有乾健意义的人、事、物。

冯时先生说由于孔子好《》以及它与儒学的牵涉,却使《》在逐渐强化了它的哲学倾向的同时,竟淡化了其原始的术数本质。随着考古学所带来的一系列发现,易卦被掩盖的真义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自宋代以来在商周青铜器上发现的一种特殊符号,实际就是最原始的“数字卦”(张政烺)。积累现有的考古资料,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刻画到商周时期的甲骨、青铜器和陶器,乃至战国简牍,类似的数字卦已愈百例。这些证据足以证明,古代易卦一直是以十进数位的这六个数字表示的,早期甚至还用曹定云)。事实证明,易卦不仅从原理上讲是本之筮数,而且就连书写形式也与古代数字无异。尽管有迹象表明阴阳爻与数字爻的发展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是相伴而行的,但以数字布卦、写卦则占绝对主导的地位。《汉书·律历志上》:“自伏戏画八卦,由数起。”师古注:“万物之数,因八卦而起也。”俱明画卦实乃布数之为。

 

 

河图、洛书和八卦的精蕴是预测季节(冯时)

展注:这幅图,很形象的描绘了天之阴阳、地之阴阳的亲密配合关系,也直观地体现了所有的“式盘”基本原理。彝文文献所载河图与后天八卦配图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这些数字符号所代表的归原始的意义就是方位节气,布就是对某区域的方位节气测算,或者是对某区域的方位节气变化关系特点的描述,具有天地阴阳术数“不以数推,以象之谓”的特点,也称因地制宜由于不同地区生活都有不同的气候特征,风寒暑湿燥火的阴阳特点也有相应的不同,因地制宜是中医学生学习地之阴阳术数的最终目的。例如,中国南方地区湿气盛,辛温除湿是方法,辣椒是必须食物,四川盆地用麻辣、桂林用咸辣、南宁用酸辣,各有特点,必须掌握。

冯时先生说含山玉版的关系非常密切,这种关系甚至表现为后世式盘对于含山玉版的一种直接的承袭现象。古代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太一式六壬式遁甲式,另外还有九宫雷公。各的演方法虽然不同,但布特点却主要表现为两个系统,一系以北斗为主,另一系则以九宫为主。考察宋代以前的古情况,除九宫式雷公式的材料较少而不便比较外,其他诸都保留了一些实物。

六壬式采用五行、十干、四维布天盘北斗而不用九宫

遁甲式共分三重,据北宋《景佑遁甲符应经》卷上云:昔黄帝受龙马之法,命风后演之而为遁甲。造式三重,法象三才,上层象天布九星,中层象人开八门,下层象地布八卦,以镇八方。随冬夏二至,立阴阳二遁,一顺一逆,以布三奇六仪也。遁甲式地盘八卦代表九宫人盘八门天盘九星三奇六仪九神

太一式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七:奇门,古人谓之遁甲。即易八卦方位,加以中央,与《乾凿度》太一下行九宫之法相合。太一式遁甲式虽同用九宫,但图不同。太一式九宫十六神为推算依据,并配以十二支四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太一九宫式盘可以说是目前所见此类式盘的最早代表。

太一六壬二式都由天地两盘组成遁甲式则由天地人三盘组成,式盘的中心为圆形的天盘天盘之下为方形的地盘,象征天圆地方。将含山玉版图像与上三比较,彼此诸多联系是显易见的,太一式玉版的关系最为密切。含山玉版中布九宫,它的性质无疑就是古代的式盘含山玉版中央布刻双圆象天,外廓方形象地,侧呈拱形以象天弯,只是天盘地盘尚未分离,表现出了比较原始的形式。

 

 

玉版图像分内外四重

中心刻绘洛书八角图形,这是玉版图像的核心所在,其外的三周图像都是为这一主题布设的。洛书八角图形从形式上看,正指东、西、南、北四方,既具四方五位的模式,又隐含着八方九宫的内蕴。

第二层图像是于中央的洛书八角之外绘出两个同心圆,两圆之间按中央八角所限定的方向均匀地划分为八区,八区的方向是四正四维,每区之中刻绘一枚矢状标,分别指向八方,在说明八方的同时,分居八方的八区已与居于内层中央的中区组成了一个新九宫。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八区可视为八宫,中央小圆之内的中区可视为中宫。

第三层图像于大圆八区之外的四维处又刻有四枚矢状标,分别指向玉版四角,特别强调了四维的意义。四方之所以能演变成八方,是在二绳的基础上增加了四维。

第四层:两条矩边各钻有5个圆孔,一长边钻有9个圆孔,另一长边钻有4个圆孔。

据玉版图像分析,内层中央的八角图同时也是一幅四方图,以这个四方图变为第二层的八方图,必须配置四维,这也就是《史记·龟策列传》所讲的“四维已定,八卦相望”。古人从玉版中心的四方五位图出发,进而确定四维,终成完整的八方九宫体系。可以说,玉版的三层图像兼顾了所有的方位概念。遁甲式地盘人盘分列八卦八门六壬式地盘分列八卦四门玉版八方外四维处的四枚矢状标应示四门形状却与其内指向八方的标形一致,证明其寓意相同。阜阳西汉太一式盘天盘布列九宫地盘四周列八节以应八方,而含山玉版于中央布列洛书九宫,其外刻绘八枚矢状标指向八方,寓意也在表示八节,二者如出一辙。

四维八卦六壬式内为四维定局,是六壬式的主要内容。四维之义旨在对应中央五位,玉版四隅既列四维,所以中央的九宫图也必然同时含有五位的性质。六朝铜制六壬式盘于中央天盘分列八干,以象四方之位,外列四门以应中央戊己,与含山玉版布图一脉相承。扬雄《太玄·太玄数》云:

三八为木,为东方;四九为金,为西方;二七为火,为南方;一六为水,为北方;五五为土,为中央,为四维。

讲的就是洛书四方五位图五行配属。五位分配十干,出入于四门。含山玉版中央布列五位九宫图,五位的中位配属戊己,必须出入于四维四门,所以于四隅布列四维,对应中央五位,具有四门的性质,其意甚合。

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北斗位居天极中央,并且围绕天极做周日和周年旋转,因而成为“示民时早晚”的极星北辰,具有建时的作用,充当了当时的太一。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太一为北辰神名,北辰就是天极极星

西水坡遗址“三辰图”所列即为大火参伐北斗《易纬乾凿度》郑玄《注》:

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石氏星经》曰:‘天一,太一,主气之神’。

汉代六壬式盘天盘不列太一九宫,反列北斗,明显加强了北斗太一的联系。

黄宗羲《易学象数论·卷六》论太一引唐王希明曰:

一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随天经行,以斗抑扬,故能驭四方。

阜阳西汉太一式天盘九宫图的中央,在本该书写北辰太一的位置上却并未见太一,而偏偏写上了“招摇”。

《灵枢》载“合八风虚实邪正图”

冬至,,叶蛰;立春,,天留;春分,,仓门;立夏,,阴洛;夏至,,上天;立秋,,玄委;秋分,,仓果;立冬,,新洛;招摇中央

即以八卦八节分配九宫八方,中央布列招摇,与阜阳太一式盘布图完全一致。

《淮南子·时则训》:

孟春之月,招摇指寅。高诱《注》:招摇,斗建。

招摇乃是北斗准确地说,是北斗的第七星摇光因此,天盘北斗六壬式事实上与太一式具有共同的来源。

含山玉版虽布九宫,却未列太一,尽管玉版四周刻有太一行九宫的布数。但是,玉版出土时原本夹放在玉龟中间,玉龟与玉版就是一套完整的仪具。嵌夹玉版的玉龟背甲圆形弧拱,可以理解为天盖的象征。然而在这个象征性的天盖之上,背甲上部中央位置钻有四个圆孔,它的形象很像是由斗魁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组成的图像。这一种所谓的倒梯斗形的形象正是斗魁四星的象征。

在中国天文学的早期发展阶段,由于北斗曾经作为极星和天神太一从而使得古人将九宫与太一极星北斗始终固守为一个整体。不仅如此,含山凌家滩出土的另一件九宫与猪首北斗合璧的雕刻也再次印证了这种推论。

《史记·天官书》:

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东北也。裴胭《集解》引孟康曰:《传》曰:‘斗第一星法于日,主齐也。’魁,斗之首;首,阳也,又其用在明阳与明德,在东方,故主东北齐分。

由于玉龟背甲布列太一北斗,而玉龟腹甲也钻有一孔,并且恰好处于与背甲的北斗斗魁相对应的位置之上,因此可以考虑为当年极星天枢的象征,它本应在演式时与玉版配合使用,用以定建八方,行运九宫。明白了这一点,也就知道为什么北方玄武玄龟的形象是北斗蛇玉龟组成的四不象动物。

古人根据北斗斗杓斗魁的不同指向确定分至启闭八节的时间,四方风气应分至四气,八方风气应分至启闭八节玉版中央绘刻的双圆无疑就是后世盘上天盘的原始形式,圆形象天,且双圆之内绘刻八枚矢状标分指八方,以应八节。原始的天盘绘成双圆,显然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玉璧的形象。玉璧为礼天之器,双圆象天,上布云气纹,表明天乃由“气”所构成,况且有些玉璧在象征的云气上端还雕有天盖。玉璧的这一象征意义甚至可以使含山玉版图像中的矢状标的形像找到来源,因为在汉代各种遗物的图像中,经常看到由云气之形形成的类似于矢状的图形。

四正四维便成八方八节之气本是来自于八方之风,八方八节八卦之神所居,构成八方之宫,加之太一北斗所居之中央紫宫,形成九宫北斗运于紫微中宫而指建八节,所以太一既是天神,也是主气之神。八卦与八方以及分至启闭八节始终是相互配合的,八卦八节则是不同季节来自八方的不同之气,配冬至,属北方;配立春,属东北维;配春分,属东方;配立夏,属东南维;配夏至,属南方;配立秋,属西南维;配秋分,属西方;配立冬,属西北维;最后以太一北斗居中方,形成八卦配属九宫中的八方,以主八节的局面。太一北斗既是北辰天神,又是主气之神,它的居所就是太一宫,也就是九宫中的中宫,天文学上则相当于天上的紫宫太一经常依一定次序行移于八卦之间,也就是九宫中的八方之宫,指定八方,建定八节,这便是太一下行九宫的道理,事实上它来源于一种最古老的建授时的传统。

九宫太一北斗行游的宫殿,其法于代文献中尚有存留。

《易纬乾凿度》云:

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

郑玄《注》云:

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常行于八卦日辰之间。曰天一,或曰太一,出入所进,息于紫宫之内外,其星因以为名焉。故《星经》曰:天一太一,主气之神。行扰待也。四正四维,以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宫。…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央。中央者,北神之所居,故因谓之九宫。天数大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九宫宫始。…自此而从于宫,…又自此而从宫,…一又自此而从。…所行者半矣,还息于中央之宫。既又自此而从宫,…自此而从宫,…又自此从于宫,…又自此从于宫。…行则周类,上遊息于太一天一之宫而反于紫宫。行从宫始,终于宫。

 

 

古人运式时地盘不动,只转天盘使之与地盘上的方位时辰相配,而天盘的旋移方法则完全仿效太一九宫的次序。展注:即古人观天象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各方位不动,而天上的星象围绕地面进行圆周“视运动”天盘转动后,式盘的整体局势就发生了变化,象征地盘所处这一区域的方位节气,将可能跟随天盘的转动方向而按每年的常态产生变化,将天盘方位天象的实际方位相对比,就可以做出相应的预测。

含山玉版虽天、地盘尚未分离,但太一神却是独立的。太一九宫中到底怎样循行呢?传统的做法是从宫(1)开始,自此而入宫(2),又自此而入宫(3),又自此人宫(4所行过半以后,还息于中央之宫(5);然后又自中宫入宫(6),又自此而入宫(7),又自此而人宫(8),又自此而入宫(9行完一周以后,还息于回到紫宫(5

这就是郑玄所说的“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央,中央者,北神之所居,故因谓之九宫”。太一下行九宫乃象八节风气之消长,而其“每四乃还于中央”的运行之法,又显然是一种原始进位制的体现。这些文字直接涉及了对玉版周缘布数原理的解释。玉版图像的最外层布列了四组特殊的数字,这些数字都是以钻孔的形式表现的,下缘为4,上缘为9,左右两缘为5。这个图式如以下方正位起算,无论采用左旋还是右旋的方法释读,结果都是4595。含山玉版的这四重图像的含义其实并不神秘,我们在后世的式盘上找到了它的痕迹。太一九宫的规律是“每四乃还于中央”,也就是太一一宫依次循行四宫以后,下一步便会回归到中央五,从五开始再依次行移九宫,又重新还回到中央五前一步的序数是一、二、三、四、五;后一步的序数是六、七、八、九、五。这两步之后都要还于中央五,这就是玉版周缘布数4595次序的由来。

现在我们可以准确地说,洛书的本质乃是最原始的图。

含山玉版图像兼涉太一六壬遁甲的内容,既富八方九宫系统,配合八节八卦,又备四方五位系统,配合四门,且列太一九宫之法,显然这是太一六壬之类尚未分立之前古式盘的一种原始形式。

《史记·日者列传》:

今夫卜者,必法天地,象四时,顺于仁义,分策定卦,旋式正棋。然后言天地之利害,事之成败。

通晓天地必须首先法象天地,看来运式是古人通晓天地、预知祸福成败的一项重要工作。天纲何以要旋而地不旋,这正是太一循行的道理。西汉太一式盘于九官之外以八方应对八节,且有忧、病、喜、谬、显、死、盗争、患等不同的占辞。因此应具有时占的功能。有关的内容还见于《灵枢·九宫八风》章,后者则是以八节来自于不同方向的风气以及不同风气的待点作为占测的手段。这些内容在含山玉版上己经具备,至少我们可以从它们相同的形式上体味出某些相同的内涵。

含山玉版中布洛书九宫,根据太一九宫的原则,太一日行一宫,每行九日完成一个周期,经过五个周期共计45日,恰合八节的周期,八个周期便是一年,这个意义通过九宫之外布列的八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在我们真正了解了事实的真象之后,便会发现,的精蕴其实只是一些极为朴素的思想,而并不像后人附会演义的那样神秘莫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