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草江湖:2017-03-06 蔡师师承班日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本草纪实,术业专攻

 中医蔡锦芳 2020-09-23

一早上,各位师兄和师父就针对中医是否需要懂得如何看西医报告单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高玉宝师兄认为:专家说不会看报告单的中医生不是好中医,这个观点有些搞笑,中医诊断应该是望闻问切,要看报告单干什么?老实说,现在现实一般是一个人在西医那看不好,才去中医院,如果去后看到还是西医的各种化验检查,是何感想?这还是中医么?搞中医的人不好好继承钻研望闻问切的技能,要靠报告单,这就很让人怀疑其中医水平,然中医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很是搞笑。

  邱景琼师兄回复:我支持你观点,但亦不赞同你认为是搞笑,中医人不偏激地看任何问题,存在即有其价值。

  文志强师兄认为:@九江-高玉宝 中医要科技化,必须借助科技手段,但中医理论不能西化,中医诊断手段可以科技化。

  高玉宝师兄回复:中医西医完全是不同理论体系,我无法理解中医人如何从西医的化验单上看出是表是里是虚是实是寒是热是阴是阳,而这些才是中医施诊的根本,看报告单怎能用中医的辩证思维?我也赞成用高科技为中医服务,但我不赞成中西医结合,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主要是看到中医学校教学偏离中医,变成以西医为主,有挂羊头卖狗肉的趋势,搞得现在中医院成西医院,对此有所担忧。

  师父提出看法:中医四诊不可偏废,而且应是有序的。从古至今神医层出不穷,望一眼全知,摸一脉全晓,甚至隔空诊治,悬丝探病,这些神医无一不被揭穿扫地出门,神得了一時,神不了一世。而且给攻击中医的人送出许多炮弹,作为攻击中医不科学的依据。当前正值中医兴起的大潮,当然我们要大力宏扬传统医学,各种学术,不同观点尽可发挥。不可互相抵毁攻击。但一定也会有沉渣泛起,魚龙混杂。这是很正常的。中医要进步,要发展,切不可固步自封,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切西医诊断是为我所用的,而不是随它而转的

  韦万龙师兄则对中西医结合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检查仪器不是西医的专利,它也只是借助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中医一样可以借助,比如b超、x线,一样作为中医望诊的延伸,用得好如虎添翼,关键问题是不能被仪器绑架,中医思维不能丢。正所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韦师兄进一步举例道:比如治疗结石,作为定病出现,结石的大小与位置,可以作为保守治疗,还是接近手术指标的参考,用药药量也可斟酌。在定性方面,肠镜局部是鲜红?暗红?发白?也可以为局部辨寒热做依据。许多人就已经这么用了,而且效果还不错。对待疾病,定性是中医的特长,定量、定病,又是一些仪器手段以及西医诊断的长处了。古人也不是不想知道病人肚子里面长了什么东西,长了多大的东西的,只是科技手段达不到。像肿瘤类疾病,比如肺癌有些人就是没有明显症状,只表现为肩膀的疼痛,然后就只去推拿、扎针灸,似效非效,后面一拍片子才知道。当然,许多肿瘤一发现就已经比较棘手了,仪器的检查还没有先进到真正意义的早期发现。早期的干预与治疗也只能停留在口头。

  韦师兄还列举了目前国内利用西医检测设备提高中医诊断水平的几位老专家:

  像国内还是有几位老先生,比如湖北荆州的王光宇老先生,就是把濒湖脉学的中医脉诊法,用手下细微变化对涩脉进行分度,确实对各类占位型病变,在更早期能有比较准确的预判(此时可能仪器还查不出来,或者需要反复认真查,才能查出来)。他当年最初的训练方法,就是去诊断子宫肌瘤,摸脉后记下细微的这个度,然后立刻在b超下去验证。这样才练出一手绝活的。

  还有山东的金伟先生,是一位盲人,被人称为活ct,也是用脉诊精确诊断,脑梗的梗塞灶大小也可以摸脉诊断出。这个也是有意义的,尤其对大病重病的预防。只是目前金伟先生主要还是擅长诊断,而中医精细脉法诊断➕完整中医的治疗方面,王光宇老先生做的比较好。

  还有成都正安中医那里坐诊的,王敬义教授,脉法精细诊断疾病,既可以定病也可以定性、定量,以指导中医的开方治疗。他也是做的非常好。所以,有识之士都在立足中医的基础上,也是借助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来发展中医的。

  我们师父蔡老师,也是提倡借鉴他山之石。包括用药上,师父昨天也还在说,想要测蛙类输卵管、鸡胚激素含量,更好地研究与运用。

 

 


  杨劲松师咨询:请问一下大家。我的奶奶85岁了。最近,摔骨折了。就大腿靠近臀部的那个骨头。现在有肿胀的现象。请问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消除肿胀?或者帮助他骨头尽快愈合?

  师父回答:股骨头骨折?高龄人难恢复的。手术也难做。八棱麻内外用有益的。我采药一次摔断三根肋骨仍开着三轮送大家从山上回家。翻身時骨头会发出摩擦音。但股骨头不同,很难愈的。

  有关八棱麻的使用方法和药效请各位参考公众号的转入文章。


  廖楚华师兄种的天门冬已经发芽啦~


  周重建师兄分享的三七图片,包括植株、叶、花、根、须、果实和药品切片。太专业了,膜拜~


  周重建师兄分享的鸡血藤,赏心悦目!


  周重建师兄拍摄的翻白草。


  周重建师兄分享的独花兰。


 

  周重建师兄分享的猫爪草。


  周重建师兄拍摄的夏天无。


  周重建师兄拍摄的苍术。


  赵敏师兄拍摄,像梅花,其实是木瓜。


  廖楚华师兄拍摄,师父确认为芫花。


  廖楚华师兄分享的白头翁。

  廖楚华师兄分享的米口袋。三种虽然都为紫花,但花叶均有区别,廖师兄费心啦。


  张志沧师兄拍摄的峨参。


  张志沧师兄拍摄的香茶菜。


  廖楚华师兄拍摄的萱草。


  张金敏师兄拍摄,师父鉴定为鹿蹄。陈东师兄补充:好药,止漏。


    张金敏师兄在山上捡到的虫子,很会装死。回来一查,神农本草经有记载,地胆,也叫土斑蝥。有毒,吓的张师兄赶紧丢窗外了。师父说:它的毒性强于斑蝥,放个屁在皮肤上就能起个泡。


  张金敏师兄巾帼不让须眉,不仅热爱草药,也喜欢虫鸟,下图为张师兄分享的马蜂蛹。


 

  张金敏师兄分享的蛴螬,大黄蛰虫丸里有这味药,长大后就是我们熟知的金龟子。



声明与友情提示:

1、很多情况下,不同植物的外观特征非常接近,仅凭一到数张照片不一定能精确到植物学上的“种”,所以本号对于草药图片不标注拉丁植物学名。

2、上山采集植物或者草药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在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带领下进行,不建议根据本号发布的图片采药,以免误采误食发生中毒事件。

3、上山采药需要注意安全,特别是一个人独自上山时。

4、不应该过度采收,要保持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5、本公众号内容系蔡师师徒和中医爱好者学习交流之用,实际用药需经国家执业医师指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