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井蛙谈石录

 彩虹船 2017-03-22
继续得瑟。各位看官!先给大家行个礼!!!
       先把字搞得大一点。然后海阔天空信马由缰!!依然是以善良为出发点,以快乐为根本!老潘认为咱们大家因石而缘,得以在此相见,也是个难得的缘分。无需苦大仇深无需愁眉苦脸也无需小心翼翼,畅所欲言,感兴趣您可以参加讨论,可以敲击键盘给我指点一二,(响应号召者待我成为什么什么大师之时,咱给您刻一块石头。当然不会收您全款,至少打个9.9折。再不然给您来个签名,当然是免费的,咱们是朋友对不对?)或者起个哄也没什么。关键是【快乐】!否则这冰天雪地的,干嘛不好,偏要跑到这里来玩石头?看到这里您乐一乐,咱们一起来一段韩国的【钢难斯吧】。
       老潘玩石头无师无友,只是因为可以享受到那种难以言表的快乐,才一步一步直到今天,遇到问题多数自己琢磨,许多想法看起来旁门左道,也有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盖因正是因为无师无友,才没有任何条条框框,才可以海阔天空胡作非为。
       我想请问大家是怎么保养您的石头的?方法和谁学的?为什么关于寿山石的保养大家众口一辞?每本书关于石头保养方法写的如同同卵双胞胎?如此重要的保养方法来自于何人?是如何逐渐完善流传?寺坪田是寿山石的一个传奇,来自于当时和尚们使用过的寿山石制品,后来寺庙失火,荒废在废墟之中,大致来源于此。由此可以推理,当时和尚们取石造器绝不是大规模有组织的活动,多数应该取之于山岗表面或者近地处,应该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田坑与水坑,以此推论,应该归于高山系的石头,几百年了先是失火再是掩埋然后雨水浸渍,历经多少寒暑,有谁去给这些石头上油保养?为什么如此严苛的环境之下,那些和尚们的遗留物就成为了寺坪田?

几乎每本书上关于寿山石保养都有这么两条,一是最好的油养是放在人的鼻翼两侧磨蹭磨蹭,久之可以使石雕作品产生包浆,再也不会开裂老化。二是只能使用白茶油保养,不可使用花生油、动物油脂之类,那样会使石质变黄。这两条也是自相矛盾的!但是这两条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保养方法,脸部油脂保养可以在石头表面产生一层极薄的膜,甚至可以封闭石头表面的毛细孔,隔绝氧化。长此以往应该可以形成包浆,但是必定会使石头颜色发生变化。其二使用带有颜色的油脂确实会使石头改变颜色,如果石头有裂纹,则裂纹处会产生更加深沉一点的颜色。
    大家也可以检视一下自己所使用的保养油是什么,是严格按照教科书还是随便在市场上买的发油和石蜡之类的油品,您的石头经过如此保养以后有什么变化?
        通过以上问题,请大家不必立即回答,可不可以随着我的问题静静的想一想。
        我们再来一起思考,【石头】是什么?大地的基础,大山之精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绝大部分是由石质组成,因为构成成分不同,石头便有了不同的硬度和不同的晶体结构也有了不同的名称。寿山石再不济也是石头吧?千年古寺之中那默默站立的泥塑木雕的佛像,其本体就是泥巴和草的结合体,为什么千年无恙?有句成语【以卵击石】,在大家的眼中卵是脆弱的,石是坚韧恒久的。石头也是会分化瓦解的,我们脚下的土壤就是分化以后的石头,但是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且不知道要多么漫长。还有快速分化的办法,古人采石曾经用过先架火烧,然后冷水激的办法,让石头在环境温度急剧变化之下产生裂纹。现代人还采用强酸、强碱腐蚀来处理石材。

我采用过最胡作非为的试验方法来测试寿山石的石质强度。首先选择各个石种的石材切锯成型,粗抛光,剔除已经有裂纹的,或者一些石材虽有裂纹,做好记号,干放一段时间。微波炉加热、水煮、火烤、醋泡、冷冻,模拟最极端的自然环境。(想到这里想起来前面一个兄弟在回复里写道:非常之人必行非常之事。忍不住莞尔一笑,知音啊知音!!!)虽然方法有点无厘头,我可以在此正告大家我的实验结果:大部分寿山石可以经受严酷的环境条件变化而安然无恙。经不住敌人严刑拷打的同志有月尾绿、汶洋。玛瑙出现内部白斑。有一块松柏岭同志------碎了!这样的无厘头实验虽然没有绝对,因为每个石种参与只是一到两位同志,不能以个体代表全部石种。
        综上所述我得出一个大胆而独特的推论:现在大家遵从的寿山石保养原则确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本来可以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晖的石头绝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脆弱!!!
        那么为什么常常有石友在网络上吐槽,花了多少多少银子买了多么多么好的一块寿山石,又如何如何的精心呵护,结果某一天---------因为--------挂了!如果您有这样的经历,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您,一块寿山石在精心呵护的情况下-----挂了,就是石头到您的手中之前已经这样了!只是您没有发现而已,无需自责。
        为什么常常看见有人卖石头之时骄傲的宣称------此石细结无需油养?我都可以通过这8个大字看见他那一脸的得意!那么请让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敢宣称这8个大字的石头会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
        由此可见关于寿山石油养其中多有商业元素。【在此申明:对于商家美化商品之举毫无贬低之意。】我若是卖石头我也会把它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对于商品的尊重也是可以理解为对于客户的尊重。只是多一点诚信多一点善良,完美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石头有瑕疵,正常不过,说清道明就好,这样反而可以赢得客户尊重。此帖为技术讨论帖,不深入探讨这个商业话题了。
    重点是自己收藏的石头保养和商业石头保养应该有着本质区别!!!
    下面谈一谈我自己关于石头的保养方法,完全出自于旁门左道,希望可以给大家一点启发,让您在传统的保养方法之外,看一看新鲜事物。


我在家里玩石头,有两个专用区域-----阳台和卫生间。雕刻在阳台,锯章制坯在卫生间。阳台是使用最多的地方,春秋两季还好,严寒酷暑之时不妙。因为没有空调,阳台之上既无专用电路,也无空调外机的安身之处,所以夏天打开书房的空调,然后用电风扇把冷气吹进阳台。冬天在工作台之上安装一个两灯浴霸,即可照明又可取暖。白天工作之时蛮好的,夜晚去书房或者卧室以后,外面啥温度里面差不多。所以自己起了一个斋名【冬凉夏暖斋】。
       家处在江淮之间,四季分明。对于石头保养也没有刻意的保持什么恒温恒湿,顺其自然,基本上没有石头因此产生什么不适。经过这么长时间考验,可以说绝大部分寿山石在自然环境之下可以经得起考验。
       每次原石入手,立即扯掉塑料密封袋,扔在那里自然脱油。每次都是油汁淋漓,且不说卖家使用什么油品,我估计原石入手之前必定经过水洗油浸,那不是保养石头的最佳选择,所以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脱油脱水,才能看清楚原石的本来面目。
       过了一段时间,本来流光溢彩的石头都变得灰头土脸了,毛病也都清晰可见,看一看是否可以按照买之前通过图片想好的用处,根据具体情况再做打算。实在不行的------鸡肋了,垃圾桶伺候!!!
       可以用的,按部就班,或者放进一个可以密封的塑料收纳箱【注意依然干放,继续考验】有的直接带入卫生间,刀砍斧锯,炮制一番。【成型之后同样脱油干放,注意无需密封】这样的步骤可以更加清晰明了的看清楚石坯是否因为制坯过程之中,石材内部应力改变而产生裂纹。经过如此考验的石材可以使用8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石质细结,无需油养。原石不可能每块均达到如此程度,还有一些石材入手之前已经有裂格(后面会找机会谈一谈石材裂格的处理,什么样的裂格可以容忍)
制坯之时须做好标记,尽量在成型12个小时之内多次观察,有的石材水痕刚刚干,就开始在本来无裂之处出现裂纹,多数是应力性裂纹,有继续发展的可能,如果不断发展,这块石头多数废了。有的裂纹原来咋样还是咋样,那么可以判断为石材原生性裂纹,相对而言这样的裂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以在雕刻师手中化于无形。
刚刚开始玩石头之时,极怕成型的素章产生裂纹,打磨成型以后立即上油,立即用保鲜袋密封,每次拿出来看的时候,总是油光锃亮,明艳如新。这只是自欺欺人而已,因为油养可以使油浸入裂纹,改变光线折射率,掩盖裂纹,但是并不是弥合裂纹。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该有的裂依然存在,并不会因为您立即油养而改变什么。
    自己的石头还怕自己知道它的缺陷是不是很可笑?
    因为我是为自己充实快乐而玩石头,大部分成型的石头还是由自己来雕刻,当开始上手以后再发现裂纹,原来的设计思路一定会受到影响,如果费心劳神的搞了许久而石头挂了岂不自讨没趣?
    所以只要经过考验的石材才可以放心的投入精力和时间。

2012-12-29 23:54 上传
下载附件 (163.65 KB)




    上两张图片说明问题,前面一张是我最近做的牌子坯,做好以后一直就直接干放在工作台上,上面一排分别是结晶大山、带黄巧的老善伯、高山冻、芙蓉、白杜陵、鲎箕、芙蓉、高山晶、黄焓红、花坑、红黄大山,前面是三色汶洋、结晶汶洋、杜陵对牌子(同石所出,流水纹可以相对)、峨眉、瓷白芙蓉、月尾紫。最右边那块经不住考验的是芙蓉,成型的时候就已经有裂了,至今依然那样,没有继续开裂。
       第二张图片是几位不那么坚强的同志,一块黑白相间的玛瑙、夹馅太极、白色带牛角冻也是太极、牌子是月尾绿、粘岩杜陵。根本还没有来得及严刑拷打,粗磨了一下,裂纹全部出来了,两块太极还可以看出被油长期浸泡的印记。买的时候基本可以从图片之中判断出有裂,因为契合了我构思作品,所以买回来了,现在干放在哪里,没兴趣动刀了。
    所以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您,寿山石不会因为干放而粉身碎骨或者百病丛生。病根多数都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
如此说来原石入手以后就无需保养了吗?非也!
       前面所说总结而言,原石入手打坯成型直至雕刻无需刻意保养。
    这个阶段正如孩子上学的启蒙过程一样,常常看见冰天雪地或者骄阳酷暑之中孩子背着硕大的书包行走在上学的路上,想起自己以前也有过如此艰苦求学的经历,对于孩子而言,求学是人生之中最初的磨练。从来没有听说有家长因为疼爱孩子而不让孩子去经历这个过程。石头也是如此,过分的小心翼翼细心呵护有时候就是自欺欺人!
       让石材经过严格考验,一是为己。二是为人!!!纵观历史没有任何一个收藏家可以使藏品流传不散,收藏大家藏品在后代手中发扬光大的也是凤毛麟角。纵然封建社会皇权统治时期,皇帝贵为天子,他们的玩物最后的结果也是风流云散。但是一个负责任的收藏家经手过的藏品,会成为后世传承的依据。因为一个诚信而眼光敏锐精准的收藏家可以历经千年依然具有公信力!我是寿山石玩家非寿山石收藏家,但是不妨碍我对自己的藏品严格要求。
       寿山石莫氏硬度在2.5左右,这一左一右对于保养的要求天差地别。原理在于石头的硬度取决于结构的紧密程度,硬度越高密度就越大,密度越大石头毛细孔就越小。简而言之硬度大的石材保养难度就低,直至无需油养,硬度低则偶需油养。过去有人把高山说称之为【财主石】,就是需要长期油养的。但也需要区别对待,高山玛瑙是其中之一,干放不久就会灰头土脸,且极易出现棉絮状白色斑块,油养则泯。应该经常薄油养护,不可浸泡,浸泡则易产生深浅不同的油斑。还有就是高山朱砂,石性燥,也是薄油养护为佳。且朱砂吃油以后明显变得明艳动人!可能因为这两种石材莫氏硬度比较低的原因吧!好像其他品种的高山都没有这两种石材娇气,这两种石材如此娇气但是又让人欲罢不能,是因为色彩艳丽极具观赏性,所以人们宁愿把他们当成【财主】保养吧!
       张俊勋先生在民国期间出版过一本比较系统的研究寿山石的专业书籍《寿山石考》,用文言文写就,后来经过熊寥编译成白话文在T*再版。其中说道:选石在于“才”与“色”,蓄石在于“玩”与“养”。
       可见养护也是玩石头的基本功之一。
 寿山石成品养护是必须的,也是非常简单的。敢于如此定论,也是建立在许多次试验的基础之上,并非凭空想象。但是我玩石头的时间不长,所以我的实验周期也不长【基本上经历了春夏秋冬一个年度周期,应该具有了一定的参考意义】,不敢保证我的经验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玩石头以来,最反感的就是有的自以为是的高手,有意或者无意之中故弄玄虚,无端的神秘化寿山石知识。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这种现象,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有利益因素,二是不懂装懂以神秘化来掩盖自己。两者皆违背老潘所提倡的【善良玩石】宗旨,我的办法;商家我从此过门不入,玩家从此形同陌路。我把玩石当成一种修行,所谓修行最注重的是自我修养的提高,外力是一种帮助,缺乏平等真诚的交流,没有任何意义。
    我在网络上认识的大部分卖家都是极好的玩石之人,我后期许多好石头都是我列出需要的石材单子,委托他们帮我准备。当然应该有合适的利润给卖家!!!一个外地石友,就是到了福州,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时间和购石渠道,当然前提是互惠互利,各得其所。
    相信我,您绝不会因为坚持这样的原则而错过什么终生遗憾!
    扯远了!跑题了!
    一直觉得美石如meinv,看一看当今社会,那个meinv出门之前不捣鼓一番?一是提高自信二是对人尊重。美石和meinv同样需要保养,虽然她们老化的速度明显不同。
    前面说明了石头老化分化的前提条件是岁月、温湿度急剧变化、酸碱度变化。因此可以得出推论,刻意地避免这三个条件就可以使她们传家传世!
    好好的玩石头被人搞得那么矫情,没意思!不快乐!明明是胎里坏,油干石枯之后,本已欲哭无泪,还有人指责您不会玩石头,或者告诉您因为地域、气候等等原因。可笑吧?可是谁没有遇到过?
    这样您耐心看到这里,绝大多数的寿山石成品,只要薄油养护。目前市面上养护用油白茶油、发油、石蜡、宝宝油,其中的化学构成我不是很清楚,长久使用会带来什么后果,不晓得!!!
    所谓薄油养护就是使用一块纯棉干净的布,沾上保养油隔一段时间擦一擦。长期不把玩的一定要注意密封【我的具体办法是素章料用薄油以后裹上保鲜膜,放入密封箱。超市里就可以买到,容量不同,大小各异。雕刻好的成品,经过干放期以后,薄油,包裹保鲜膜,放入陶瓷缸。是带盖子的那种,并不很密封,但是可以保持缸内温度变化缓慢一点,夏天拿出石头可以明显感觉到凉意。】
    关于保养就写这么多了!欢迎大家交流!【喜欢这个帖子的可以任意转载,但必须注明出处。说不定在那遥远的时候,老潘会写一本关于玩石头的书,不想自己的原创被人误认为抄袭!谢谢每一个坚持看到这里的朋友!2012.12.31.】
   忘了说个人认为,鼻翼磨蹭是个好的养护办法。【少量的人体油脂可以密封寿山石毛细孔。现在许多书都会提到(包浆),其根本原理就是无数次的盘玩,加上岁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