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石与中国古典文化(一)

 老刘tdrhg 2017-03-23

赏石与中国古典文化(一)

    赏石,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追溯其起源,离不开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

    人类最早的知石爱石,来源于对大自然的顶礼模拜,来源于对神秘莫测的大自然中的奇异现象的迷恋、惊恐与猜测。。回顾中国赏石史,古代赏石家把奇石称之为“供石”。此“供石”,有赏石家作过这样两种解释:其一是动宾结构,把“供”字当作动词,“供”的词义是向神佛或死者奉献(石头)祭器;其二是名词,“供石”又可以说是“石”的另一个“字”与“号”,就像古代文人有姓有名有字有号一样。

    古代中国赏石家把可以赏玩的石头称之为“供石”,日本赏石家把可以赏玩的石头称之为“水石”,韩国赏石家把可以赏玩的石头称之为“寿石”,东南亚及台湾地区的赏石家把可以赏玩的石头称之为“雅石”、“文石”等。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各国各地区间赏石文化之差异。把可以赏玩的石头称之为“供石”,隐匿着悠久、浓厚的中国传统的赏石文化底蕴。

    以古人“皱瘦漏透”的赏石法则到今人的 “形质色纹”的赏石认同,反映了历史  的进步和理论的发展。

    石之审美是人们在对石的赏析过程中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将石人格化后的理性、观念、趣味、判断力等方面审美要素的升华。

    “皱瘦漏透”和“形质色纹”强调的是 “形”。除此之外,还应有她蕴涵的意蕴美。

    我们对赏石的赏评,当然离不开对赏石的外在表象“形、质、色、纹”美的赏析。

    先说石形美。形状是人们观赏赏石的第一要素。天公为人们造化了赏石的外在美。天然的外在形状有圆、椭圆、起伏状、竖、横、斜等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有的具象,有的抽象,有的形神兼备。就形而言,只有具备上述特征者才称上品。

    质地美。质地的主要内涵是质量。是说赏石的矿物成份、尺寸大小和重量等要素。赏石大多以沉积岩的石英(硅质)为主;重量多在五十公斤上下;硬度一般为七摩氏度。表面细腻不粗糙且无裂缝者为最美。

    色泽美。色泽往往给人以刺激,饱眼福。赏石的色泽大多以奇彩为主,她将赤、橙、黄、绿、青、蓝、紫融为一体。赏石的色泽贵在多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纹理美。纹理是组成赏石图案的重要元素。赏石上的点、线、面构成了人文山川、花鸟虫鱼、场景故事等图案。或呈浮雕、透雕、阴雕;或成水彩、国画、油画;或素描、速写;或如影视写真。线条节奏明快,韵律深厚,变幻无穷,妙趣横生,尽在不言之中。

    通过赏石的外在美可以使人们在审美观念上得到明确,在对赏石审美属性的思想、观点、态度和看法上加深烙印。应该说,对赏石的审美观念是在审美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同时,它又指导制约着对赏石的审美全过程。赏石的审美观念属于概念、逻辑、理论的层次,带有较强的抽象性,它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审美属性的一种理性把握和认识,通常以范畴、命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将人们对赏石模糊不定的、支离破碎的审美感受归纳为较为明确、较为系统的认识,最后达到对赏石命题的认同和享受,因而是一种高级形态的审美态度。   

    赏石的审美过程赏析,还少不了观、听、触、闻、悟。
   
美丽的赏石,她首先引起人们视觉上的震憾。使人一见钟情。赏析时,品其瘦漏透皱之秀,看其形质色纹之美,观其变幻无穷之奇,韵其大小雄雅之体。通过观赏,达到人石交融的境界。

    赏石美还在妙音诱人。当人们在赏析赏石时,往往用木器敲击,上品石往往有音鸣或有回音且有悦耳之感。声音越亮,说明石质越好,自然石品越高,有永久的收藏性。

    触摸是赏析赏石的重要环节。用手直接触其表体,可以与石对话。手感细腻、圆润、光滑,可促使人的血液流动,使神径发生微妙变化,达到赏心的境地。触摸不仅使常人可以赏石,就连盲人也可以通过触摸鉴赏赏石。

    赏石多为无味,如果连同石座赏析,通过闻其气味,也是赏析赏石的一个关键因素。石品不错,可座无味同样不完美。配置香樟木的座子能显出其奇石的味道香甜。使人在观赏时久久不愿离去。也有少数石品本身就散发出香味。

    通过观听触闻,赏石的审美仅完成其客体的反映过程,关键的审美环节是悟道。通过赏析,悟出人生的哲理,悟出事物的原理,悟出天地的法理。这是赏石鉴赏的最高境界和最终归宿。赏石的形质色纹和一个好的配座,作为上品石,严格说来只俱三分;还有七分是给其赋予文化的底蕴和附着人文的内涵。悟道时,赏石就是无声的曲、无字的诗、无言的画。通过悟,达到主客体之统一,感悟人生哲理。形成对奇石的独到认识。最后给其一个美妙命名,真正达到人石共语、天人合一。

    从功能上看,收藏的主要功能是研究、欣赏、传世、升值。在赏石收藏中,除了具备以上功能外,还有健身、寄情、发现的功能。健身指在采集、搬运时的野外活动和体力劳动;寄情指的是它能满足一部分人创造艺术发现美的愿望。这一点是其他收藏所没有的,因为收藏其他艺术品都是内容完整、主题明确的作品。作为大自然的产物,石头本身是没有明确的内涵和主题的,要靠人的慧眼去发现、认识,故而在采集、欣赏石头的过程中,您可以发现或重新发现新的内容。赏石活动中对玩石人的要求也是很高的。石人说:什么样的人玩什么样的石头。换言之就是玩石头就是玩自己,你有什么样的艺术素养和生活积累就会发现欣赏收藏什么样的石头。一些人在初玩石头时注意猫呀狗呀图案形象具体的,随着玩石的经历丰富起来,就有了新的发现。有人玩小品,有人藏大件,有人爱图案,有人喜景观,这都是个性的表现。同时,把一个顽石变为一个美石、可赏之石,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转换过程。“捡到蓝子里不一定都是菜”。一河滩的石头不是每一块都是可赏之石,这中间有寻找、发现、挑选、清洗、整理、命名、配座等多种人为因素,再加上摄影、展示、研究、考证(发现内涵)、著书立说等附属工作,这石头就不再是原来自然中的石头了。

    中国是东方赏石文化的发祥地。早在商、周时期,作为赏石文化的先导和前奏———赏玉活动就已十分普及。唐朝中期,收藏观赏奇石在民间更是蔚然成风,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收藏两方涌云石,并作诗咏道:“……一可支吾琴,一可贮吾酒,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北宋米芾更是爱石成癖,曾因对石下拜而被称为“米癫”。李清照、赵明诚夫妇更是以金石为缘、视其如生命。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的全盛时期,藏石、赏石、论石的著述不胜枚举。沈心的《怪石录》,梁九图的《谈石》,成性的《选石记》等数十种赏石专著,把中国传统赏石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被列入人们收藏的赏石已达上千种之巨。石之美难以细述备至,葡萄玛瑙不但形神兼顾,且晶莹艰固;黄河朴实无华,却多惊人形貌之图饰;三峡石色彩斑斓,尤如水彩画;灵壁石之奇,红珊瑚之华贵,富贵石之妙,龟背石之形似,硅化木质变之天工,火山石浴火重生之趣,令人匪夷之所思,叹上天造物之神手;红河石美若彩陶,墨湖石婀娜多姿,河洛石润泽典雅,天竺石玲珑隽逸,博山文石形纹俱佳,崂山绿石如黛似翠,菊花水石细腻致密,各种矿物晶石更是晶莹透剔、异彩纷呈……如此美妙绝伦之石,赏其可陶冶情操、藏其可积攒钱财;送亲友礼重若金;摆设使蓬荜生辉。

   “石不能言最可人”,“枕席而卧,则清冷之状与目谋,滢滢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虑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孤赏之中观沧海,方寸之间见乾坤。”赏石之乐乐无穷,何不为也。

赏石与中国古典文化(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