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机行事是职场生存的保护伞

 dawn的图书馆 2017-03-22

相同的事情,别人做得很顺利,到你做的时候一定不要照搬,因为可能事情已经发生变化了。

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之中,如果凡事都照搬教条,而不知随机应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那就难免失策。形势瞬息万变、波谲云诡,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相机行事,照搬教条只能使人自食恶果。在付诸实践时也应灵活机动,切忌僵化不变。

有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战国时代,有施氏和孟氏两家是邻居。施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学文,一个儿子学武。学文的儿子去游说鲁国的国君,阐明了以仁道治国的道理,鲁国国君重用了他。学武的儿子去了楚国,那时楚国正好与邻邦作战,楚王见他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就提升他为军官。施家因两个儿子显贵,满门荣耀。

施氏的邻居孟氏也有两个儿子长大成人了,这两个儿子也是一个学文,一个学武。孟氏看见施氏的两个儿子都成才,就向施氏讨教,施氏向他说明了两个儿子的经历。孟氏记在心里。孟氏回家以后,也向两个儿子传授机宜。于是,他那个学文的儿子就去了秦国,秦王当时正准备吞并各诸侯,对文道一点也听不进去,认为这是阻碍他的大业,就将这人砍掉了一只脚,逐出秦国。他学武的儿子到了赵国,赵国早已因为连年征战,民困国乏,厌烦了战争,这个儿子的尚武精神引起了赵王的厌烦,砍掉了他的一只胳膊,也逐出了赵国。

孟氏之子与邻居的儿子条件一样,却形成两种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施氏后来听说了之后,说道:“大凡能把握时机的就能昌盛,而断送时机的就会灭亡。你的儿子们跟我的儿子们学问一样,但建立的功业大不相同。原因是他们错过了时机,并非他们在方法上有何错误。况且天下没有什么道理永远都是对的,没有什么事情永远都是错的。以前所用,今天或许就会被抛弃;今天被抛弃的,也许以后还会派上用场,这种用与不用,并无绝对的客观标准。一个人必须能够见机行事,懂得权衡变化,因为处世并无固定法则,这些都取决于智慧。假如智慧不足,即使拥有孔丘那么渊博的学问,拥有姜尚那么精湛的谋略,也难免会遭遇挫折。”而孟家母子正是不懂变化之道,才遭此惨事。

现实生活中,见机行事是一种自我选择和把握,但是缺乏正确的认识而盲目行动,也会得不偿失。

有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刚开始的工作很不错,许多人都羡慕不已。但是这个年轻人总是不满现状,觉得自己应该在更好的位置发展,因此他常常跳槽。一开始,凭借自己的高文凭,他受到了很多公司的青睐。哪里有招聘他就去哪里,只要看得上眼。他从来不曾审视自己的现状,对于跳槽乐此不疲,还为此骄傲不已。

可是到后来,他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虽然自己在公司的待遇什么的都不错,但是晋升却从来轮不到自己。而且后来,很多公司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他。

这位年轻人怎么都想不通。后来他的经理把原因告诉了他。原来,用人单位一方面很在意学历,那是对寒窗苦读学子的肯定和鼓励。但是,一个四处跳槽的人,吃的全是自己的老本,而且没有工作责任感,企业对这样的人根本不会重用。

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本没有错,但是还得分场合。如果缺少了正确的认识,就算很好的机会也会被自己弄丢。所以,一定要面对现实,求变化的同时更要审视自我,以发展为前提。只有发展、变化的选择,才是致胜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