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读书那么多,为啥还写不出好作文?

 书海踏歌 2017-03-23

古人曾经说开卷有益,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但必须要在良好的阅读环境前提下很显然,现在不具备这个条件为什么古人可以把文字驾驭得那么好,写出那么优美动人或是气势磅礴的文章?有些同学很郁闷:我看的书也不少,可是怎么就是写不出好的作文呢?




原因如下:

一看的书和应该看的书不是同一种书

很大的原因就是读的书不一样古人在幼年的时候,靠三百千这样的启蒙读物,不仅扎实地掌握了汉字书写和应用方法,且对历史地理思想等方面的知识有了很全面的学**,这就是基本功所以旧时的学生从来就没有出现过阅读障碍阅读名著,才是真正的读书中外的经典与名著,都是众人几代人甚至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且经受住了历史长河的检验,方能流传至今,所以,阅读名著,才是真正的读书所以,第一个问题出在,看的书,和应该看的书不是同一种书




二读得太浮,没有沉下去体验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请注意这个破字,读破的意思就是要把书读熟,要消化如果没有这个破字,只是读书万卷,恐怕杜甫也未必会成为下笔有神的诗圣语文学**一定要重积累,把真心喜欢的词句,一定要通过某种方式积累下来,最直白的方法就是摘录,但量绝不可太大,如果这一步没有做,就没有做到读转写的第一步骤,后面的基本都是失败,简言之:要动手


比如,有的同学爱读动物书,读了一小时,茶歇的时候,和他聊聊,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哪个情节?这动物你为什么喜欢,因为长得可爱还是什么?哪句话是这么说的?给妈妈看看,哦,是这句啊,我建议你就把这一句话写一写,或者看了一篇童话,有很多拟人和比喻用得好,就让他说说,哪句最有想象力呀?读书,能这样仔细地咀嚼,那么你就能从中掌握写作的规律,文章中好的语言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这样,读和写之间的渠道,不就畅通了吗?




三积累书面语言,需要一个语言环境去学**

刚出生的孩子,不会讲话,只能哇哇叫后来他天天听爸爸妈妈讲话,听周围的人讲话,也就慢慢学会了讲话人不是天生就会讲话,人的语言,是从一个语言环境中渐渐学到的这是讲的口头语言,作文使用的书面语言也是这样,积累书面语言,同样需要到一个语言环境中去学**吸收


这个语言环境到哪里去找?一本本书一篇篇文章向你敞开着但是,只是读一读看一看还不行,记不住,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这就需要做到熟读背诵文章背得多了,背得熟了,就会在规范的语言环境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病句便可以渐渐地少了,干瘪的语言便可以渐渐地丰满起来而且,在不知不觉之中,你会受到你所喜爱的那一类文章的熏陶,使你的作文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特点我们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作文的技法明白的天花乱坠,谋篇布局的技巧铭记在心,但看到了个东西,想表达自己的感情,却张口不能言,为何?没词儿呗同学们如能抓紧记忆的黄金时代,在大脑里储存一二百篇文情并茂的好文章(古文最好),就不愁肚里没词儿了




四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是重要原因

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和知识的营养,这也是多读而不善写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作文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对一个事物,认识透彻,感情充沛,知识丰富,材料充足,便能顺利地写出一篇好作文;反之,对这个事物既没认识,又无感情,知识贫乏,材料不足,是写不出作文的,即使憋出来了,也必定淡如白水,味同嚼蜡这说明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对于作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的思想和知识从哪里来呢?当然,主要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从实践中来但是,宇宙是那么广阔,历史是那么悠久,什么事都要事必躬亲是办不到的


在读书的过程中,扩大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感情,再提笔作文,自然会是一篇言之有物感情充沛的文章了把读书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熟练的写作能力,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沟通读和写之间的渠道是一个慢功,不能操之过急只要在多读的过程中,注意消化吸收积累,给写打下坚实的基础,你就能达到一个多读而善写的境界



五任何人的兴趣都来自于自我感知和外在肯定

兴趣,或者任何人的兴趣都来自于两方面:自我的感知与外在的肯定像积累这样的事,如果没有很好的输出口让尝到甜头,积下来的用上了,但得不到好评,那很可能就没有兴趣了西方管这个叫任务教学法,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法任务只要适度,不引起反感,就是好的


自己对文字文学文化本身的理解会不断深入,参与感和悟透感就会越来越强到了那个时候,你也就不再会为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而担心了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观点,作文不光看的是你的文笔,更多关注的是你文章的视角和看问题的深度,所谓视角所谓深度,就是你这个人的思想,这是慢功夫,需要积累更需要沉淀多看,多听,多思考吧


李震东教授高考填报志愿专家,全国就业指导专家,伯马创业研究院院长,中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高峰讲坛秘书长百度搜李震东教授看全国高校巡回讲座李震东教授高考专门微信Lzd778****88,加时请注明考生所在中学和家长姓名!想了解大学生学**和生活,关注公众号:李震东(ID:lizhendongjiaosho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