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书画雅苑 2017-03-22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仇传澄 1968年出生,山东淄博人。1991年毕业于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2001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专业,2006年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2008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造型艺术创作班,2011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工笔画学会理事,盘锦市工笔画学会副会长,盘锦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淄博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淄博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淄博市淄川区美术家协会主席,国家二级美术师,辽河画院专业画家。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借取曹溪一水滴 兑入砚池万山明

— 仇传澄山水画文化内蕴述评

傅京生

传澄先生的作品,图式语言无不是经过了理性的灼烤,即他的每一幅画之中的每一处笔墨,都是有理性支撑的,但是,一旦他把笔运翰、图写云烟,却又全然是满腔热情而感性直观的。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他的画,笔笔似乎都是在他的热血滋养、浇灌下,显出了盎然生机的。所以,可以说,他的作品中的技术,是“化”在传统语境之中的。《乱山新雨图》,有整中乱,乱中整之美,章法如满天的繁星,聚散、开合、虚实,璀璨、闪烁,但有条不紊,纷披中,欣赏者能够真切感受到,画面中所蕴含的“吞吐宇宙之气”,被他表达、抒发得淋漓尽致。故可说此作,真是令人观之遐想联翩。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于是,只有在如上的意义上,我们再看传澄先生的画,就会发现他的画,虽然借助了“学院写实”来完成他的画面,但他的画,仍是在“画气不画形”的思想指导下画成的。这就是说,传澄先生作画,实际上绝不是不要形,而是把气当作造物的本体,把画面当成一个太虚的空间,让他的画笔在这个太虚的空间中由“一画之始”开始,笔笔生发,最后,形成意韵万千的自然。所以,即仅仅是画面中的一丛杂树、一片草皮,或是天上的一抹彩霞,乃至大山旁的一块顽石,他都能通过他的笔墨,使我们进入生气勃发的文化的春天的境界。这就就是传澄先生“画气不画形”的高妙。他把握“画气不画形”,把握得极为准确,画得极为生动。所以,看传澄先生的画,也是对我们的一种智性的教育,他把蕴含在中国文化中的玄奥的“气学说”中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借助“学院写实”,形象化地传递给了我们,使我们立即就通过他的画面,理解高深玄妙的中国文化的本真精神。 一言以蔽之,传澄先生是“搜尽了”千山万岭,而以他的高超的画艺,让我们感到了中国文化的春天的气息——对于他的画面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我们应该作如是观。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传澄先生的画,是真性情的画,这并不容易。他刚进入40 岁,在不惑之年,自己的性情不再受到他人的迷惑,这是值得庆贺的。《论语·先进》载,“夫子喟然感叹曾皙的‘春日’之说”,朱熹注:“(皙)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这里的“舍己为人”,并不是舍弃自己利益去帮助别人的意思,而指的是儒家所说的“知性而立”之后的“胸次悠然”之说(“胸次悠然”就是“不惑”)。就传统绘画理而言,这个意思的价值指向的是,画家只有首先出入于有我、无我两种境界之后,做到“无假我”,才能够画出真性情的画。在这个意义上,传澄先生的画,无疑已经是“无假我”而具有“真我觉解”属性的变现了。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对画家而言,一个人如果只有真我,那他还只是掌握了纯粹的经验,那么,这就等于他对于绘画是怎么一回子事儿,还没有觉解。因为,他并没有真正认识他的心灵之所攀缘游旅的世界,即他并没有真正认识他的心之所见和心之所游的那个场所,是人文境界。在这个意义上,绘画的境界,其实,就是不同等级的人所“见到”的那个文化的世界。于是,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充分理由说,传澄先生的绘画的“世界”,是道德和艺术合一的终极性的诉求“世界”。他的花鸟、山水,都是依据按天道人伦合一之理进行的创造,都无不是从人格根源上涌现出、转化出来 的。于是,当我们一旦立足这样的语境,欣赏传澄先生的绘画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传澄先生的画作,在本质上是“道”的规定性导引下的心灵真实的视觉再造。这是一种“通天地于一气”的“道”的观念的形象化变现。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显然,传澄先生已经极为到位地在自己的绘画实践中,体会到山水、花鸟画在本质上,是客观事物的规定形通过画家的归纳和整理,而形成的一种秩序的显现——这正是宇宙间的万物的流衍变化,与人的生命是处于一种“沟通”和“共鸣”的状态的显现,所以,归根结底,传澄先生的山水、花鸟画,都已然是人事的“连属事物”的体现。于是,也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他的山水、花鸟画,乃是通过把握宇宙人事中的某种特殊联系之后的一种再造——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把形而上形而下,贯穿了起来,把超越的形上学,点化为了内在的形上学,所以,可以说,传澄先生已经能够像儒家中的人,不管道德上成就有多高,还必须像孟子那样“践形”, 即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理想,在现实的人生世界中完完全全地实现出来。他的作品中的人情味,就是由此得来的。于是,可以说,传澄先生的作品,就是依据充塞于天地间的浩荡的元气,进行的人文主义的创造。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综上所述,传澄先生作品中,无论他的花鸟还是山水,都无不强烈的显现着一种与天地精神自由往来的精神气息。在一般意义上,画家只有知道自己的本性,做到无假我,才能进入这种豁然贯通的大我境界,所以,传澄先生作品中显现出的前述的对“现实人生”的人文关怀,其实,这就是对孟子讲的“本心”的现代应用。以往,人们总以为只有道家、释家才会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而实际上,道、释家的与天地万物同流,是“方外之游”(譬如庄子学说就是方外之游),而儒家同样是崇尚“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的,但这是“方内之游”,在这个意义上,传澄先生作品中显现的“与天地精神自由往来”的精神气息,便因此有了令人热爱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这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境界,也是民族精神的主干,它是中国文化的根。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总之,传澄先生作品,是博大精深、历史久远的齐鲁文化陶染的产物,具有“翕含辟弘”属性,它以内在的超性性,使我们看到他的“新古风”风格的作品,在当前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普世价值。我们不能够只把现代化,当作全球化的一个过程。经济的全球化,更不是所谓文化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单一化。在这个意义上, 传澄先生的画,传达的是经过他活化了的中国文化的精神遗产。这个精神遗产,是自古中国人所必须习得的那个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处世、做人的基本底线。现在,它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没有它,我们没法子和世界文化中的各种思潮平等沟通和对话——这就是仇传澄先生的作品文化意蕴的现实价值与现实意义。

2009年12月23日星期三于北京鼓楼东大街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仇传澄:大美在意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