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死姚崇算计生张说”的故事,张说是当时唐朝的一代文章宗师,他脾气暴躁,生性贪财,嫉妒心强,不仅排挤过姚崇,还挤兑过崔隐甫、宇文融等一干同僚,有时甚至对同僚当面驳斥,人缘比较差。但是,他也是很有才能的,学问渊博,在处理朝政、训练府兵、平定外患等方面做出了很突出的贡献。当然,他能长居宰辅之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跟对了人,或者说站对了队。 他跟的人,就是唐玄宗李隆基。711年,当时是唐睿宗时期,张说进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当时,政局复杂多变,太平公主交结朝臣,干预朝政,图谋废掉太子,很多人依附于他。有一次,有人造谣说太子李隆基要造反,唐睿宗对大臣说:“有术士上言,五天之内将会有急兵入宫,你们要为我做好防备。” 听到皇帝的话,大家都心惊胆战,不知如何回答,宫廷斗争血腥残酷,谁也不愿意卷进去啊!张说此时却站了出来,直言道:“这是有小人想离间东宫与陛下的关系,陛下如果让太子监国,定下君臣名份,小人无机可乘,流言便会平息。”唐睿宗大喜,当日便命李隆基监国。 712年,李隆基继位,太平公主引荐萧至忠、崔湜为宰相,张说被罢去相位,贬为尚书左丞、东都留守。张说知道太平公主等人心怀阴谋,离开长安前往洛阳之际,专门派使者献给玄宗一把佩刀,暗示他要果断行事,铲除祸患。 这种衷心的铁杆,怎么会不得不到皇帝的重用?713年,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后,张说就马上被征拜为中书令,并且封为燕国公。 上次我们讲到张说因为排挤姚崇结果自己遭到排挤,贬到相州,他后来又是怎么回到朝廷的呢?那是因为他发挥了自己最大的特长——写文章。 716年,苏颋担任宰相,张说与苏颋的父亲苏瑰是故交,便撰写了一篇《五君咏》称赞苏瑰,并专门在苏瑰忌日时献给苏颋。苏颋非常感动,向唐玄宗进言,改任张说为荆州长史,后来改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张说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平定了边疆的少数民族叛乱,重得皇帝信任,最终回到朝廷,又担任了中书令。 为了巴结皇帝,他倡议唐玄宗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好大喜功的唐明皇自然十分高兴,欣然同意。张说赶紧忙活起来,亲自担任封禅使,安排封禅时的礼仪程序,还亲自撰写《封禅坛颂》,准备刻在泰山之上,把皇上伺候的舒舒服服、高高兴兴。 回来之后,皇帝自然要对各级官吏大加赏赐,三公以下所有官员都要迁升一级。此时张说就开始营私舞弊了,直接把自己的女婿郑镒由九品小官提升为五品。等到皇帝大宴群臣的时候,忽然看到郑镒,非常惊诧。原来,郑镒在封禅泰山的时候负责主持工程修缮,仗着老丈人的势力偷工减料,皇帝本来就认识他并对他不满,现在看见他竟然穿着一身绯色朝服也来参加宴会自然很疑惑。 当时,唐代三品以上官穿紫服,四品、五品穿绯色服装,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郑镒从一个青衫小官直接穿上了五品绯服,自然是非常扎眼。此时的郑镒羞得无言以对,这事,旁边一个宫廷戏子黄幡绰调侃地说:“这都是泰山的功劳啊!”黄幡绰调侃的是谁,大家都心知肚明。从那以后,因为这个典故,岳父也被称为泰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