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晚报

 汇文聚智 2017-03-22

  “玩票”,在天津有着多种解释。一种是对某个专业喜欢,偶尔客串,但不以此为生;一种是说某个人不好好干活,耍花架子,不认真,尽“玩票”;还有一种是搞专业的给同行帮忙,不拿钱,叫“票活”,也属于“玩票”。

  在天津,“玩票”不仅仅是在戏剧曲艺领域,还出现在杂耍、武术、摔跤等多种行当中。尤其是跤场“票跤”,那可是天津老少爷们儿最爱看的。戏剧名丑马富禄,就喜欢在跤场“票跤”。他和津门跤坛四大张(张连生、张鸿玉、张魁元、张鹤年)及一大(王海兆)都是莫逆之交。但“票跤”有不少规矩:

  首先要有助于“圆粘”(即聚拢观众)。上世纪40年代末,马富禄与马连良、谭富英在中国大戏院演出,白天来到南市“三不管”跤场。见查永禄和王海兆“掌穴”,两个徒弟正在“典买卖”。由于天热观众特别少,深知“票跤”门道的马富禄,在场外使“腥招”——假装踢场子:“有嘛本事?练练!”这一嗓子,附近的观众就围上来了。查永禄一看认识,知道其为跤场“敲托”,便“见托使托”,扬马富禄的腕儿:“哟!马富禄马三爷,您是有名的神跤手,想比画比画?”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啪!”查永禄把跤衣打着转地扔给马富禄,马三爷右腿在前,左腿上步,上身下腰,由右向左使了一个“鹞子翻身”接住跤衣。观众一片叫好声。“粘子”圆上来了。

  其次是帮忙打“头遍杵”。观众把跤场围了个水泄不通,这时查永禄“铺纲”:“本场是京剧大名丑对王海兆,马老板是名丑,自幼练跤,功夫了得,诸位,今天您可来着了……”这时,马富禄“步眼”准确,与王海兆走场子,还不时地使怪相。王海兆更是配合默契。查永禄见时机已到,喊了一嗓子:“老少爷们儿捧个场吧!”观众大把大把地往场子里扔钱。

  最后是“票跤”不拿钱。徒弟在地上拾钱时,马富禄走“圆场”又来了一段“数板”:“今天好,今天妙,各路财神全来到,比武会友把跤撂,我马某一分也不要……”又引来一片喝彩声。马富禄看火候已到,喊了一声“看招”,使了个熟技“弹拧子”。王海兆就势配合,翻过他的头顶,落地转了一圈,恰好二人对面站立,对着“使相”。观众再次爆发喝彩声。会看跤的要看被摔的,几个回合之后,王海兆先使“引手”诱敌,背对来者,挺腰扎头,擎起对手,再放慢动作将其摔下。马富禄被摔时,头向下,两腿空中成剪形,然后肩着地,一个筋斗成蹲式亮“猴相儿”。观众大声叫好。

  天津的民风铸就了天津人的性格,下篇咱来讲讲嘛叫天津人的“不听那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