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石与中国古典文化(三)

 老刘tdrhg 2017-03-23

赏石与中国古典文化(三)

一、远古文化

    赏石这种天然艺术品,始终散透着天地的玄机与灵气,赢得人们的无限爱恋,爱石藏石不仅是人们崇尚天然,崇尚美的自然体现,而且还能美化居室,装点环境,养性冶情。因而早在三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形成了赏石文化。据古文献记载:“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燕石”即观赏石也,表现了古代人们对美石的珍视和赏石对人们的巨大吸引力。《尚书》曾载,当时各地贡品偶有青州“铅松怪石”及徐州“泗滨浮磐”,可见三千年前观赏石被珍为赏玩之物,作为上流社会相互赠馈的贡品,这远古的“怪石”与江边“浮磐”等天然奇石在当时已为珍品。

    甚至更古就有甲骨卜辞“丁丑卜,又于五山”记载。《尔雅》有“土高有石曰山”,《诗经》也有“天作高山”“峻极于天”的论述,而《礼记》:“今夫有拳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生焉”。古文字的这些描述,可见朦胧期的观赏石与人类生活及思想文化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而赏石精英,石之美者——玉,更有层出不穷的记录。《诗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充分说明了成玉的艰辛及玉之珍贵,也体现出古人在不断地追求着古老文化的发展与精神——美与装饰。玉于当时,不仅有实用、观赏及艺术价值,而且还赋予她更多的人格精神,使之人格化,《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玉在此被比喻为有修养有品质的人,古人对玉石之珍,对赏石的鉴玩由此可窥一斑。

二、古典园林

    早期园林——苗圃的出现,是赏石文化的一次跃进。据《汉宫典职》:“宫内苑聚土为山,十里九坂”,而后《三辅黄图》:“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可见观赏石在园林点缀中的重要角色,《魏春秋》有“文帝愈崇宫殿雕饰观阁,取白石英及紫石英,五色大石于太行各城山”,琼楼玉宇皇宫深院,奇石林立,绵山延展,赏石以前所未有的气度与丰姿挺立于文化前列。由此赏石,玩石之风盛行为时尚,赏石与中华文化,文人雅士更深切地结下不解之缘。唐朝李勉藏有“罗浮山石”“海门山石”等名石,而相位之尊的牛僧孺收藏了大量太湖石,“游息之时,以石为伍”,甚尔“待之如宾友,视之如圣贤,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大诗人白居易赋有《天兰石》、《太湖石记》等颂石诗篇,指出“石有聚族,太湖为甲”,“太湖石之妙,在于三山五岳,百洞千谷,尽收一石之中”。宋范成大曾以“三峨参差大,峨高奔若侧,势倚半工半霄,龙盘虎卧起,且伏旁睨沫,水沱江湖。”大赞峨眉石,一代文宗苏东坡,一生赏石藏石,作《雪浪石》、《双石》、《壶中九华》等著名咏石诗,并有《前后怪石供》两文传世,留下“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帘虚处处通”的赏石绝唱。随赏石文化之深入,赏石理论专著也风涌云起,如宋杜绾《云林石谱》、明《素园石谱》、《园冶》等。可以说,观赏石以其特有的人文色彩和自身优势涤荡着中国文化传统,使之更广博,更富于禅思和哲理。在这里,中国文化找到了她的源头与支撑点;在这里,中国文化才真正融入并领略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这里,中国文化才有完备的生命和永恒的传播力度。         

三、古代绘画

    文化源于大自然,中国文化绝不例外。中国历史由石头发起,中国文化也该由石头开始。作为赏石文化在艺术领域的延伸,中国山水画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自然与山、水和观赏石的这种基垫性的存在是密不可分的。“物质决定意识”,没有石头这种遗世独立的客观实在的物质,不论是石文化,还是山水画都是空谈。中国山水画只能是建立在中国山水和赏石的基础上,经过一番精心的思索探究,依凭艺术家敏感的主观反应和深刻独特理解,以凝炼、升华的形式将之表现出来。只能是人们出于对山水的热爱,对赏石的钟情,才有激情将之描绘,而成其山水画为一种至高至上的艺术。而就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上着山石者几乎占全部绘画的三分之一,但花鸟、人物画中也有大量借山石喻意境者,而赏石中的珠玉、珊瑚、印石等在中国绘画中的屡屡现身,使赏石在中国绘画中的影响,几谓半壁江山。如仕女图中、人物大多身佩珠玉等石物,在花鸟图中,画家往往以山石巨谷作底衬,共同构建一幅完美艺术品,顾恺之作《洛神赋卷》描绘洛水女神之美丽无比及主人公对洛神的思恋和无果而返的无限惆怅之感。顾运用高超画技和惊人想象力将这种情感表达的绘声绘色,淋漓尽致,其线条的奇妙变化,延伸而去,令人顿起悲失之情,而画中卷卷不离山石,山石在画中成为人物情感的一种寄托,一种充实,正是这些看似无意为之的山石,却极深地寄寓了作者及人物的思想与心灵,人物于山石一端,极目远眺,山石气韵叠致悠远,苍桑雄浑,把图中人物惆怅至极,望之不休,望而不断的心境形象逼真地抽象出来。余阅《中国绘画》,掩卷之余深感中国山水画,所道之精,所悟之锐,所绘之真,其情达意,其思得展,其神得隐,是与赏石及其文化在人民大众,尤其在艺术家心灵中极高地位分不开的。山石之于绘画,在于一种意念,一种情绪,一种精神化,神极化了的印记。中国文化从来就是自然回归后的思维精华,没有自然,没有山石,文化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赏石与中国古典文化(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