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方案

 长弓有心 2017-03-23

2008-09-24<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以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鄱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湖区人民健康安全等为主要开发目标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大工程之一,是保障湖区粮食安全的关键性水源工程,是保障湖区人畜饮水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改善湖区枯季航运的重要手段,是防止血吸虫病流行的最有效措施,是生态立省、维持鄱阳湖一湖清水的需要。工程按“调枯不调洪”方式运行,按生态保护和综合利用要求控制相对稳定的鄱阳湖水位,提高鄱阳湖枯水季节水环境容量,达到供水(灌溉)、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湿地、消灭钉螺、航运、旅游、发电以及水产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1、调度运行方式

    1)主汛期:51日~831日,闸门全部敞开,江湖连通。

    2)蓄水期:91日~930日,当湖水位达到15.5m(黄海高程系,下同)时,控制闸门开度,使湖水位维持在15.5m左右;若遇枯水年,91日湖水位低于14m,在满足航运、水生态与水环境用水需求的前提下,控制闸门开度,尽快充蓄,并控制湖水位不超过15.5m

    3)补水期:101日~1031日,加大枢纽泄量,将湖水位降至调控高水位14m,以补充下游因三峡水库蓄水造成的外江水量减少。

    4)供水期:

    1 111日~次年2月底,为满足通航、生态基流需求,枢纽最小下泄流量按925m3/s控制,并尽量使湖泊维持在调控高水位运行;

    2 31日~430日,加大枢纽泄量,至430日将湖水位降至调控低水位12m

    2、工程布置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鄱阳湖入江水道,上距星子县城约12km,下至长江汇合口约27km,地理位置为东径116°07′,北纬29°32′,坝址控制鄱阳湖水系全部流域面积。坝址左岸为长岭山,山顶高程为129m;右岸为屏峰山,山顶高程为149.2m;两山之间湖面宽约2.8km。坝址处地形较对称,两岸均为岩质边坡,地形、地质条件较好;水道主泓靠右岸屏峰山,基岩埋深相对较浅。

    鄱阳湖水利枢纽由闸坝主体工程和自然保护区保护工程两部分组成。

    1)闸坝主体工程

    从左至右工程布置依次为:

    土石连接坝段:长107m

    船闸:通航标准为2000t级,采用三线一级船闸,船闸规模按Ⅱ(1)级航道标准通航148000t级船队配套,规划货运量6450t。闸室有效尺寸采用240m×34m×4.5m(长×宽×最小槛上水深),船闸段总长396m

    船闸隔流堤:长60.7m

    泄水闸:轴线总长2191m,从左至右依次分为Ⅰ、Ⅱ、Ⅲ、Ⅳ四个区,共111孔,单孔净宽16m,总净宽1776m。其中Ⅰ、Ⅱ区67孔,底板顶高程5m;Ⅲ、Ⅳ区44孔,底板顶高程1m。泄水闸最大过流量32760m3/s

    电站厂房:共布置8台单机容量1.15kw灯泡贯流式机组,总装机9.2kw,厂房总长209.2m

    过鱼建筑物:设置在电站厂房右侧滩地上,采用阶梯式鱼道结合仿自然通道的综合形式,共设216级,其中过鱼池196级,休息室20级,轴线全长约910m。鱼道上口长22.27m

    闸坝轴线:总长2986m

    2)自然保护区保护工程

    为使自然保护区内水位满足正常消落的需要,在闸坝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时,设计安排对鄱阳湖(吴城)、南矶两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进行防护,防护工程措施为:结合区内各小湖泊自然形成的高地边滩等地形条件,修筑部分湿地生态低矮小土堤,使保护区形成相对独立的防护圈,在各独立防护圈内设节制闸、排涝站,控制防护圈内水位,以满足自然保护区湿地正常运行要求。两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防护总面积445km2,防护堤总长38.11km,节制闸16座,电排站9座,电排站总装机11948kw,排水沟整治5km

    3、工程效益

    1)生态环境效益

    总体水质:据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专题研究成果,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枯水期(10月~次年3月),鄱阳湖水体面积和容积较天然状态下有较大增加,对鄱阳湖水体稀释与降解入湖污染物有利。出湖水量与天然相比基本不变,即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仅对出湖水量进行年内调节,基本不影响鄱阳湖水体的交换。因此本工程建成后有利于改善鄱阳湖枯水期水质,对平水期和丰水期的水质则基本没有影响。

    湿地保护效益:工程的实施将使枯水季的湿地生态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改变因枯季湖泊干涸而导致的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使鄱阳湖湿地面积及环境得到充分的保护。当工程实施后,鄱阳湖14~16m之间有约600km2的草沼湿地,加上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面积约445 km2,鄱阳湖有约1000 km2稳定的草沼湿地。同时由于自然保护区内的防护区的枯水期水位可根据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进行调度管理,对区内的动植物的繁衍和候鸟的栖息觅食提供了有利条件,对生物多样与湿地均能产生积极影响,使保护区内的水环境朝着好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向发展。

    血防效益:本工程建成后,为根治鄱阳湖区血吸虫病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我国目前灭螺实践经验,针对鄱阳湖区采用蓄水灭螺方法是目前最经济又不污染水体的有效灭螺方法。本工程减少湖区有螺洲滩面积72%以上,具有巨大的淹灭钉螺效益,辅以其它措施,可基本消灭鄱阳湖洲滩钉螺,基本消灭湖区血吸虫,改善湖区人民生活生产的环境,为保障湖区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2)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A、水资源综合利用:

    农业灌溉:鄱阳湖区是我省降水低值区(多年平均降水约1450mm),也是我省蒸发高值区(多年平均蒸发量约1100mmE601),流入鄱阳湖的过境水量是湖区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而巨大的水位变幅制约了湖区的农田灌溉。近年来,由于8月份鄱阳湖就出现历史上同期水位最低的现象,已直接影响到沿湖主要农作物晚稻的灌溉用水。本工程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沿湖圩区的灌溉水源条件。沿湖圩区300多万亩农田的分布高程约为1114m,较高且稳定的内湖水位为沿湖农田灌溉创造了有利的水源条件。

    城乡供水:鄱阳湖区过境水量丰富,但天然状况下鄱阳湖水位变幅大,水资源利用困难。近年来,枯水位恶化和枯水期增长趋势明显,造成湖滨尾闾地区城乡取水不便,甚至出现供水困难。如南昌市2007年南昌站最低水位12.17m,比2003年最低水位(12.95m)低0.78m,比历年最低水位(200612.69m)低0.52m。南昌市各水厂均出现取水困难,严重影响了南昌市的生产生活用水,造成南昌市区域性停水现象;2009126日,春节期间都昌站水位6.10m,再创历史新低,都昌县城自来水厂取水困难,影响县城10多万人生活用水。本工程建成后,枯水期湖水位将有一定的抬高,使沿湖城市、乡镇的工业和生活用水更加方便,也为我省规划的鄱阳湖城镇群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长江干流补水作用: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按补偿三峡水库蓄水的调度原则,在10月份三峡水库蓄水期间,为长江下游补充枯水流量10001600m3/s。在满足自身供水、灌溉、通航等要求基础上,在枯水季节的特枯时段,可为长江下游增加约54亿m3的优质淡水资源,有利于增加长江下游遭遇突发水环境事件的水资源调度的灵活性。

    B、水面资源利用方面:

    本工程建成后,鄱阳湖及五河尾闾区将拥有较大面积的水面资源,为湖区航运、水产养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航运效益:改善湖区航道条件,新增湖区Ⅲ级航道200km以上,使滨湖地区的各个县(市)都有Ⅲ航道贯通。由于本工程建成后湖水位变幅较小,为湖区和五河尾闾区的港口码头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由于水深大,落差小,便于货物装卸,提高了工作效率。这将为我省规划的环湖城市群的水运交通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水产养殖效益:本工程建成后,可使鄱阳湖多年平均新增浅层水面290万亩。由于内湖水位较为稳定,上百万亩被水淹没的堤外洲滩是发展水产养殖的良好场所。

    C、其它资源利用效益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还为利用沿湖岸线、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发展湖区旅游事业、开发利用沿湖地区矿产资源(如星子县的花岗岩、板岩,都昌、永修县的型砂、建筑砂石材料等)等创造了条件,为湖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枯水季较为稳定的湖泊水面为沿湖城镇提供了优美的水环境与景观水面,为城镇景观环境建设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D、水能利用效益

本工程建成后,可以利用鄱阳湖水系丰富的径流资源和本工程内湖、外江的水位差发电,达到水能利用的目的。根据上述初步拟定的特征水位和调度方式,经径流调节分析计算,鄱阳湖水利枢纽水电站装机9.2kw,多年平均发电量2.85亿kwh,可缓解我省枯水季节电力供应不足的矛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